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垃圾发电政策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修订本)》: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及相关产业

2018-10-17 10:23来源:北极星固废网关键词:生物质发电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宁夏回族自治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修订本)》,规划提到,“十二五”时期,宁夏回族自治区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十三五”时期,是宁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更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规划提到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目标,其中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稳步发展太阳能发电,有序发展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及相关产业,促进低碳与零碳能源产业发展。到203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具体内容如下: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修订本)的通知

宁发改环资〔2018〕61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

按照自治区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委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现将《规划(修订本)》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修订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2018年9月30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

“十三五”规划(修订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

“十三五”规划(修订本)

气候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编制宁夏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确保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部署,制定本规划。

规划实施范围为宁夏全域,规划期为2016-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

第一章 影响及形势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宁夏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气候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也日趋明显。

气温普遍升高。1961年以来,全区平均气温上升了1.6~2.9℃,而仅 2001~2015年全区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从地域分布看,引黄灌区升温最为显著,升高2.2℃,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升温分别为2.1℃和1.8℃。2015年,永宁县气温达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39.5℃。

降水明显减少。1961年以来,全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且南北分布极为不均。50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下降28.6毫米,平均每10年减少5.7毫米;南部山区年均降水量为484毫米,而中部干旱带为292毫米,北部引黄灌区仅为179毫米,分别减少了53.7毫米、41.5毫米、12.2毫米。

日照时数增加。50多年来,年均日照时数为2711小时,总体上呈略微增加趋势。从空间上看,南北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不同,北部引黄灌区50年年日照时数减少47.5小时,中部干旱带减少41.5小时,南部山区则增加了74.5小时。

对农业影响加大。气候变化致使农作物产量不稳、品质下降、病虫害加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冬小麦北移,枸杞南扩,葡萄种植品种趋于多样化,中晚熟品种的比重在逐步增大。气候变暖使得喜温作物玉米、水稻单产有所增加,灌区两熟种植的气候保证率提高。小麦和马铃薯等喜凉作物有减产趋势。同时,气温上升,空气湿度下降,农业耗水增加,使水资源短缺形势更加严峻。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温上升、降水减少,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过去50多年干旱频次上升,南部山区春旱和秋旱有加重趋势,特别是春、夏、秋连旱在2000年之后发生频率和涉及区域呈现增加趋势,引发了城乡饮水更加短缺,造成中南部地区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沙尘暴、霜冻、超强大风、寒潮、冰冻雨雪天气、雾霾天气多发,给交通、运输、电力、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人体健康不利影响增加。气候变化特别是高温导致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因温度的升高,我区婴幼儿手足口发病率升高,老年人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死亡威胁加大,对人体健康及人均寿命的延长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节 “十二五”工作现状

“十二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降碳等一系列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不断完善。编制实施了《宁夏“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宁夏“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计划(2014—2015)》《宁夏“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加强规划指导,明确目标任务,建立考核机制,实时跟踪落实,有效指导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节能降碳取得明显成效。 “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十二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分别完成下降15%和16%的目标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全面下降,2015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12.12%、10.99%、6.61%和11.97%。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GDP用水量累计下降39.3%,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0.67%。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9:49:42调整到“十二五”末的8.2:47.4:44.4,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010年的3.8%提高到2015年的8.2%。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得到优化,201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电力装机总容量比重达到36%,比2010年提高30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2.3%,较2010年减少2.9%;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7.7%,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低碳城市试点、低碳社区、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示范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森林等碳汇持续增加。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林业工程,深入实施了封山禁牧、防沙治沙、湿地保护、造林、绿化等生态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9%提高到2015年的12.6%,森林蓄积量达到824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6%以上,湿地面积达到310万亩。

——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注重节能降碳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节能减排相关标准。印发了《宁夏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建立了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部门统计报表制度、政府推进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数据需求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监测和核算制度。编制完成了自治区2005年、2010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专题培训,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加深。主动实践并总结分享宁夏开展节水型社会、防沙治沙、生态移民等应对气候变化成功做法和经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完成了中英瑞联合开展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研究》试点省区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及适应对策研究报告,研究成果在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分享,向世界展示中国(宁夏)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国家发改委领导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被国内外媒体誉为“宁夏经验”,为进一步加深气候变化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物质发电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查看更多>宁夏回族自治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