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政策正文

住建部:《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0-05-29 09:27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治理环境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5.6 隔振体系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由隔振对象、台座结构、隔振器和阻尼器组成的体系。

6.5.7 容许振动值 allowable vibration value

所要求的点或面处的最大振动限制值。

6.5.8 激振频率(扰力频率)shock frequency (disturbing frequency)

振源(机器设备等)的激发力频率。

6.5.9 隔振系统固有频率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隔振器的工作频率。

6.5.10 动刚度 dynamic stiffness

在动态条件下作用力的变化与位移的变化之比。

6.5.11 阻尼 damping

由于外界作用和(或)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幅随时间逐渐减小的特性。

6.5.12 阻尼系数damping coefficient

在黏性或黏滞性阻尼条件下,阻尼力与振动速度的比值。

6.5.13 阻尼比damping ratio

实际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之比。

6.5.14 传递率(传递比) transmissibility

对于主动隔振,为隔振体系在扰力作用下的输出振动线位移与静位移之比;对于被动隔振,为隔振体系的输出振动线位移与受外界干扰的振动线位移之比;对于地面屏障式隔振,为屏障设置后地面振动线位移与屏障设置前地面振动线位移之比。

6.5.15 隔振效率 vibration isolation efficiency

用来衡量隔振效果的指标,一般用激振力幅与隔振后传递力幅之差同激振力幅比值的百分数来表示。

6.5.16 隔振器 vibration isolator

使系统与激励隔离的弹性支撑。

6.5.17 板簧隔振器 plate spring vibration isolator

由板片弹簧叠合或并排组成的隔振器。

6.5.18 橡胶隔振器 rubber vibration isolator

由橡胶材料为主制成的隔振器。

6.5.19 隔振垫 vibration isolating mat

由弹性聚氨酯或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安置在动力设备、精密设备、建筑结构或轨道道床下起隔振作用的垫形材料。

6.5.20 柔性管接头 flexible joint

能够补偿隔振对象与相连的管路之间相对位移的具有弹性的连接接头。

6.5.21 隔振桩墙 vibration isolation pile wall

在设备基础与环境真元或动力机器基础与被保护对象之间设置的可以减小振动传递的排桩或地下连续墙。

6.5.22 整体结构隔振 whole structure vibration isolation

在建筑基础与大地之间设置隔振器或隔振装置以隔离振动的传播,并降低二次辐射噪声。整体结构隔振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对建筑物的干扰问题。虽然处理方式为隔振,但是可同时改善轨道交通对建筑物内的振动及二次辐射噪声影响。

6.5.23 道床减振 vibration reduction of slab track system

将整体道床与基础结构分离,通过橡胶或螺旋钢弹簧等弹性元件支承整体道床,并分别构成橡胶浮置板道床和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浮置板可以提供足够的惯性质量来抵消车辆产生的动荷载,只有静荷载和少量残余动荷载会通过橡胶或螺旋钢弹簧等弹性元件传递到基础结构上。

6.6 电磁辐射控制

6.6.1 电磁环境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注:通常,电磁环境与时间有关,对它的描述可能需要用统计的方法。

6.6.2 曝露 exposure

凡是人体受到电场、磁场或电磁场的影响,或者接触到非体内生理作用或其他自然现象产生的电流时,均称为曝露。

6.6.3 公众曝露 public exposure

公众所受的全部电场、磁场、电磁场照射,不包括职业照射和医疗照射。

6.6.4 电场强度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矢量场量E,其作用在静止的带电粒子上的力等于E与粒子电荷的乘积,其单位为伏特每米(V/m)。

6.6.5 磁场强度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矢量场量H,在给定点,等于磁感应强度除以磁导率,并减去磁化强度,其单位为安培每米(A/m)。

6.6.6 磁感应强度 magnetic induction strength

矢量场量B,其作用在具有一定速度的带电粒子上的力等于速度与B矢量积,再与粒子电荷的乘积,其单位为特斯拉(T)。在空气中,磁感应强度等于磁场强度乘以磁导率μ0即B=μ0H。

6.6.7 功率密度 power density

标量场量S,为穿过与电磁波的能量传播方向垂直的面元的功率除以该面元的面积的值,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2)。

6.6.8 等效辐射功率 equivalent radiation power

在1000MHz以下,等效辐射功率等于发射机标称功率与对半波天线而言的天线增益(倍数)的乘积;在1000MHz以上,等效辐射功率等于发射机标称功率与对全向天线而言的天线增益(倍数)的乘积。

6.6.9 静电场 electrostatic field

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的电场。

6.6.10 静磁场 magnetostatic field

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的磁场。

6.6.11 工频电场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随时间作 50Hz 周期变化的电荷产生的电场。度量工频电场强度的物理量为电场强度,其单位分别为伏特每米(V/m),工程上常用千伏每米(kV/m)。

6.6.12 工频磁场 power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随时间作 50Hz 周期变化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度量工频磁场强度的物理量既可以用磁感应强度也可 以用磁场强度,其单位分别为特斯拉(T)和安培每米(A/m),工程上磁感应强度单位常用微特斯拉(μT)。

6.6.13 合成电场 total electric field

直流带电导体上电荷产生的电场和导体电晕引起的空间电荷产生的场合成后的电场。度量合成电场强度的物理量为电场强度,其单位为伏特每米(V/m),工程上常用千伏每米(kV/m)。

6.6.14 标称电场 nominal electric field

直流带电导体上电荷产生的电场(不包括空间电荷形成的电场)。度量标称电场强度的物理量为电场强度,其单位为伏特每米(V/m),工程上常用千伏每米(kV/m)。

6.6.15 电导率 conductivity

标量或张量,在介质中该量与电场强度之积等于传导电流密度。

注:对于各向同性介质,电导率是标量;对于各向异性介质,电导率是张量。

6.6.16 电阻率 volunme resistivity

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的导体电阻值。

6.6.17 短路电流 short- circuit current

由于短路而流经电网给定点的电流。

6.6.18 地电位升高 earth potential rise

电流经接地装置的接地极流入大地时,接地装置与参考地之间的电位差。

6.6.19 接触电位差 touch potential difference

接地故障(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到设备水平距离为1.0m处与设备外壳、架构或墙壁离地面的垂直距离2.0m处两点间的电位差。

6.6.20 跨步电位差 step potential difference

接地故障(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1.0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

6.6.21 接地 earth;ground

在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给定点与局部地之间作电连接。

注:与局部地之间的连接可以是:有意的,或无意的或意外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或临时性的。

6.6.22 威尔逊板 Wilson plate

用于收集电荷的、周围带有保护带的金属导电板。

6.6.23 屏蔽 screen

用来减少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措施。

6.6.24 电磁屏蔽 electromagnetic screen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屏蔽。

6.6.25 屏蔽效能 electromagnetic shield(SE)

没有屏蔽体时接收到的信号值与在屏蔽体内接收到的信号值的比值,即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存在屏蔽体以后所造成的插入损耗。

6.6.26 吸波材料 absorbing materia

能吸收电磁波能量的材料。

6.6.27 电磁屏蔽室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nclosure

用于阻断或减少室内外电磁波相互干扰而制作的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空间。

6.6.28 屏蔽壳体 shielded enclosure

专门设计用来隔离内外电磁环境的网状或薄板金属壳体。

6.6.29 截止波导 cutoff waveguide

截止波长小于工作波长的波导。一定波形的电磁波在截止波导内幅度呈指数律衰减。截止波导常被用于制作截止式衰减器。

6.6.30 波导通风板 waveguide boards ventilating

利用波导的截止特性实现电磁屏蔽功能的通风板。

6.6.31 屏蔽室 shielded enclosure

专为隔离内外电磁环境而设计的屏栅或整体金属房。其目的是防止室外电磁场导致室内电磁环境特性下降,并避免室内电磁发射干扰室外活动。

6.6.32 电波暗室 anechoic chamber

安装吸波材料用以降低表面电波反射的屏蔽室。

6.6.33 全电波暗室 fully anechoic chamber

内表面全部安装吸波材料的屏蔽室。

6.6.34 半电波暗室 semi-anechoic chamber

除地面安装反射接地平板外,其余内表面全部安装吸波材料的屏蔽室。

6.6.35 滤波器 filter

按规定法则设计用来传递输入量的各频谱分量的一种线性二端口器件。通常是为了通过某些频带的频谱分量而衰减在其他一些频带内的频谱分量。

6.6.36 天线 antenna

能够有效地向空间辐射或从空间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它为发射机或接收机与传播无线电波的媒质之间提供所需要的耦合。

注1:在实用中,对天线的终端或者对被认为是天线与发射机或接收机之间的接口应予以规定。

注2:如果发射机或接收机由馈线接到天线则可将该天线认为是传输线引导的无线电波和空间的辐射波之间的换能器。

6.6.37 电磁兼容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驿扰的能力。

6.6.38 电磁噪声 electromagnetic noise

一种明显不传送信息的时变电磁现象,它可能与有用信号叠加或组合。

6.6.39 无用信号 unwanted signal;undesired signal

可能损害有用信号接收的信号。

6.6.40 干扰信号 interfering signal

损害有用信号接收的信号。

6.6.41 电磁骚扰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

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生物或非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电磁现象。

注:电磁骚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

6.6.42 电磁干扰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

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注:1.术语“电磁骚扰”和“电磁干扰”分别表示“起因”和“后果”。

2.过去“电磁骚扰”和“电磁干扰”常混用。

6.6.43 [电磁]敏感度 [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在有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

注:敏感度高,抗扰度低。

6.6.44 二次辐射 secondary radiation

导电体或电介质受入射无线电波激所产生并叠加于入射波上的辐射。

7 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7.1 基础术语

7.1.1 场地调查 site investigation

包含场地环境调查和场地历史调查,场地环境调查: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污染以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场地历史调查:对场地历史事件、场地用途变更、场地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场地中与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分析,以明确场地可能发生的污染程度。

7.1.2 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风险的分析和评估过程,包括危害的性质、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

7.1.3 治理修复 remediation

减少或去除受污染土壤、地下水或其他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使得污染物浓度在短期内达到基于风险评估的限定值。

7.1.4 风险管控 risk management

风险管控包括工程控制和制度控制两类措施。工程控制指通过采取隔离、阻断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的工程措施。不降低土壤中污染物数量、毒性和改变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制度控制指采用非工程的措施,包括划定管控区域、设置风险标识牌、发布媒体公告、限制人员进入、防止土壤扰动、管制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用途,规避环境风险。

7.1.5 修复目标 remediation objective

修复活动欲达到目的,对人体健康不再产生危害或不再具有环境风险的修复终点或遵从点,一般用遵从点设定的污染物的浓度值来表示。修复目标的制定受特定场地条件、污染状况、修复技术水平、仪器检测限等因素的影响。

7.1.6 污染场地修复 contaminated site remediation

采用工程、技术和政策管理等手段,将场地污染物移除、削减、固定或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活动。

7.1.7 修复工程环境监理site remediation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对污染场地治理和修复过程中的各项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环境监理。

7.1.8 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 verification of risk control and soil remediation

通过资料回顾与现场踏勘、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综合评估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是否达到风险可接受水平。

7.1.9 矿山生态恢复 mine ecological remediation

指对矿产资源勘探和采选过程中的各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采取人工促进措施,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恢复与重建其生态功能。

7.1.10 土壤修复soil remediation

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7.1.11 底泥修复/沉积物修复 sediment remediation

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沉积物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的过程。

7.1.12 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 aquatic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修复功能的基础上,采取保护、修复、治理及管理等措施,促使河湖生态系统恢复到较为自然的状态,以提高其生态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7.1.13 地貌修复 landform restoration

采用工程措施对地貌形态进行修复,优化地表过程,实现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

7.1.14 生境修复 biotope restoration

对生物栖息环境进行恢复,包括水量、水质和河流形态等,从而维持生态完整性、保持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系统管理行为。

7.1.15 修复策略 remediation strategy

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结合场地约束条件,满足特定的污染目标,将污染造成的健康和生态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具体修复方法和相关工作相结合的场地总体修复思路。

7.1.16 原位修复 in-situ remediation

在受污染区域就地对污染物进行修复或处理的方法。

7.1.17 异位修复 ex-situ remediation

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从受污染区域搬运或转移到其他场所或反应器内,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修复的方法。

7.1.18 原地异位修复 on-site ex-remediation

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从受污染区域搬运或转移,在原污染场址内进行治理修复的方法。

7.1.19 生态恢复 ecological restoration

修复人类对土著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动态性破坏的方法。

7.1.20 物理修复 physical remediation

根据污染物的性状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消除、降低、稳定或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方法。

7.1.21 化学修复 chemical remediation

通过化学物质或制剂与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吸附、沉淀、聚合、络合等反应,使污染物从土壤或地下水中分离、降解、转化、或稳定成低毒、无毒、无害等形式(形态),或形成沉淀除去的方法。

7.1.22 生物修复 bioremediation

广义的生物修复,是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的方法。

狭义的生物修复,利用天然存在的或人为培养的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和降解等功能,清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方法。

7.1.23 植物修复 phytoremediation

根据植物可耐受或超积累某些特定化合物的特性,利用植物及其共生微生物提取、转移、吸收、分解、转化或固定土壤中的污染物,达到移除、削减、稳定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方法。

7.2 物理修复

7.2.1 物理分离修复 physical separation remediation

借助物理手段将含有污染物的颗粒从环境介质中分离开来的方法。

7.2.2 原位热清除处理 in-situ thermal cleanup treatment

通过加热受污染的土壤,使有机污染物汽化分离,再由土壤气相抽提系统捕获至地面进行后处理的方法。

7.2.3 电阻加热技术 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ing technology

通过放置于地下的电极网加热土壤,经过沸腾、蒸发或挥发气态污染物,再由土壤气相抽提系统捕获至地面进行后处理的方法。

7.2.4 热传导加热技术 thermal conduction heating

通过在地下安装电加热井,使其产生的热量通过孔隙或裂缝介质传导,经过沸腾、蒸发或挥发气态污染物,再由土壤气相抽提系统捕获至地面进行后处理的方法。

7.2.5 直接热脱附 direct thermal desorption

通过明火、红外辐射加热器或热蒸汽,将热量直接施加到污染土壤,经过沸腾、蒸发或挥发气态污染物,再由土壤气相抽提系统捕获至地面进行后处理的方法。

7.2.6 间接热脱附indirect thermal desorption

热源通过介质间接对污染土壤进行加热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挥发除去的处理过程。

7.2.7 土壤气相抽提 soil vapor extraction

通过抽气从地下提取挥发性蒸汽的原位修复技术。

7.2.8 土壤蒸汽控制 soil vapor control

防止关注污染物气体进入室内的技术。

7.2.9 抽出-处理 pump and treat

污染地下水从抽出井中泵出至地上处理系统,在地上处理系统中将污染物去除的方法。

7.2.10 多相抽提技术 multi-phase extraction

同时提取土壤蒸汽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同时修复两种类型污染介质的方法。

7.2.11 原位电动修复 in-situ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应用电动过程如电渗技术,从土壤中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7.2.12 淋洗技术 washing technology

用水或化学淋洗剂将污染物从土壤或沉积物中分离的方法。

7.2.13 空气曝气 air sparging

将空气或氧气注入地下水,将挥发性污染物从地下水中排出,再利用气相抽提系统捕获至地面进行后处理的方法。

7.2.14 电动力学技术 electrodynamic technology

在电极之间施加低强度直流电,通过电流使带电物质移动,将污染物从电极上去除的方法。

7.3 化学修复

7.3.1 原位化学冲洗 In-Situ Chemical Flushing Technology

使用适当的溶液淹没污染区域以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方法。

7.3.2 原位化学氧化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

把化学氧化剂注入地下,将污染物转化为危害较小的化学物质的方法。

7.3.3 高锰酸盐化学氧化 permanganate-based 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

使用高锰酸盐作为氧化剂的原位氧化技术。

7.3.4 过硫酸盐原位化学氧化 persulfate 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

使用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剂的原位氧化技术。

7.3.5 臭氧原位化学氧化 ozone 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

将空气和臭氧混合气体直接注入地下的原位氧化技术。

7.3.6 表面活性剂原位化学氧化 surfactant chemical oxidation

将化学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化合物混合注入地下的原位氧化技术。

7.3.7 原位化学还原 in-situ chemical reduction

将化学还原剂,包括天然还原剂或添加零价铁等试剂注入地下的原位修复技术。

7.4 生物修复

7.4.1 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通过生物催化作用将一种化学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或发生了金属价态的变化。

7.4.2 生物降解 biodegradation

化学物质在生物有机体自身特定酶系的代谢作用下分解化学物质的过程。

7.4.3 生物再生 bioreclamation

通过生物作用过程来恢复污染场地的使用功能。

7.4.4 微生物修复 microbial bioremediation

是指通过细菌、酵母菌、真菌等微生物的降解、代谢、吸收等作用清除土壤、地下水或废水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

7.4.5 好氧生物降解 aerobic biodegradation

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作用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又被称为好氧呼吸。

7.4.6 厌氧生物降解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在无氧条件下,化合物或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发生结构改变,或分解为CO2、CH4、H2O和元素形态的矿物盐。

7.4.7 生物刺激 biostimulaition

在生物修复处理系统中,任何可促进微生物种群增长的处理方式。

7.4.8 生物强化 bioaugmentation

在场地中加入预先培养的微生物或基因工程菌,快速增加微生物种群数量,并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去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特定污染物的修复方法。

7.4.9 生物反应墙biobarrier

建造一堵多孔碳基材料组成的生物材料墙,放置于地下水径流下游方向并至少延伸至污染物羽的宽度和深度。

7.4.10 生物通风法 bioventing

在不饱和介质中通入空气,并调整蒸汽抽提/空气渗透速率,增强大气与不饱和介质之间的接触和流动,从而促进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提高污染物降解效果的方法。

7.4.11 生物抽除 bioslurping

通过真空吸引式的抽汲技术,运用土壤蒸气提取和污染物抽提回收两种机制,加强对非饱和区和地下水生物处理,从而提高污染物降解效果的方法。

7.4.12 生物耕作法 biological land-farming

是一种将废弃物撒布于土壤上或混合于土壤中并进行翻耕处理,利用微生物自然降解的能力,促使污染物分散稀释或发生降解的处理过程。

7.4.13 生物堆 biopiles

将污染土壤挖出并堆积于装有渗滤液收集系统的防渗区域,提供适量的水分和养分,并采用强制通风系统注入空气或补充氧气,利用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CO2和水,从而去除污染物。

7.4.14 生物曝气 biosparging

将空气或氧气和营养物注入饱和带,提高饱和带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活性,从而促进饱和带有机污染物发生生物降解的方法。

7.4.15 生物修复试剂 bioremediation agent

生物培养物、酶添加剂或营养添加剂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通过注入、喷洒等方式应用于污染场地,可显著提高生物降解率,从而减轻污染物的浓度。

7.5 植物修复

7.5.1 植物净化修复 phytopurification remediation

通过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富集和降解来净化污染环境的修复方法。

7.5.2 植物提取修复 phytoextraction remediation

利用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富集作用来清除土壤污染物的修复方法。.

7.5.3 植物挥发修复 phytovolatilization remediation

通过挥发植物中污染物并进行后续处理的修复方法。

7.5.4 植物稳定修复 phytostabilisation remediation

通过耐性植物根系分泌物来积累、沉淀或转化根际圈污染物质,降低污染物的迁移性、生物有效性的修复方法。

7.5.5 植物降解修复 phytodegradation remediation

利用修复植物的转化和降解作用去除土壤或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修复方法。

7.5.6 根际修复 rhizoremediation

利用植物、微生物和根际环境消除有机污染物的修复方法。

7.5.7 植物根际圈 rhizosphere

由植物根系及受其影响的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圈带。

7.5.8 根际过滤 phizpfiltration

利用植物根际圈的微生物来转化或降解污染物质的修复方法。

7.5.9 螯合诱导植物修复chelate-induced phytoremediation

向土壤中施加螯合剂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提高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促进植物吸收,诱导或强化植物超富集作用的方法。

7.5.10 套作 relay-cropping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7.5.11 种植结构调整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在生态修复中调整土壤低富集种植品种的方法。

7.6 工程措施

7.6.1 原位搅拌 in-situ remediation

不经挖掘,直接在原地对土壤进行搅拌处理的方法。

7.6.2 尾气处理装置 off-gas treatment apparatus

用于处理来自热解吸或其他气体污染物的装置。

7.6.3 修复装置 remediation equipment

为达到对污染物进行分离、移除、降解或稳定化的修复效果,按顺序或并行应用于土壤、类土壤物质、水或气体等介质的修复处理设备的组合。

7.6.4 疏浚 dredging

采用人力、水力或机械方法为拓宽、加深水域而进行的水下土石方开挖工程。

7.6.5 边坡治理 slope management

对边坡采用的物理防护、化学防护及生物防护等工程措施。

7.6.6 边坡支护 slope retaining

对边坡采取的结构性支挡、加固与防护行为。

7.6.7 锚杆(索) anchor (anchorage)

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并施加一定的预应力时,称为锚索。

7.6.8 锚杆挡墙支护 retaining wall with anchors

由锚杆(索)、立柱和面板组成的支护结构。

7.6.9 锚喷支护 anchor-plate retaining

由锚杆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支护结构。

7.6.10 重力式挡墙 gravity retaining wall

依靠自身重力形成屏障,防治污染物迁移的支护结构。

7.6.11 扶壁式挡墙 erfort retaining wall

由立板、底板、扶壁和墙后填土组成的支护结构。

7.6.12 格构锚固 frame anchor

利用浆砌块石、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进行格栅状边坡防护,并利用锚杆或锚索固定的一种滑坡综合防护措施。

7.6.13 信息施工法 construction method from information

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监测数据,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的方法。

7.6.14 喷播 spraying seeding

将植物种子或生长基质材料借助专用机械喷射到施工场地的一种播种作业方法。

7.6.15 喷播基质 spraying medium

按照一定的配比均匀混合的土壤、有机质、肥料及其他添加材料,喷射后形成利于植物生长的载体。

7.6.16 喷播绿化工程 spraying seeding revegetation engineering

将喷播基质喷射于修复场地上,以建植边坡植物群落的绿化工程。

7.6.17 干法喷播pneumatic seeding

借助工程机械以气流为动力,输送植物种子、生长基质及添加剂的喷射技术。

7.6.18 湿法喷播hydro seeding

借助工程机械以水流为动力,输送植物种子、生长基质及添加剂的喷射技术。

7.6.19 充填采矿法filling method

伴随落矿、运搬及其他作业的同时,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的采矿方法。

7.6.20 重力充填 gravity filling

利用充填材料的自重,沿管道、溜槽或者井巷使充填料自流到采场进行充填的作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保护查看更多>大气污染治理查看更多>环境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