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不断增加,土壤有机污染不断加剧,对人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针对典型的有机污染物,主要采用具有费用低、无二次污染、易操作等优点的生物修复法,包括堆肥、生物反应器等,且这些修复技术的主体均是微生物,由于微生物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变异性,在生存过程中分化出多种多样的代谢类型,并能较强地适应生存环境。目前随着遗传、基因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大大丰富了关于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代谢途径调控机制各个方面的知识。所以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优势降解菌的降解能力及对污染物的适应机理,通过宏基因测序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以及群落功能和代谢通路,提高菌种对石油烃、多环芳烃和卤代烃的降解效率。为自然环境条件下复合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土壤有机污染,微生物修复,降解菌
1.引言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是植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土壤环境状态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繁衍息息相关。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污染物质的积累逐渐占据优势,导致土壤自然功能的失调,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最终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土壤复合污染是指两种及以上的性质不同的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发生联合作用,且每种污染物浓度均超过土壤浓度标准,导致土壤质量和功能明显下降的现象。按照污染物性质,土壤复合污染分为有机复合污染、无机复合污染和无机–有机复合污染。根据土壤中污染物来源,土壤复合污染分为同源复合污染和异源复合污染。与水土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与滞后性,因此被称为“看不见的污染”。土壤具有污染物的源与汇功能,包含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在内的所有污染的90%最终都要进入土壤,因此,土壤污染是生态恶化的一个缩影。同时,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在一定的环境下可通过雨水冲刷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水环境;或通过植物生长进入食物链,危害生物甚至人类的安全。
2.土壤污染治理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2.1.土壤污染现状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不断增加,同时受到长期不合理污灌的影响,以及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的污染,造成各种新、老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长期叠加和累积,其多以复合污染的状态存在,使土壤的污染源呈多样化的特点,我国面临的土壤复合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指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全国土壤中污染物总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 。土壤污染危害巨大,土壤污染一方面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另一方面,土壤污染直接导致农产品中污染物残留量超标、农产品质量下降,影响农产品出口贸易,甚至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土壤污染问题己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常见的土壤复合污染形式有重金属复合污染、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其中,土壤有机复合污染主要与有机农药的生产、使用和工业“三废”的排放有关,较为常见的污染物为有机氯农药(OCPs)、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以及石油烃(TPHs)等。据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3600万公顷土壤受到农药、石油烃和多环芳烃等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相比,土壤有机复合污染更广泛、更复杂,其结果也更难以预测。目前,土壤有机复合污染己从局部扩展到区域,从城市延伸到郊区、乡村,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或混合的态势。
2.2.主要污染物的危害
石油烃(TPH)由复杂的非水性和疏水性混合物组成,如正构烷烃,香烃等,这些化学物通过食物链运输积累,表现长期的毒性,对整个地球大环境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和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且多环芳烃的生物富集率高,生物可利用性低,对人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土壤环境中备受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列为优先控制的有毒有机污染物。卤代烃(VCHs)物质对人体都有急性或慢性、直接或间接的致病作用,有的积累在人体组织内部,会改变细胞DNA结构,使人体组织产生致癌变、致畸变和突变。
2.3.有机污染修复技术
针对有机污染土壤已发展了的一系列修复技术,欧洲国家与美国先后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但到目前为止,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并应用于实践中。
常用的降解方法包括物理修复法、化学降解法、生物修复法和化学–生物联合修复法等。物理修复法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治理修复,主要有热脱附、气相抽提、电动修复以及超临界流体技术等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方法是利用化学作用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分解成无毒小分子,从而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一般适用于高浓度污染场地的处理,主要的修复技术包括土壤淋洗技术、化学氧化、等离子体降解和光催化降解等;生物修复主要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分解土壤中的污染物,常见的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以及微生物修复。其中生物修复法因具有费用低、无二次污染、易操作等优点一直被认为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优先方法。
2.4.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污染土壤主要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吸收和降解作用。生物修复技术是将土壤环境中的危害性污染物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无公害物质的工程技术。其中植物修复是指通过利用植物忍耐或超量吸收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特性,或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通过吸收、降解、过滤和固定等过程将污染物降解转化为无毒物质达到净化环境污染的技术。但早期的生物修复主要是指微生物修复,也是研究得最早、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生物修复方法。
2.5.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主要指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促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转化和去除,包括强化土著微生物降解(生物刺激)和投加外源高效降解微生物(生物强化)两种方式。现已衍生出现场处理、就地处理、堆肥、生物反应器等一系列生物修复技术。这些修复技术的主体均是微生物,应用这些技术处理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己有广泛研究。研究表明,微生物降解是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他生物修复技术也都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由于微生物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变异性,在生存过程中分化出多种多样的代谢类型,并能较强地适应生存环境。在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中,经过自然驯化,逐渐形成多种能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品种或品系,微生物种类、被降解的对象不同,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途径可能也不一样。
3.展望
目前随着遗传、基因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和该技术在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大大丰富了关于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代谢途径调控机制各个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根据16S rRNA和18S rRNA基因可以预测一个特定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的进化特征。
本项目通过实验研究优势降解菌的降解能力及对污染物的适应机理,提高菌种对石油烃、多环芳烃和卤代烃的降解效率,明确环境因子对有机污染土壤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宏基因测序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以及群落功能和代谢通路。为自然环境条件下复合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摘要:本文概述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源及污染现状,并提出了若干综合治理措施,为更全面地了解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情况,开展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治理措施前言: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pesticides,OCPs)是主要以苯和环戊二烯为
摘要: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在人类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深入,我国呈现出的土壤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土壤污染源头,探讨了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修复;修复技术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土壤污染问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当前土壤中有机污染具体情况,并深入分析及探讨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修复处理技术在修复土壤有机污染的应用情况,以便于为今后的有机污染修复处理技术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土壤;有机污染;修复;前言:伴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建设发展进程逐渐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变
土壤的有机污染(如石油类)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土壤修复的重点之一。我国是世界产油大国之一,勘探和开发的油田有400多个,覆盖面积在30万平方公里以上,其中约15%面积的产地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周围人居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在本篇文章中,为您介绍另一种有机污染常用
2019年1月15日,浙江省环保产业协会2018年理事(扩大)会议在杭州召开,260余名会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朱利中教授、浙江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蔡国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合作处张福健处长应邀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浙江省环保产业协会2018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摘要: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染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这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主要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在实践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1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主要类型1.1重金属污染在化学中,重金属一般主要是指相对密
大多数研究工作和文献中所谓土壤质量一般都是用土壤肥力质量再加上影响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的有关指标来表征。应该指出的是,土壤质量的含义可因管理和使用土壤目的不同而不同,也会因认识和研究的深入而变化。本期嘉宾: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新和您聊一聊土壤修复问题。我国土壤质量土壤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染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在实践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主要类型1、重金属污染在化学中,重金属一般主要是指相对密度在5.0或者5.
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世界的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目前,我国人均农业耕地不足1.3亩,相当于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我国耕地数量减少趋势难以逆转。土地在减少,而粮食却靠化肥和农药在增产。过去60年间,我国化肥施用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染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在实践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主要类型1.重金属污染在化学中,重金属一般主要是指相对密度在5.0或者5.0
盛夏午后,阳光不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红旗湖“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这个经过启动修复的水体生态修复项目,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几场细雨的滋润,已经宛若生机盎然的“热带丛林”。无独有偶,在芜湖市江东水生态公园,通过以微生物为中心所建的生态稳定塘,水中水草摇曳、藻荇交横。近年来,看似不起
日前,中国石油招标投标网发布吉林油田乾安采油厂历史遗留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治理工程招标公告。详情如下:吉林油田乾安采油厂历史遗留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治理工程招标公告招标编号:JLYT-ZBZX-2022-FW-053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招标人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招标项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短板技术装备取得突破,高效低碳环保技术装备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充分满足重大环境治理需求。行业综合
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和应用特点,对比在土壤石油污染和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修复效果,旨在更好地了解生物修复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1石油污染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进步,而另一方面,石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内生菌联合植物修复体系对修复自然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从内生菌联合植物进行污染修复的机理和应用两方面入手,介绍了内生菌接种宿主植物根、茎、叶部的几种方法及定殖的检测方法,总结了污染土壤中内生菌在植物组织内的定殖动态,以及内生菌-植物联合体系强化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的应用,并从内生菌调节生长因子、生物固氮和溶磷、在宿主植物体内的共代谢有机物、产生特异性酶降解有机物、提升植物对重金属抗性和降低重金属毒性几个方面解释了内生菌和植物的联合修复机理。
地下水循环井(GroundwaterCirculationWell,GCW)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技术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可以耦合吹脱、空气注入、气相抽提、生物修复和化学氧化等多种修复技术,有望实现轻非水相液体(LNAPL)、重非水相液体(DNAPL)及部分无机物的同步去除。
如何有效的治理镉污染土壤,修复生态环境,是人类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充分发挥了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各自优势、弥补不足,提高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在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近日,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起草的《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根据《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要求,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
钒污染土壤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危害,已成为土壤修复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选取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法对钒污染土壤进行精准治理十分必要。生物修复技术是钒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操作简便、环境友好、成本低廉、修复效率较高等优势。本文从植物、动物、微生物单一及联合修复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钒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影响钒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总结了现阶段的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钒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总结与发展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参考。
生态保护与修复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近年来,都昌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牌”发展战略,坚决落实环保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垃圾非法填埋点生态修复,全力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都昌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牌”发展战略,坚决落实环保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垃圾非法填埋点生态修复,全力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4月27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2025年将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4月27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通知》,申报范围包含大气、水、土壤修复、固废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处置等技术装备。技术类别分为研发、应用、推广类。详情如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
为规范排污许可管理,强化固定污染源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4月17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安徽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规程(征求意见稿),具体内容如下:关于公开征求《安徽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规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排污许可
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开展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将聚焦工业领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要求,强化创新驱动,突破环保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以及配套零部件、材料、药剂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
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2025年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共1371家。详情如下:关于发布天津市2025年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的通告按照《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27号)有关规定,我局组织开展了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噪
近日,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2025年郑州市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共900家,涵盖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污染监管、环境风险管控等。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公布2025年郑州市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的通知各开发区、区县(市)分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生态环
3月20日,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全力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渤中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国华HG14海上光伏1000MW、辉阳渔光互补、通威渔光一体(二期)等重点项目,力争新增
日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情况。其中提及,出台国内最严、国际领先的标准体系,建立每家企业一个包联小组、一本任务台账、每周一次通报的“三个一”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集中举办3次政银企对接,推动全省55家在产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部达到A级。详情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段颖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到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详情如下: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中地区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善可再生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