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磷是一种活泼元素,在自然界中不以游离状态存在,而是以含磷有机物、无机磷化合物及还原态PH3这三种状态存在。污水中含磷化合物可分为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无机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形式存在,包括正磷酸盐、偏磷酸盐、磷酸氢盐、磷酸二氢盐,以及聚合磷酸盐如焦磷酸盐、三磷酸盐等。有机磷大多是有机磷农药,如乐果、甲基对硫磷、乙基对硫磷、马拉硫磷等构成,他们大多呈胶体和颗粒状,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溶性有机磷只占30%左右,多以葡萄糖-6-磷酸、2-磷酸-甘油酸及磷肌酸等形式存在。溶解磷占总磷的1/3 左右,PO4ˉ-P磷中大分子磷占40%。有机磷的去除必须转化成磷酸盐才能去除,本文的除磷介绍,只介绍磷酸盐的去除!
1、磷是怎样转化?影响因素有哪些?
水体中的可溶性磷很容易与Ca2+、Fe3+ 、Al3+ 等离子生成难溶性沉淀物,例如AIPO4、FePO4等,沉积于水体底部成为底泥。聚积于底泥中的磷的存在形式和数量,一方面决定于污染物输入和通过地表与地下径流的排出情况;另一方面决定于水中的磷与底泥中的磷之间的交换情况。沉积物中的磷通过颗粒态磷的悬浮和水流的湍流扩散再度被稀释到上层水体中,或者当沉积物中的可溶性磷大大超过水体中磷的浓度时,则可能重新释放到水体中。
在水中,磷离子以HPO42ˉ还是以H2PO4ˉ形式存在取决于pH值,当pH值在2~7时,水中磷酸盐离子多数以H2PO4ˉ形式存在,而pH值在7~12时,则水中的磷酸盐离子多数以HPO42ˉ形式存在。所有含磷化合物都是首先转化为正磷酸盐(PO43ˉ) 后,再转化为其他形式。此时测定PO的含量,测定结果即是总磷的含量。
2、磷的来源是什么?
污水中的磷部分来源于化肥和农业废弃物。同时,生活中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也使生活污水中磷的含量显著增加。此外,化工、造纸、橡胶、染料和纺织印染、农药、焦化、石油化工、发酵、医药与医疗及食品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常含有有机磷化合物。
3、磷的危害是什么?
(1)磷对人体的危害
高磷洗衣粉对皮肤有直接刺激作用,严重的会导致接触性皮肤炎、婴儿尿布疹等疾病。同时磷会对神经中枢造成危害,特别是一部分有机磷农药的生物降解性差,易在环境中残留,对人、畜等脊椎动物具有相当高的毒性,会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2)磷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对海洋生物危害巨大,有机磷能够激活对虾体内的潜伏病原体。鱼、虾等死亡事件层出不穷,已经对海水养殖业形成威胁。
(3)磷对土壤的污染
磷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来源于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及污水灌溉。过量的磷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使土壤发生不良变化,导致土壤自然正常功能失调。
更严重的会导致毒化空气和水质,通过植物吸收,降低农副产品生物学质量,造成残毒通过植物链传递最终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
(4) 过量的磷对水体有较大危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对于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而言,磷的作用远大于氮的作用,水体中磷的浓度不是很高时就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4、化学除磷的概念和工艺
化学除磷是通过化学沉淀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淀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药剂,其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混合后,形成颗粒状、非溶解性的物质,污水中进行的不仅仅是沉淀反应,同时还进行着化学絮凝反应。采用的药剂一般有铝盐、铁盐(亚铁盐)、石灰、铁铝聚合物。
化学沉淀工艺是按沉淀药剂的投加位置来区分的,实际中常采用的有:前沉淀、同步沉淀和后沉淀。
(1)前沉淀
在沉淀池前投加金属沉淀剂到原水中。其一般需要设置产生涡流的装置或者供给能量以满足混合的需要。相应产生的沉淀产物(大块状的絮凝体)则在一次沉淀池中通过沉淀而被分离。如果生物段采用的是生物滤池,则不允许使用Fe2+药剂,以防止对填料产生危害(产生黄锈)。
前沉淀工艺特别适合于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改建(增加化学除磷措施),因为通过这一工艺步骤不仅可以去除磷, 而且可以减少生物处理设施的负荷。常用的沉淀药剂主要是生灰和金属盐药剂。经前沉淀后剩余磷酸盐的含量为1.5~2.5mg/L,完全能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对磷的需要。
(2)同步沉淀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投加金属沉淀剂。同步沉淀是使用最广泛的化学除磷工艺,其工艺是将沉淀药剂投加在曝气池出水或二次沉淀池进水中,个别情况也有将药剂投加在曝气池进水或回流污泥渠(管)中。目前很多污水厂都采用同步沉淀,加药对活性污泥的影响比较小。
(3)后沉淀
将沉淀、絮凝以及被絮凝物质的分离在一个与生物设施相分离的设施中进行,向出水中投加金属沉淀剂,一般将沉淀药剂投加到二次沉淀池后的一个混合池中,之后混合沉淀。并在其后设置絮凝池和沉淀池(或气浮池)。
对于要求不严的受纳水体,在后沉淀工艺中可采用石灰乳液药剂,但必须对出水pH值加以控制,比如采用沼气中的CO2进行中和。采用气浮池可以比沉淀池更好地去除悬浮物和总磷,但因为需恒定供应空气而运转费用较高。
5、生物除磷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废水中磷的存在形态取决于废水的类型,最常见的是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生活废水的含磷量一般在10~15mg/L左右,其中70%是可溶性的。常规二级生物处理的出水中90%左右的磷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中,磷作为微生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用于微生物菌体的合成,并以生物污泥的形式排出,从而引起磷的去除,能够获得10%~30%的除磷效果。在某些情况下,微生物吸收的磷量超过了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磷量,这就是活性污泥的生物超量除磷现象,废水生物除磷技术正是利用生物超量除磷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
1)生物除磷的原理:
根据霍尔米(Holmers) 提出的化学式,活性污泥的组成是C118 H170O51N17P,由此可知,C: N: P=46 : 8: 1。如果废水中N、P的含量低于此值,则需另行从外部投加;如等于此值,则在理论上应当是能够全部摄取而加以去除的。
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种被称为聚磷菌(也称为除磷菌、磷细菌等)的细菌在厌氧条件下能充分释放其细胞体内的聚合磷酸盐(该过程称为厌氧释磷);而在好氧条件下又能超过其生理需要从水中吸收磷 (该过程称为好氧吸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体内的聚合磷酸盐,从而形成富含磷的生物污泥,通过沉淀从系统中排出这种富磷污泥,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聚磷菌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①在厌氧区内的释磷过程,在没有溶解氧和硝态氮存在的厌氧条件下,兼性细菌通过发酵作用将溶解性BOD转化为挥发性有机酸 (VFA), 聚磷菌吸收VFA并进入细胞内,同化合成为胞内碳源的储存物——聚-β-羟基丁酸盐(PHB),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聚磷菌将其细胞内的有机态磷转化为无机态磷的反应,并导致磷酸盐的释放。
②在好氧区内的吸磷过程,聚磷菌的活力得到恢复并以聚磷的形态储存超出生长需要的磷量,通过对PHB的氧化代谢产生能量用于磷的吸收和聚磷的合成,能量以聚磷酸高能键的形式储存起来,磷酸盐从液相去除。产生的高磷污泥通过剩余污泥的形式得到排放,从而将磷从系统中去除。
由上可知,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获取能量以吸收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在好氧状态下降解吸收的溶解性有机物获取能量以吸收磷,在整个生物除磷过程中表现为PHB的合成与分解。三磷酸腺苷(ATP)则作为能量的传递者。PHB的合成与分解作为一种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过程,在聚磷菌的摄磷和放磷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聚磷菌对PHB合成能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其摄磷能力的高低。正是因为聚磷菌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系统中有释磷和摄磷的作用,才使得它在与其他微生物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使除磷作用向正反应的方向进行。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能够将其体内储存的聚磷酸盐分解,以提供能量摄取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基质,合成并储存PHB,这样使得其在与其他微生物的竞争中,其他微生物可利用的基质减少,从而不能很好地生长。在好氧阶段,由于聚磷菌的过量摄磷作用,使得活性污泥中的其他微生物得不到足够的有机基质及磷酸盐,也使聚磷菌在与其他微生物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2)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
(1)溶解氧
溶解氧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必须在厌氧区中控制严格的厌氧条件,这直接关系到聚磷菌的生长状况、释磷能力及利用有机基质合成PHB的能力。由于DO的存在,一方面DO将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而抑制厌氧菌的发酵产酸作用,妨碍磷的释放;另一方面会耗尽能快速降解的有机基质,从而减少聚磷菌所需的脂肪酸产生量,造成生物除磷效果差。其次是在好氧区中要供给足够的溶解氧,以满足聚磷菌对其储存的PHB进行降解,释放足够的能量供其过量摄磷之需,有效地吸收废水中的磷。一般厌氧段的DO应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而好氧段的溶解氧控制在2.0mg/L左右。
(2)厌氧区硝态氮
硝态氮包括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其存在同样也会消耗有机基质而抑制聚磷菌对磷的释放,从而影响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对磷的吸收。另一方面,硝态氮的存在会被部分生物聚磷菌(气单胞菌)利用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从而影响其以发酵中间产物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发酵产酸,从而抑制了聚磷菌的释磷和摄磷能力及PHB的合成能力。
(3)温度
温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不如对生物脱氮过程的影响那么明显,因为在高温、中温、低温条件下,不同的菌群都具有生物脱磷的能力,但低温运行时厌氧区的停留时间要更长一些,以保证发酵作用的完成及基质的吸收。在5~30°C的范围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除磷效果。
(4) pH值
pH值在6~8的范围内时,磷的厌氧释放过程比较稳定。pH值低于6.5时生物除磷的效果会大大降低。
(5)BOD负荷和有机物性质
废水生物除磷工艺中,厌氧段有机基质的种类、含量及其与微生物营养物质的比值(BOD5/TP)是影响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有机物为基质时,磷的厌氧释放和好氧摄取是不同的。根据生物除磷原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易降解的有机物(如低级脂肪酸类物质)易于被聚磷菌利用,将其体内储存的多聚磷酸盐分解释放出磷,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强,而高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诱导释磷的能力较弱。厌氧阶段磷的释放越充分,好氧阶段磷的摄取量就越大。另一方面,聚磷菌在厌氧段释放磷所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其吸收进水中低分子有机基质合成PHB储存在体内, 以作为其在厌氧条件压抑环境下生存的基础。因此,进水中是否含有足够的有机基质提供给聚磷菌合成PHB,是关系到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能否顺利生存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进水中BOD5/TP要大于15才能保证聚磷菌有足够的基质需求而获得良好的除磷效果。为此,有时可以采用部分进水和省去初次沉淀池的方法来获得除磷所需的BOD负荷。
(6)污泥龄
由于生物脱磷系统主要是通过排除剩余污泥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量的多少将决定系统的除磷效果。而污泥龄的长短对污泥的摄磷作用及剩余污泥的排放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污泥龄越短,污泥含磷量越高,排放的剩余污泥量就越多,越可以取得较好的脱磷效果。短的污泥龄还有利于好氧段控制硝化作用的发生而利于厌氧段充分释磷,因此,仅以除磷为目的的污水处理系统中,一般宜采用较短的污泥龄。但过短的污泥龄不仅会影响出水的BOD5和COD,甚至会使出水的BOD5和COD达不到要求。以除磷为目的的生物处理工艺,污泥龄一般控制在3.5~7d。一般来说,厌氧区的停留时间越长,除磷效果越好。但过长的停留时间并不会太多地提高除磷效果,而且会有利于丝状菌的生长,使污泥的沉淀性能恶化,因此厌氧段的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剩余污泥的处理方法也会对系统的除磷效果产生影响,因为污泥浓缩池中呈厌氧状态会造成聚磷菌的释磷,使浓缩池上清液和污泥脱水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磷,因此有必要采取合适的污泥处理方法,避免磷的重新释放。
6、常见生物除磷工艺
废水生物除磷工艺一般由两个过程组成,即厌氧释磷和好氧摄磷两个过程。目前应用的生物除磷工艺主要有在生物除磷基本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弗斯特利普(Phostrip)除磷工艺、厌氧-好氧(An/O) 工艺等除磷工艺。
1)弗斯特利普除磷工艺:
弗斯特利普(Phostrip) 除磷工艺是将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相结合的一种工艺,即在传统活性污泥过程的污泥回流管线上增设厌氧释磷池和混合反应池,采用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除磷效果。该工艺以生物除磷为主体,以化学除磷辅助去除厌氧释磷后的上清液中的磷酸盐,可以保证释磷后的污泥主要用于对进水中的磷酸盐进行吸收,因此可以达到更高的除磷效果。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该工艺各设备单元的功能:
①含磷废水进入曝气池,同步进入曝气池的还有由除磷池回流的脱磷但含有聚磷菌的污泥。曝气池的功能是:使聚磷菌过量地摄取磷,去除有机物(BOD 或COD),还可能出现硝化作用。
②从曝气池流出的混合液(污泥含磷,废水已经除磷)进人沉淀池I,在这里进行泥水分离,含磷污泥沉淀,已除磷的上清液作为处理水而排放。
③含磷污泥进入除磷池,除磷池应保持厌氧状态,即DO≈0,NOㄨˉ≈0,含磷污泥在这里释放磷,并投加冲洗水,使磷充分释放,已释放磷的污泥沉于池底,并回流至曝气池,再次用于吸收废水中的磷。含磷上清液从上部流出进入混合池。
④含磷上清液进入混合池,同步向混合池投加石灰乳,经混合后进人搅拌反应池,使磷与石灰反应,形成磷酸钙[Ca3 (PO4)2]固体物质。此系用化学法除磷。
⑤沉淀池Ⅱ为混凝沉淀池,经过混凝反应形成的磷酸钙固体物质在这里与上清液分离。已除磷的上清液回流进人曝气池,而含有大量Ca3(PO4)2的污泥排出,这种含有高浓度PO3-的污泥宜用作肥料。
弗斯特利普除磷工艺已有很多应用实例。其主要特征有:
①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相结合,除磷效果良好,处理水中含磷量一般都低于1mg/L。
②产生的剩余污泥中含磷量比较高,约为2.1%~7.1%,污泥回流应经过除磷池。
③与完全的化学除磷法相比,所需的石灰用量比较低,一般介于21~31.8mg/[Ca(OH)2·m3]。
④活性污泥的SVI值<100mL/g,污泥易于沉淀、浓缩、脱水,污泥肥分高,丝状菌难于增殖,污泥不膨胀,且易于浓缩脱水。
⑤可以根据BOD/P的比值来灵活调节回流污泥与混凝污泥的比例。
⑥流程复杂,运行管理比较复杂,由于投加石灰乳,致使运行费用也有所提高,基建费用高。
⑦沉淀池I的底部可能形成缺氧状态而产生释放磷的现象,因此,应当及时排泥和回流。
2)厌氧-好氧活性污泥除磷工艺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组合工艺( anaerobic/oxic,An/O)是直接在生物除磷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前段为厌氧池,城市污水和回流污泥进入该池,并借助水下推进式搅拌器的作用使其混合。回流污泥中的聚磷酸在厌氧池可吸收去除一部分有机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磷。然后混合液流人后段好氧池,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其中得到氧化分解,同时聚磷菌将变本加厉,超量地摄取污水中的磷,然后通过排放高磷剩余污泥而使污水中的磷得到去除。好氧池在良好的运行状况下,剩余污泥中磷的含量在2.5%以上。
A/O生物除磷工艺的主要特点:
①工艺流程简单。
②厌氧池在前、好氧池在后,有利于抑制丝状菌的生长。混合液的SVI小于100,污泥易沉淀,不易发生污泥膨胀,并能减轻好氧池的有机负荷。
③在反应池内,水力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h,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总共为3~6h。厌氧池/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之比一般为1 : (2~3)。
④剩余活性污泥含磷率高,一般为2.5%以上,故污泥肥效好。
⑤除磷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当污水BOD浓度不高或含磷量高时,则P/BOD5比值高,剩余污泥产量低,使除磷率难以提高。
⑥当污泥在沉淀池内停留时间较长时,则聚磷菌会在厌氧状态下产生磷的释放,从而降低该工艺的除磷率,所以应注意及时排泥和使污泥回流。
A/O生物除磷工艺的缺点:
①除磷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因为微生物对磷的吸收即便是过量吸收,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特别是当进水BOD值不高或废水中含磷量较高,即P/BOD值高时,由于污泥的产量低,将更是如此。
②在沉淀池内容易产生磷的释放,特别是当污泥在沉淀池内停留时间较长时更是如此,应注意及时排泥和回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物脱氮除磷(BiologicalNutrientRemoval,简称BNR)是指用生物处理法去除污水中营养物质氮和磷的工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脱氮除磷工艺演变出了多种工艺和工艺变种,为我们选择污水处理技术路线,提供了很多种选项。一、A2/O工艺1、厌氧池图1为传统的A2/O工艺流程,首段为厌氧池,本池的主要作用为释
水解酸化池和AAO工艺中的厌氧池有什么区别?两者是不同的工艺,虽然说都是厌氧环境,但是主要用途是不一样的,水解酸化是为了破链破环,提高进水BC比,提高可生化性的;而AAO中厌氧池A池,虽然也进行一些水解酸化的代谢,但是主要是为了聚磷菌的厌氧释磷提供环境和场所的!本文就具体说说两种池子的区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垃圾的增长非常迅速,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每年新增垃圾约1亿吨,增长率高达10%左右。全国历年城市生活垃圾的堆存量达到60多亿吨,占地5万公顷,致使我国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中。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和堆存已成为我
摘要:地球磷危机时代已经来临,唯有发掘“第二磷矿”才能有效遏制磷的匮乏速度。剩余污泥焚烧灰分是污水的磷汇,是实施磷回收的最佳位点。因灰分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实施磷回收需要将其分离并加以利用。否则,回收磷难以与矿物磷形成竞争。比较各种灰分磷回收方法发现,热化学法中的AshDec工艺可利用金
脱氮除磷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污水处理当中,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水氮磷含量超标的情况常常困扰着水厂的工作人员。因此,厘清脱氮除磷工艺的重要参数并加以控制,能够很好的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出水氮磷含量达标。一、氨氮超标原因及控制1、污泥负荷与污泥龄生物硝化属低负荷工艺,F/M一般在0.05
摘要:某液晶面板厂的高含氟高硬度废水处理厂的进水分为含氟废水及有机废水两股,含氟废水经过混凝沉淀+MBBR硝化预处理,降低硬度、F-及NH3-N浓度后与有机废水混合,再采用生化处理+臭氧高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高效沉淀+消毒组合工艺处理,最终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该项目规模为6×104m3/d
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
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在阻燃性方面展现出了优越性能,有可能被用作航空器高端阻燃材料。提取自好氧颗粒污泥(AGS)EPS(荷兰Kaumera,具体见延伸阅读)之防火性能符合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飞机内部阻燃材料阻燃要求;提取自普通活性污泥(CAS)的EPS防火性能略微逊于AGS,但性能仍可媲美甚至替代市场现有大部分阻燃剂。EPS阻燃性能主要由类藻酸盐(ALE)成分贡献,其所含P元素和多种有机物(多糖和蛋白质类等)及其复杂的化学结构也让EPS在阻燃性能上如虎添翼。
活性污泥法包括氧化沟、A2/O、SBR、AB法等;生物膜法包括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池、生物流化床等工艺。下面主要介绍目前国内城镇污水处理较常见的几种污水处理工艺。
一、曝气生物滤池特点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节省后续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使处理工艺简化。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容积负荷高、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处理出水水质好等特点,又由于曝气生物滤池没有污泥膨胀问题,微生物不会流失,能保
生物脱氮除磷是指用生物处理法去除污水中营养物质氮和磷的工艺。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是20世纪中期提出来的。含氮和磷的污水无限制地排放,以致受纳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水质变坏。原水受氮和磷的污染,水处理的困难加大,费用增加。一、生物脱氮除磷的发展1932年,祖师Wuhrmann提出内源呼吸反硝化脱氮理
摘要:地球磷危机时代已经来临,唯有发掘“第二磷矿”才能有效遏制磷的匮乏速度。剩余污泥焚烧灰分是污水的磷汇,是实施磷回收的最佳位点。因灰分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实施磷回收需要将其分离并加以利用。否则,回收磷难以与矿物磷形成竞争。比较各种灰分磷回收方法发现,热化学法中的AshDec工艺可利用金
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在阻燃性方面展现出了优越性能,有可能被用作航空器高端阻燃材料。提取自好氧颗粒污泥(AGS)EPS(荷兰Kaumera,具体见延伸阅读)之防火性能符合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飞机内部阻燃材料阻燃要求;提取自普通活性污泥(CAS)的EPS防火性能略微逊于AGS,但性能仍可媲美甚至替代市场现有大部分阻燃剂。EPS阻燃性能主要由类藻酸盐(ALE)成分贡献,其所含P元素和多种有机物(多糖和蛋白质类等)及其复杂的化学结构也让EPS在阻燃性能上如虎添翼。
磷的去除有化学除磷、生物除磷两种工艺,生物除磷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除磷方法,但由于该除磷工艺目前还不能保证稳定达到0.5mg/l出水标准的要求,所以要达到稳定的出水标准,常需要采取化学除磷措施来满足要求。化学除磷是利用无机金属盐作为沉淀剂,与污水中的磷酸盐类物质反应形成难溶性含磷化合物与絮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体氮磷的污染日益严重,大量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含农药、化肥的农田径流排入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这样不仅造成了严重水环境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及水体发生赤潮等现象,而且还会造成工业用水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和腐蚀,影响工业
瑞典是世界上较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从旱厕到抽水马桶的演变,折射出瑞典污水处理发展的进步。今天的“水看世界”将带大家了解瑞典污水处理的情况。先来回顾下瑞典的污水处理史吧:19世纪末瑞典的一些大型城市开始第一次建造污水处理系统,铺设地下管道,将厨房和新安装的抽水马桶产生的污水排放到附
总磷是循环水磷系水处理方案及其污水排放中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对水质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总磷一般依据国标法GB/T6913—2008的标准进行测定。国标法的消解环节比较彻底,但存在消解时间长、产生酸雾、检测设备不便携等缺点,因此,研究者提出了诸多替代方案,通常采用紫外、微波、或超声等物理
摘要:土壤安全至关重要,关系到百姓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本文针对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技术,以期提高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检测准确性与工作效率,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1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夏至节气过后,哈尔滨市区气温越来越高,居民的用水量也随之增大。很多市民也许从来没有留意过,家中的生活污水通过排水管线去了哪里,污水是如何处理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流向哪里?27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省内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太平文昌污水处理厂,为大家了解一下城市“肾脏”的工作流程。图
化学除磷是利用无机金属盐作为沉淀剂,与污水中的磷酸盐类物质反应形成难溶性含磷化合物与絮凝体,将污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分离出来。1、化学除磷的基础化学除磷的药剂主要有铁盐、铝盐和石灰,由于石灰对生物处理的pH影响较大,加之容易引起管道堵塞问题,给运行管理带来很多麻烦,一般在以生物除磷为
据外媒报道,来自A*STAR材料研究和工程研究所的团队开发了一步合成磷化氢的方法,研究表明该材料在氢析出反应(HER)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活性。与昂贵且稀缺的铂基催化剂不同,这些磷官能化钴催化剂不仅具有长期稳定性,并且还十分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制氢工艺。该团队设计了纳米结构的磷化钴,无论水介
《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条例》已由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3年11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条例(2023年11月30日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总磷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鄱阳
[文章亮点]剩余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过程中伴随着(重)金属(Al3+和Fe3+等)去除。海水淡化副产品——卤水中富含阴离子Cl-与SO42-。灰分中阳离子(Al3+和Fe3+)与卤水中阴离子(Cl-和SO42-)耦合可以生产混凝剂。将灰分中Al3+与卤水耦合获得液体聚合氯化铝(PAC),具有良好混凝效果。不同废物利用创建
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和应用特点,对比在土壤石油污染和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修复效果,旨在更好地了解生物修复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1石油污染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进步,而另一方面,石
上一节围绕生化池的好氧区的细节进行了探讨,这一周继续围绕生化池的好氧区来进行讨论扩展的运行管理细节内容。污水厂承担的降解污染物质的种类和标准越来越来提升,污水厂需要对多种污染物质进行去除,各种污染物质最核心的去除阶段都在生物段,充分发挥生物段的处理能力,兼顾各种污染物质去除的基本机理进行合理规范的细节控制,也是作为污水厂新的阶段需要进行重点进行的工作内容。
以竹园污泥焚烧工程为依托,采用SMT方法研究磷在干污泥、炉渣和飞灰中的含量及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焚烧过程使炉渣及飞灰中的总磷(TP)含量比干污泥提高了2~3倍,还使其中的无机磷(IP)含量大幅提升至TP总量的99%以上,在实现磷富集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磷的生物可利用性。分析焚烧过程对磷灰石无机磷(AP)和非磷灰石无机磷(NAIP)的影响,发现镁离子与钙离子会与污泥中的NAIP发生反应,取代铝离子从而生成钙镁结合形式的AP;与炉渣相比,飞灰在布袋处受CaO添加的影响,此种转化趋势更为明显,AP已经超过NAIP成为优势形态,占IP总量的78.4%。焚烧是上海地区
20个污水处理关键参数控制指标
利用AO法脱氮除磷,必须要达到这两个条件:①为反硝化菌创造活跃的环境,积极除氮;②创造聚磷菌活跃的环境,利用以上两个作用脱氮除磷。同步脱氮除磷,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上却很困难。
碳中和目前已成为国际共识,亦是我国政府的政治承诺。实现碳中和目标无疑需要人类共同努力,但自然界还存在着一些仍未被完全认知但又不可小觑的碳排放源。例如,地面水体中在常规水底沉积物厌氧产甲烷(CH4)现象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常规CH4释放现象,即,甲烷悖论。如果这种现象变得普遍,则有可能形成到21世纪中叶虽可实现化石燃料利用碳中和目标,但在世纪末却可能形成难以完成控温<2℃的尴尬局面。
目前国内生活污水处理普遍采用的工艺有氧化沟法、SBR法、A2/O法等,尽管这些工艺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投资费用十分高昂。对于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尤其是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城镇,需要一种处理效果好且投资运行费用低的污水处理新工艺。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蓬勃兴起的处理污水的方式,并在欧洲得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体氮磷的污染日益严重,大量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含农药、化肥的农田径流排入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这样不仅造成了严重水环境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及水体发生赤潮等现象,而且还会造成工业用水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和腐蚀,影响工业
总磷是循环水磷系水处理方案及其污水排放中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对水质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总磷一般依据国标法GB/T6913—2008的标准进行测定。国标法的消解环节比较彻底,但存在消解时间长、产生酸雾、检测设备不便携等缺点,因此,研究者提出了诸多替代方案,通常采用紫外、微波、或超声等物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