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评论正文

渤海生态修复需鼓足劲不松懈

2020-07-10 09:09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程维嘉关键词:生态修复修复项目海洋生态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些地方在生态修复工作上“不推不动”“推一推动一动”的现象和问题比较突出。生态修复项目推动仍然依赖预警函的警示和督促,尚没有形成内生动力,令人担忧。

生态环境部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组数据:对标《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要求,截至6月中旬,环渤海三省一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和天津市)设立的61个生态恢复修复工程项目开工率达到了88.5%。

而在4月底,这一数字还仅为21.3%。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开工率提高了约67.2个百分点。缘何三省一市的数据会产生这么快的变化?反映出了哪些问题?

2018年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发布《行动计划》,要求辽宁、河北、山东、天津在2020年底前,完成整治修复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渤海滨海湿地整治修复规模不低于6900公顷,沿海城市整治修复岸线新增70公里左右。

但生态环境部通过工作调度、卫星遥感监测及现场调研,并向各沿海城市(区)人民政府核实,发现生态恢复修复工作存在项目开工率低、完成修复量少等问题。三省一市共设立生态恢复修复工程项目61个,截至2020年4月底,仅有13个开工,开工率为21.3%;完成滨海湿地修复280公顷,仅达到目标要求的4.1%;整治修复岸线13.7公里,约占任务量的19.6%。5月,生态环境部向生态恢复修复任务进展滞后的秦皇岛、唐山、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滨州、潍坊、烟台等10个沿海城市印发了预警函,要求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按期完成任务目标。

由此可见,开工率短时间内上升的直接推动力是预警函。

这样的结果令人喜忧参半。

令人欣慰的是,各地接到预警函后反应迅速,立即按照要求推动落实。到6月中旬,辽宁省仅剩锦州市的1个项目尚未开工;河北省秦皇岛、唐山两市未开工项目均压缩至1个;最近,山东省29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地方在生态修复工作上“不推不动”“推一推动一动”的现象和问题比较突出。生态修复项目推动仍然依赖预警函的警示和督促,尚没有形成内生动力,令人担忧。

海洋生态修复存在成本高、见效慢、易反复等现实情况,特别是受基础薄弱、资金短缺、治理周期等因素影响,有些生态整治修复项目短期内无法取得明显成效。对此,有的城市认为渤海生态修复工程不好抓,所以不爱抓;有的地方在落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上出现“上下一般粗”“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实效”问题。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生态恢复修复作为渤海综合治理的重点任务之一,必须持续发力。目前距离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收官已不到半年,接下来,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确保项目按照《行动计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将是三省一市持续面临的挑战。

当下,各地必须提高对渤海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把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端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迎难而上、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克服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生态修复工作的主体责任,省级层面加强监督指导,地市层面抓好贯彻落实,确保项目高质量按期完成。重视生态修复项目的跟踪监测、效果评估和后期管护,确保渤海生态修复项目取得实效。

同时,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要提高科学性,以恢复生境和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为重点,保障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生态景观,尤其要避免因赶进度而忽视了工程项目实施的质量。要杜绝伪生态、实损害工程,杜绝“盆景”项目、形象工程,禁止借海洋生态修复变相实施围填海、非法占用海域,侵害群众合法权益。

绝迹30年的“渤海刀”、20多年没见的“大黄花”、多年没见过的斑海豹又出现在渤海湾近海区域,栖息的鸟类也比往年增多,这是居住在渤海湾三省一市不少渔民的直观体会。近年来,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沿海三省一市和13个沿海城市的周密部署、紧密配合、有序落实、分工协作,渤海综合治理成效初显。为了进一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三省一市还需振奋精神,一鼓作气,如期完成《行动计划》实施目标和任务,还海洋碧波荡漾,给人们美好时光。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修复查看更多>修复项目查看更多>海洋生态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