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文章导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无废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简称新《固废法》)将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新《固废法》明确新形势下国家推行绿色发展方式、促进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新要求,提出“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国家鼓励产品的生产者开展生态设计,促进资源回收利用”等要求。
在国家全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背景下,建议从全产业链协同治理、全要素系统推进、全主体共治共享,以及环境应急管理等方面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新《固废法》。
一、当前中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面临的新形势
固体废物涉及行业多、领域广,涵盖工业固体废物、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中国是世界上固体废物产生大国,固体废物历史堆存量已超过600亿吨,并且以每年约100亿吨数量增长。
特别是随着网购电商井喷式发展,大量塑料、纸类、填充物等一次性包装物数量陡增,为城乡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固体废物污染已成为百姓关心、社会关切、政府关注的热点、焦点。
与国外相比,中国固体废物利用水平仍不高,很多城市“垃圾围城”“白色污染”、固体废物“上山下乡”及非法转移处置等问题仍较突出,很多地区长期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末端治理模式,亟须找准问题、抓住症结,研究提出综合解决方案。
当前,在国家“两禁一分促‘无废’”,即禁止洋垃圾入境、禁止一次性塑料、推行垃圾分类及建设“无废城市”的政策背景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面临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由进口固体废物与国内回收并重向以国内综合利用为主转变,国家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将加快国内资源综合利用方式转型。
二是由污染末端治理向全过程现代治理体系转变,源头防控、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全流程治理模式将不断强化。
三是由单一产业简单回收利用向相关产业耦合发展转变,企业间、产业间、全社会协同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四是由传统处置模式向新业态新模式转变,如互联网+回收、绿色包装、智慧环保等。
二、中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关注多,全产业全流程治理关注少
当前中国固体废物处置无论是政策、技术还是市场化,聚焦处置环节多,基于全产业统筹考虑问题少。
从政策看,国家针对废弃电子电器拆解企业进行基金补贴,但基金收支不平衡、政策效果待评估,实施范围待拓展。
从实践看,以无废城市建设为例,各地为破解“垃圾围城”纷纷上马垃圾焚烧填埋厂,但再生资源回收网和垃圾分类环卫网“两网融合”进展迟缓,城市建设仅注重市容“面子”漂亮,关乎城市“排毒养颜”的垃圾分拣、贮存用地规划却在不断缩减。
总体上看,对源头减量、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口头重视”多,“实际行动”少,大多仍关注末端污染治理。
(二)单一环境要素关注多,水土气固废多要素系统关注少
从环境要素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涉及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多要素,各要素间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以往通常关注单一要素多,导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治标不治本”。
以长江保护修复为例,污染问题复杂交织,水污染表现在水里,但根子“既在岸上、也在水里”。长江流域重化工产业密集,据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有关部门统计,长江经济带2007年-2017年累计增加化工行业项目1.6万个,其中有1/4分布在岸线5公里范围内。长江沿线共布局化工园区62个,生产和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达250余种。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未得到有效处置,部分地区露天堆放冶炼废渣、生活垃圾,防渗处理不到位,尾矿库安全风险大,严重威胁长江生态环境安全。
(三)地区间产业间单打独斗多,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共治少
政府层面,各地基本立足本地职能和利益,缺乏协同联动,“各家自扫门前雪”,对其他地区废弃物“敬而远之”,拒绝跨区域转移。
企业层面,多数立足单一产业开展废弃物处置,企业面临跨区域运输难、技术瓶颈难突破、环保处置成本高、跨地区立项批复难等问题。
公众层面,由于缺乏“通俗、易懂”分类知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口号多,行动少”,老百姓对垃圾处理项目“邻避”效应明显。
总体看,产业间、区域间以及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治理体系尚未建立。
(四)常态化污染防治关注多,应急处置与长效协同管理关注少
从常态化管理看,各地综合考虑当地人口规模和医疗机构数量、医疗废物日常产生量及处理成本等因素,建设了基本满足本地区常态化管理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
但从应急管理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中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医疗废物与危险废物协同、固定设施与移动设备协同以及相邻地区固体废物区域协同处置性差等问题。
此外,黑龙江“3.28伊春鹿鸣”尾矿泄漏重大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也为中国固体废物应急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三、全面落实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对策建议
(一)基于全生命周期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全产业链协同治理固体废物
一是“十四五”期间加快制定出台再生原料和产品推广使用制度、源头变革性技术开发和易循环产品生态设计操作细则。
二是完善废弃电器电子基金征收补贴方案,解决资金审核拨付时间过长(通常一年半以上)、企业资金周转难问题。
三是因城施策,解决制约垃圾全程分类处理的设施、场地、人员、物流、低值补贴等问题。
四是出台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政策措施,全面落实新《固废法》提出的“污染担责原则”,实现末端治理管理向源头防控、清洁生产与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管理转变。
(二)基于水、气、土壤、固体废物多环境要素,全要素系统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治理思路上,突出“以废治废、变废为宝”,从“三废”协同治理角度,全要素系统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解决长期以来企业成本过高、市场化运营困难的“只循环、不经济”困境。
实际操作上,相关科研单位与固体废物产生、综合利用、处置单位,从污染综合诊断、工艺流程优化、多要素协同治理等开展联合攻关,统筹解决处置过程中废水、废气、余热、蒸汽、污泥循环利用问题,实现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投产运营到智能监测、智慧管理、智慧应急的全要素智能化环境管理。
(三)基于重点、难点、痛点问题靶向性,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全主体多元协同共治体系
首先,聚焦重点行业,开展赤泥、尾矿、医疗废物等重点品种综合利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其次,强化需求导向,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帮扶,切实解决地方政府和企业惧怕中央环保督察但“有想法、没办法”的困境。
最后,突出共治共享,一是强化相关产业间的资源耦合、原料互补、生态链接,实现“单一治理”向“综合利用”转变;二是加强区域协同,摒弃地域“行政管理”之分,树立“区域共治”理念,协同解决大城市“无地可用”而周边城市处置设施“吃不饱”的痛点;三是借鉴长江水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经验,突出可操作性、可考核性,以分级考核结果为标准,因地制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废弃物跨地区转移处置横向补偿机制;四是惠及民众提高公众参与度,在垃圾焚烧厂周边建设公共设施、提供优惠电价,破解“邻避效应”。
(四)基于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契机,加快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建设
以国家加强新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统筹考虑常态化与应急管理需求,超前谋划、科学设计、系统布局,以县域为单位建立相邻县区(市)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机制,统筹建设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实现资源共享,解决当前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布局不均衡、设备老化等重大现实问题,加快建设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补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应急处理处置短板。
作者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环境学博士,主要从事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乡村振兴、县域绿色发展等理论与政策研究,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起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等国务院重大政策文件,曾全程参与研究和制定国家家电“以旧换新”政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截至5月18日,塔里木油田首个百万千瓦级整装光伏项目——上库高新区低碳转型13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累计发电近6000万千瓦时。近年来,塔里木油田锚定“双碳”目标,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电气化提升,形成了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清洁能源利用率和电气化率快速上升的“两降两升”良好局面。塔里木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湖北调研。5月12日,在位于宜昌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丁薛祥调研有关“两重”项目规划论证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情况。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丁薛祥调研有关“两重”项目规划论证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情况,登上“三峡
河池市现代环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公告一、基本情况河池市现代环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池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公司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297亩,专业从事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投资、建设及运营。截至2024年12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发布《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零碳园区的建设路径,提出到2027年底完成10家以上零碳园区项目的建设与验收,构建以园区为主阵地的零碳产业生态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通知指出,2025年,
各有关单位:当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在城乡和地域之间的发展存在极度不平衡问题,传统的集中式垃圾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处理需求。县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作为一种新型的垃圾处理方式,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运行成本低等优点,逐渐成为县乡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补充。根据发改环资《关于
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26的土地面积,近1/6的人口,创造了近1/4的全国经济总量,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和能源技术创新高地。能源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毋庸置疑,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长三角对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创新,直接影响着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脉动。面对绿色发展目标和全球经济变化,长三角面
日前,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拟审批《五华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协同焚烧提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示。项目总投资1.2亿元,掺烧固废入厂量为550t/d,项目处理规模为2250t/d,掺烧固废占项目处理规模的13%。项目建设单位为昆明鑫兴泽环境资源产业有限公司。文件显示,该技改工程依托现有的焚烧发电项目
日前,2024年昆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2024年昆明市产生固体废物总量4518.45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177.56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8.23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94.46万吨,建筑垃圾产生量为849.67万吨,农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95.52万吨,城镇污水污泥产生量为43.01万吨。其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5月14日,德江县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掺烧一般固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该项目利用德江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台500t/d焚烧炉+1台余热锅炉+1台9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不影响生活垃圾处理的前提下掺烧市政污泥及一般固体废物,不改变现有的焚烧发电系统和相应的
聚焦多元有机废弃物处置,打造固废治理技术新高地2025年4月22日,广东省环境学会重磅公示2024年《广东省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及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入选名单。此次仅有7项技术脱颖而出,覆盖当前固废与土壤污染治理的前沿方向。由衡燃科技联合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多元有机废弃物湍动床(TF
近日,全国人大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法典》)全文,并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13日。草案共分五编,依次为: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涉及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等多个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发布《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零碳园区的建设路径,提出到2027年底完成10家以上零碳园区项目的建设与验收,构建以园区为主阵地的零碳产业生态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通知指出,2025年,
日前,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拟审批《五华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协同焚烧提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示。项目总投资1.2亿元,掺烧固废入厂量为550t/d,项目处理规模为2250t/d,掺烧固废占项目处理规模的13%。项目建设单位为昆明鑫兴泽环境资源产业有限公司。文件显示,该技改工程依托现有的焚烧发电项目
日前,2024年昆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2024年昆明市产生固体废物总量4518.45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177.56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8.23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94.46万吨,建筑垃圾产生量为849.67万吨,农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95.52万吨,城镇污水污泥产生量为43.01万吨。其
4月28日,贵州省省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贵州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内容如下:省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关于印发《贵州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黔发改价格〔2025〕267号)为完善我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提高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为进一步构建党委和政府领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科技支撑、社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双碳”目标的时代浪潮中,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积极响应连云港市“无废城市”建设号召,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行动,全力推进“无废港口”建设,在港口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木上,踏出了稳健且精彩的步伐。组织引领,制度护航,筑牢建设根基。集团建立起强有力的“无废港口”建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4月27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通知》,申报范围包含大气、水、土壤修复、固废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处置等技术装备。技术类别分为研发、应用、推广类。详情如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
作为广东省唯一且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南沙开发区近年来将协同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充分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减污降碳工作基础、重大战略平台优势以及气候投融资等多试点融合发展,在产业变革、能源转型、政策优化与能力提升、绿色金融等关键领域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不断
为规范排污许可管理,强化固定污染源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4月17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安徽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规程(征求意见稿),具体内容如下:关于公开征求《安徽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规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排污许可
近年来,马鞍山市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无废细胞建设、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和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各阶段性指标基本达成,市场体系、技术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无废城市”制度体系、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无废文化”培育工作初步完成,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显著提升,全市生产、
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开展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将聚焦工业领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要求,强化创新驱动,突破环保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以及配套零部件、材料、药剂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
各有关单位:“十四五”时期,我国固危废处置的减量化和循环利用将加速推进,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催生的废物处置和利用行业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技术的发展,补齐焚烧
连云港是一座山海相拥的美丽城市,独特的自然风貌自然受到不少诗人的青睐。是苏东坡笔下“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的东方仙境;还是“桃源玉女蓬莱境,胜迹如云入蜃楼。”对的云台美景。如今的连云港处处呈现出生态秀美的景象,城市生态宜居,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幸福美好,让我
各有关单位: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产生量近35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但回收利用率不足5%。建筑垃圾往往被丢弃或填埋,严重污染环境。据有关部门测算,2020年我国建筑垃圾堆存总量已达到200亿吨左右,是我国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最集中的固体废物。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
各有关单位:“十四五”时期,我国固危废处置的减量化和循环利用将加速推进,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催生的废物处置和利用行业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
各有关单位: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产生量近35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但回收利用率不足5%。建筑垃圾往往被丢弃或填埋,严重污染环境。据有关部门测算,2020年我国建筑垃圾堆存总量已达到200亿吨左右,是我国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最集中的固体废物。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
各有关单位: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产生量近35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但回收利用率不足5%。建筑垃圾往往被丢弃或填埋,严重污染环境。据有关部门测算,2020年我国建筑垃圾堆存总量已达到200亿吨左右,是我国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最集中的固体废物。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
北极星固废网近日注意到,国家最高法、司法部等先后发布2021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2021年度十大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指导案例,多个地方生态环境局也发布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其中,危险废物非法倾倒、处置导致环境污染的案例层出不穷。从非法倾倒到非法处置高额处置费让企业铤而走险近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导则》《河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的要求,现将南阳市2021年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如下。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2021年,南阳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
2021年以来,“双碳”目标被纳入“十四五”规划,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环保企业在这一时期将扮演重要角色,也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作为行业中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为全面推进我市建筑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全闭环、数智化管理,实现我市建筑垃圾处置规范,综合利用不断提升,处置市场运行平稳,处置信息公开透明,工程建设保障有力,营商环境优化,结合我市建筑垃
各有关单位:“十四五”时期,为加快推进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技术的发展,深入交流和探讨焚烧飞灰治理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提升我国焚烧飞灰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的研发能力,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与《环境工程学报》联合主办“第二届全国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置与利用专题论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