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二)海绵城市建设本底分析
重庆城中丘陵起伏,溪河纵横,山水风光秀美,景色丰富多变,具备建设海绵城市的本底条件。
(1)山水空间足。
重庆主城区面积为5473km²,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188km²,其余大多为山、水、林、田自然生态空间,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2)坡陡起伏大。
重庆主城区为典型的山地丘陵地貌,坡地面积大,坡度大,大于7度的坡地面积占比达88%;地形起伏大,自然空间立体而丰富,适宜建设具有山地特色的立体海绵城市。
(3)雨急径流快。
重庆主城区降雨丰沛,70% 以上的降水集中在5~9 月,且雨型急促、降雨历时短,易形成强降雨。大雨及暴雨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 40% 以上,低洼处洪涝灾害风险高。由于地形坡度起伏大,降水多且急,主城区的地表径流速度快,在中小降雨条件下山地径流速度为3~4m/s,是平原地区的2~3倍,径流对地面冲刷强烈。
(4)土薄持水难。
重庆主城区岩层厚,土层薄,表土层平均厚度为18~23cm,土壤松散,渗透能力强;由于地形坡度大,下渗雨水在低洼处快速出流,持水防冲能力弱,易水土流失,主城区水土流失强烈级以上的土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自然地表径流系数高达0.45~0.50,是气候条件相似的平原城市的1.5~2倍,是北方平原城市的3~4倍,径流总量控制难度大。
综上所述,重庆主城区应结合山水空间足、坡陡起伏大、雨急径流快、土薄持水难的自然特征,同时针对径流污染较重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二 重庆海绵城市系统的构建目标与策略
为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深入实践绿色发展理念,按照重庆市政府有关安排,结合本地条件,重庆开展了《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一)构建目标
规划结合重庆自然特征,综合采用“净、蓄、滞、渗、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完善生态格局、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加强水安全、保障水资源,建设“具有重庆特色的山地立体海绵城市”,以实现“水体不黑臭、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针对山地特征,因地制宜地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及措施。
规划综合考虑自然特征、环境容量、建设投资及政策要求,在满足削减径流污染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山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难度和投资,使重庆主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不低于 50%。
(2)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山地立体海绵系统。
规划结合建(构)筑物立体绿化、山地公共海绵系统和活水海绵系统,构建由高到低逐级消纳雨水的山地立体海绵系统。具体措施包括利用建(构)筑物的陡坡面、垂直面或挑悬空间形成建筑立体绿化系统,消纳雨水;利用山地地形,在高地布置山顶坑塘蓄积雨水,在坡地布置陂塘湿地滞留雨水、在洼地布置雨水塘调蓄雨水,并通过生物滞留带、植草沟串联各类海绵设施,形成“高蓄坡滞低缓排”的山地公共海绵系统;利用二、三级支流落差,在适宜河段布置景观坝分级调蓄雨水,形成“梯级滞蓄、溪水常流、自然补给”的活水海绵系统。
(3)突出公共海绵设施布局,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规划根据主城区用地情况,因地制宜布局公共海绵设施消纳雨水,削减面源污染,控制径流总量。
(4)海绵设施与生态景观相互融合,构建蓝绿交融的生态海绵系统。
规划结合绿地、水系、道路布局海绵设施和径流通道,利用径流通道串联“山、水、绿”和海绵设施,使海绵设施与生态景观、城市空间相融合,构建蓝绿交融的生态海绵系统。
(二)构建策略
根据上述构建思路与目标,规划遵循“空间划定—指标分区—‘多规’协调—规划监管”的技术路线,构建策略框架。
(1)框定海绵生态空间。
海绵城市最显著的特征是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而最有效的实现途径是保护、修复和低影响开发。规划通过对重庆主城区现状山、水、林、田、湖的自然本底的梳理和对《主城区美丽山水城市规划》的规划评估,在重庆主城区打造其特有的海绵城市生态空间格局,并进一步对生态空间内各类子项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
(2)构建海绵城市指标体系,并落实指标分区。
规划根据总体指标体系,将指标落实到各个分区中,形成“流域—排水分区”两个层级,并根据层级用地进行用地安排。
(3)统筹协调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与各类规划。
对城市已有各相关专项规划,包括绿地规划、排水防涝规划、防洪规划、城市道路规划和用地规划等进行补充与完善。
(4)建立严格的规划实施监管体系。
建立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体系、海绵城市监测信息系统,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动态评价和监测,并根据需求进行适时调整。
三 重庆海绵城市系统构建实践
围绕山地城市海绵城市系统的构建目标,结合重庆山地特征,规划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生态优先、趋利避害、经济合理、统筹协调、流域管理、长效保障”的原则,分别从空间、指标体系、分区规划、“多规”协调、规划监测方面开展具体实践工作。
(一)框定海绵城市生态空间格局,制定子项空间规划措施
1.框定生态空间格局
规划在重庆主城区打造了“四山穿三谷、两江绕渝州、千溪汇两江”的空间格局(图2):①“四山穿三谷”,指缙云山、中梁山(含龙王洞山)、铜锣山和明月山四座重要山体斜穿主城区,形成3个平行岭谷,成为主城区主要的城市建设空间载体。同时,“四山”也是主城区主要的水源涵养区。②“两江绕渝州、千溪汇两江”,指主城区被长江、嘉陵江两条主要干流环绕,水系密布。主城区有40条重要的一级支流,2000余条二、三级支流和200余个湖泊水库,千溪百湖是主城区主要的水空间载体。
2.子项空间规划管控与指引
(1)山地区域保护与利用。
首先,规划划定1503km²的管制区,提出海绵城市规划管控措施:山体协调区内的地块应结合山体与周边水系的汇流关系,保留重要的地表径流通廊;地表径流通廊应结合小区绿化、道路防护绿带进行控制,宽度不小于2m;保护并利用现状山顶和山脚的坑塘、洼地、湖泊、水库等集水空间,将其作为重要的海绵调蓄设施;结合地表径流通道两侧的绿地空间,设置以减排、净化功能为主的海绵设施,如雨水拦蓄设施、陂塘湿地系统等。其次,加强对“四山”地区生态功能突出、植被本底条件优越及生境敏感性强等原生态区域的保护,改善并提升次生态区域的生态环境。最后,保护“四山”的水源涵养功能,并利用源头区域进行大海绵设施的空间布局,提高主城区的海绵实施效益。
(2)水域空间保护与修复。
重庆主城区水体按照“三线一路”(河道或水体保护线、绿化缓冲带范围线、协调区范围线及公共道路)的规划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规划建议维持现状嘉陵江、长江防洪工程岸线,采用生态护岸修复技术,逐步修复其他河流工程岸线,规划新增的护岸工程建议采用近自然护坡或生态护岸的方式实施。
(3)绿系空间保护与修复。
绿系空间保护与修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主城区林地空间提出林地保护与修复策略,二是对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空间提出保护与利用的策略(表1)。
(4)城市蓝绿空间设计。
海绵蓝绿空间规划主要是对主城区内的水系和绿地进行空间优化和网络构建。首先,对用地内部的绿地空间与街道绿地进行空间上的组织连接,再通过绿道的连通,如串联道路绿化带与河岸缓冲绿化带,将绿色空间与蓝色空间联系在一起;其次,在绿地空间布置相应的海绵设施,如在小区内部或街道绿地中可布置雨水花园、调蓄池等,在道路绿化带布置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通过地形高差处理,在降雨过程中形成连贯的地表径流通道,以实现蓝绿空间融合、海绵设施高效运作的目的。
(二)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体系构建与分区规划
1.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重庆市近期建设规划》,到2020年重庆城市建成区的面积约为900km²,城市建成区 20% 以上的面积(180km²) 达到目标要求。具体规划指标如下所示: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强制性);②新建区域在2年一遇 24 小时降雨条件下,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高于建设前 ( 指导性 );③生态护岸比例不低于 55%( 不包含自然岸线,指导性 );④主城区内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 95%( 指导性 ),雨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不低于 50%( 强制性 );⑤对有需求的地区经过经济技术比选确定雨水资源利用率 ( 指导性 );⑥中心城区管道设计标准为5年,非中心城区管道设计标准为3年,中心城区重要地区管道设计标准为10年,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的管道设计标准为50年(强制性);⑦在5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至少有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 cm,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强制性) ;⑧主城区防洪标准具体参照《重庆市主城区防洪规划》(强制性)。
2.分区规划
(1)海绵功能分区。
结合主城区生态空间格局分析、大海绵体空间分布和功能分析,将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分为4个海绵功能分区,分别是海绵涵养区、海绵缓冲区、海绵提升区和海绵修复区(图3)。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27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细化政策举措》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拓展光伏幕墙、光伏围栏等应用场景,支持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建设光伏设施,对示范项目给予财政奖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等支持,力争全年新增建筑光伏装机容量3吉瓦。
同期举办“第四届广州国际建筑产业博览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时间:2025年8月14-16日地点:广州.广交会展馆A区组织架构支持单位: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建设与材料设备分会、广东省非开挖技术协会、广东省沥青混凝土供应链协会、广州市市政公路协会、广州市建筑业联合会、广州市建
日前,上海印发《关于发布2025年本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求的通知》。文件提出,本市新增城市建成区50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约100个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系统等海绵重点项目,强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验收、运维全生命周期管控,不断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品质。全文如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20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美丽黄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其中提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每年更新编制区级温室气体清单,并探索编制更高频率、更小尺度的温室气体清单。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试点研究制定区级建筑领域碳排放统
1月17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底,本区建成区4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底,本区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建筑小区海绵城市建设分为新改扩建项目和老旧小区改造。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按照海绵
1月16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2025年,积极发展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规划建设超充站10座,发力“电化运河”建设、发展绿色智能航运。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提效,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100个以上。同时,高效运行碳管理服务平台和绿电绿
为推动水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水务产业链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同频共振,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武汉市水务局指导支持,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武汉鸿威国博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鸿威第7届武汉国际水科技博览会(简称武
新年新气象,聚力开新篇!2025宇通环卫喜迎“开门红”!35台新能源环卫车批量交付济南易通城市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易通”),为济南市历下区的生态发展注入全新动能。这是济南易通首次采购宇通新能源环卫车,协力书写绿色低碳高质量答卷!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热门旅游城市,对生态环
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梧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12月31日印发《梧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等二十条措施,推动切实做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详情如下:梧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根据《住房和城乡
1月6日,上海发布《美丽黄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文件要求,锚定2035美丽黄浦总体建设战略目标,以“十美”共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黄浦实践。到2026年,城区空间功能布局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区人居环境面貌
为进一步完善与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环境治理体系,综合施策补齐污水治理短板,加快构建排水厂站网一体化运维管理体制,系统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污水系统治理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包括强化源头减污
日前,上海印发《关于发布2025年本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求的通知》。文件提出,本市新增城市建成区50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约100个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系统等海绵重点项目,强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验收、运维全生命周期管控,不断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品质。全文如
1月17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底,本区建成区4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底,本区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建筑小区海绵城市建设分为新改扩建项目和老旧小区改造。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按照海绵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金山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至2025年,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关于印发《金山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
日前,上海市水务局印发《上海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底这一比例将提高至80%以上。方案重点任务包括完善海绵城市规划技术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升城市河湖系统韧性、完善城市排水防涝
近日,四川《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公布,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设六章三十三条,主要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责任主体、职责分工和社会参与制度等内容;明确了发改、自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的海绵城市建设职责;规定了海绵城市设
近日,《河北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等活动。衡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保护和改
3月5日,四川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就《乐山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5日。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公开征求《乐山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增强立法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现就《乐山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7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详情如下: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我国实施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两大策略,我国一贯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适应气候变化是指通过加强自然生态
2023年12月9日,中国施工管理协会发布《关于表彰2022—2023年国家优质工程奖的决定》,36项工程当选国家优质工程金奖,560项工程当选国家优质工程奖。据北极星水处理网整理,21个涉水项目上榜,其中,包括13个污水处理和6个水环境治理项目、2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七台河市桃山湖生态环保水利综合治理项
10月17日,金华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公布《金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旨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缓解城市内涝,统筹兼顾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水平。根据文件提出的目标要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低影响开发建设措施,实现75%的降雨就地消
关于举办“首届智慧海绵城市与水生态建设研讨观摩会”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海绵城市建设是推动城乡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抓手,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特别强调,要因地制宜的展开项目设计、加强多专业协同、注重多目标融
日前,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万州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提高用能用地保障。用好用足分时电价政策。探索在万州经开区建设增量配电网,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储能项目。原文如下: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万州区促进民营经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文件表示,坚持统一认识,明确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功能定位。坚持开放包容,健全支持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和市场体系。坚持安全可靠,将虚拟电厂纳入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并明确安全管理要求。坚持多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7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规范,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完善,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各类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全国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1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市级重点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指出,2025年重庆市重点项目包括开工、在建、完工、储备“四个一批”项目。其中:开工、在建、完工项目共1252个,总投资约3.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00亿元;
4月3日,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获悉,为实现绿电交易加速跑,重庆加大绿电供需情况摸排,加强宣传培训,服务重点企业,重庆绿电交易正驶入“快车道”。一季度,重庆绿电成交电量达26亿千瓦时。其中,省间绿电成交量达17亿千瓦时,市内绿电成交量达9亿千瓦时;绿证成交量突破36万张,有效满足市场主体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市级重点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2025年市级重点项目包括开工、在建、完工、储备“四个一批”项目。其中:开工、在建、完工项目共1252个,总投资约3.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00亿元;储备项目316个,总投资约1.2万亿元。项目包括明
4月10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5)暨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开幕。4月10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5)暨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开幕。中环报记者王亚京摄本届展会以“践行‘两山’理念服务‘双碳’战略创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
4月10日,重庆市政府公布《关于做好2025年市级重点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2025年市级重点项目包括开工、在建、完工、储备“四个一批”项目。其中,光伏项目33个,规模约5.6GW左右,重点开工项目14个,在建项目5个,8个重点完工项目,6个储备项目。详情见下: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市
4月8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疆电入渝”工程)重庆段走线验收完成。此次验收线路起于重庆市合川区沙鱼镇,止于渝北区±800千伏渝北换流站。验收用时10天,由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负责实施。“疆电入渝”工程重庆段线路跨越了渠江、高速公路、铁路和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
北极星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5年1月至今,全国光伏电站EPC定标规模高达32GW,普通集中式超14.8GW,大基地超5.4GW,分布式光伏超过12GW。其中,规模超过1GW的有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7家央国企,总规模达到17GW,占EPC总规模的53%。(仅统计公开数据)受“抢装潮”影响,光伏组件价格从年初0.65元/W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9日,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万州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措施》指出,用好用足分时电价政策。探索在万州经开区建设增量配电网,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储能项目。支持民间资本建设养老、社会福利等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