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评论正文

安徽:《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

2018-08-10 10:00来源: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商报记者:您好,我是中国商报记者。请问交通部门在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中国商报记者提问

江宗法:据统计,目前我省营运柴油货车共有60.85万辆,其中,保有量超过5万辆的城市共有5个,分别是阜阳10.56万辆,合肥9.37万辆,亳州8.01万辆,蚌埠5.92万辆,宿州5.66万辆。总体上,皖北地区从事营运的柴油货车保有量要远高于皖南地区。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江宗法

我厅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完善工作机制。省政府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各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我厅积极配合省环保部门制定考核细则、实施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我们始终把省委、省政府赋予交通运输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交通运输建、管、养、运全过程,融入到车、船、路、港绿色发展各方面,积极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努力实现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2.优化货运车辆结构。鼓励货运物流企业积极参与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试点,推广应用先进货运车型。同时,限制淘汰老旧车辆使用,全面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准入制度,对未取得环保标志的或未经综合性能检测的车辆,不予核发《道路运输证》。据统计,全省共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5.7万辆。

3.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货运车辆。近年来,我省采取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和召开现场会部署等方式,有效打击非法改装货运车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下半年,我厅联合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经信委、省农委、省质监局,在全省开展整治专项行动,非法改装道路运输车辆行为得到有效遏制。2016年,在全省开展为期100天的专项整治,集中查处一批非法改装道路货运车辆,整顿一批擅自改装车辆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取缔一批提供非法改装的企业或场所。

4.强化超限超载治理。2014年6月1日,我省率先在全国颁布实施了首部省级治超地方性法规《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治超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政府主导、交通、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的领导机制有效建立。治超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各市年度目标考核,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省际联动治超日益完善,治超执法效率明显提升。全省路面车辆超限超载率从4%以上下降到1%以下,部分区域实现“全覆盖、零超载”,公路通行能力明显提升。

5.加强危货运输监管。开展专项整治,组织危货运输专项检查,发现隐患及时通报,不符合条件的一律整改,直至达标,形成隐患整改闭环。2016年9月起,宣城市在全市试点推行危货运输电子运单制度。要求长期在外运营的危货运输车辆必须在异地备案,从源头上遏制非法营运和监管盲区,查处取缔了5家管理不达标的危货企业,注销了159台危货运输车辆。

安徽商报记者:您好,我是安徽商报记者。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请问在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中,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安徽商报记者提问

吴桂和: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是打好碧水保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得到消除。经前期各地排查确认,我省设区市建成区共有黑臭水体225个。经两年多时间的治理,截止2017年底,全省共有138个黑臭水体消除黑臭,达到初见成效标准,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61.3%,合肥、池州、宣城市基本完成城区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到今年底,基本目标是消除黑臭水体比例要达到80%,也就是要累计治理完成180个黑臭水体,至目前,全省已新开工75个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年底前必须再治理完成50个黑臭水体,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完成。与此同时,今年组织各县(市)开展了县城黑臭水体排查摸底工作,上半年经各市复核确认,全省县城建成区共有144个黑臭水体,目前正组织各县(市)制定治理计划和方案。

安徽省住建厅副厅长吴桂和

城市黑臭水体“黑臭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要完成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必须坚持水岸同治、系统治理、统筹推进。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下一步,我们将实施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控源截污工程:包括专项整治入河排污口,实施截污纳管,削减合流制溢流污染及初期雨水污染;强化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城乡结合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切实减少水环境的污染源。

二是实施内源治理工程:包括及时疏浚清淤河道,消除底泥污染,加强水体及其岸线生活垃圾治理,有序清理河道两岸违法建设等。

三是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包括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推进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实现建成区管网全覆盖;加快老旧污水管网和合流制管网改造、破损管网修复进度。全面推进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及长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四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包括采用水生植物等技术进行水生态修复、营造多样性的生物生存环境;合理运用人工增氧工程,增加区域水体流动性;选择适宜的岸带修复技术对原有硬化河岸(湖岸)进行改造,陆域绿线范围内园林绿化提升等。

五是实施补水活水工程:包括利用城市再生水、雨洪水等作为城市水体的补充水源,实施生态补水,增加水体流动性。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强化城市降雨径流的滞蓄和净化功能,提高水环境质量。通过设置提升泵站,强化水系连通,构建水循环体系等。

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消除容易维护难”,更重的任务是保持水体“长制久清”。为此,在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五大工程的同时,着力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管护的长效管控机制。包括明责任:实施河长制湖长制,落实管理责任单位,加强专业管护队伍建设,严格考核评价,严格责任落实。重监测: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和公众满意度调查,定期组织对治理效果评估。建机制:深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推行水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加强各项管理养护制度建设,建立绩效考核与付费挂钩机制,形成主管部门定期考核、专业管护单位具体负责的水环境管理模式。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治理好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请问农业部门对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提问

梁仁枝: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省农委一直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要求,2015年起,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一控”,即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两减”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三基本”指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全面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2017年以来,进一步抓住关键环节,瞄准重点领域,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安徽省农委副巡视员梁仁枝

一是力推化肥农药“双减”工作。围绕化肥减量增效,2017年,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1亿亩次,在桐城、祁门、金寨、怀远等地启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今年以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680万亩次。2017年,化肥使用量约318.7万吨(折纯),降幅2.5%;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37.6%,较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围绕农药减量控害,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加强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技术宣传培训,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全省水稻和小麦产区普遍建立了绿色防控示范区。2017年,农药利用率达到39.6%,比上年提高2.45个百分点。

二是力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围绕优化政策设计,2017年,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今年又牵头制定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计划、若干政策意见、考核办法等3个文件,拟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同时制定了2018年精准工作计划。围绕实化工作举措,2017年,召开了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部署资源化利用工作;印发了《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方案》;完成了划定在禁养区内的7654家畜禽养殖场关闭或搬迁任务。今年以来,成功举办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展会,初步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与农业农村部养殖污染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对接。围绕强化项目带动,2017年,在太湖、泗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项目。今年又在阜南、临泉、太和等6个畜牧大县(区)实施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同时计划启动20个非畜牧大县整县推进工程。2017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到78.47%、80.91%。

三是力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围绕健全政策体系,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现代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出台了系列政策;秸秆综合利用列入了省政府民生工程和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围绕创新利用模式,全省以县为单位积极探索试点,形成了秸秆固化成型设备制造、菊花秸秆特色利用、秸秆砖工业化利用、基料化利用等产业化模式,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今年省农委牵头又成功举办了“2018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签约总金额275亿元。2017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3%,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四是力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围绕调查摸底,2017年,完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典型调查和数据更新,今年又启动了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围绕监测预警,在全省设立了22个农业面源污染国控监测点,定期开展农业面源动态监测;设立了1028个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点,开展例行监测工作。围绕综合示范,在桐城市开展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总结出了一整套流域清洁生产技术模式和标准;在肥东、怀远、阜南等9个县(区)开展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整县推进当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谢谢!

合肥日报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合肥日报记者。请问围绕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合肥市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合肥日报记者提问

王民生:巢湖是江淮大地上的璀璨明珠。2011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巢湖时要求,安徽省一定要把巢湖综合治理好。2017年5月13日,省委书记李锦斌专题调研巢湖综合治理工作,明确提出“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这一总体目标。2017年6月6日,省长李国英赴合肥调研巢湖河长制实施情况时指出,要扎实推进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今年4月8日,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现场督导巢湖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合肥市副市长王民生

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是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战略举措。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市一直高度重视巢湖综合治理工作,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实行“河长制”,积极探索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多措并举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

一方面,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1、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的工作方案》(20条)。《方案》制定实施后受到省委书记李锦斌的高度肯定并作出批示:“起步快,举措实,二十条很好,坚持顶层设计,注重科学研判,实施有力有序,力推绿色发展”。

2、出台了《关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的意见》。围绕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三大目标,系统谋划6个方面19项主要工作任务,着力把巢湖综合治理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绿色发展全国示范,吹响了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的号角。

3、编制了《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目前《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树立了巢湖治理保护三个阶段目标:至2020年,流域防洪短板基本补齐,水量调配能力明显增强,入河污染负荷有效削减,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实现水环境国控断面有序达标、河湖水质有效改善、湖区蓝藻控制有力、污水排放监管有方,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等入湖河流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至2022年(引江济淮工程建成时),巢湖综合治理迎来拐点,截污治污体系完善,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产业结构调整深化,生态环境好转,水循环健康,“健康巢湖”目标基本实现。至2035年,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相一致,巢湖综合治理取得根本性胜利。

另一方面,切实强化治理措施。

1、扎实推进一级保护区工作。省政府2017年12月30日公布了巢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区范围,合肥市、马鞍山市的137个行政村(社区)列入一级保护区,合肥市、芜湖市的66个行政村(社区等)列为二级保护区,流域其他地区为三级保护区;目前已埋设完成一级保护区界桩161个。对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248个项目进行整改,211个小餐饮、5个湿地工程项目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4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以《环境保护督察简报》专报形式,刊载了巢湖流域水环境问题督察整改取得的明显成效;5月17日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刊载《合肥积极整改恢复巢湖湿地》,肯定了我市一级保护区保护等工作。

2、突出重污染河流达标攻坚。每月对十五里河、南淝河、双桥河、派河等四条水体达标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调度,目前已完工重点项目35项、调试1项、在建18项,4条重污染河流已有2条消除劣Ⅴ类,其中双桥河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Ⅲ类,派河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十五里河水质持续好转,南淝河氨氮浓度同比有一定幅度下降。印发《合肥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实行地表水生态补偿,将59个断面列入补偿范围,今年上半年相关县市区、开发区需要支付污染赔付金合计4440万元,获得生态补偿金合计3690万元。

3、大力削减入湖污染总量负荷。全面提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污水管网建设。目前,全市生活污水总处理规模218.5万吨/日,城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2座,总处理能力为174.5万吨/日;在建污水处理厂2座,计划今年底建成;即将开工建设3座,计划2019年底建成。建成的12座污水处理厂中,已提标改造7座、正在改造2座、开展前期工作3座,清溪净水厂2017年12月通水运行,望塘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开展雨污管网混接、错接、漏接全面排查整治,全市已完成排水管网调查2261公里,查出混接、破损等病害1739处,已整改945处。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全市153个入河排污口立牌与登记建档已完成,需要进行工程措施整治的116个入河排污口中,目前已完成整治69个。加大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巢湖烔炀、包河等5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区建设。

4、加强生态保护与湿地修复。印发《合肥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清除巢湖湖面临时旅游项目和设施,恢复了原状及草坪植被,完成湿地修复面积43.1万平方米,清退湖面面积4.5万平方米,恢复岸线1.3公里。环巢湖湿地公园群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评审。以33条入湖河流为重点,全面进行湿地普查与规划;以十五里河、南淝河、兆河、杭埠河等入湖河流、河口及滩涂湿地保护为重点,规划建设环湖10块湿地,今年启动巢湖半岛等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目前正在推进肥东县27.6平方公里十八联圩湿地建设。

5、强化工程治理措施。近年来相继建设以防洪治河、治污防污、扩容保护、环湖周边环境提升等为主的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截至今年7月,累计完成投资约184.5亿元,其中今年完成约25.4亿元。

6、强化蓝藻防控打捞。加强蓝藻打捞处理能力建设,肥东县长临河、巢湖市中庙藻水分离站建成投运,目前正在新建2条磁捕船。根据藻情聚集和蓝藻打捞情况,分级制定蓝藻打捞处理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蓝藻打捞应急措施。立足于标本兼治,强化科技攻关,邀请中科院、中科大等专家共研巢湖蓝藻防控与治理技术,将巢湖变为蓝藻机理研究、处理、防控综合试验场。

7、大力夯实技术支撑。成立巢湖研究院,组建由5位院士领衔、共38名专家组成的巢湖综合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功举办首届巢湖综合治理专家咨询峰会。巢湖研究院成立后,加强与中国环科院、中科院南京地湖所等深度对接,开展了巢湖数字流场建设、巢湖底泥调查与分析、《巢湖健康体征白皮书》项目研究,制定了《巢湖综合治理适用技术试点示范及储备》,组织一批专家进行综合治理技术攻关和项目实施。

8、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创建省级巢湖湖长制工作体系,成立由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湖长的省级巢湖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性文件,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责任。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巢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巢湖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上半年,巢湖湖区水质总体为Ⅳ类,呈轻度污染,其中东半湖为Ⅳ类,呈轻度污染;西半湖为Ⅴ类,呈中度污染。东、西半湖及全湖均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富营养指数分别为53.1、51.4、53.9。与去年同期相比,全湖总体水质保持为轻度污染,富营养状态保持轻度富营养,东、西半湖及全湖富营养指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9、9.7和3.1。

但是,巢湖综合治理依然形势严峻,任重道远。主要是:一是受城市规模、产业、人口影响,水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水环境压力巨大;二是重污染河流达标任务艰巨,清水河流达标时有波动;三是蓝藻水华发生较去年加重,受温度、风向等影响,一定时期内全面、有效控制蓝藻大面积发生难度巨大;四是生态修复、底泥清淤等各项任务都很重。

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把巢湖综合治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切实增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综合运用工程、生态、行政、法制等手段,以创新的理念、改革的办法不断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全力打赢巢湖综合治理的主动仗、攻坚战和持久战,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一是强化、完善顶层设计,认真抓好关于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工作方案》、《意见》和《规划》等的推进落实。围绕治理、保护、发展三大任务,强化减排、净化、扩容三大环节,实施治污、复苏、养生三大步骤,建设巢湖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二是按照“治理西北、保护西南、防治东北、联通东南、修复环湖”的思路,坚持工程措施和生态修复并举,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加快环巢湖生态湿地建设,加快推进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严格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三是强化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城湖共生关系、城市人口边界、面源污染处理、蓝藻治理技术等研究与攻关。对巢湖流域水环境实行三级保护,完善巢湖湖长制工作体系,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四是强化全民参与,提高群众对巢湖保护工作的参与度。五是强化责任落实,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严肃问责。

主持人:由于时间问题,下面就不再提问了。今天既是一场新闻发布会,也是一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工作推进会。刚才我们省直相关部门、合肥市介绍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打好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工作安排。

这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也希望在座各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为打好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天上午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保护查看更多>污染防治攻坚战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