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水环境过程与生态风险研究组(颜昌宙团队)报道了该组最新研究成果:附生菌群对沉水植物黑藻砷吸收累积、形态转化和外排具有显著影响。研究成果以Influence of epiphytic bacteria on arsenic metabolism in Hydrilla verticillata为题发表于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77138)的支持。
砷(As)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一种公认的全球性污染物且无阈值的一级致癌物质。近年来,沉水植物因具备修复砷污染水体的潜力而备受关注。然而,沉水植物茎叶表面存在大量的附生细菌,这些附生细菌较植物本身具有更为多样化的As代谢机制,包括As(III)氧化、As(V)还原和As(III)甲基化等,因此其水质净化功能很可能是沉水植物-附生菌群复合体系的作用。但目前关于沉水植物As吸收与代谢的研究中,植物未经灭菌处理,其研究结果与灭菌后植物本身对As的吸收代谢可能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附生菌群对沉水植物吸收转化无机As的调控作用,这对全面认识沉水植物对As的吸收代谢机制及其水质净化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中,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比研究有菌和无菌黑藻对不同形态无机As转化、累积和外排的差异,探讨附生菌群对沉水植物As吸收与代谢的影响,同时利用宏基因组技术表征黑藻附生菌群砷代谢相关基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黑藻附生细菌中检测到多种As代谢基因,如与As转运相关的基因(glpF、arsB、arsA、pst(S、-A、-B、-C)、arc3)、转化相关的基因(arsT、aioAB、arsC、arsM)。这些As代谢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对应酶活性决定了砷的形态、积累和外排。As(III)胁迫下,有菌黑藻实验组显示出氧化和甲基化能力,然而无菌黑藻实验组并未表现出类似能力,无菌黑藻体内总As平均含量为有菌黑藻体内的35.56%,有菌黑藻体内还出现少量的DMA和MMA;As(V) 胁迫下,无菌黑藻内源性地将As(V)还原为As(III),并将As(III)排泄到培养基中,然而有菌黑藻协同附生细菌表现出更高的还原能力,无菌黑藻体内总As平均浓度是有菌黑藻体内的3.31倍;此外,附生细菌还可以显著促进植物体内As(III)的外排。
该研究揭示了沉水植物黑藻附生细菌中As代谢基因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丰度,可能对水环境中As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较大的影响,其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沉水植物对As的吸收代谢机制及其水质净化作用和生态修复功能,为有效应用沉水植物修复砷污染水体提供理论依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本文综述了砷污染土壤不同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可用的方法可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方法。化学方法中,常用的是土壤洗涤或固定剂;物理技术主要是从产量的角度进行讨论;植物提取技术是目前中国最广泛用于砷污染土壤的技术,是生物修复的重点。多种技术的综合利用对于提高修复效率也是很普遍的。此外,总结了评价土壤修复效率的方法,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8月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景主持的环保类科技示范项目——《阳宗海污染治理项目》正式验收通过。经过两期治理项目,阳宗海走出“砷污染”阴影,水质恢复并长期稳定在II至III类,解决了在大型农灌和饮用水功能的水体中进行低砷污染治理的国际性难题。2008年,云南第三大深水高原湖泊阳宗海因为砷污染
2020年4月29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USA)在线发表了关于生命耐砷机制起源的研究论文TheGreatOxidationEventexpandedthegeneticrepertoireofarsenicmetabolismandcycling,揭示了地球砷环境演变与微生物抗砷分子机制进化的因果关系。
摘要为探究含硅含硫材料对极重度(矿区)镉砷复合污染土壤镉、砷形态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轻、重度镉砷复合污染耕地土壤与淹水条件下含硅含硫材料对土壤镉、砷形态变化的影响,本试验采集三种不同污染程度土壤(极重度矿区污染土壤、重度污染耕地土壤、轻度污染耕地土壤),通过室内土壤培养的方法模拟
作者:王琳玲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中国生态学学会委员,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环境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秘书。主要从事冶金及化工行业污染监测、治理及环境修复技术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
在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大会暨展示博览会上,湘潭产业集团旗下湘潭海泡石科技有限公司的砷污染土壤修复用海泡石螯合剂制备技术荣获“2019年度中国非金属矿科技进步二等奖”,湘潭市海泡石产业应用研发再上新台阶。砷污染土壤修复用海泡石螯合剂制备技术由产业集团旗下湘潭海泡石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
砷(As)在天然水体中多以砷酸盐[As(V)]、亚砷酸盐[As(III)]等无机形态和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等有机形态存在,因其不同的生物毒性效应与环境健康风险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尽管已有的研究表明蓝绿藻等微生物在砷的生物转化与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有关环境因素对藻类砷转化与代谢的影
摘要使用Webof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统计了5年内(2014—2018年)关于土壤镉(Cd)和砷(As)单一污染的情况,发现土壤Cd和As污染依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且我国在该领域发文最多。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发现施用钝化修复材料是土壤Cd和As污染治理的热点修复技术之一。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常见
一、前言砷为有毒的类金属,自然环境中砷污染可能出现在地下水、地热温泉及地层内(SmedleyandKinniburgh,2002),人类暴露在砷污染之主要途径为长期饮用含高砷的水体,可能会罹患皮肤癌、膀胱癌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在水质标准上,世界卫生组织订定饮用水最大容许污染程度定为0.01mg/L(WHO,1996),而台
水资源质量的优劣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如果地下水源地受到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办?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安全用水与卫生专业杰出教授、伯克利实验室能源技术领域负责人阿肖克·加吉尔(AshokGadgil)教授为我们解惑。地下水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地下水污染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大问
砷(As)在天然水体中多以砷酸盐[As(V)]、亚砷酸盐[As(III)]等无机形态和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等有机形态存在,因其不同的生物毒性效应与环境健康风险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尽管已有的研究表明蓝绿藻等微生物在砷的生物转化与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有关环境因素对藻类砷转化与代谢的影
砷(Arsenic,As)是一种公认的有毒致癌物质,在食物、水、空气和生物圈中广泛分布,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有研究表明全球饮用水砷含量超过10μg/L的人口有1.3亿,而亚洲是砷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仅我国就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地下水被砷污染的地区。自2007年起,我国对饮用水中的砷实行新标准,《生
1前言近年来,我国砷污染事件频发,对地下水以及河流造成了严重污染。虽然沉淀法除砷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沉淀物含有As、Fe等元素,易发生二次污染;膜处理法处理效果好,但存在着投资运行成本高、膜易被污染等缺点。相比上述方法,吸附法具备操作简单、运行稳定、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势,且吸附材料
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特殊河流项目水体汞、砷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日前完成。课题组针对云贵两省典型流域水体汞、砷污染问题开展研究,在全面解析污染来源、阐释污染现状、揭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与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汞、砷治理与控
含有大量沉水植物的水体(特别是水底沉积物表层)可能是一大碳汇(和营养物质)。因此,实施保护或修复这些沉水植物的举措实际上有助于实现《巴黎气候协定》之目标。在使用狐尾藻的围隔实验中研究发现,水温提高4oC会使藻类生物量及降解率有所增加。然而,这也会使藻体本身更易被分解,最终在水底形成高水平碳、氮和磷之封存量。以上结果表明,在一定水温条件下,含有旺盛沉水植物的水体均具有捕获一部分人为碳排放之能力。
|引言微生物制剂常见于富营养水体的治理工作中,它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呢?应对不同的N、P营养物质,在微生物的选取上有何不同?与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相比,在生态修复中,到底谁的角色更重要?一起来了解下吧~|富营养水体特征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藻类以及其他水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