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最近两三年,随着环保监管越来越严厉,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市场也越来越红火,由此带火了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的相关话题。早在2014年9月,《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以下简称《技术导则》)就已发布实施,《技术导则》将等离子体技术正式列入危险废物处理可选技术路线。
即便如此,业内仍然有各种各样的疑惑、质疑的声音,诸多行业人士发声,直指等离子体技术的弱点。等离子体技术的适用性问题,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受此影响,不少危废项目负责人心中犹豫,稳字当先,危废处置行业投资在等离子体技术上踌躇难行。
究竟等离子体技术是回转窑焚烧技术的替代,还是替补?
等离子体热解炉
一、《技术导则》怎么说
众所周知,行业标准是非常严肃的,开不得玩笑。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标准至少经过“三审两稿”,是政策专家、技术专家和行业行家从各个角度完善、权衡过的,因此,标准的条款是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对于等离子体技术的规定,凝聚了监管层、技术层和行业层的最大共识。
(4.1.3.2)“危险废物非焚烧处置主要包括……、电弧等离子处置等。”传达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我们讨论的是电弧等离子体,实指热等离子体;二是等离子体处置技术属于非焚烧技术路线,可以不需要氧气或者空气。
(4.2.3.3)“电弧等离子体技术适用于处置毒性较高、化学性质稳定,并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的危险废物,特别适宜处置垃圾焚烧后的飞灰、粉碎后的电子垃圾、液态或气态有毒危险废弃物等。”表达了处置对象的适用性,特别指出了四类危险废物。
(7.5.6)“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置危险废物时,应考虑其技术应用的范围,对拟处理的危险废物应根据废物特点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包装、分离、固体混配、一次性包装物破碎、粉状废物造粒、液体过滤等,以确保满足其处理工艺要求。”提示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并列举了预处理可能用到的方法。
(7.6.2.3)“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置危险废物,应根据需要进行系统配置,确保等离子体熔融炉、电源设备、测量控制设备和制氮设备稳定运行,并配备相应的进料单元、热能回收单元、废气处理单元以及玻璃体输出成型单元。等离子体处置过程产生的废气在没有专门标准的前提下可参照GB18484执行。电弧等离子体技术的电弧温度达到7000℃以上,反应区温度控制在1200~1500℃范围。”提示了系统配置的要求以及关键工艺参数。
《技术导则》以上四条基本上讲清楚了等离子体处理危废技术的工艺特征、适用性特点、预处理要求以及系统配置和关键工艺参数,既没有夸大优点之语,也没有贬低不足之处,当然,也就无法给出题目的答案。
二、关于等离子体技术的担忧
业内业外关于等离子体处理危废技术的担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技术适用性、处理是否彻底、运行成本。提出问题不难,难在提对问题。很多帖子讨论三方面担忧的时候,是否提出正确的问题了呢?
首先,什么是技术适用性?字面理解,指技术与对象、工况、目标的匹配程度。比较抽象,举例说明。
回转窑焚烧技术是国内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的普适技术选项,可以处理多达二十多大类危废,包括固态的、液态的和气态的;工艺参数比较宽容,多数废料可以直接进窑,窑温控制精确度要求不高,操作要求不高,很多操作工不掌握窑炉和焚烧原理,一样上岗;理论上,回转窑焚烧技术的有机物焚毁率≥99.9%、残渣热灼减率≤5%,虽然,实际情况很不乐观。国内普遍接受,回转窑焚烧技术的技术适用性最好。
用同样的逻辑,看看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的适用性。电弧等离子体,此处可能有人质疑,不是说等离子体技术吗,为何又变成电弧等离子体了。(先来科普一下。我们常见的物质有三态:固液气,尤其是气体,如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还不导电。那么高度电离的气体,还是气体吗?发光、发热、导电、大量电子粒子自由基,与气体完全是两种物质。这种高度电离的气体,就是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等离子体包括日光灯和闪电,不常见但大名鼎鼎的当然是用于核聚变的氚氘等离子体了。我们人类最容易获得的可控有用等离子体都是电弧引发和电流维持的。因此,电弧等离子体理解成等离子体没毛病。)科普完了,回到正题。电弧等离子体技术适用于处理高毒、稳定、难降解的有机废物,难道对于一般危险废物就无能为力了吗?结果不言自明,对于处理对象而言,电弧等离子体技术拥有与回转窑焚烧技术同等甚至更好的匹配程度。
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
对于危废处理工况,由于全电操作,电弧等离子体技术的工艺过程和参数更加稳定、一致,自动化程度更高,匹配程度更高。对于危废处理目标,电弧等离子体技术的有机物焚毁率≥99.99%,熔融玻璃体排渣,烟气处理负荷相当于回转窑焚烧技术的10~20%,匹配程度更高。分析至此,我们已经能够得出结论,电弧等离子体技术的适应性高于回转窑焚烧技术。为何总有人质疑适应性呢?可能是混淆了技术适应性与处理是否彻底、运行成本的区别。
第二,处理是否彻底,或者,按某些“专家”之言,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并非危废终极处理技术,回转窑焚烧技术、安全填埋、刚性填埋同样不是终极处理技术啊。回转窑焚烧技术理论上高温焚烧、过量氧气、烟气净化处理,能达到很好的减量减容降害效果。但作者观察的实际案例则不然,回转窑内混合、干燥、焚烧、热解、熔融同时存在,工况非常复杂,残渣热灼减率达到5%标准并不容易,甚至超过20%的情况也不少见;二燃室气流扰动不足,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不充分,焚毁率很难达到99.9%的要求;一次进风过量10-20%,二次进风过量20-30%,烟气处理负荷很大,烟气的颗粒物含量很高,飞灰(危废类别HW18)的产生量甚至高达危废处理量的20%,更不用说大量的烟气洗涤废碱液需要处理。很显然,不仅理论上回转窑焚烧技术的危废处理彻底程度低于电弧等离子体技术,而且实际运行上,回转窑焚烧技术的处理效果也不如某些“专家”宣讲的那样彻底。
第三,作者看到很多“专家”表达过电弧等离子体技术运行成本高的观点,却很少看到具体的测算数据,估计大家也很想了解,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危废的运行成本高在哪里?高到什么水平?我们从三个角度尝试分析。
其一,等离子体火炬(一说阴极)更换成本。通常选用液冷直流脉冲等离子体火炬,功率75~300KW,引弧阴极与火炬同寿命,工作阴极通常选用铜合金材质,根据工作电流、炉内气氛、电弧强度和工作气流的不同,阴极寿命在300~800h范围(常规工况>600h),阴极消耗过大影响等离子体形态和电热效率,因此,炉内等离子体火炬需要定期更换工作阴极或者整个火炬(通常火炬冗余配置,以应对更换需要)。以每小时处理1吨危废核算,约600吨处置量更换三个阴极,备件及更换服务费用不超过3*6=18万元,每吨分担费用≤300元。对于当下3000-6000元的危废处置价格,降低毛利率0.5-1%。
其二,等离子体火炬的电费成本。等离子体火炬电热转换效率约70~80%,低于粉煤锅炉95%的热转换效率,也低于柴油喷枪的90%的热效率,是否据此可以认定离子体火炬消耗的电费非常高昂?以150KW×3的等离子体火炬热解炉(功率影响处理效率,不影响处理效果),处理1吨危废电能消耗450度,每吨分担电费≤360元。以1吨危废产生0.2吨的可燃气体,热值约2600KWh,假设燃气轮机的发电效率40%,发电量1040度,则电力富裕590度(相当于节约电费472元),可以补充烟气处理及其他辅助工艺的用电需求。此处,可能会有“专家”质疑:没有那么多的可燃气体怎么办?不能上燃气轮机怎么办?继续上数据。回转窑焚烧技术的设计危废进料热值要求3000~3500Kcal/Kg,相当于热值3480~4068KWh/吨,是前面案例的假设热值的1.34~1.56倍,也就是说,如果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回转窑焚烧技术的危废,能够产生足够多的可燃气体。至于上不上燃气轮机,根据物质守恒、能量守恒定律,可燃气体及其能量既不会减少也不会消失,能量回收利用方案综合权衡,未必非燃气轮机不可,二燃室、燃气锅炉,或者直接销售,皆可考虑。
其三,飞灰、残渣、烟气处理成本。这部分成本是回转窑焚烧危废的处置成本的大头,占比30-60%。等离子体技术产生的飞灰量相当于回转窑焚烧技术的10~20%,可以适当掺入危废进料中循环处理;玻璃体残渣属于一般固废,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大幅减少填埋费用;可燃气体和烟气处理负荷相当于回转窑焚烧技术的10~20%,处理成本相比回转窑焚烧技术降低40~60%。
从等离子体火炬更换成本、电量消耗和飞灰残渣烟气处理三方面的比较分析,同等规模、相似类别危废无害化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的直接成本并不比回转窑焚烧技术高,由于飞灰、残渣和烟气处理成本的节约,很可能直接成本更低。当然,这是假设两种技术全部规范运营、达标排放的情况,而不是当下真假虚实不清不楚的数据对比。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江苏宿迁发布《宿迁市2025-2026年度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2025-2026年,全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共编排1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8.8亿元。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改、扩)建工程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22.4亿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0.7亿
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湖南省依法组织对2023年度排放源年报数据进行调查,依据《排放源统计调查制度》(国统制〔2024〕11号),现将2023年湖南省生态环境统计数据公布如下。一、统计范围2023年度排放源统计调查对象为重点调查单位全省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简称农业源
近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3年湖北省生态环境统计公报》。详情如下:2023年湖北省生态环境统计公报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湖北省依法组织对2023年度排放源年报数据进行调查,依据《排放源统计调查制度》(国统制〔2024〕11号),现将2023年湖北省生态环境统计数据公布如下。一、统计范围2023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关规定,现将黔西南州2023年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如下:一、总体情况黔西南州固体废物管理严格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扎实推进全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本年度全州未发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二、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状况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3年度安徽省生态环境统计公报,2023年度排放源统计调查对象为全省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简称农业源)、生活污染源(简称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简称集中式设施)、移动源。2023年度安徽省生态环境统计公报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安徽省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统筹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构建与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体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国办函〔2021〕47号)的要求,现发布佛山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投资引导
《吉安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已于7月29日经市人大常委会一审,根据一审审议意见,形成了《吉安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现将条例草案修改稿予以公布,公开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欢迎全市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登录吉安人大网(.
增减之间寻找脱碳妙计“威”能力从生物质、沼气和余热回收中获取可再生能源,推进绿色燃料创新项目宜宾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即使是一根废弃的秸秆,在威立雅眼中同样是宝贵的绿色能源。威立雅位于四川宜宾的生物质热电联产厂利用本地农林废弃物生产蒸汽和电力,以100%绿色清洁能源覆盖园区6家工业企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49号委员提案的答复中提到,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室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有序推进绿色电力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02〕821号)明确指出,绿色电力交易成交价格应在对标当地燃煤市场化均价基础上,进一步体现绿
4月8日,佛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佛山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佛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号)佛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23年12月29日通过的《佛山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云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有关规定,现将2022-2023年度怒江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示如下: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2022-2023年度全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352982.444吨,其中自行利用处置量39352955.267吨,委托处置量27.12吨,上年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有关要求,为科学引导通化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利用处置企业规模化、专业化运营,现发布通化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投资指导性公告。一、指导思路坚持以
3月31日,上交所公告称,因厦门市政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本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长期扎根于我国环境能源领域,主营业务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业危废处置、医疗废物处置、厨余垃圾处置、渗滤液处理、生态填埋、海上环卫、垃圾压缩中转等,形成了以生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鲁环字〔2025〕18号各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和林业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现将《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和工业产值的持续增长,危废处理行业一度被视为“黄金赛道”,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企业涌入。然而,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产能过剩、价格战激烈、利润下滑等问题接踵而至,曾经风光无限的危废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业绩不佳:巨头利润大幅下滑2月18日,海螺环保发布公告
西部环保开春大展——2025成都国际环保博览会暨中欧绿色低碳博览会(ECOMONDOCHINA-CDEPE2025),将于年4月1-3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再掀绿色低碳浪潮!诚邀专业人士,共聚这场集产品荟萃技术创新国际交流商贸对接行业社交于一体的品质盛会共探2025机遇,共筑绿色未来。ECOMONDOCHINA-CDEPE绿色低
2月19日,江西发布《江西省2025年度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项目建设引导性公告》。公告显示,总体上看,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远超产生量,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总体生产经营负荷不高,部分利用处置设施存在长期闲置的情况。详情如下:江西省2025年度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项目建设引导性公告为深入贯彻
各有关单位: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随着国内固危废行业立法与监管进一步趋严,危险废物处置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但工业废盐及高盐废水的大量产生及其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一直是国内的难题。近两年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土地资源匮乏,与之填埋所产生的系列环境风险依然存在,各级政府也
为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部提出,到2030年,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控制在10%以内,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生态环境部12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6年,
2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基本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利用处置保障能力和环境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30年,危险
近年来,青海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按照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健全完善规划标准,着力推进西宁、海西、玉树三个市州“无废城市”建设,分类施策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力打造“洁净”青海。健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机制。青海省委省政府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青海省国民
2024年“成绩单”出炉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污染防治,2024年以来全面发力,全年固废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4年,昆明市印发《昆明市“十四五”时期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科院”)牵头承担的“高效分布式制氢集成技术的基础科学及工程问题”研究项目顺利通过基金委组织的结题验收,研究成果为我国制氢领域关键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支撑。该项目聚焦电解水制氢与天然气现
3月10日,国家电投集团国核设备收到国核设备、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体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简称ITER)组织签署的诊断端口插件合同,这是国核设备首次实现在ITER的市场突破。本合同是国核设备充分发挥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合作攻关,经过4个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网站最新信息显示,核物理学家刘畅归国,已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公开资料显示,刘畅2011年7月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学位,2017年2月获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系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随后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从事
宁夏电力灵武公司2号锅炉20%深调改造EPC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第一章公开招标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宁夏电力灵武公司2号锅炉20%深调改造EPC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50401973,招标人为国能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项目单位为:国能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资金来源为自筹。招标代理机构为
新一代“人造太阳”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访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在科幻作品中,核聚变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回到现实,被誉为“人造太阳”的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目前,我国新一代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我国核工业的“国家队””,中核集团如何以“硬核”科技支撑国家能源安全?如何在开放合作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系统阐述了履职一年来的思考与建议,并分享了中核集
近年来,我国核聚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然而,当前我国核聚变研究总体水平在全球处于何种地位?未来核聚变能源将与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形成怎样的能源架构?在核聚变能研发过程中,中国如何统筹“国家队”与市场力量……今年“两会”前夕,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
2月26日上午,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高新技术园区内洒满了春日的晨光,绿枝在微风中舒展身躯。随着一声“发运!”,承载着“龙焰一号”第三批核心部件的运输车队鸣笛启程,正式发往海南昌江核电3、4号机组先进废物处理中心建设现场。至此,“龙焰一号”关键核心部件全部完成发运。“龙焰一号”是由中核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段颖
2月28日,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启幕之际,中核集团在京举行两会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与其他代表委员们集体亮相,积极回应社会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传递核行业声音。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CGTN、科技日报、中国电力报、微博、知乎等32家中央媒体、行业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上,能源科技创新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关键命题。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如何以科技创新重塑能源版图,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浪潮,必将成为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重要议题。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去年全国两会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