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评论正文

解码“碳中和”—“三大方向”+“七大领域”把握碳中和机遇

2021-03-29 08:31来源:策略研究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碳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2 四大维度分析: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道阻且长

我们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率、人口数量四个维度进行切入,尝试对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内部条件进行研判与分析。我们将结合WRI统计下已实现碳达峰的美国(2007年)、加拿大(2007年)、澳大利亚(2006年)、德国(1990年)四国具体的指标情况,参照未正式公布实现碳中和的日本(目标:2020年或更早)的指标情况,对中国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率、人口数量这四个维度进行国别比较与指标判断,明晰未来实现碳中和道路中需要重点调整与改善的部分。

在能源结构方面,当前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庞大且快速上涨,原煤消费占比持续下降但依旧处于高位。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来看,2018年,全球总消费13864.90百万吨油当量,其中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3273.47百万吨油当量,占比23.61%居首,高于第二位美国(2300.64百万吨油当量)42.28%,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庞大必然带来更多的碳排放。从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来看,2018年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为96.90吉焦/人,较去年下降0.70%,远低于已碳达峰的其他国家。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占比排名为原煤(57.70%)、原油(18.90%)、水电核电风电(15.30%)、天然气(8%),分别较2018年比重变化降1.30%、持平、升0.80%、升0.50%,维持原煤、原油比重下降,水电核电风电及天然气比重上升的整体趋势。

在产业结构方面,工业能耗占比远高于GDP占比,产业结构仍需再平衡。201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71925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能耗占比65.93%,工业占GDP的比重接近四成,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严重阻碍了碳减排的进程。从国际案例来看,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实现碳达峰时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37.34%(1990年)、25.61%(2006年)、21.45%(2007年)、29.80%(2007年),德国在发展三十年后工业占比更是降至27.71%,已实现碳达峰的国家基本处于30%以下的工业占比水平,第一、二、三产业发展较为均衡;2006年,日本工业占比降至29.98%,2018年工业占比为29.07%,碳达峰对城市化率水平的要求基本达标;2019年,中国工业占比为38.97%,处于较高水平,近十年工业比重下降平均速度为0.02%,预计还需13年才能降至30%,达到碳达峰的基本要求。

在城市化率方面,我国城市化率仍在快速提升,碳中和难点转向城市。城市作为第二、三产业的空间载体和居民高度密集区,经济产出占比超过90%,能源电力占比甚至逼近95%。也正是因为产业、能耗和人口在城市空间的高度浓集,城市成为阻碍碳中和的难点。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实现碳达峰时城市化率分别为73.12%(1990年)、84.70%(2006年)、80.27%(2007年)、80.40%(2007年),基本处于80%以上的城市化水平;2002年,日本城市化率达到80%以上,2019年城市化率为91.62%。中国2019年城市化率为59.15%,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十年城市化率平均增速为0.02%,预计还需15年才能达到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水平。

14.jpg

在人口数量方面,当前中国人口增长率处于低位水平,但人口基数庞大,是阻碍碳减排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实现碳达峰时人口增长率分别为0.86%(1990年)、1.48%(2006年)、0.95%(2007年)、0.97%(2007年),基本处于1%的增长率水平以下;2019年,日本人口增长率为-0.21%,并连续十一年人口负增长;2019年,中国人口增长率为0.36%,近十年平均增长率0.49%,处于较低水平,基本具备人口低增长率条件。在人口基数方面,据Countrymeters统计显示,截止2021年3月21日,中国以 14亿456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人口的18.36%,比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多3.68%,第三至第十名分别是: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人口基数庞大推动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且持续增长,碳减排压力较大。

15.jpg

3.3 中央与地方政策陆续出台,碳中和目标逐渐加码

中央政府对碳减排目标持续加码,逐步形成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我国于2009年第一次提出碳减排的目标,随后分别于2015年、2017年、2020年、2021年逐渐对碳减排目标进行重申与加码,逐渐形成了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规划。具体来看,碳减排目标主要体现在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清洁能源率和森林蓄积量三个指标上。在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标上,2009年、2015年、2020年分别提出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50%、2030年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目标期限逐渐放远,目标要求逐步提高;在清洁能源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指标上,2009年、2015年、2017年、2020年2021年分别提出到2020年15%左右、到2030年20%左右、到2050年50%左右、到2030年25%左右、2021年北方达到70%的目标,同一目标期限的具体要求提高,在目标上开始精准到具体区域;在森林蓄积量指标上,2009年、2015年、2020年分别提出2020年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2030年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2030年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的目标,对森林蓄积量要求层层提高。

地方政府对绿色发展持续加码,多地出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围绕“3060”碳目标,北京、广东、山西、浙江等26个省市已开始着手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其中北京市已明确提出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具体来看,各省市碳达峰行动主要体现在消费端、生产端和碳交易三个领域。从消费端看,上海、海南等省市坚持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降低煤炭消费占比,其中浙江明确提出“2021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20.8%”的行动目标。从生产端看,各地政府在产业层面有保有压,山西、吉林、天津等省市加快推进钢铁、建材、电镀、石化、造纸等重点行业绿色化转型,加大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支持力度,浙江、湖北、河南等省市积极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及“零碳”体系试点。此外,多地提出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电力传输绿色化改造。天津、广东等省份制定计划大力发展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其中,山西明确2021年天然气产量达120亿立方米的定量目标,安徽提出加快推进绿色储能基地建设,建设天然气主管道160公里。从碳交易方面看,河北、福建、广东等8个省市提出积极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进度,大力发展碳汇金融。

20.jpg

原标题:【方正策略】解码“碳中和”:现状分析与机遇展望 — “碳中和”专题报告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中和查看更多>碳达峰查看更多>碳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