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住建部印发《油气回收处理设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
《油气回收处理设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2016〕248号〕要求,我部组织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了国家标准《油气回收处理设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见附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有关单位和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电子邮箱:yaojj.lpec@sinopec.com。
2、通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191号中石化大厦A塔,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邮编510620。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9年3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油气回收处理设施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vapor recovery and treatment facilities
GB/T50759-20XX
主编部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X年XX月XX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X X北京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2016〕248号〕的要求,由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国家标准《油品装载系统油气回收设施设计规范》GB50759-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国内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油气回收处理设施设计、运行的实践经验,吸收了最新技术成果,借鉴了国内外关于油气回收处理设施的标准规范和资料,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对其中主要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反复斟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平面布置、工艺设计、自动控制、公用工程、消防、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等。
与原国家标准《油品装载系统油气回收设施设计规范》GB50759-2012相比,本次修订主要内容是:
1. 扩大了适用范围,将汽油、石脑油、航空煤油、溶剂油、芳烃或类似性质油品装载系统的油气回收设施扩大为易挥发性石油化工液体物料储运系统的油气回收处理设施,解决了以往储罐区和装船系统没有油气回收处理设施适用规范的问题。
2.根据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和环保要求,修订了油气回收处理设施排放尾气中有机气体的控制指标。
3.油气收集系统按照储存系统、装载系统(装车、装船)分别进行了规定。
4.与其他相关规范在相同或相似问题上协调统一。
5.增加了储罐区和装船设施油气收集系统的安全措施。
6.修订本标准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使标准内容更为完善、合理。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负责日常管理,由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的过程中,请各有关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给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191号A塔,邮编:510620),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北京华益高科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中能环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航天惠利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参加单位: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王惠勤 姚建军 何龙辉 董继军 孙书周 刘新生 邵 瑜 杨光义 华俊杰 魏新明 宫中昊 国忠业 杨 哲 刘 海 梁 斌 王成杰
主要审查人:
1 总 则
1.0.1 为了保障易挥发性石油化工液体物料储存和装载系统的作业安全、改善劳动条件、减少油气排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油气回收处理设施的工程设计:
1 甲B、乙A类可燃液体常压、低压储罐和装车装船设施;
2 储存温度高于90℃的丙B类可燃液体的常压储罐和装车装船设施。
1.0.3 油气回收处理设施的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易挥发性石油化工液体物料 Volatile liquid petrochemical
指易挥发的甲B、乙A类可燃液体,以及储存温度高于90℃的丙B类可燃液体等石油化工液体原料及其产平品。
2.0.2油气vapor
易挥发性石油化工液体物料在储存或装载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统称为油气。
2.0.3油气设计浓度vapor design concentration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能处理的挥发性有机物气体占油气总体积的百分比。
2.0.4油气回收处理设施vapor recovery and treatment facilities
油气收集系统和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总称。
2.0.5油气收集系统vapor collection system
易挥发性石油化工液体物料在储存或装载过程中,油气通过储罐顶部的密闭气相管道或装载系统的密闭气相管道及其他工艺设备,对储存或装载过程中产生的油气进行收集的系统。
2.0.6油气回收处理装置vapor recovery and treatment unit
对收集的油气进行回收处理,尾气满足环保要求的装置。分为用回收法的油气回收装置和用破坏法的油气处理装置二类。
2.0.7油气回收处理方法vapor recovery and treatment methods
油气回收处理方法可分为回收法和破坏法。回收法主要包括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及其组合等油气的物理回收方法;破坏法主要包括直接燃烧法、热力燃烧法、催化氧化法、蓄热氧化法等油气的化学处理方法;
2.0.8 油气直接连通 vapor direct connectivity
将多座储存相同或性质相近物料储罐的气相空间通过管道直接连通,且每个储罐气相支线无排气控制设施(如压控阀、单呼阀等),从而使多座储罐气相空间通过连通管道构成一个整体。在收发油过程中,油气可直接从压力高的储罐向压力低的储罐流动,实现压力相互平衡,降低呼吸损耗。
2.0.9 单罐单控single tank and single control
在每座储罐油气支线与管道爆轰型阻火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单呼阀或压力控制阀,不同储罐的油气不考虑相互平衡,压力超高时通过其油气支管道排入油气收集总管。采用单罐单控方案的储罐油气收集系统不属于直接连通。
2.0.10 船岸安全装置 Dock-to-ship safety unit
为保护船舶、码头和油气回收处理设施的安全,设置于码头前沿油气收集管道上的安全装置。一般由快速切断阀、压力检测、气液分离器、含氧量检测、VOCs测定仪、温度检测、阻火设备、惰化系统等组成。
2.0.11 装载过程 loading process
指易挥发性石油化工液体物料由储罐经泵增压,通过管道进行装汽车槽车、铁路罐车和船舶的作业过程。
2.0.12 尾气 tail gas
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回收处理后排放至大气环境的气体。
2.0.13 凝缩液liquid condesate
油气在工艺设备或管道收集系统中因压力、温度等变化冷凝下来的液体。
2.0.14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0.1MPa,20℃),刚好使火焰不能通过的狭缝宽度(狭缝长为25mm)。
3 基本规定
3.0.1 油气回收处理设施的规模应根据介质物性、油气浓度、操作条件和排气量等综合确定。
3.0.2 易挥发性石油化工液体物料装载系统应设置油气回收处理设施。
3.0.3 甲B、乙A类可燃液体和储存温度高于90℃的丙B类可燃液体储存温度下的蒸汽压大于7.9kPa,常压及低压储罐应设置油气回收处理设施;当采取措施后储罐排放油气浓度满足尾气排放限值和控制指标要求时,可不设油气回收处理设施。
3.0.4 苯、甲苯、二甲苯等储罐应设置油气回收处理设施。
3.0.5 储存或装载系统排放油气的浓度大于30 g/m3时,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宜采用回收法;对于油气难于回收或油气浓度小于或等于30 g/m3时,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宜采用破坏法。
3.0.6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排放的尾气应满足环保允许排放限值和相关控制指标要求。尾气中有机气体的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0.6的规定。
3.0.8 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时,油气回收处理设施前的抽气设备应满足整体防爆要求。
3.0.9 管道阻火器的型式应根据油气组成及其安装位置等综合确定,其压降不宜大于0.3kPa。
3.0.10 码头油气回收处理设施的收集系统应设置船岸安全装置,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建设技术规范》JTS196-12的相关规定。
3.0.11 油气自收集系统进入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前应设置紧急切断阀和阻火设备。紧急切断阀距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3.0.12 油气回收处理设施的油气管道流速应根据水力计算确定。不同油气收集系统共用一套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时,应对整个油气收集系统进行统一水力计算。
3.0.13油气管道的设计压力不应低于1.0MPa,真空管道的设计压力应为0.1MPa外压。油气管道和真空管道的公称压力不应低于1.6MPa。
3.0.14 油气回收处理设施内的管道器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宜采用无缝钢管。碳钢、合金钢无缝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的规定;不锈钢无缝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的规定。
2 油气管道用阀门应选用钢制阀门。
3 弯头、三通、异径管、管帽等管件的材质、压力等级应与所连管道一致。
3.0.15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区域应设置可燃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
3.0.16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入口管道上应设置流量、温度、压力检测仪表;当采用破坏法处理工艺时,还应在油气收集总管或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入口管道上设置在线总烃浓度或氧浓度检测分析仪表,并应设油气浓度高高联锁保护措施。
3.0.17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尾气排放管道及其附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尾气排放管高度不应低于15m;
2 尾气排放管道应设置采样口和阻火设施。
4 平面布置
4.0.1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宜靠近油气排放源布置。
4.0.2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宜布置在下列场所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1 人员集中场所;
2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4.0.3 石油化工液体物料装船设施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宜布置在码头后方陆域部分,当布置在码头前沿区域时,不应采用直接燃烧和热力燃烧。
4.0.4 布置在汽车装卸车设施内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不应影响车辆的装卸及运行。
4.0.5 布置在铁路装卸车设施内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与铁路的建筑限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Ⅲ、Ⅳ级铁路设计规范》GB50012的有关规定。
4.0.6 储罐区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应布置在防火堤外。
4.0.7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附近应设置能保证消防车辆顺利接近火灾场地的消防道路,消防道路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路面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
4.0.8 吸收液储罐宜和成品或中间原料储罐统一设置,当与油气回收处理装置集中布置时吸收液储罐的总容积不宜大于400m3。
4.0.9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内部的设备应紧凑布置,且满足安装、操作及检修的要求。
4.0.10 装卸车设施内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及吸收液储罐与其他设备、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0.10的规定。
4.0.12石油化工企业、煤化工企业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与企业内相邻设施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的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采用破坏法的油气处理装置与周边相邻设施的防火间距应按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确定;
2 布置在汽车装卸车设施和铁路装卸车设施内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与周边相邻设施的防火间距应按汽车装卸车设施和铁路装卸车设施的防火间距确定;
3 罐组专用的回收法油气回收装置可与罐组专用泵区集中布置,且与油泵(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5m。
4两个及以上罐组或装载设施的回收法油气回收装置与周边相邻设施的防火间距应按罐区甲、乙类泵(房)的防火间距确定,且与甲、乙类泵(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2m。
4.0.13 石油库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与石油库外居民区、工矿企业、交通线等的防火间距及石油库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的规定。
4.0.14布置在码头前沿区域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与相邻设施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建设技术规范》JTS196-12的规定。
4.0.15输油管道工程油品站场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与相邻设施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的规定。
5 工艺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储存与装载设施的油气宜区域性的集中回收处理。
5.1.2 不同油气收集系统共用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时应避免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5.1.3 油气收集系统应根据油气性质、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等不同分别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储罐、油罐车和船舶应密闭连接;
2 与储罐、装车鹤管和装船臂连接处应设爆轰型阻火器;
3 凝缩液应密闭收集,不得就地排放;
4 油气收集系统应采取防止系统压力超高或过低的措施;
5 上游的储罐、油罐车、船舶等设备内的压力应保持微正压。
5.1.4 油气收集系统应设置事故紧急排放管,事故紧急排放管可与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尾气排放管合并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放管管径宜小于主管道管径两个口径等级;
2 排放管与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内的工艺静设备、机泵、现场控制柜、仪表盘、配电箱等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4m;
3 排放管上应设置方便操作的切断阀;
4 排放管顶部应高出地面4m及以上,并应设置挡雨帽和爆燃型阻火器;
5 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事故工况下应确保系统油气的安全排出。
5.1.5 储存与装载设施的油气收集系统应单独设置,并不应与污水提升及污水处理设施、工艺装置储罐及设备、酸性水罐等共用油气收集系统。
5.1.6 油气收集总管应采用地上敷设,并宜坡向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坡度不宜小于2‰。
5.1.7 管道阻火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介质的火焰传播速度、介质在实际工况下的最大实验安全间隙值(简称MESG)和安装位置,确定管道阻火器的类型和技术安全等级;
2 阻火器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气体管道阻火器阻火性能》GB/T 13347和《石油化工石油气管道阻火器选用、检验及验收标准》SH/T3414等的相关规定,阻火器产品并应经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测试和鉴证;
3 当用于易聚合、结晶等导致堵塞的场合时,宜在管道阻火器前后设置压力监测,阻火器宜选用阻火元件可拆卸和更换式,并应采取防堵措施。
5.2 储罐油气收集系统
5.2.1 常压内浮顶和拱顶储罐的油气收集宜采用单罐单控或直接连通方案。
5.2.2 对储存介质性质差别较大,直接连通后影响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储罐,其油气收集系统不应采用直接连通方案。
5.2.3 储罐安全附件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 3007的相关规定。
5.2.4 油气收集系统应根据储罐储存物料的性质、火灾危险性、储存温度、排气压力和罐型等因素合理设置。
5.2.5 下列储罐应独立设置油气收集系统,当其经过预处理后可与其他油气收集系统合并设置:
1 苯乙烯等易自聚介质储罐;
2 操作温度大于90℃的高温物料储罐;
3 气相空间硫化物体积含量大于等于5%的储罐;
4 遇其它气体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物料储罐;
5 其它需要独立设置气相收集系统的储罐。
5.2.6 对于下列发生火灾风险较高的储罐,其罐顶的油气收集支管道上应设置具有远程隔断功能的阀门:
1 储存极度和高度危害液体的储罐;
2 储罐气相含有较高硫化物,硫化亚铁自燃风险高,且容量大于或等于1000m3的甲B和乙A类可燃液体储罐;
5.2.7 当多座储罐的气相直接连通共用一个压力阀时,其储存的介质应为同一品种或性质相近的物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性质差别较大、火灾危险性类别不同、影响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储存不同种类介质的储罐气相不应直接连通;
2 储存极度和高度危害液体的储罐不应与储存非同类物料储罐直接连通;
3 不同罐组的储罐气相不宜直接连通;
4 不同罐型(拱顶罐、内浮顶、卧式等)的储罐气相不宜直接连通;
5 成品储罐与其它储存非同类物料的储罐不应直接连通;
5.2.8 每座储罐气相支管道上应设阻火设备,阻火设备应靠近罐顶结合管安装,并应设置与油气收集主管道隔离检修的切断设施。
5.2.9 储罐油气排放压力的确定应避免与呼吸阀和紧急泄放阀等设定压力相交叉。
5.2.10 储罐顶部气相空间的操作压力不宜低于0.2kPa,油气排出压力不宜低于0.8kPa且不应高于呼吸阀的呼出整定压力,并应设置压力就地及远传仪表。
5.2.11 油气收集系统能力应满足同一系统内同时运行的不同介质储罐的小时最大排气量的要求。
5.2.12 储罐的挥发气量应根据液体进料产生的大呼吸气量、气温升高产生的小呼吸气量、高温进料导致的蒸发气量、高压进料释放的溶解气量等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SH/T3002的相关规定。
5.2.13 当储罐需要设置惰性气体保护系统时,每座储罐应设置单独的保护气阀组,且其接入口和引压口均应位于罐顶。
5.2.14 储罐的保护气体用量应考虑物料性质、储罐的输出量和气温变化引起储罐温升或温降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苯乙烯、醋酸甲酯等遇氧存在聚合、氧化结晶等介质的储罐,还应增设符合下列规定的安全措施:
1 储罐气相空间应设置压力低报警,报警值不应低于储罐呼吸阀的设定负压值;
2 储罐气相空间应设置氧含量监测报警及联锁保护;
3 呼吸阀带阻火器应为耐烧型爆燃阻火器。
5.2.15 常压储罐的油气收集管道不宜排入全厂性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当受条件限制需排至全厂低压可燃性气体排放管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气体热值和氧含量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SH3009的相关要求;
2 油气收集管道上应设在线氧含量分析仪,并应设置氧浓度高高联锁切断设施;
3 油气收集管道上应采取措施防止火炬气倒流入储罐区油气收集管道。
5.2.16储存设施的油气收集管道上应设置便于操作的紧急切断阀;当多个油气收集系统共用一套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时,在进入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前应分别设置紧急切断阀。
5.3 装车设施油气收集系统
5.3.1 甲B、乙A类可燃液体装车应采用顶部浸没式或底部装载方式,顶部浸没式装载出油口距离罐车底部高度应小于200mm。
5.3.2 鹤管与油罐车的连接应严密,不应泄漏油气;密闭装车鹤管与罐车冒口的密封压力不应小于5kPa。
5.3.3 汽车槽车和铁路罐车内气相空间压力不应低于2kPa,且不应高于罐车上呼吸阀呼出整定压力。
5.3.4 油气收集支管公称直径不宜小于鹤管管径。
5.3.5 在油气收集支管上和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入口处均应设置切断阀。
5.3.6 油气收集支管与鹤管的连接处及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入口处均应设置阻火器。
5.3.7 装车设施油气收集总管的管径应根据油罐车的承压能力、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及油气收集管道的压力损失,经统一水力计算后确定。
5.3.8 装车设施的油气收集管道上应设置便于操作的紧急切断阀,该阀应设置在装车台外,与装车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 m。
5.4 装船设施油气收集系统
5.4.1 易挥发性石油化工液体物料装船设施应设置液相装船臂和气相返回臂,气相臂与油气收集系统应密闭连接。
5.4.2 船舱内气相空间压力不应低于5kPa,且不应高于船舶上呼吸阀呼出整定压力。
5.4.3 装船设施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船岸安全装置,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码头油气回收船岸界面安全装置》JT2013-31和《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建设技术规范》JTS196-12的相关规定。
5.4.4 油气收集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气相臂连接处应设置阻火器和远程切断阀;
2 油气收集支管道上应设置压力与温度监测和烃浓度与氧浓度在线分析仪表。
3 当油气压力或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应联锁切断远程切断阀。
5.4.5 装船设施的油气收集系统应设置紧急切断阀;紧急切断阀宜设在栈桥根部陆域侧,距码头前沿的距离不应小于20m。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延长石油招标投标网发布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榆林炼油厂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改造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陕西延长石油能源化工工程有限公司位列第一名,报价4999.8703万元。榆林炼油厂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包括1#、2#装车区、储罐区三个区域油气回收设
为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从严惩处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威海市生态环境局整理了第一批涉气类4起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引导企业主动守法、知法、懂法,并对办理案件的环翠、高区、经区、临港区分局提出表扬。这4个案例是:案例一:威海市某加油站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正常使用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海事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湖北省原油成品油码头和油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的通知,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油气回收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推进推进湖北省原油成品油码头和油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开展。详情如下:关
近年来,在国家和行业的高度重视下,国内油码头及油船油气治理工作不断推进,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油码头油船油气治理相关设施进入快速建设期。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码头油气回收建设需要,提高码头油气回收设计建设及运行的可靠性、适宜性和规范性,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和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当前,我国VOCs治理正处于全面推进的关键阶段,逐步从陆地向水域、固定源向移动源,深度挖掘减排潜力。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原油成品油码头和油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进一步延续和深化此前《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提出
1月4日,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原油成品油码头和油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鼓励试点,积极支持回收油品资源化定向利用。各省(区、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积极支持,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回收油品作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等行业替代原料,对于其中属于危险废物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推进《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20)、《油品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20)实施,生态环境部研究起草了《关于推进原油成品油码头和油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关于推进原油成品油码
日前,山东印发《山东省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及联网技术要求》。详情如下:山东省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及联网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明确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的系统组成、技术要求、性能指标、传感器位置布置,适用于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监控,也可用于油气回收在线监控
为加快推进落实《关于开展全区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的通知》(宁环办发〔2022〕10号)有关要求,确保全区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有序高效开展,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宁夏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与验收技术指南》。
日前,住建部发布《油气回收处理设施技术标准》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759-2022,自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旨在保障油气回收处理设施的作业安全、改善劳动条件,减少油气排放、保护环境、节能能源。
日前,阜阳市生态环境局连发四文,阜阳市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行动方案、阜阳市涉气重点企业专项执法监测行动方案、阜阳市汽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执法行动方案、阜阳市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专项执法行动方案。详情如下:
为顺利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浙江省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金华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权核算办法(暂行)》,文件全文如下:金华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权核算办法(暂行)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鞍山市人民政府发布鞍山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到202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5.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6598.13吨、120.84吨、18962.98吨和2375.24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广东省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核算方法》2023年修订版,该文件明确了诸多收集方式的集气率和处理工艺的净化率。本文件规定了广东省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量核算方法,适用于现有工业类建设项目开展VOCs综合整治提升时VOCs减排量的核算;工业类建设项目开展环境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1月24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本预案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预测可能或已经发生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和应急响应。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加快淘汰低效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的通知》,要求指导企业逐步淘汰光氧化、光催化、低温等离子治理设施。为加快淘汰低效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减少减轻相关火灾事故。淘汰范围为采用光氧化、光催化、低温等离子及上述组合技术的低效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污水处理过程中仅
中国石油招标投标网发布中石油云南石化2024-2026年挥发性有机物综合管控技术服务项目招标公告,项目预算1250万。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云南石化2024-2026年挥发性有机物综合管控技术服务项目已由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批准建设,建设资金已落实,招标人为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1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工程建设强制性国家规范《炼油化工工程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炼油化工工程项目设置的安全、环保及职业卫生设施应能够预防、控制、消除和减轻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炼油化工工程项目施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公示2024年拟推荐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项目,其中包含水生态环境管控分区划定技术指南、入河排污口溯源技术指南、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与分级处置技术规范、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在产企业、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监管及预警管控技术指南、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技术指南、伴生放射性矿
扬州市公布2023年大气典型案例第二十三批:案例一:邗江区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按规定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案案情简介2023年10月8日,邗江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邗江区高新区建华村处理信访时,发现扬州市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内两个喷漆房正在刮腻子作业,配套的废气处理设施开启,喷漆房未密闭(油帘未展开
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甘肃省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公开招标公告,该项目共3包段,招标内容包括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自动监测系统、便携式挥发性有机气体检测仪等,预算2333万元。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在线免费获取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
延长石油招标投标网发布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榆林炼油厂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改造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陕西延长石油能源化工工程有限公司位列第一名,报价4999.8703万元。榆林炼油厂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包括1#、2#装车区、储罐区三个区域油气回收设
秦源招标电子招投标平台发布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宇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50万吨/年DMC一期工程VOCs油气回收处理设施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排名第一,报价506万元。据悉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现为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在国家和行业的高度重视下,国内油码头及油船油气治理工作不断推进,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油码头油船油气治理相关设施进入快速建设期。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码头油气回收建设需要,提高码头油气回收设计建设及运行的可靠性、适宜性和规范性,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和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日前,住建部发布《油气回收处理设施技术标准》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759-2022,自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旨在保障油气回收处理设施的作业安全、改善劳动条件,减少油气排放、保护环境、节能能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