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自从“微塑料”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围绕微塑料的环境分布、环境行为以及毒性就被广泛研究和报道。微塑料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科学和社会问题。前人的研究发现,微塑料可以作为重金属的载体,一旦微塑料被生物摄取,其所负载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就会大大提高。有关微塑料提高污染物毒性的报道加重了大家对微塑料的恐惧。那么,所有微塑料都会提高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吗?或者说,微塑料提高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微塑料类型、重金属种类还是生物特性?
蓝贻贝是一种壳类软体动物,常被用作环境污染的前哨生物,微塑料在贻贝中的分布和累积也已在多项实地研究中得到证实。实际上,贻贝面临的威胁不只是新兴的微塑料颗粒,还有水体中常见的老牌重金属离子,比如毒性较大的镉(Cd)离子。不仅如此,有些微塑料还自带Cd元素从而会造成复合污染的局面,例如,含Cd化合物可被用作PVC微塑料的热稳定剂和紫外光稳定剂,研究显示沙滩中采集的微塑料中Cd含量可达3.39 mg/g。那么,当微塑料与Cd等重金属离子共存时,贻贝是否会面临着更大的健康风险呢?
最近,一项研究考察了PVC微塑料对贻贝吸收累积Cd和Cd毒性的影响,微塑料(1-75μm)和Cd2+污染程度分别设置为:20个/mL和200μg/L,暴露时间为7天。结果发现:虽然Cd和PVC微塑料在贻贝的消化腺中均被检测到,表明两种污染物均可被吸收累积,但PVC微塑料的存在对Cd的累积量和Cd的毒性指标如(如重金属胁迫相关基因表达、溶酶体膜稳定性和抗氧化酶活性)未造成显著影响,表明PVC微塑料和Cd复合污染在试验条件下不会造成加和/协同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试验用PVC微塑料对Cd的吸附较弱,不是Cd的有效载体。以前曾有报道微塑料暴露可降低贻贝溶酶体膜稳定性,在本研究中未观察到类似的现象,这可能与使用的微塑料种类、尺寸和浓度不同有关。鉴于本研究在污染物浓度、种类和暴露时间上的局限性,未来需要更多研究来探讨微塑料和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对水生生物健康的影响,以便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例如,研究未老化(virgin)与老化(aged)微塑料的差别,研究其他微塑料类型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以及研究环境条件的影响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甘肃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共15类物质,前14类与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28号,以下简称《国家清单》)一致,新增微塑
近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王向明、水环境监测室副主任刘启贞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道季教授一行,莅临SGS通标开展环境微塑料检测工作调研指导,听取SGS通标在环境微塑料检测分析领域的工作进展和2022年度饮用水源地微塑料监测评估项目的情况汇报。王向明总工程师、刘启贞副
2月3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上海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根据《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和我国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印发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上海版的《清单》中增加了对微塑料与双酚A的管控:另外,在2月5日发布的《山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中,明确
上个月,美国水研究基金会(WRF)公布了其2022年度PaulL.Busch水业创新奖(下文简称PLB奖)的得主,来自堪萨斯大学的BelindaSturm教授获此殊荣。PLB奖已设立超过20年,过去两年的PLB奖均由华人获得,包括美国范德堡大学的林士弘教授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任智勇教授。该奖以WRF前主席PaulBusch命名,以纪念他
编者按:微塑料(粒径5mm)作为一种近年来发现对生物圈构成生态风险的污染物,目前已引起全球普遍关注。微塑料主要通过污/废水、径流进入水系,并不断扩散、转移,远至人类少有涉及的南极洲也已发现微塑料的踪迹。因此,通过污水处理对微塑料去除或截留作用凸显重要。尽管污水处理工艺可去除90%以上的微
为了探究微塑料在水体和土壤环境中对磷的吸附特性及不同因素对磷等生源物质在微塑料及土壤中赋存的影响,采用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这两种常见的微塑料进行吸附试验。
随着近年来公众对塑料垃圾问题的热议,微塑料污染亦得到更多关注,国内有关微塑料水体污染研究逐年增多。为全面了解国内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现状和传统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对国内水体微塑料污染相关研究进行收集整理。结果显示,目前国内水环境普遍受到微塑料污染,淡水系统较近海海域的污染更重,水源水的污染现状亦不容乐观。而污水厂无法实现对污水中微塑料的完整截留因而不断加剧受纳水体的污染情况,国内给水厂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研究较少。
本文系统分析了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聚酰胺(PA)六种微塑料与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在土壤介质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老化程度、极性以及土壤中H+、低分子酸的影响;微塑料与持久性污染物的作用受微塑料疏水性、橡胶域丰度、污染物极性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微塑料与抗生素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极性以及土壤中的腐殖质等物质的影响。
微塑料作为新型污染物,产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今年将“土壤微塑料前瞻性监测研究”列入“12个环境热点问题前瞻性监测研究计划”并着手实施。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受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相对于水环境,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明显滞后与缺乏。本文系统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与未来需求。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微塑料的来源和进入途径;重点分析了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风化和降解过程,以及
纸质吸管取代塑料吸管,环保餐具取代普通塑料餐具,可降解塑料袋取代一次性塑料袋……今年1月起,新版限塑令正式生效,许多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被按下了停止键。尽管我国对塑料制品的限制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日益重视,但仍有大量塑料被直接释放到环境中。“这些暴露的塑料制品在物理作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