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994年我国开始分税制改革,引入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又被划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2011年,随着财政部要求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财政预算体系形成了财政预算“四本账”: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以及社保基金预算收支。从财政列支项目的具体名称观察,与环保相关的财政预算收支主要体现在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两本账,因此,本文数据分析将在这两本账中展开。
简要回顾财政预算史。1994年我国开始分税制改革,引入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又被划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其中,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按规定用途使用。2011年,随着财政部要求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财政预算体系形成了财政预算“四本账”: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或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公共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以及社保基金预算收支。
从财政列支项目的具体名称观察,与环保相关的财政预算收支主要体现在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两本账,因此,本文数据分析将在这两本账中展开。首先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或公共预算收入)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或公共预算支出)说起。
备注:全文数据按照当年决算数字统计。
全国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与增幅双缓降
公共预算收入分为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两部分。2008年至2017年十年之间,在全国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小幅减少(从88%左右下降至82%—83%左右),而非税收入占比小幅增加(从11%增长至18%左右);其中,税收收入占比小幅减少状况发生于2014年,之后持续降低。
除此之外,全国历年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与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呈完全正相关关系,而非税收入增长幅度的剧烈波动则会使得这种正相关关系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离。2009年至2011年期间,全国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幅度持续升高;从2012年开始,税收收入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并持续至2016年,2017年开始回稳;2017年非税收入的负增长使得当年全国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低于税收收入增幅。
全国公共预算收入:中央与地方分庭抗礼
全国公共预算收入等于中央公共预算收入加地方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994年分税制改革前,一多半公共预算收入被地方占有,中央占比一直低于40%;中央占比全国的数字,1994年接近1978年,约20%左右。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分别占比全国公共预算收入均在50%左右;在国家公共预算收入构成中,中央与地方呈现分庭抗礼的局面。
另外,对比中央公共预算收入分结构变化和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分结构变化时发现:相比地方而言,中央非税收入增长速度的变化异常激烈,呈现大升大降的状况。
十年公共预算支出:中央增加1.6倍、地方增加2.5倍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两个层面展开,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08年至2017年,中央公共预算支出增加1.6倍、地方公共预算支出增加2.5倍。
在一般公共预算体系中,本文将直接列明环境保护或项目表述名称与环保相关项目纳入统计范围内,经过对比发现:环境保护(或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环境卫生(环卫开支)与本文分析直接相关;另外,政府性基金支出也有体现环保项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安排的支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支出、污水处理费相关支出)。数据分析也将从两个账本分别展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日本消费税由8%提升至10%的同时,有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税制改革也一并被提出。此草案于2019年12月由日本自民党提交国会,于2020年3月通过国会审议,在本年度4月正式开始实施。本次和可再生能源有关的改革主要有三个重点,小编将在下面的篇幅主要为大家介绍。税务改革内容1.可再生能源设备的折旧制度
作为新兴工业大国,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在我国日渐突出,实行低碳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并不完善,所需的财税扶持政策体系尚不健全。这将会极大地阻碍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引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政府应自上而下建立并完善一整套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税收政策体系。国内外环境税制现状对比目前,我国保护环境的税制建设还较为落后。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国还没有绿色环保的意识,现行税制体系中还没有专门的环境税种。现有税制的绿色化、环保化程度较低,不能非常有效地起到环境保护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表示,今年要推行税制改革,推进环境保护税的立法。由此可见,我国的环境税制改革已提上日程。环境税收体系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既包括以保护环境为课征目的,针对各种环境污染物征收的环境税税种,还包含其他税种中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各种税收调节措施,以及为激励纳税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采取的税收减免优惠措施等。结合我国环境税收的实践,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环境税制改革主要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尽快开征针对重点污染物排放的环境税,即将排污收费转变为征税
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日前警告,美国提议改革能源税可能损害该国的太阳能行业。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日前发布一项计划,修订美国能源税政策,提议精简对可再生能源及其他形式能源“混乱”的补贴。如投资税收抵免(ITC)等补贴在支持太阳能等新技术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该委员会表示,目前四十二个独立的能源税收补贴应该替换为数量较少的“有针对性并简单的”补贴。提议利用两个“技术中立的”税收抵免替代目前的补贴,一个是清洁电力生产,另一个是清洁运输燃料。两个都将基于由美国环保署制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措施。但
中国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白景明近日在中国-东盟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论坛上发表演讲,以下是演讲内容。首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环保,运用财政收支手段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财政收入方面,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税制设计的时候,就是注重促进节能环保,它是体现在税制上,不是一些简单的短期的优惠政策。比如说我们体现在增值税方面,我们在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三个方面有安排。在消费税上面,我们整体的税制安排目的,就是要对高能耗的产品征收消费税,促进节能减排。税率设计上也是耗费越多税率越高,消费税上也都是这种政策。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我们对公共垃
2月1日,《关于北京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的报告》正式对外公布。报告公布了2022年北京市级主要收入科目执行情况及2023年北京财政预算草案。节能环保方面,2023年市级支出安排176.4亿元,其中:市本级132.1亿元,市对区转移支付44.3亿元。主要是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持续推动绿色发展,积
二、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三)2021年财政政策。5.支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75亿元,增长10%,重点支持北方冬季清洁取暖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17亿元,增长10.2%,主要用于长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44亿元,增长10%,支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安排882亿元,增长11%,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一步支持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增加
日前,新华社全文发布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其中污染防治攻坚战资金安排共536亿元。
近年来,山东省因地制宜推广“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连片治理”的污水治理办法,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建设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单户、多户、整村处理方式,对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处理。那么,建设完成的各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如何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发挥应有作用?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
6月17日,财政部发布《2020年中央财政预算》,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支出预算数为923.55亿元,比去年执行数增加64.37亿元,增长7.5%。值得注意的是,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的支出安排中,生物质发电执行数增长最大为53%;其次是太阳能,增长14.3%;而风电发电补助预算数为上年执行数的96.8%。这
6月17日,财政部发布《2020年中央财政预算》,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支出预算数为923.55亿元,比去年执行数增加64.37亿元,增长7.5%。值得注意的是,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的支出安排中,生物质发电执行数增长最大为53%;其次是太阳能,增长14.3%;而风电发电补助预算数为上年执行数的96.8%。这
6月17日,财政部发布2020年中央财政预算,其中,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预算数为883.52亿元,比2019年执行数增加15.41亿元,增长1.8%。主要根据社会用电量预计增长情况测算。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支出预算数为923.55亿元,比2019年执行数增加64.37亿元,增长7.5%。太阳能发电补助428.39亿元
今日,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数为82770亿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7.3%,主要是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价格水平变动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预计。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20年中央财政预算》,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预算数为883.52亿元,比2019年执行数增加15.
今日,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数为82770亿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7.3%,主要是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价格水平变动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预计。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20年中央财政预算》,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预算数为883.52亿元,比2019年执行数增加15.
2019年4月2日,财政部公布《2019年中央财政预算》,表明2018年中央财政实际对可再生能源支持70亿元,2019年预算支持金额为86亿元(2018年预算支持84亿元)。What?可再生能源补贴跟中央财政预算有关系?资金来源不是基于用电量的可再生能源附加么?为什么近年来风电、光伏去补贴调整中财政部的话语权越
2月1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申请企业标准和条件的通知》。文件明确申请专项资金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的标准和条件。详情如下:关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申请企业标准和条件的通知各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
近日,在2025-2026年联邦预算演讲中,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提议修订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税号8541)的关税。(来源:微信公众号“光伏情报处”)太阳能电池的关税将从25%降至20%,另加7.5%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税(AIDC),以及2.5%的社会福利附加费(SWS)。太阳能组件的关税将从40%降至20%,另加2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0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发言,关于2024年财政运行和财政政策阶段性进展情况,以及2025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考虑共有三点:一是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二是政策精准发力,支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三是更大力度
在唐纳德·特朗普即将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之际,现任总统乔·拜登政府发布了关于《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中技术中立税收抵免的最终规则,涉及税法第45Y条清洁电力生产税收抵免(PTC)和第48E条清洁电力投资税收抵免(ITC)。符合条件的零碳电力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水电、海洋和水动力能、地
近日,美国财政部和美国国税局发布了《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制定的第45V节清洁氢生产税收抵免的最终规则。宣布的最终规则阐明了氢气生产商(包括使用各种来源电力的生产商、碳捕获天然气、可再生天然气和煤矿甲烷生产商)如何确定抵免资格。这些规则为通过电力和甲烷生产氢气提供了更多的投资确定性,同
记者27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为充分激发数据资产潜能,防范数据资产价值应用风险,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部选取部分中央部门、中央企业和地方财政部门,从2025年初至2026年底,组织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根据财政部印发的《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试点单位将围绕数据资产台账编制、
12月30日,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通知》指出主管预算单位应当统筹确定本部门(含所属预算单位)年度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新能源汽车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年
11月27日,财政部发文,提前下达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本次下达资金204亿元。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的通知财资环〔2024〕1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为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大气质量改善,现下达你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通知。根据通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地方合计378400万元。详情如下: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建〔2024〕393号山西、内蒙古、吉林、浙江、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根据《通知》,2025年奖补资金总共16.25亿元。其中,前五市分别为唐山39830万元;上海31349万元;郑州26368万元;北京24308万元;天津11207万元。其中,第二年度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奖励资金不得用于支持燃料电
11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明确将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其中附件显示,锂离子电池、锂电池组、全钒液流电池都在此范围。原文如下: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4年第15号现就调整铝材等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