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 化学固化
所谓化学固化,就是加入土壤添加剂(固化剂)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
通过重金属的吸附或共沉淀作用改变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但固化方法并不是一个永久性的措施,只是改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仍持留在土壤中。而且土壤很难恢复到原始状态,不适宜进一步利用,而且对其长期稳定性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甚了解,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因此很多学者对这一方法持怀疑态度。
2 土壤淋洗
淋洗即利用提取剂将土壤中的固相重金属转移至液相中,含有提取剂的土壤经清水洗涤后归还原位再利用,富含重金属的废液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本技术的关键在于提取剂的选择,即能提取重金属,又不破坏土壤的结构,但事实上很难找到。而且,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引入的提取剂很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在1988~1991年间对一个电镀厂造成的铬污染进行治理时,干脆利用清水做为提取剂,4年内使地下水的铬浓度从1923mg/L降至65mg/L。
3 动电修复
动电修复是指在污染土壤中插入电极对,并通以直流电。使重金属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渗析向电极室运输,然后通过收集系统将其收集,并作进一步的集中处理。动电修复做为一种原位修复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并且从经济上而言也是可行的,但由于土壤系统中组分的复杂性,经常出现实际应用与实验结果相反的现象,从而使这一方法的商业化受到了限制。
4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自然生长植物或遗传培育植物修复重金属土壤污染技术的总称。根据其作用过程和机理,可分为植物稳定、植物提取和植物挥发三种方法。其中,植物挥发主要是指金属元素Hg和非金属元素Se,不适用于对土壤铬污染的治理。
5 植物稳定
植物稳定是利用耐重金属植物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从而减少重金属被淋滤到地下水或通过空气扩散进一步造成环境污染的可能性。然而,植物稳定并没有彻底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只是将其固定,使其对环境中的生物暂时不产生毒害作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又会发生改变。因此,植物稳定的持久性令人怀疑。
6 植物提取
植物提取是指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从土壤中富集一种或几种重金属,将其转移并存贮至可收割的部分,经收割后进行集中处理。但是,超积累植物对金属具有选择性,其它的金属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致命的而且,超积累植物生长慢、生物量小、大多数为莲座生长,很难进行机械操作,因而不适用于大面积污染土壤的修复。
7 植物挥发
植物挥发是利用植物的吸收、积累和挥发减少土壤中的一些挥发性污染物,主要是指金属元素Hg和非金属元素Se。这种方法对于土壤修复而言,不失为一种有潜力的技术,但却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转移到了大气中,具有很大的环境风险。前面所述的土壤修复技术各有优缺点,但是应当指出,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原因,例如成本高、实地应用经验不足及处理效果不稳定等,致使这些技术尚没有进入商业化阶段。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还是挖掘和填埋,即使是在经济、技术发达的西方国家诸如美国等也是如此。
8 微生物修复技术
有些微生物具有嗜重金属性,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介质进行净化,在水体污染中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果用于土壤环境的处理,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已进行了积极研究。据报道,日本发现一种嗜重金属菌,能有效的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但存在着土壤与细菌分离的难题。如果得到妥善的解决,将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处理方法。
9 改良措施
施用改良剂、抑制剂等能有效地降低重金属的水溶性、扩散性和生物有效性,从而降低它们进入植物体、微生物体和水体的能力,减轻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10 固化方法
固化方法就是加入土壤固化剂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并通过重金属的吸附或沉淀作用来降低其生物有效性。污染土壤中的毒害重金属被固定后,不仅可减少向土壤深层和地下水迁移,而且有可能重建植被。固化方法的关键在于成功地选择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固化剂。固化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主要有卜特蓝水泥、硅酸盐、高炉渣、石灰、磷灰石、窑灰、飘尘、沥青、沸石、磷肥、海绿石、含铁氧化物材料、堆肥和钢渣等。固化技术的处理效果与固化剂的组成、比例、土壤重金属总浓度以及土壤中一些干扰固化的物质的存在有关。研究表明,在低石灰水平下,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官能团羟基和羧基与OH-反应促其带负电,土壤可变电荷增加,土壤有机结合态的重金属比较多;另外,Cd2+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难溶的CdCO3,且随着pH值的增高CdCO3含量增加,在pH值大于515时,粘土矿物和氧化物与重金属生成络合、螯合物,性质稳定,表明石灰是一种良好的改良剂。固化方法能在原位固化重金属,从而大大降低成本。但固化方法并不是一个永久的措施,因为它不仅需要大量的固化剂,还容易破坏土壤,使土壤不能恢复其原始状态,一般不适宜于进一步的利用;因此,只适用于污染严重但面积较小的污染土壤修复。
11 添加还原性有机物质
还原性有机物质分解生成有机酸,如胡敏酸、富里酸、氨基酸,或者糖类及含氮、硫杂环化合物等,能通过其活性基团与重金属元素Zn、Mn、Cu、Fe等络合或螯合,从而影响重金属的有效性。常见的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机物质主要有未腐熟稻草、牧草、紫云英、泥炭、富淀粉物质、家畜粪肥以及腐殖酸等。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农田,配合石灰施入猪厩肥能明显降低重金属(Cu、Pb、Zn、Cd)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危害程度,显著提高产量,增产幅度在2317%~4119%之间。施用有机肥等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促进土壤中的镉形成CdS沉淀,促进Cr6+转化为Cr3+,降低其毒性。
12 拮抗作用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之间具有拮抗作用,如重金属与Sn、As、Zn、Cu等元素具有拮抗性,因此可向某一种金属元素轻度污染土壤中施入少量的对人体没有危害或有益的与该金属有拮抗性的另一重金属元素,减少植物对该重金属的吸收以及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已有试验证明,土壤中适宜的w(Cd)/w(Zn)比可以抑制植物对Cd的吸收,因此,可以通过向Cd污染土壤中加入适量Zn,调节w(Cd)/w(Zn),减少Cd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研究表明,硅能降低植株对锰的吸收,同时提高植株对锰的耐受力。
改良措施修复效果及费用都适中,如能与农业措施及生物措施配合使用,效果可能会更好。
13 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是因地制宜地调整一些耕作管理制度以及在污染土壤上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等,从而改变土壤中重金属活性,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减少重金属从土壤向作物的转移,达到减轻其危害的目的。农业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土壤水分、改变耕作制度、调整作物种类、合理施用有机肥等。控制土壤水分,调节土壤Eh值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受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影响,因而通过控制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可达到降低土壤重金属危害的作用。据报道在湿润(氧化)条件种植水稻,根中镉含量比淹水(还原)条件下高2倍,茎叶中高5倍,糙米中高6倍,这是因为在淹水条件下,土壤Eh下降,处于还原状态,土壤中Fe3+、Mn4+还原成Fe2+、Mn2+,SO42-还原成S2-,生成的FeS、MnS不溶物与CdS共沉淀,使镉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反之,在氧化条件下,S2-氧化成SO42-,使土壤pH下降,提高了镉的溶解性而进入土壤溶液,增加了镉的生物有效性。其它重金属元素如铜、锌、铅等在一定种度上均可通过土壤Eh的调节来调控它的生物有效性。Eh对不同元素的影响不同,例如砷,在氧化条件下,呈砷酸根(AsO43-)状态,生物毒性小,在还原条件下,呈亚砷酸根(AsO45-)状态,对植物的毒性要比砷酸根大得多,砷毒性的氧化还原条件与镉却相反。因此,在作物壮籽期保持水田有一个稳定的淹水期,可以减少重金属进入果实或籽实中的量。
14 改变耕作制度和调整作物种类改变耕作制度和调整作物种类也是减轻重金属的有效措施。在污染严重的地区,种植观赏植物、花卉、经济林木;在重金属轻污染区,种植耐重金属性强的作物品种,如旱地改水田,种植水稻,或者进行轮作,调整pH、Eh,使之有利于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建立桑蚕农业模式对镉污染农田进行农业生态整治,不仅改良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中镉的含量,而且提高了农田耕作方式的经济效益。有研究表明,低富集轮作与普通轮作相比,降夏季种植的马铃薯、洋葱、葱等及秋季种植的小白菜外,可使污染农田的蔬菜含镉量降低50%~80%[19]。
15 合理施用有机肥合理施用堆肥、厩肥、植物秸秆等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而且可以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同时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及植物对其的吸收。有机质作为还原剂,可促进土壤中的镉形成硫化镉沉淀,促进毒性较高的Cr6+变成毒性较低的Cr3+。向Cd污染土壤中加入有机肥,由于有机肥中大量的官能团和较大比表面积的存在,可促进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与其形成重金属有机络合物,增加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提高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性,从而减少植物对其的吸收,阻碍它进入食物链。因此,合理施用有机肥,一方面可以对农田Cd污染起到了净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克服了传统治理方法既需消耗大量资金,又造成营养元素流失、二次污染等问题。农业措施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不仅可与常规农事操作结合起来进行,而且费用较低、无副作用、实施较方便,但其修复效果较差、周期长、效果不显著,应与生物措施、改良剂措施配合使用。农业措施适合于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摘要:当前我国有20%左右的土壤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近些年来多家媒体持续报道重金属污染问题,使得社会对该问题持续保持较高的关注度,不可否认的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也是目前我国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将围绕重金属污染土壤发展现状进行阐述,详细的分析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过程中存
摘要:介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方法,分析各种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和实用性。物理法主要包括客土与换土法、分离修复法、隔离法和热力修复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固化法、土壤淋洗法和动电修复法。生物法主要包括植物稳定法、植物挥发法、植物提取法、微生物修复法和土壤动物修复法。矿产资源是
1化学固化所谓化学固化,就是加入土壤添加剂(固化剂)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通过重金属的吸附或共沉淀作用改变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但固化方法并不是一个永久性的措施,只是改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仍持留在土壤中。而且土壤很难恢复到原始状态,不适宜进一步利用,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以及盲目的认为土壤是一个具有无限净化容量的处理系统,忽视土壤的环境承载能力,而过量施用劣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日益加重。土壤重金属来源广泛,包括采矿、冶金、金属加工、化工、废电池处理、电子制革和塑料等工业排放的三废及汽车尾气排放,农药和化肥的施用等。土壤中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毒害,不仅导致土壤的退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降低,而且通过径流和淋洗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恶化水文环境,通过直接接触食物链等途径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尤为严重的是重金属在土壤系统中的污
文章摘要: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土壤的生态功能、水质和食品安全。本文讨论了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镉(Cd)和砷(As)易被作物吸收,是食品安全中最为关注的重金属元素。水稻是人体摄入Cd以及As的主要来源。由于土壤污染和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地区存在水稻Cd含量过高的现象。在酸性土壤中,可以通过
摘要:本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特点以及前景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引言土壤是人类以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超过土壤环境容量,从而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的隐蔽性、滞后性、不
摘要:土壤遭受污染的途径非常多,既有工业领域中的污水排放,也有农业种植中的农药、化肥的渗透,以及大气中的一些重金属的成效和堆积。在一些工矿企业周边,土壤的污染最为严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的污染程度会因重金属的积累而不断加剧。本文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选择进行了概述,以供参考。关
摘要: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乡镇城市化,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由此会破坏人类生态环境,从而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探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实践应用,旨在解决土壤重金属污
摘要:以中国河南省某市农田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钝化技术,加入不同钝化药剂对其进行重金属稳定化效果研究,同时采用室内小麦盆栽实验,对比分析其对土壤钝化后植物吸收情况。研究表明:原始土壤受As、Cd、Pb、Zn污染,其中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威胁粮
摘要: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农业生态修复技术等,对每种技术的基本修复原理、技术
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重金属制品使用等人为因素引起,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环境质量恶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相对于水体和大气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更有其隐蔽性和潜伏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于生物体健康的危害
摘要: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重金属污染在土壤污染中占有很大比重,土壤大面积污染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如何有效解决我国重金属土壤污染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结合重金属污染
日前,云南环保厅发布通知,将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在产企业、停产企业、未纳入环境统计范围的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齐全的企业、2014年及以后已关闭的企业等均应纳入全口径清单。详情如下:云环通〔2018〕154号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的通知各州(
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全国约有19.4%的耕地调查样点超过土壤环境质量限量标准。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0%;集中解决一批威胁群众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经历政策驱动下的快速发展后,土壤修复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修复技术也将逐渐向低成本、低碳、绿色高效以及可持续的修复模式发展,对精细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十四五”期间石油石化行业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含油污泥相关的标准规范也陆续出台,油泥治理工作也将大面积开展。7月13-14
尊敬的各位行业同仁、专家代表:鉴于近期新冠疫情波及多个省市疫情形势仍未明朗,秉持对社会、全体嘉宾、合作伙伴负责的态度,经审慎研究决定,原定于2022年5月30-3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峰会”将延期至2022年8月(具体时间待定)举办,地点不变。感谢各位参会代表长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2年4月7-8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峰会”将延期至2022年5月30-31日举办,地点不变。2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将用四年时间查明查清全国土壤质量、形状及利用状况,建成土
在“双碳”发展目标、“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推动下,结合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任务,以及融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行业将在“十四五”时期迎来关键的发展机遇期。与此同时,随着相关政策完善、技术升级以及行业标准细化,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相关工艺技术要求也将越发严格,行业壁垒也将明显提
2022第二届中国国际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峰会(SRS2022)将于4月7-8日在山东济南举行,为业界同仁搭建一个了解最新政策标准、交流新技术新产品、分享实战项目管理经验、拓展新业务的平台。
本文介绍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简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和分类,并针对各种植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适用情况和研究实例进行详细阐述。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可用于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的方法措施,指出了当前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的修复周期及修复效果的局限性。最后,在现有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展望,以期为今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工作提
O引言铬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铬盐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电镀、鞣革、印染、医药、颜料、催化剂、氧化剂、金属缓蚀剂、合成橡胶、合成香料、油脂精制等工业部门具有广泛应用,涉及国民经济约15%的商品品种,具有不可替代性。铬化工是涉铬行业源头,铬化工产品是下游行业的原料,其中电镀和制革消耗铬
01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原理:通过一定的机械力在原位向污染介质中添加固化剂/稳定化剂,在充分混合的基础上,使其与污染介质、污染物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将污染土壤固封为结构完整的具有低渗透系数的固化体,或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形态,降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扩散。适用性:适用于污染
本篇内容为污染的土地如何做生态修复。01土地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一)土地重金属污染的概念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在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相对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Hg,Cd,Pb,Cr,Zn,Cu,Co,Ni,Sn等以及类金属As,Se,还包括V,Be,Al等污染物
多环芳烃是一类微致癌污染物,且由于其疏水的特性,阻断土壤对水分的运输及自身不能在环境中降解,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多环芳烃可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不良影响,使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日益受到关注。各国的环境政策,包括荷兰、丹麦、加拿大,都颁布了相关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要求的政策。治理多
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命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通常,多环芳烃与重金属可通过污水灌溉、固体废物处理、交通运输以及工业活动等途径进入到土壤中,通过积累而形成复合污染。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并且可在土壤中持久留存。近几十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