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珠三角地区污染源分布特征以纳污河流线源和生活污染面源为主,呈依涌傍河集中化分布特征。主要工业污染类型为电镀、五金、漂洗及储油设施等;农业类污染源主要为污灌区农田、养殖场等;大中型垃圾填埋场主要以垃圾发电和卫生填埋为主,防渗措施相对完善,乡镇地区小型垃圾场仍存在简易填埋,防渗措施不当等现象。
2.2 多种技术方法取得关键性突破
开发了便携式电分析化学现场测试技术,采用镍铁双金属纳米颗粒及科琴黑实现了对六价铬离子的电化学高效检测;结合物探成果资料,对典型污染场地开展探地雷达物探剖面测试(图2),进一步探索了探地雷达物探技术在含水层水质综合调查中应用,并编制了相关技术指南初稿;开发了定质原位智能采样系统、野外水土污染调查绿色供电系统(原型)和代表性样品布设和监测井优化布置技术。技术方法创新,为主要含水层水质综合调查奠定了良好基础。
2.3 地下水水质污染现状
针对目前所取得的1173组地下水样品的评价结果显示,近半数区域性地下水无机样品超标,以天然成因为主,局部为排污所致,针对典型污染源布设的无机样品超标率较区域样品超标率高出近一倍。统计数据显示,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区域状况,其中,硝酸盐污染在珠江三角洲3个发达城市及其周边地带等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平原区已呈片状分布。
区域上微量有机指标检出率最大的指标为四氯化碳,其次为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烯、1,4-二氯苯、苯并(a)芘等。微量有机指标的检出大多呈点状分布,在一些典型污染源周围,有机污染指标与之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如某垃圾填埋场监测井中1,2-二氯乙烷超标数百倍。
结合主要污染源类型,筛选抗生素进行检测。2016年某经济发达市20组样品中检出抗生素6种,检出率较高指标为罗红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和磺胺二甲嘧啶。2017年在3个发达地级市19组样品中检测了抗生素35种,单个样品最高检出25种抗生素,其中林可霉素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氯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吡啶等。总体上,珠三角地区典型污染源附近地下水中抗生素类检出比较普遍且检出项目较多,总体上检出值比较低。伴随测试技术等相关技术方法进步,越来越多的地下水环境问题逐步显现。
2.4 含水层水质及污染变化态势
将本次评价结果与2005—2008年第一轮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除总铬、磷酸根、亚硝酸根外,其他离子平均值都呈现下降趋势,大部分指标超标率有所降低,反映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水质状况有所好转。总体上,珠三角地区地下水质量状况向好的趋势演化发展,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初步判断是受降雨量等天然条件变化和地表环境变化等因素综合影响所致。
2.5 典型地下水污染模式
综合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源分布特征等因素,将珠三角地区地下水典型的污染模式总结如下(图3):一是丘陵平原过渡地带,由于包气带介质颗粒相对较粗(相对于平原区),透水性较强,防污性能差,因此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垂向渗透能力,较容易进入地下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高发地带。二是平原区,这些区域地表广泛分布粉质粘土层,垂向防污能力较强。但是由于这一区域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已形成连片的城市群,小型排污沟、下水道纵横交错,化粪池分布广泛,直接开挖填埋的垃圾场等,由于地下水位埋深浅,垃圾填埋体、化粪池等直接接触含水层,地下水极易受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影响,是造成平原区地下水“三氮”超标的原因之一。另外,储油罐等地下构筑物或是工业园区开挖部位泄露,污染物也会直接进入含水层。三是河网发育区及海岸带,地表水体与含水层接触界面,与补排关系相对应,有一定的物质能量交换,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
2.6 污染地带编录定级
珠江三角洲的污染场地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工业集中区,加油站及污水固废处置场所。结合野外调查认识、现场测试及地下水样品测试分析数据对调查区中查明的污染场地进行统计编录。共完成污染地带编录83处,编录及评级情况见图4。在无机毒理污染场地中,主要影响指标为碘化物,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重(类)金属污染场地中,主要影响指标为砷、钡、铅、汞和镍;在有机污染场地中,主要影响指标为四氯化碳,氯乙烯和苯并(a)芘。在复合型污染场地中主要影响指标为碘化物、亚硝酸盐、硝酸盐、氰化物、砷、铅、钡、汞、镍和三氯乙烯。
3.成果意义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珠三角已成为我国经济规模最大、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也引起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紧密结合地方需求,针对重点污染源地区建立的地下水监测井直接与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地下水监测网进行对接;对含水层水质现状、变化态势、成因模式等方面获取的基础数据和研究成果,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开发集成的现场快速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及相关的规范、指南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对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7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2025年将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31日印发《南开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工作计划》,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详情如下:南开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工作计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淮南高新区管委会发布淮南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一期)工程二次公示。项目预计总投资55273.86万元,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日处理废水5万吨,其中一期设计规模为处理工业废水2.5万吨/天,配套建设管网约15.8公里;废水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调
2024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正式发布《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用全面翔实准确的监测数据客观反映了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情况,全方位展示了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展和成效。公报显示,2023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环境保护法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国务院委托,就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新征程
为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认定管理,优化化工园区布局,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和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详情如下:山西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认定管理,优化化工园区布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已经2023年11月20日第十四届省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省长王予波2023年11月28日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防治地下水超采和污染,保障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
2023年10月,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凉山州部分县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不健全,违规处置生活垃圾问题频发,垃圾填埋场日常填埋作业不规范,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一、基本情况盐源县现有垃圾填埋场1座,2014年建成,设计库容51.8万立方米,剩余库容11.83万立方米。2022年全县生活
云南省宾川县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宾川县城西北部的大平地茂水花片区,距宾川县城13km,地理坐标东经100.49365997,北纬25.83661046。本次改建工程内容为:把垃圾填埋场现状已填埋区和未填埋区中间建设一道长158.97m分隔墙,把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为生活垃圾填埋分区和生活垃圾焚烧厂螯合固化飞灰填埋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印发《贵州省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本办法所称尾矿库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湿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后者亦称渣场,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市(
5月29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2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数”说了2022年及新时代十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全面展示了十年来北京生态“颜值”变化。2022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继续降低、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摘要:地下水是人们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来源,其水质质量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所以需要技术人员能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科学的监测分析,促进地下水水质保护工程的实施。本文就地下水相应的水质监测以及水质评价工作进行了分析。地下水是整个水循环系统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地下水系统处在地表以下较
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建设行动还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中,但是对于地下水的监测项目已经进行到了重要的维护阶段。根据中国招标网发布的消息,中国地质监测院预算20193.43万元对各个省市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10168个地下水监测站点进行维护和采集常规指标样品。中国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地下水,但是相关数
根据水十条的要求,2016年是我国各省普遍进行饮用水水质信息公开的第一年。2017年2月17日,环保组织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汇总了31个省级环保部门的水源水质公开情况,发布报告《2016年全国饮用水水源水质大起底》。该报告显示:2016年各省级环保部门公开了1333处(地表水水源地995个,地下水水源地3
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2011版地下水环评导则正式成为历史。《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由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2月11日发布,同年6月1日执行,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规范。2011版导则在从源头保护地下水环境上发挥了积极
在页岩气井进行压裂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压裂液及支撑剂,从而使岩层产生裂缝,并将页岩气最终导出到地上储存。关于压裂液的选择,目前有三种液体体系,包括液氮直接注入、注氮气泡沫和减阻水。综合考虑成本、环境及产量等因素后,目前压裂液标准做法则是选用减阻水,即在高排量下泵入大量水和少量支撑剂及添加剂,以进入更深的裂缝,提高页岩气产量。因减阻水中99.5%的含量为清水,因此该技术又被成为清水压裂。在钻井及压裂阶段,根据世界资源协会的数据显示,一口页岩气井需使用7000吨至25,000吨水。而在废水回收阶段,大概只有70%的废水能回流到地上进行处理和储存,30%的水会
在页岩气井进行压裂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压裂液及支撑剂,从而使岩层产生裂缝,并将页岩气最终导出到地上储存。关于压裂液的选择,目前有三种液体体系,包括液氮直接注入、注氮气泡沫和减阻水。综合考虑成本、环境及产量等因素后,目前压裂液标准做法则是选用减阻水,即在高排量下泵入大量水和少量支撑剂及添加剂,以进入更深的裂缝,提高页岩气产量。因减阻水中99.5%的含量为清水,因此该技术又被成为清水压裂。在钻井及压裂阶段,根据世界资源协会的数据显示,一口页岩气井需使用7000吨至25,000吨水。而在废水回收阶段,大概只有70%的废水能回流到地上进行处理和储存,30%的水会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指出,推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协同保护和治理。支持沿黄河各省区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加快沿黄能源、化工等基地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应用标准化多式联运装备和新能源运载工具、工程机械。全文如下
据中国政府网,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以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为着力点,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在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加强生态
港通四海,陆联八方。港口运行是观察经济脉动的重要窗口。当前,海运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迅猛发展,使用船舶进行运输的世界商品贸易比例高达80%,航运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推动港口绿色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不久前,浙江省首个“绿电码头”正式投运,这是浙江在绿色转型上又一个
8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发布广东公司肇庆电厂#1、#2机组全负荷脱硝改造EPC项目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公告如下:广东公司肇庆电厂#1、#2机组全负荷脱硝改造EPC项目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第一章公开招标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广东公司肇庆电厂#1、#2机组全负荷脱硝改造EPC项目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
7月30日,粤海水务建设的广州南沙黄阁“智慧水厂”二期扩建工程通水试运行,正式投用后将更好地服务南沙自贸区100余万百姓生活,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提供坚实供水保障,以水务科技创新之力践行“品质粤海,幸福生活”的国企使命与担当。据悉,黄阁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将水
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广东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不平衡、应急备用水源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简称“珠三角配水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是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四
5月16日至17日,2024给水大会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论坛在广州南沙隆重举行。此次高规格水业盛会云集全国千名权威专家、名校学者和名企代表,聚焦前沿科技创新,深入探讨城市群给水安全保障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促进了全国水务行业资源的深度交流融合,对于凝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
近日,国内首条由110kV聚丙烯绝缘高压缆连接架空线组成的混合线路在南方某地成功投运。这也是亨通电力产业集团高压公司首条量产110kV聚丙烯绝缘高压缆成功商用,以国产“绿色城市动脉”为服务大型智慧城市群建设、海上风电并网接入等贡献智慧力量。据悉,为了保持产品的安全可靠运行,亨通高压公司接到
3月7日,2024华南水环境大会在佛山南海开幕。恰逢春暖花开之际,一场盛事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汇聚一处,就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污泥、节水等问题和挑战提出系统优化提升方案,共谋华南水环境发展大计,共绘南海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大会以“人水和谐,水城相融,促进高质量发展”
日前,广东省2024重点项目计划公布,2024年安排省重点项目1508个,总投资约8.1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247个,力争投产项目235个,新开工项目261个。2024年安排基础设施重点项目537个,年度计划投资5986亿元。围绕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
3月6日—8日,“2024华南水环境大会”在佛山南海召开。会议由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运营商联合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会议旨在围绕华南地区水资源、水生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