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政策正文

广元:全面实行工业污染源清单制管理 推进水泥行业深度治理

2019-06-27 09:53来源:北极星大气网关键词:工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蓝天保卫战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加强扬尘管控,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

严格施工扬尘监管,提高绿色施工水平。严格执行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有关技术导则。严格落实“六必须、六不准、六个100%”管控要求,对违法违规的工地,依法严格整改。将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严格执行《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技术管理规程》,严禁在禁搅区内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或设置移动式搅拌站,推进绿色搅拌站建设。(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

强化道路施工管控。城市建成区道路施工应采取逐段施工方式,减少道路施工扬尘。(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建立完善的渣土运输管理制度,严格审批发放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对运输渣土的车辆进行登记注册,实行一车一证,确保使用达标车辆规范运输。严格查处抛洒滴漏、带泥行驶、道路乱开乱挖以及擅自清运工程渣土等行为。加强脏车入城和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管理。强化城市通道清扫保洁和洒水降尘。(市城管执法局、市公安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加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备机械化清扫车辆,提高机械化作业覆盖面。规范清扫保洁作业程序,综合使用冲、刷、吸、扫等作业方式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质量。加强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绿化带、花坛等地段保洁工作,扩大清扫保洁作业覆盖面。到2020年,市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县城达到60%以上。(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配合)

开展城市积尘清洗。针对长期不降雨、西北地区沙尘暴造成的城市积尘严重问题,适时开展城市积尘清洗行动(“清尘行动”)。(市城管执法局、利州区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资委配合)

强化堆场扬尘管控。工业企业堆场实施规范化全封闭管理。物料装卸配备喷淋等防尘设施,转运物料尽量采取封闭式皮带输送。加强砂石厂扬尘管控。(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水利局配合)

严控城市垃圾、落叶露天焚烧。(市城管执法局负责)

严控烟花爆竹燃放。扩大市城区烟花爆竹禁放区域,严查烟花爆竹违法违规燃放行为。(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管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倡导文明祭扫,推广绿色环保祭祀方式。(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市民政局配合)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林业局配合)

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全面完成露天矿山摸底排查。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加强修复绿化、减尘抑尘。加强矸石山治理。(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五)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

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引导发展高效特色经济作物,减少秸秆产生。(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推进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肥料化、成型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到202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财政局配合)

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全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农业氨排放控制。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改进施肥方式,调整施肥结构,降低氨排放。加强养殖业氨排放治理。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降低大气氨排放。(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六)强化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进一步深化川东北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配合)

完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对不利气象条件预测的准确性,强化会商分析,实现对城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污染天气过程的科学研判。(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牵头,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配合)

实施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严格落实水泥行业严格落实错峰生产要求。(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配合)

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清单,细化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对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开展后评估。(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督查内容。完善全市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办法。对重点工作推动不力、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实施约谈问责。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加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形成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二)加强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优化调整扩展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空气质量网格化微站。开展激光雷达走航和城市颗粒物组分监测分析。持续开展污染来源解析,动态更新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探索开展大气重污染成因、重点行业与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健康防护等研究。

(三)加大政策支持。执行国家相关经济和税收政策。清理取消对高耗能行业的优待类电价以及其他各种不合理价格优惠政策。完善货运价格市场化运行机制。开展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加大打赢蓝天保卫战财政投入倾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支持。鼓励开展合同环境服务,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研究制定建筑施工、砖瓦、商混、汽修等行业污染管理技术导则或规范。

(四)深化全民共治。公开环境空气质量信息、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措施清单,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信息。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倡导全民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工业污染源查看更多>排污许可管理查看更多>蓝天保卫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