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报道正文

副省长挂帅 江苏成立水污染防治设备产业强链专班 明确“绿色崛起”路线图

2021-03-16 08:36来源:江苏1号作者:丫丫 老付关键词:水污染防治设备水污染防治技术江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水污染防治,离不开绿色先进的技术和关键设备。

水污染防治设备产业链,是江苏前不久发布的、着力培育的30条优势产业链之一。具体来说,包括上游水污染防治技术设备研发、设计,中游水污染防治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以及下游的运营、管理和维护。

放眼“十四五”,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该如何完善强化这样一条全新产业链,助推低碳环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崛起?

规模大,江苏水污染防治设备产业营收占全国四成

走进位于鹏鹞环保装备智造园的智能制造车间内,偌大的车间里见不到几名工人。科技冲压生产线上,白色机械手不间断地将不锈钢板夹到模具内,冲床进行冲压,显示屏上则显示:连线无急停、整线无故障、整线选择自动……“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智能生产设备,实现装配式水厂从不锈钢卷板到设备成品的全自动化生产。”公司总裁王鹏鹞告诉记者。

类似这样的优势企业在江苏省还有很多。“针对火电、核电站水汽高品质需求,我们自主研发了高精度凝结水精处理装备,形成以离子交换为核心的高效除盐技术装备。”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来松自豪地说,公司还是核电站凝结水精处理装备全国最大系统集成供应商,在火力发电领域市场占有率超50%。

江苏是全国环保产业的发祥地,相关产业起步早、成长快、技术成熟,产品种类基本涵盖水污染防治各个工艺段,是国内环保装备产品品种最多的省份,涌现出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产业链总体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我省水污染防治设备产业规模优势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省工信厅副厅长戚玉松介绍,眼下,南京、无锡、盐城、苏州等地形成一定规模的环保产业集群,宜兴环科园建成国内唯一以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水污染防治设备产业总营收规模超200亿元,占全国40%以上份额,初步形成以一体化成套废水处理设备为代表的特色产业。

这一新兴产业在江苏“绿色崛起”并非偶然。放眼全国,水污染治理产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火热。根据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统计,2019年我国水污染防治领域营业收入达到约5600亿元。这一市场未来有多大?据测算,“十四五”时期江苏省水污染防治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在这一行业成长的“关键时期”,必须得到技术的有力支撑,产业与技术融合是大势所趋已成业内共识。

小散弱,膜材料等核心技术仍被“卡脖子”

尽管我国水污染防治设备产业国产化水平总体较高,但膜材料、电控系统、精密仪表和模拟软件等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被国外企业垄断。

这样的发展壁垒在江苏省也客观存在。“江苏水污染防治设备产业链优势明显,但从行业整体来看,我省龙头企业仍然偏少,带动效应不足,产业结构呈现‘低、小、散、弱’等特点,同时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董事长吴海锁坦言。

数据证明了这一论断:目前,江苏省水污染防治设备产业中,大、中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11%、68.4%,小、微企业数量占比为20.5%,可见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高产值企业数量也相对较少,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仅3家,产值5亿-10亿元的企业也不过9家。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环境企业50强中,江苏省只有一家企业上榜。

江苏一环集团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但控制电器元件仍来源于瑞士、美国等地,中电环保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超9亿元,但超滤装置、反渗透装置均为进口……省工信厅前不久调研中发现,省内水污染防治设备企业的膜元件、精密在线仪表、轴承等设备核心部件大多为进口。

以污水处理离不开膜集成装备为例。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膜材料、膜集成装备及膜分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董事长党建兵不得不承认:江苏省在膜行业产业链亦存在明显不足。

“一方面是膜行业的龙头企业少,另一方面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行业标准不够健全,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不高。更重要的是,膜产品的关键原材料受限、创新产品少。” 党建兵直言,像纳滤膜、反渗透膜等起步晚,产品质量和性能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市场占有率也就没法同日而语。在制膜原材料方面,省内企业与国际公司的差异更大,比如聚偏氟乙烯(PVDF)、聚醚砜(PES)、聚乙烯无纺布等关键制膜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供应链上游被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司“卡得死死的”,严重制约了我省膜行业的发展。

前景广,发力基础研究推动全“链”升级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不久前江苏省成立水污染防治设备产业强链专班,由副省长赵世勇挂钩联系,集成部门、专家、机构、园区、智库等资源,推动产业链耦合共生、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我省在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依然有很大潜力可挖。”在赵世勇看来,推动江苏省水污染防治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必须落实“揭榜挂帅”,强化科技攻关,切实强化共性技术供给。一方面,作为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应用创新上发力,最大限度把创新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

无论基础研究还是应用创新,企业都是主体,要运用市场手段,鼓励企业创新。吴海锁建议,政府需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做强领军龙头企业,引导产业差异化、集聚化融合发展,设立专项资金帮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企业需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支撑产品多元化发展,加强自身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各界已经在有的放矢地行动起来。“集团将探索创新省级重点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案,投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重大成果产业化项目,孵化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高科技产业公司和生产型实体企业。” 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斌斌表示,未来还将依托长三角生态环保产业链联盟建立产学研用的对接机制,促进技术交流、成果转化。

集聚要素资源,一个个产业园区正在做强做大。在“环保之乡”宜兴,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正着手引导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的制定,“我们希望培育一批标准化、模块化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形成高质量的环保装备标准化体系。在此基础上,推动100家以上环保企业向智慧化转型。” 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说。

戚玉松表示,下一步,江苏省将优化拓展产业链图谱、开展产业链技术评估、剖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长板清单,并针对清单发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指南,支持一批攻关项目实施。省里也将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省级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地方高质量发展资金的奖补资金向环保产业倾斜;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等。推动全链提升、绿色崛起,江苏才刚刚上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防治设备查看更多>水污染防治技术查看更多>江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