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垃圾发电政策正文

贵州:加快发展垃圾发电 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附重点任务)

2018-12-26 10:26来源:北极星固废网关键词:垃圾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置生物质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日前贵州省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8〕33号)》,发布了《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及生物天然气,提高生物质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垃圾发电,大力引进先进项目和技术,提升垃圾焚烧发电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发展水平。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加快构建生产运行稳、保障能力强、综合效益优的电力供给体系。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50万千瓦。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扩大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大宗固废在新型建材生产中的综合利用量。加快推进电解锰渣、赤泥等难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推广石粉、建筑废弃物(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支持利用农作物秸秆、竹纤维、木屑等农(林)剩余物开发生物质纤维增强的木塑、秸秆保温板、轻质隔墙板、人造板等生物质建材。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加快推进磷石膏建材在贵州省建设工程中推广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大千亿级

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的通知

黔府发〔2018〕33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抢抓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窗口期”,深入推进“双千工程”,大力实施“十百千万计划”,集中力量推动千亿级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深化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产业园区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强化创新驱动、融合互动、绿色促动、开放带动、耦合联动,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构建上中下游产业有效衔接、功能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打造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基本特征的贵州现代工业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初步形成贵州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将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优质烟酒、新型建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十大产业,打造成为引领发展、拉动增长、融合创新的支撑性、示范性、带动性核心产业,重点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46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到2022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优质烟酒、新型建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十大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其中,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新型建材、现代化工、优质烟酒等产业迈上2千亿元级台阶;先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产业达到千亿元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航母”,全省工业整体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壮大发展,企业质量效益加快提升,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绿色发展成为主流,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基本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三、发展方向

围绕“赶”与“转”核心任务,持续实施“千企改造、千企引进”工程,促进全省工业集约、高端、绿色、智能、特色发展。

(一)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服务配套。进一步优化黔中经济区、黔北经济协作区、毕水兴经济带、“三州”等民族地区“四位一体”产业布局,在黔中经济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化工、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产业;在黔北经济协作区重点发展优质烟酒、基础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化工、大数据电子信息等产业;在毕水兴经济带重点发展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基础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产业;在“三州”等民族地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现代化工、生态特色食品、健康医药、清洁高效电力等产业。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骨干,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分类、分层、分级培育一批标志性企业,重点打造一批大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共生的企业集群。加快服务方式转型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二)推进“贵州制造”向产业链中高端提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建设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技术水平占据制高点的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创新和服务平台,提高工业整体科技水平和竞争力。培育一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产品,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引导制造企业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供给水平,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三)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强化绿色准入,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门槛,坚决杜绝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不安全的落后企业、产能和项目进入。促进绿色制造,大力构建和完善绿色生产供应链,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加快大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注重绿色产出,鼓励企业应用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绿色设计共性技术。严格退出机制,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稳妥有序化解过剩产能。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创建工作,重点打造一批试点示范园区。

(四)推进智能制造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千企改造”工程为载体、“万企融合”行动为抓手,系统构建全省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提升融合应用的广度、深度、精度。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鼓励工业企业登云用云,促进企业优化管理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专项,重点支持企业基于智能制造标准、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与工业控制信息安全开展关键生产工序和先进制造工艺的集成应用。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贯标,支持获得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的企业进行实质性贯标。

四、重点任务

进一步厚植发展优势,明确重点、高端定位、精准发力,加快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向创新链高端转型、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基础能源产业。

围绕构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推动煤炭、煤层气(煤矿瓦斯)、页岩气、生物质能源、浅层地热能等基础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加快煤炭转型升级,推进先进产能培育释放,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提升,推动煤层气(煤矿瓦斯)、页岩气、生物质能源、浅层地热能等开发利用,大力夯实基础能源生产供应能力。到2020年,基础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其中煤炭产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到2022年,基础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200亿元,其中煤炭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1.加快先进产能培育释放。严守规模、技术、安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准入门槛,推动煤矿改造提升和大中型煤矿建设,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安全水平高、有带动性的矿井。2020年前,力争实施改造提升和建设大中型煤矿117处,涉及产能6400万吨/年。引导生产矿井开展抽采掘接续,提升矿井生产时间和产能利用率。在有条件的煤矿积极推进露天开采试点,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妥善解决煤矿涉法涉诉与生态保护红线及各类重点保护区重叠的问题。

2.加快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提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煤炭行业智能化与机械化改造,建设一批采掘机械化、协同控制智能化井群及一体化控制智能矿井,到2020年全省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达到96%,辅助系统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管理和监控覆盖率均达到100%。

3.加快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按照“先抽后建、先抽后掘、先抽后采”原则,加快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示范县(区)、开发基地及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开采利用。积极开展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原煤洗选率和洗选水平,逐步实现“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

4.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去产能工作由总量去产能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转变,坚决清理“僵尸企业”,重点加快长期停产停建且不具备恢复生产建设条件煤矿的退出步伐,对产能30万吨/年以下煤矿进行有序引导,依法依规关闭一批、产能置换退出一批、改造升级淘汰一批。

5.加快页岩气开发利用。以“黔北区、黔西北区、黔西南区”为重点,优选一批页岩气有利区和富集区,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进商业化利用。

6.推广浅层地热能的应用。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在安全稳定、环境友好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二)清洁高效电力产业

以夯实巩固发电能力为基础,以优化提升电力供给结构为导向,深入推进清洁高效电力产业发展,促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优化水电发展,有序发展风力、光伏、生物质发电,加快构建生产运行稳、保障能力强、综合效益优的电力供给体系到2020年,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产值达到1650亿元。到2022年,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全省电力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其中火电3420万千瓦、水电2280万千瓦、风电900万千瓦、光伏发电35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50万千瓦。

1.高效发展火电。加快推进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依法依规淘汰关停经改造后仍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确保2020年前全面完成非W火焰锅炉和非循环流化床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优先建设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的大型燃煤机组项目,积极稳妥推进低热值发电、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加快现役机组改造升级,综合采取技改支持等政策措施,加快提升煤电产业清洁高效发展水平。

2.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健康有序发展风电,处理好风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风能资源普查及评价,积极推广低风速风机和智能风机项目,培育一批百万千瓦级风电企业。有序推进太阳能发电多元化发展,支持利用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大型楼宇建筑等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充分利用乌江、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优势,积极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不断提升水能利用率。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及生物天然气,提高生物质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垃圾发电,大力引进先进项目和技术,提升垃圾焚烧发电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发展水平。

3.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巩固提升“三横一中心”“五交两直”500千伏输送电能力,形成省内有支撑、省外有通道的电网架构体系。持续深入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建成满足同步小康需求的农村电网,形成覆盖全省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逐步推进智能电网技术的开发利用,支持分布式能源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提升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及服务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发电查看更多>水泥窑协同处置查看更多>生物质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