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农村污水评论正文

实测数据:人口密集地区农村污水治理关键问题

2020-09-17 09:06来源:给水排水作者:付浩等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农村污水排放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3.2 科学确定收集、处理方式

人口密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方式主要为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及单村或联村集中处理两种。人口密集地区的城镇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有接入城镇镇区污水处理条件的,应优先选择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该方式对村庄周边的人居环境影响最小,且运行维护成本最低,但长距离的主干管道建设投资费用大且施工条件苛刻。对于可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但受河流、公路等条件影响的村庄,宜首先分析接入的可行性,并充分比较村庄独立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利弊,综合各种影响因素,择优选择可行、适宜、经济的污水处理方式(见图4)。

5.jpg

(1)纳入城镇管网的污水收集、处理方式。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复合影响,仅从单因子影响角度出发,提出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议,在针对具体村庄污水系统设计时,可根据单因子角度的分析结果,设计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具体方案。

自然因素——距离:人口密集地区村庄考虑将污水纳入城镇收集管网时,首先应考虑自然因素中的距离因素,一般来说,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在规划设计时不考虑周边村庄污水接入情况,故村庄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道需进行一次污水提升。当污水收集系统均采用重力流收集时,DN300污水管道可满足2 400 m³/d的污水排放规模,而DN300塑料材质管道设计最小坡度为2‰,当污水管底埋深超过7 m时,考虑设置一次污水提升(不考虑长期压力流提升输送),故考虑以3 km为界进行距离因素的考量,即在靠近城镇污水管道末端处设置一处提升泵站,当距离城镇管道末梢距离大于3 km时,不推荐采用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的处理方式。

自然因素——坡度:至城镇管道末梢地形为顺坡或平坡时,推荐采用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处理方式,但地形存在局部高点或逆坡时,需考虑逆坡的长度、坡度及局部高点的高程,经比选其他因素确定是否适宜。

自然因素——地区环境敏感程度:地区环境敏感程度限制污水排放的受纳水体,位于生态红线范围内及水环境质量要求严格的区域(如太湖流域),建议采用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处理方式,其他地区可以采用。

自然因素——3 km内河道数量: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道穿越河时候,需设置倒虹吸或提升泵站,过河倒虹吸一般加剧0.5 m管道埋深(具体工程根据管道设计水头损失计算),增加工程施工难度及投资,故需考量3 km范围内河道数量,当无河道需管道穿越时,推荐采用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的处理方式;当有1条河道需要穿越时,可以采用,当大于等于2条河道时,不推荐采用。

建设因素——城镇管网:完善的城镇污水管网是收集农村生活污水的基础,无城镇管网系统时,不推荐采用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的处理方式。

建设因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村庄污水规模越大,收集至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的环境效益、设计流速及管道使用寿命等工程效益最好,尤其是环境效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般出水水质标准不高,水量越大,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危害越大,一般以50 m³/d为界,当大于50 m³/d时(约村庄常住人口1 000人时),推荐采用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的处理方式。

建设因素——等级以上道路阻隔:当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道穿越等级二级及以上等级道路时,需顶管或拉管等非开挖施工,顶管施工需要管道一般DN600以上,拉管施工一般要求牵引管道两端造斜段长度、牵引距离及角度等,故不推荐采用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的处理方式,对于穿越二级以下的等级道路,可以采用。

经济因素——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考虑一个提升泵站与3 km管道的费用,对于管道建设资金一般的村庄,需比选其他因素确定是否采用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处理方式;对管道建设资金充裕的村庄及缺乏运行维护资金的村庄,推荐采用。

城镇化率高及“团块状”形态村庄,适宜采用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污水处理方式。各因素对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处理方式的影响及采用建议见表2。

6.jpg

(2)单村或联村的收集、处理方式。不适宜采用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处理的村庄,宜采用单村或联村的收集、处理方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采用小型或微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单村或联村污水。适用于村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污水处理,如苏中“条带状”布局的村庄。

3.4 注重工程建管水平

村庄污水终端系统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或膜生物处理两大类方法,两种方法均需要稳定的污水负荷及有效的活性生物。当源头至终端污水施工质量差时,大部分污水渗漏流失,污水处理终端污水负荷小且不稳定,微生物活性差甚至死亡,终端设施的处理功能减弱甚至消亡。人口密集地区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发展到了管理大于建设的阶段,同城市管道建设程序一致,村庄污水治理工作要注重程序性,规划设计完成后要组织施工图审查;管道建设完成后应安排“闭水试验”等必要的检验措施;建议地方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人专班”定期监测终端设施的运行情况,避免形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晒太阳”工程,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正常运行。

3.5 其他技术问题探讨

3.5.1 合理选取污水治理的规划设计指标

采用单村或联村收集处理方式的村庄在设施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农户户内卫生器具的配置,污水应收尽收,并实事求是调查本地村庄污水可收集的量,切莫机械地“生搬硬套”规范规定的相关指标。根据村庄经济条件及卫生设施的完善程度,可按表3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规划设计指标。

7.jpg

3.5.2 有效防止“工业型”村庄的污水混合进入

人口密集地区还存在散乱工业混杂于村庄的现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是为居民生活污水提供服务的,不能盲目接入生产污水,尤其是污水性质不明或性质不稳定的工业污水,建议散乱于村内的企业应建设满足自身生产需要的单独污水处理设施,保障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健康运行。

4 建议与展望

4.1 建议

本文在剖析江苏省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程的基础上,总结人口密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并探讨污水收集、处理方式方法等技术问题,主要建议如下:

(1)人口密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必须从县(市、区)域层面统筹考虑。应继续推进“丹阳模式”的实践,集聚整合分散的“产品资源”,吸引品牌企业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EPC)、设计施工一体化与运行维护(EPC+O)等模式建设,形成长期稳定的污水治理系统。

(2)采用一定比例的“自购+补贴”的形式鼓励引导居民完善户内卫生器具,要求“四支水”应收尽收,解决生活污水治理的“最后10 m”。

(3)通过距离城镇管道末梢距离、坡度、地区环境敏感程度、3 km内河道数量、城镇管网建设情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模、等级以上道路阻隔、管道建设资金及运行维护资金九方面提出人口密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方式的建议。

(4)人口密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管理大于建设,必须进一步注重规划设计、审图、验收、长效运行等方面的程序性。

(5)在人口密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还应在污水治理系统规划设计中合理确定相应指标,并防止村庄工业污水的进入。

4.2 展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要从工程技术方面深入研究,还应解放思想观念,引导居民关注居住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本文提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是基于单影响因素分析而来,可为人口密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供一定参考,但具体农村污水处理往往是多因素叠加影响,且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计时,还需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最终确定符合村庄实际的污水收集处理方式。


原标题:给水排水 |实测数据:人口密集地区农村污水治理关键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农村生活污水查看更多>农村污水排放查看更多>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