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海绵城市评论正文

海绵城市的设计实践与经验总结

2019-03-27 10:30来源:淮海保利会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洪涝灾害水资源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八.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在自然形成或者人工挖掘的浅凹绿池内种植地被植物、花灌木甚至乔木等植物的专类工程设施。

它收集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使之净化,并将雨水暂时蓄留其中,之后慢慢入渗土壤从而减少径流量。

它具有建造费用低,面积大小不一,运行管理简单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9.jpg

99.jpg

九.植草沟

植草沟,是指种植植被的景观性地表沟渠排水系统,主要用于雨水前期处理、雨水运输,用以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

相较于排水体积一定的传统排水模式,植草沟能够通过植被的滞留/过滤/吸附功能,减缓径流流速,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利用弹性的排蓄空间降低雨水对城市排水造成的压力和污染。

33333.jpg

海绵城市设计原则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基地内中绿地系统,设置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结合分散的附属绿地设置下凹式绿地、植草沟,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构建小区海绵雨水系统;

2)采用低影响开发的原则:

通过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渗透、滞蓄与净化,降低项目开发对水文状况的干扰;

3)先绿色后灰色、先地上后地下的原则:

雨水径流组织优先通过地上绿色基础设施对雨水进行渗透、滞蓄、净化,超标雨水再通过地下管网进行排放;

4)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原则:

充分利用绿色设施的净化作用,将净化后的雨水储存后用于项目内景观补水及绿地浇洒用水。

海绵城市设计基本要求

场地要求:

(1)充分结合该地块地质特征、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结合小区景观合理布置LID设施;

(2)结合用地周边集中绿地设计雨水花园等相对集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衔接整体场地竖向与排水设计;

(3)雨水进入市政雨水管道之前,可采用植草沟、下凹式绿地转输雨水,以降低径流污染负荷。

建筑要求:

(1)宜采用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引入周边绿地;

(2)应选择对径流雨水水质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

小区道路与铺装要求:

(1)优化道路横断面设计,便于径流雨水汇入绿地内低影响开发设施;

(2)道路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方式;

(3)广场铺装应采用透水铺装。

小区绿化要求:

(1)绿地内设计可消纳屋面、路面、广场及停车场径流雨水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2)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进行选择。

去瞧瞧.jpg

海绵城市的植被选择

○生态性:优先选用徐州区域本土植物,适当搭配外来物种。

○功能性:雨水花园区域选用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对于雨水中污染物质的降解和去除的植物,选用既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

○观赏性:选择季相性明显的植物。


原标题:海绵城市的设计实践与经验总结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城市洪涝灾害查看更多>水资源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