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种养殖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生产,做精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一)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立足我省自然资源禀赋,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将农业发展区域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保护发展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中、优势突出、市场需求与资源稀缺程度相匹配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滇中地区重点发挥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和龙头作用,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充分挖掘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聚合生产要素,全产业链打造果蔬、花卉、肉牛等产业;滇东北重点发展中药材、水果、生猪、牛羊、冷水鱼等产业;滇东南重点发展水果、中药材、花卉等产业;滇西重点发展坚果、蔬菜、肉牛、中药材、水果、食用菌等产业;滇西北重点发展牛羊、生猪、中药材、坚果、水果、冷水鱼等产业;滇南及滇西南重点发展茶叶、肉牛、咖啡、热带水果、中药材等产业。
(二)做精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科学合理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功能区,有序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稳定粮食生产。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促进天然橡胶、糖料蔗、油菜等重要农产品提档升级。调整优化烤烟种植,稳步提高烟叶品质。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目标,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和“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围绕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中药材、肉牛、咖啡等8个重点产业,突出有机化、规模化、商品化、名牌化,加快形成品牌集群效应,迅速占领行业制高点。到2022年,力争把茶叶、花卉、蔬菜、坚果、中药材、肉牛产业打造成6个千亿元级的大产业,把水果、咖啡产业打造成2个600亿元级的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饲草料,扩大粮改饲范围,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推进生猪、牛羊、畜禽等规模化养殖,促进养殖废弃物就近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池塘健康设施养殖,建设大水面生态渔场,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和休闲观光渔业发展。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生态循环的新型现代农业体系。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改善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夯实农产品初加工基础。引导加工企业围绕茶叶、坚果、中药材、肉牛、咖啡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技术升级,开展精深加工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支持重点产业领军企业跨区域带动发展精深加工。加强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综合、全值、梯次利用,集中建立副产物收集、运输和处理渠道,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加工业向优势产区、物流关键节点、县城、重点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集中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在城市郊区发展主食、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传统食品和净菜加工。力争到2022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1。
专栏5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重大工程、行动
优质粮食工程。以稻谷、玉米、麦类、马铃薯等作物为主,兼顾优质特色杂粮作物,以70个重点县(市、区)和150个优质粮食基地为重点,稳定面积、优化结构、夯实基础、主攻单产,每年创建40个高质高效示范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0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达1815.1万吨以上。
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到2020年,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2年达到2.5∶1。培育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区)。
茶叶产业培育壮大工程。以澜沧江流域和南部边境一线为重点,滇南、滇西南为普洱茶发展重点区域,滇西、滇西南为滇红茶发展重点区域,滇南、滇西南及滇东南为滇绿茶发展重点区域。以发展精深加工、打造品牌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抓手,着力建设绿色茶叶基地和有机茶园,改造低质低效茶园,带动茶叶产业发展。到2020年、2022年,茶叶种植面积均稳定在630万亩左右,产量40万吨左右,综合产值分别达1000亿元、1200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分别达4000元、4500元。
花卉产业培育壮大工程。以滇中为中心,沿滇中、滇西和滇西北、滇东和滇东南交通要道辐射,着力推进花卉种业、鲜切花、盆花、加工用花卉、绿化观赏苗木和花卉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发展。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重点推进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区、高效流通体系和花卉精深加工能力建设,以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品质提升品牌影响力,以绿色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0年、2022年,花卉种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到17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分别达到750亿元、1000亿元,鲜切花产量分别达到150亿支、170亿支,盆花产量分别达到5亿盆、6亿盆,花农总收入分别达到200亿元、220亿元,花农人均年收入分别达到3.3万元和3.6万元以上。
蔬菜产业培育壮大工程。以交通要道重点县(市、区)为基础,以“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运”基地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冬春蔬菜、夏秋蔬菜和常年蔬菜优势产业区建设。推进基地提升、绿色有机示范、商品化生产与销售、定向招商、云菜品牌打造。到2020年、2022年,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700万亩、1750万亩,总产量分别达到2500万吨、2700万吨,综合产值分别达到940亿元(农业产值530亿元、加工产值225亿元、物流和服务产值185亿元)、1045亿元(农业产值590亿元、加工产值250亿元、物流和服务产值205亿元)。
水果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充分发挥金沙江、红河等干热河谷地区光热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质水果。紧扣绿色有机水果生产基地建设、果品商品化发展、企业规模化发展、品牌化发展和支撑平台建设等5个关键环节,重点发展温带水果优势生产区、亚热带水果优势生产区、热带水果优势生产区。到2020年、2022年,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995万亩、1000万亩,产量分别达到1250万吨、1350万吨,综合产值均达到600亿元以上。
坚果产业培育壮大工程。以滇西为重点,辐射带动发展高效核桃、坚果生产基地。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推进坚果产业有机生产体系、组织经营体系和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着力发展生态高效核桃生产基地,提高加工能力。到2020年、2022年,坚果产量分别达到183万吨、265万吨,综合产值分别达到680亿元、1150亿元,主产区农民来自坚果产业人均收入均稳定在3000元以上。
咖啡产业培育壮大工程。以滇西南为重点,辐射带动区域化发展。以咖啡提质增效为重点,推进绿色种植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完善精深加工和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到2020年、2022年,咖啡种植面积均稳定在200万亩左右,综合产值均达到600亿元以上。
中药材产业培育壮大工程。以澜沧江、金沙江、南盘江流域为中心,重点发展道地优势大宗药材,推进有机化、规模化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在昆明、曲靖、大理、昭通、红河、文山等交通物流中心和大宗药材集散地配套建设完善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到2020年、202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均稳定在800万亩左右,产量均为100万吨左右,综合产值分别达到1100亿元、1350亿元,保持种植面积、产量全国领先,打造成为全国中药材产业强省、国内重要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建成世界一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肉牛产业培育壮大工程。以滇东北、滇南地区为重点布局一批肉牛基础母牛扩繁区,以滇中地区为重点布局国际畜产品交易中心和一批肉牛育肥加工区,以滇西北为重点布局一批特色肉牛养殖加工区,以滇西、滇西南为重点布局一批境内外合作肉牛养殖加工示范区。以实施天然生态放牧和舍饲健康规模养殖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设施化养殖场(小区),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到2020年、2022年,肉牛出栏分别达到620万头、680万头,肉产量分别达到75万吨、80万吨,综合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1100亿元,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绿色有机肉牛生产基地和新产品新业态创新基地,把“云岭牛”打造成为中国肉牛知名品牌。
三、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粮食生产重点县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区域为重点,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在畅通骨干排灌渠系的基础上,实行水、电、路、渠、林等综合治理,重点实施土地平整、排灌沟渠、机耕路、农田林网等配套建设。协调推进、紧密衔接骨干排灌水利工程、田间工程、输配电设施等建设。强化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积极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环境。2020年、2022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00万亩和2800万亩以上,所有高标准农田实现统一上图入库。
(二)提高农业供水保障能力。继续推进滇中引水、德厚水库、阿岗水库、车马碧水库、海稍水库等一批大中小骨干水源和引调水、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连通工程等重点水网项目建设。加快柴石滩、麻栗坝、耿马等大中小型灌区建设,加快滇西边境山区、石漠化片区扶贫灌溉工程建设,加强灌区渠系节水配套和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在粮食生产重点县、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开发过度区等重点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田间渠系节水配套、“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雨水集蓄利用以及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等为重点,有效提高农业供水保障能力和农业生产能力。
(三)强化装备能力建设。研发和推广适宜山区半山区的农机设备,推进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通过培养农机手提升作业素质及水平。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和农业减灾防灾能力。
专栏6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重大工程、行动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到2020年、2022年,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分别达到300万亩、500万亩,有效灌溉率分别达到47%和49%以上。每年新建“五小水利”工程30万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提高到0.492和0.509以上。
耕地保量提质行动。因地制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污修复、保水保肥,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复垦利用。坚持耕地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降低耕地开发强度,完成国家休耕试点工作任务。
农业机械化建设工程。到2020年、2022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力争分别达到2725万千瓦和2775万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0%和50.5%以上。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一)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搭建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建好用好国家级、国家地方联合型、省级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茶叶、花卉、中药材、核桃、水果、咖啡、牛羊、生猪、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在良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环节,开展优良品种研发、关键科技攻关、配套技术集成、高端产品研发等,力争在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继续加强省2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适时启动中药材、麦类等优势特色重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围绕水稻、玉米、大麦、油菜、橡胶等,继续开展“极量创新”,探索实现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量、产值最大化。建设重点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各类科技孵化园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强化科技进村入户服务。建立农业科技人员与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共享机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依托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提高小农户素质,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着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推广,大力推进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配套。
(二)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全面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加快国家级和省级种质资源库、畜禽水产基因库和资源保护场(区、圃)规划建设,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育种。加大对古树乔木茶叶等传统优良品种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建设八大重点产业省级种质资源创新中心(含母本园)。加大花卉等国际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应用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加强西双版纳、元谋、寻甸等国家南繁基地建设。鼓励企业获取种子(种苗、种球)生产经营许可证,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农作物种子和林木良种生产基地,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原、良种场建设。鼓励和支持组建种业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
(三)健全地方标准体系。研究出台《云南省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制修订工作方案》。按照“有标贯标、无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针对重点产业建立健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标准体系。对已有标准的农产品,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薄弱部分领域标准研究制修订;对急需紧缺标准,优先立项研发。引导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参与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支持制定严于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加强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工作的督导,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注重引进研究、借鉴应用,对接国际组织、欧盟及相关国家和地区农业标准。落实标准化操作规范,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推动“菜篮子”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建制按标生产。
专栏7 农业科技支撑重大工程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程。按照“横向打破体制分割,纵向连接科研推广应用”的方法,遵循“技术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原则,结合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建设完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构建覆盖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到2022年新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3—5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8—10个,布局建设10个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1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将示范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的科技样板和品牌窗口。
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到2020年、2022年,水稻、玉米、马铃薯、麦类、豆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均达到96%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水产苗种自给率均达到85%以上,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分别达到65%、70%;商品化供种率分别达到40%和50%以上。生猪、肉牛(水牛)、肉羊良种覆盖率2020年分别达到90%、35%和30%,2022年分别达到92%、38%和32%.
数字农业农村和智慧农业发展工程。实现益农信息社行政村全覆盖。搭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信息服务构架并形成网络,上联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公益平台,下接各乡(镇)、行政村,“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电商、公益、便民、培训”等信息服务直接延伸到村、精准到户,信息服务“三农”能力大幅提升。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行动不断推进,基层农技员“中国农技推广APP”的安装和使用得到普及。
五、建设农业服务平台
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农产品质量追溯、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要素支撑。
(一)建设冷链仓储物流平台。建立“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区域性国际先进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支持农产品产地和部分田头市场建设规模适度的初加工冷链设施,加快补齐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短板。完善布局合理、覆盖广泛、衔接顺畅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改造和建设一批设施设备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加强低温配送处理中心、生鲜农产品销售网络体系和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建设。采取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与现代农产品流通相适应的冷链物流企业。改造提升一批区域性、田间等产地市场。推进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加快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全覆盖。因地制宜,依托公路网、铁路网、新增支线机场、电商企业布局,完善仓储物流设施。构建跨区域物流服务网,将特色农产品流通成本降低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深入实施“乡村流通工程”“新农村现代网络工程”“智慧便利店进社区工程”“品牌农产品进超市工程”“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鼓励推广农超、农企、农旅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以滇中农产品交易中心为载体,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重要农产品交易中心、物流中心。
(二)建设可追溯监管平台。加快建立从生产基地到市场销售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和监管体系。推动县、乡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推进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加强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推广运用。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统一追溯模式、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信息采集,实现对特色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全程追溯。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风险管理和属地责任,将农产品加工经营主体纳入全省各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予以监管。建立健全检测结果通报制度、质量诚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运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构建统一管理、共同实施、权威公信、通用互认的质量认证体系,创新认证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依法从严从重查处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行为。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规范口岸动植物检疫。
(三)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农村电商模式,推进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建立符合电商行业及消费需求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深化农村电商示范县创建,培育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电商平台开设地方特色馆,开展绿色食品推介活动和“云品”网络促销。建设“云品荟”电子商务直供平台和绿色食品产品库,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入驻电商平台,开展产品文化创意。引导知名电商平台开设云南馆或云南专区,发展跨境电商。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企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企业,支持供销、邮政、快递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鼓励各类基层服务网点和乡村农家店等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专卖店,形成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旅游纪念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四)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云农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依托“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和“云农大数据推广运用中心”构建重点产业智慧云平台。制定和推进云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促进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发展“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提供定制化、专业化服务。积极推动各类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涉农有关基础数据开放共享,依托国家试点示范项目、产业园区、骨干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分享农业、众筹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
专栏8 农业服务平台建设重大工程
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工程。加快构建城乡联动、设施先进、网络健全、管理规范,外接南亚东南亚国家,内连我国西南及中东部的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到2020年、2022年,分别培育发展10户、20户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2020年新增冷库库容150万吨、冷链运输车1500辆,2022年冷库库容达到300万吨以上、冷链运输车3500辆以上。肉类、果蔬、水产品、花卉冷藏运输率2020年分别提高到55%、40%、70%、90%以上,2022年分别提高到60%、45%、75%、95%以上。流通环节腐损率2020年分别降至8%、10%、10%、8%以下,2022年分别降至5%、8%、8%、5%以下。
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围绕重大疫病虫害联防联控,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规范口岸动植物检疫,提升动植物疫病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抓好81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通过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标准化、质量认证、品牌培育、质量追溯建设,整合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和电商企业孵化,促进农产品上行,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争取在2020年前,对有条件的贫困县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
数据云平台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农业全产业链,集数据监测、分析、发布和服务于一体的数据云平台,到2020年、2022年,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分别达到80%、100%,“云农12316”平台用户推广分别达到50万人、100万人以上,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化建设基地农业物联网应用比例分别达到17%、20%以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深圳创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光伏”)与前海兴邦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邦金租”)正式签署2024年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光伏项目的开发与推进,为乡村振兴和千家万户带来清洁能源的福音,更是两家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发展的具体行动。兴邦金租副总裁刘明宇、合
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号召,切实履行央企节能减排责任,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北京公司”)与深圳创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光伏”),将以“乡村振兴计划”、“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为抓手,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重点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
8月9日,以“携手打造中部地区战略支点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为主题的第七届湖北省与中央企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在武汉召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彭勇出席会议,并代表中国大唐与湖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新能源、碳交易、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投资合作,推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6月1日,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辽宁省乡村振兴局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乡村振兴、电力先行”——服务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在辽宁省投入农网改造资金255亿元,完成1156个中心村的电力改造、1160个村通动力电、2.2万眼机井通电。“十四五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332号(工交邮电类455号)提案答复的函国能提新能〔2021〕154号您提出的《关于支持“三区三州”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网公司,现答复如下:“三区三州”地区清洁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开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而良好的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诸如厕所革命、垃圾处置、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多项工作。然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治理难度大,系统性很强,部分区域仍然存在垃圾胡乱堆积、污水直排、厕所脏乱差等情况。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对策进行展望,为今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根据战略协议约定,合作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投资、建设和运维,配售电,低碳业务,风电、氢能,储能等,推动平舆县新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促进平舆县经济发展及低碳、生态、智慧能源城市建设,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EOD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型和更加综合和跨界的绿色片区开发模式,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包揽全部的实施内容和包打天下,因此要发挥各个联合体的专业优势,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让项目顺利落地和稳健运营。
发展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代替日益减少的煤和石油等石化资源,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战略决策。生物质能在能源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生物质资源来源广泛,生物质能产品多元化,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绿色循环农业发展,对农村社会效益显著。生物质能产业涉及领域广、产业链长、涵盖了农业种植、加工、准备制造、交通货运、电力服务等多个行业,是跨领域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
4月29日,乡村振兴促进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公布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农业农村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乡村振兴促进法回答记者提问,对乡村振兴促进法给予详细解析。
“污水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之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广西加大投资力度、创新运营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到2020年底,广西实现了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成为全国第7个镇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省市自治区,村镇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1月25日,中国十八冶中标富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镇污水处理厂(站)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项目。该项目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业主为云南东大门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施工内容主要涉及富宁县内十三个乡镇的11座污水处理厂的新建、12座供水厂站的提质改造及165个充电桩新建等
10月20日,云南富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镇污水处理厂(站)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招标公告发布。项目涉及富宁县阿用乡、板仑乡、剥隘镇、归朝乡、洞波乡、谷拉乡、花甲乡、那能乡、木央镇、者桑乡、郎恒乡、里达镇、田蓬镇等13个乡镇。主要为11座污水处理厂的新建、12座供水厂站的
9月24日,云南富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镇污水处理厂(站)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实施主体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人云南东大门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中标价:下浮1%,合同估算价15346.17万元。招标内容剥隘镇、归朝镇、木央镇(含睦仑站)、者桑乡、洞波乡、谷拉乡、那能乡、板仑乡、花甲乡、阿用乡10个乡镇共11座
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金融支持。主动对接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及时响应信贷需求。聚焦农村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开
近日,内蒙古喀喇沁旗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马鞍山)施工及运营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719.688855万元,招标人为喀喇沁旗河南街道管理办公室。项目规模建设1座污水处理站及配套污水管网,其中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污水处理站建设规模200吨/天,
8月2日,安徽省宁国市青龙湾水生态治理及乡村振兴发展EOD模式项目一期项目招标公告发布。公告显示,安徽省宁国市青龙湾水生态治理及乡村振兴发展EOD模式项目一期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四部分,分别为青龙湾生态文旅康养项目、青龙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青龙湾生态缓冲带建设项目、青龙湾水环境综合治
7月23日,2024年江苏海门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总承包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人: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市海门水务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标价110726900元,招标人南通市永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建设规模2024年海门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共计6594户污水收集及就地处理系统。污水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郎溪县长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及南部片区乡村振兴(EOD)项目(飞鲤片区建设)EPC招标,合同估算价约1.277亿元,计划工期540日历天。郞溪县长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及南部片区乡村振兴(EOD)项目(飞鲤片区建设)EPC项目内容包含飞鲤镇范围内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工程和长溪河北支流河段整
今年以来,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建制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生活垃圾处置到位。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收运处置体系,加强交通不便地区的作业服务能力建设,防止产生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黑龙江省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目标在2024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要达到35%以上,新增完成45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治理后的村庄实现“三基本”。完成19条国控监管清单水体和9条省控监管清单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确保治理完成的水体不出现“返黑
2月19日,漳州市高新区农村宜居环境提升与水系综合治理项目特许经营招标,项目估算总投资110471.82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91409.3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553.70万元,预备费7338.34万元,建设期利息3170.41万元。高新区农村宜居环境提升与水系综合治理项目特许经营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高新
12月2日,会泽县2024年第一批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选择投资开发主体中标公示,其中第一标段规模共545MW,包含鹦哥咀光伏发电项目、木格多光伏发电项目、大草房光伏发电项目、竹子等光伏发电项目、马路沟光伏发电项目;第二标段85MW,包含轿子光伏发电项目和披嘎打厂箐光伏发电项目。从中标候选人来看,第
1—10月,云南省能源生产供应总体平稳有序,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电力生产供应平稳有序1—10月,云南省全部发电量3939.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全省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量3716.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其中:水电2695.26亿千瓦时,增长6.9%;火电487.7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2月2日,云南省马关县人民政府公示该县公共机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市场化优选投资开发主体排名情况,总得分1-3名依次为文山州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发展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永福绿能科技有限公司。公示期从12月2日起至2024年12月4日下午17:30结束
建成云南省首个电网友好型“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微电网,全口径中压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从8.2小时/户降至0.28小时/户,综合电压合格率从99.958%增长到99.995%,配电自动化及自愈覆盖率实现双100%……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因地制宜建设昆明呈贡光储充和配网自愈示范区(以下简称“昆明呈贡示范区”),在
12月2日,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发布了陆良滇能电力有限公司曲靖市陆良县共享储能一期200MW/400MWh项目EPC工程总承包招标公告,项目发包人为陆良滇能电力有限公司,项目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兴仁莲三塘(原云南滇能陆良协联热电有限公司厂区内)。本工程项目一期额定装机规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云南省以零碳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2024年4月,云南省印发首批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分别是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片区)、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祥云经开区。目前,5个零碳园区建设亮
为充分发挥云南绿色能源优势和园区集聚发展优势,促进绿色能源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低碳零碳产品供给能力,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第二批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分别是昆明高新区、富宁产业园区(富宁片区)、砚山产业园区、大理经开区、保山产业园区(绿色硅片区和精品咖啡片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4年11月29日,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致信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在云南电力市场成功参与容量市场,提供电能共享服务,成为云南省首家参与云南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独立储能主体,云南电力市场成员进一步丰富。该项目标志着云南电力市场在贯彻落实国家《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等文件要求的背景
近日,云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雨汪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雨汪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项目已纳入《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云南省绿色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云南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曲靖市富源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云南云铝泽鑫铝业有限公司电解烟气深度治理项目设备采购及安装中标候选人公示,沈阳博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一候选人,报价61640000元。本次电解铝烟气深度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在原有电解净化系统基础上对应设置一套电解烟气脱硫系统,整个电解系列共设置2套脱硫系统
10连增!2024年云南电力市场化年度交易总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