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五个地级市所在地布局建设垃圾发电项目(附政策)

2018-10-17 10:38来源:北极星固废网关键词: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节能环保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紧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创新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统筹推进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重大项目、市场培育、人才支撑、标准制定等环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从“前端向末端延伸”、价值链条“从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做大优势、做强特色、培育新兴、集群发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发挥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产业的基础优势,精准把握区域特色,以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为目标,以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为抓手,合理选择各产业主攻方向,明确发展重点,率先在特色领域取得突破,带动产业链转型升级。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激励、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加快突破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集聚社会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驱动,源头培育。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增强集成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源头培育力度,通过政府采购、应用示范等方式,引导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

绿色发展,协调推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走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循环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加强上下游产业的相互衔接,充分调动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和终端用户的积极性,提高产业融合深度,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以上;初步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发展、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战场。今后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产业规模翻倍增长。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2015年的两倍。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骨干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2家,新增各类国家级和省部共建创新平台15个以上。

——智能化水平跃上新台阶。园区宽带普及率达到10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2%,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达到68%,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形成1-2个具有技术领先度和产业主导权的新型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涌现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前景好的中小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突破发展三大优势产业

1.新能源产业

(1)发展思路

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以增强消纳能力为导向,以加强科技创新为主要抓手,着力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坚持低碳化、安全化、清洁化、高效化的发展方向,促进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有序开发风能,积极促进地热能源勘探开发利用,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升级,创新机制体制改革,着力将宁夏打造成为国家级新能源综合示范区、西部领先的光伏制造产业基地,全面完成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20%。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占全区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5%左右。其中,光伏发电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风力发电规模达到11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制造业方面,建成全国技术领先的单晶硅及切片生产制造基地,加快形成太阳能电池组件和风电整机生产能力,具备完整的太阳能发电及光伏制造生产体系。

(3)重点方向

——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集约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光伏园区建设,统筹资源配置,以光伏产业发展促进其他领域投资,集中培育一批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争取建设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工程。推进分布式光伏与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开发、防沙治沙、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推进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到2020年,争取光伏发电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形成千亿光伏产业集群,并成为带动和促进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有序发展风电。依据风能资源条件和市场消纳能力,科学规划风电场布局和规模,推动风电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引进推广微风发电技术,建设满足区域供电需求的小型风电项目,形成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相结合的风电发展格局。到2020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100万千瓦以上。

——积极发展其他新能源。鼓励在生物质秸秆资源相对丰富区有序发展生物质能成型燃料、支持大型畜禽养殖场发展沼气发电。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在五个地级市所在地布局建设城市垃圾发电。加快地热能资源勘查,利用干热岩、地源热泵等技术,推进地热资源在城市供暖、健康旅游等领域的利用。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20万千瓦。结合黄河黑山峡河段水利工程进度,适时开展大柳树水电站前期工作。根据国家内陆核电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核电项目厂址普选论证及保护工作。

——推进新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以多环节综合互动为特征的智能电网建设,优化电网运行管理,加强区域电网协作,深挖系统调峰和电力通道输送潜力,提高电网消纳和输送新能源电力能力;以互联网+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新能源微电网、互联网与能源系统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建立辅助服务交易市场、落实完善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

——促进新能源制造业发展。

提升光伏装备制造水平。重点开展光伏电站系统匹配、光伏电站自动跟踪、光伏电站新型支架、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加大晶硅电池组件、高倍聚光光伏组件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等先进光伏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完善光伏产业链。支持增加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应用比例,推动光伏企业进入国家领跑者计划名录。增强组件适配器、光伏阵列汇流箱、光伏墙、光伏窗、光伏遮阳板、光伏围栏等区内配套生产能力。支持引进10兆瓦以上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制造项目。

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升级。提升风电机组整机开发设计能力,开发和制造2.5兆瓦以上级的风力发电机组。支持开展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设计、风电控制系统、兆瓦级风电机组实际运行数据采集系统和载荷谱等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引进风电超高塔筒、风电增速机、电控系统、液压系统、变桨减速器、偏航减速器等零部件制造项目。

加快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旅游观光、公务、环卫、邮政、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2.新材料产业

(1)发展思路

以现有资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基础,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装备、重大工程需求为导向,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入推进新材料产业结构调整,改造提升镁、铝、锰金属结构材料及碳基材料等传统材料,壮大钽铌铍钛稀有金属材料、新型电子材料等优势关键新材料,创新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纺织新材料,培育生物基、石墨烯、富勒烯等前沿新材料,积极发展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建立新材料产业生态系统,着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升级。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26%。争取打造2-5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促进资源在全区范围内优化配置、企业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完善创新生态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全面提升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国际化的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成为国内知名、面向特定领域优势明显的新材料创新发展和中高端制造基地。

(3)重点方向

——做优做强优势关键新材料

钽铌铍钛稀有金属材料及深加工。通过延长钽铌铍钛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实现主导产品升级、新产品开发和深加工产品的拓展,使上、中、下游产品逐步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军民两用产品进入军工领域,促进军民技术成果的双向转移及产业化。在继续保持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下游新应用领域,加大在钽铌氧化物、钽铌板带材、铌合金等领域的产品开发及应用。开展超高纯钽金属及钽靶材制备新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技术的研发,全面推广超导材料科技成果,继续推进航空航天用高温涂层材料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高温涂层材料民用技术;重点发展民用铍材,特别是Iter铍材、铍铝合金及其精密铸造与形变加工件、铍铜合金铸件、大尺寸无压烧结靶材及核电用锑铍芯块等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展钛材军工和核领域关键应用技术的研究,钛及钛合金、高温合金精密铸件关键生产技术研究。

电子信息材料。引进吸收国际钽基电子元器件最新技术,建立钽铌基电子元器件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发展纳米级氧化铟锡(ITO)粉体及靶材,超细银粉、超细镍粉、氧化锡锑(ATO)粉、电子浆料、工业蓝宝石晶体、LED新材料、氮化铝、电极箔等新型电子材料。研发新型电池产品及配套材料,发展安全、轻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产品,实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本地化配套。在上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型电容器、电位器、电阻器等产品。支持军民两用电子信息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培育壮大高成长性前沿新材料

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产业发展高端化、产品应用规模化为方向,培育壮大前沿新材料。重点发展生物材料、石墨烯、富勒烯材料等,加大前沿新材料创新力度,实现产业化。

生物材料。以可降解生物基材料技术为核心,以马铃薯淀粉、秸秆超细粉体为主要原料生产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品,加大在餐具、农用薄膜、包装用品、环保家具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对塑料、木材等诸多应用领域的替代。

石墨烯材料。遵循“以应用为牵引、以研发为支撑、以制备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加快石墨烯上下游应用技术研发与应用产品示范推广。突破低成本高质量石墨烯生产技术瓶颈,开展石墨烯在能源领域(如氢储存、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电容器等负极材料)的应用研究。重点发展电动汽车锂电池用石墨烯基电极材料、柔性电子用石墨烯薄膜、光电领域用石墨烯基高性能热界面材料等,突破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共性关键技术,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的工艺稳定性、性能一致性、产品合格率,有效降低成本。

富勒烯材料。积极研究实现富勒烯纳米碳产品生产技术的突破,加快研发新一代锂电池材料富勒烯,加快富勒烯及衍生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推广。

——改造提升传统材料

做大做强镁冶炼及合金材料,拓展应用市场。依托镁及镁合金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以实现传统镁冶炼产业结构优化为目标,积极发展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为发展方向的镁合金材料产业,在改造提升镁冶炼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铸造镁合金、变形镁合金产品等新型合金产品,构建“金属镁→镁合金→镁合金深加工产品”产业链,重点发展下游高端镁合金材料,积极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加大在航空航天工业、军工领域、交通领域、3C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深入推动军地科技资源融合。

促进铝业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集聚。着力推进电解铝企业与下游铝加工企业合作,引导扶持本土铝加工企业的技术研发,促进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加大高端铝材及铝合金生产企业的引进,推动高端铝产品产业集聚发展。

拓展电解金属锰应用领域,发展深加工产品。推进行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高纯氯化锰、高纯碳酸锰、硝酸盐及高纯有机锰盐,促进电解金属锰在冶金、电子功能材料和精细锰制品领域的应用。推进产品链延伸,发展金属锰粉、低硫锰片、低氧化锰片、锰锌铁氧体、锂锰复合氧化物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

提升碳基材料发展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含量。发展碳化硅制品、煤基活性炭、炭素及其制品生产。一是碳化硅制品,重点开发碳化硅陶瓷用微粉,以及工程陶瓷、防弹陶瓷等高技术陶瓷产品。二是煤基活性炭中高端产品,开发生产压块活性炭、粉末活性炭、脱硫/脱硝/脱汞活性炭、微球活性炭、车用活性炭、高效吸附活性炭及活性炭装饰品等活性炭精深加工产品,下游应用向水净化、空气净化、烟气脱硫脱硝、溶剂回收、催化剂载体等领域拓展,延伸传统活性炭产业链条。三是炭素及其制品,重点开发惰性阴极碳快、惰性阳极碳块等高新产品和增碳剂等产品。

———创新发展化工、纺织新材料

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升级,高端化、精细化发展。继续扩大煤制烯烃加工,引进开发煤基芳烃、煤制乙二醇,丰富产品结构。以烯烃、芳烃等大宗基础化工产品为原料,重点发展共性通用合成树脂、高性能塑料合金、特种橡胶及弹性体、特种涂饰材料等产品,培育工程塑料及树脂、合成橡胶,满足航空航天及汽车零配件、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用材料需求。

创新发展纺织新材料,依托化工、生物产业基础和纺织产业下游需求,引进培育高性能合成纤维、生物基纤维(氨纶)、溶剂法新型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及下游高性能产业用纺织材料,链接上下游产业优势,优化纺织产品结构、扩大品种、提升品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发电查看更多>生物质发电查看更多>节能环保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