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为全面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进一步规范证后管理,统一监管要求,建立“一证式”管理制度,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上海市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意见,详情如下:
上海市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我市固定污染源监督管理,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效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定义)
本办法所称固定污染源,是指产生或向生态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辐射等污染物或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环境影响的具有固定场所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统称排污单位)。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上海市辖区内固定污染源的全周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牵头建设全市统一的固定污染源信息库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监管需求、监管结果和环境信用评价等实施动态更新。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以固定污染源信息库为基础开展监管工作。
固定污染源信息库主要包含固定污染源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排污许可证编号、监管类别等基础信息及相关排污信息。
第四条 (分类监管)
本市对固定污染源实行分类监管。按照排污许可管理类别、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环境风险和影响程度、环境信用评价等综合因素,将固定污染源分为重点监管对象、一般监管对象和简易监管对象三类。
重点监管对象为国家《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中实施重点管理的固定污染源,以及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排污单位:(1)污染物产生量或排放量大的;(2)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3)环境信用极差等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为应纳入的。
一般监管对象为《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中实施简化管理的固定污染源,以及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排污单位:(1)污染物产生量或排放量较大的;(2)环境信用较差等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为应纳入的。
简易监管对象为重点监管和一般监管对象外的其他固定污染源。
第五条 (分级监管)
以国务院排污许可“谁核发、谁监管”为原则,结合国家和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精神,我市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实行“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监管体系,并逐步提高属地化管理比例。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统筹全市固定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对区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具体负责以下固定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以下统称市管固定污染源),并指导调度区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参与对市管固定污染源的协同管理。市管固定污染源名单包括:(1)宝山钢铁股有限公司、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上海化学工业区四至范围内的排污单位;(3)持有上海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单位。市管固定污染源名单将根据区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管能力进行适时调整。
各区生态环境局负责统筹辖区内市管固定污染源外的其他固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对重点监管和一般监管对象进行直接监管,对简易监管对象进行抽查;配合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市管固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监督指导辖区内乡镇(街道)对简易监管对象开展巡查和综合协调工作,并根据乡镇(街道)巡查报告及时启动监督检查并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授权集中行使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等事项,参照各区生态环境局对辖区内市管固定污染源外的其他固定污染源监管要求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街道)在区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网格化管理机制,对辖区内简易监管类固定污染源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巡查和综合协调工作,发现存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向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第六条 (职责分工)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以下统称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监管职责,建立工作机制,明确监管、监测、执法等部门分工,共同推进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实际,提出固定污染源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及监测、执法需求,纳入年度监测、执法计划并开展跟踪和协调推进;组织推进固定污染源“三监联动”管理;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持证单位执行报告检查;组织开展固定污染源环境信用评价;完善相关信息化系统(现场监测移动端、移动执法等)建设。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监测部门负责落实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的监测管理要求,根据排污许可和其他相关监测规定对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执法监测;开展自行监测检查、实际排放量核查等工作。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负责落实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的执法需求,对固定污染源全周期遵守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固定污染源开展排污许可执法检查,重点查处不按证排污行为。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固化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危废收集单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企业以及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开展日常管理工作,配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为固定污染源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市、区两级辐射安全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配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为固定污染源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市环保信息中心负责建设、运行和维护本市统一的固定污染源管理信息系统,落实固定污染源信息库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同时做好与国家、市、区相关数据平台、监测移动端和执法系统等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传输准确高效。
第七条 (管理平台)
市生态环境局以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系统为基础,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固定污染源管理信息系统,记录固定污染源监测、执法等信息,对固定污染源实施综合管理。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原则上应依托固定污染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现场监测移动端、移动执法系统等信息系统开展固定污染源监管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共享、过程留痕、监管闭环。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八条 (监管衔接)
衔接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强化固定污染源建设期、调试期和运营期的全周期监管。纳入《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发证范围的固定污染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监管工作,可结合排污许可证审批前现场核查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后监管,纳入排污许可证后管理范围。
《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发证范围外的固定污染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事中事后监管,按照我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有关规定执行。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收到固定污染源信访或投诉时,应按信访处理相关规定开展执法检查和处理。
第九条 (监管机制)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建立固定污染源监管、监测、执法“三监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协商,提升监管效能。
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发布“三监联动”工作方案,明确联动部门职责、工作要求、联动类型和流程,规范联动任务的发起、接收、执行、反馈等,对工作任务进行全流程监督管理。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监管、监测、执法部门应充分依托固定污染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三监联动”,提高全市固定污染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十条 (监管内容)
按照固定污染源监管类别和排污许可分类管理的不同,对固定污染源监管内容实施差异化监管。
对重点监管和一般监管对象,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固定污染源实施依证监管;对未核发排污许可证的固定污染源,实施依法监管,重点检查以下内容:(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意见的落实情况;(2)环保设施“三同时”、竣工验收等制度执行情况;(3)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4)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5)无组织排放管控要求落实情况;(6)排放口规范化情况;(7)自行监测、台账记录和信息公开落实情况;(8)总量控制要求落实情况;(9)其他环境管理要求的落实情况。
对简易监管对象,已完成排污登记的固定污染源可按排污告知书实施监管;其他固定污染源实施依法监管,重点检查第一款(1)~(7)项内容。
第十一条 (监管频次)
按照固定污染源监管类别,对固定污染源和监管事项实施不同的监管频次。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每年对重点监管对象的年度执行报告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年度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进行核查,对新申领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等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对重点监管对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执法检查和自行监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每年对一般监管对象年度执行报告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年度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进行核查,对新申领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等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对一般监管每年至少选取总数的20%开展一次执法检查和自行监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街道(乡镇)对简易监管对象实施全覆盖巡查,区级生态环境部门每年按照总数5%比例开展“双随机”抽查。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管理要求按需开展专项等执法检查和执法监测工作。
第十二条 (执法监管方式)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排污单位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体系,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应结合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开展日常执法,同时可根据自身条件和管理需求,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在线监控、视频监控、调阅排污单位执行报告、环境管理台账等非现场检查方式,提高执法效率。
第十三条 (调度和督办)
市生态环境局建立固定污染源监督管理调度机制,对区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情况进行督查。
市环境执法总队负责对区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开展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执法工作进行抽查和稽查。市环境监测中心通过现场检查、监测报告抽查等方式,对区级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的执法监测等工作情况进行质量抽查和抽测。
区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乡镇(街道) 开展的固定污染源巡查和综合协调工作进行调度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信息公开)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排污单位依法依规开展信息公开情况的监督管理。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记录执法检查时间、内容、结果以及处罚决定,并将行政处罚决定纳入国家和本市有关信用系统。
第十五条 (社会监督)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排污单位环境违法行为,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对举报情况依法调查处理。
第十六条 (信用评价)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落实有关环境信用评价要求,将固定污染源环境信用信息纳入国家和我市有关信用系统,加强环境信用评价信息在生态环境监管中的应用,依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推进社会共同治理。
第十七条 (帮扶指导)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强化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加强对辖区内乡镇(街道)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培训指导,规范巡查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环境监管队伍的业务能力;日常监管中应加强对排污单位的帮扶指导,引导企业主动守法。
第十八条 (技术支持)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街道(乡镇)可在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技术机构提供固定污染源监管的技术支撑工作。
第十九条 (保障措施)
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应将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所需费用列入部门财政预算,依法依职推进固定污染源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监管责任)
对工作人员在固定污染源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分。
第二十一条 (其他)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监督管理,仍按辐射有关管理制度实施。
第三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名词解释)
(一)污染物产生量或排放量大的固定污染源,系指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四项大气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年排放量的和大于30吨;(2)年使用有机溶剂大于10吨;(3)废水直排环境或间接排放时废水排放量大于2500吨/天;(4)年危废产生量大于100吨。
(二)污染物产生量或排放量较大的固定污染源,系指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四项大气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年排放量的和大于1吨小于等于30吨;(2)年使用有机溶剂大于1吨小于等于10吨;(3)间接排放时废水排放量大于250吨/天小于等于2500吨/天;(4)年危废产生量大于10吨小于等于100吨。
第二十三条 (解释权)
本办法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21年X月X日起施行,有效期二年 。我局此前印发的关于固定污染源市区分级管理事项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文件明确,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改善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皖北空气质量提升攻坚。开展涉气工业企业污染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以及火电超净改造、燃煤锅炉淘汰等十大工程项目,推动
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文件明确,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改善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皖北空气质量提升攻坚。开展涉气工业企业污染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以及火电超净改造、燃煤锅炉淘汰等十大工程项目,推动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双碳”目标的推进,新能源产业和储能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培育等综合举措共同发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客服中心社区经理钱海军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专访时表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环境监测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监测仪器专业委员会王雪娇、范蕴非、
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垃圾焚烧,这一高效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超低排放,已然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关键词。迈向超低排放的征程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烟气排放标准始终是重要的衡量指标。现行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1月2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到2025年,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生态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有机融合,全区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全面提升。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工作方案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月2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环评司司长王志华表示,生态环境部努力将排污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的核心制度。一是实现排污单位“全覆盖”。将全国386.7万家排污单位纳入管理,其中核发排污许可证37.1万张,排污登记349.6万家,管控水污染物排放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二噁英污染防控行业发展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二噁英污染防控专业委员会谢丹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地方标准《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运维质量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本文件规定了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运维基本要求、场地环境、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运维要求、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日常运维质量控制、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运维质量保证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废气和废
近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工业企业脱硫脱硝氨逃逸现场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旨在提升河南省工业企业固定污染源废气经脱硫脱硝后氨逃逸监测能力,规范氨逃逸的精确测量工作和技术要求。详情如下: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工业企业脱硫脱硝氨逃逸现场监测技术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提升我
为加强污染源监督管理,规范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切实发挥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效能,天津市生态环境局12月10日发布《天津市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修订)》。本办法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重点单位自动监测设备的建设安装、运行维护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本办法“
日前,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详情如下:武环〔2025〕25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区生态环境(分)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已经2025年第2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发布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征求《秦皇岛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意见的公告,为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12月26日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办法》的通知,以规范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落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进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详情如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工
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一、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自202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12月19日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本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9年12月31日。其中规定,将(一)纳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的排污单位;(二)在本市开展环境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包括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并完成备案的社会监测机构、从事环
2024年,太原市生态环境局以执法大练兵为抓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结合全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计划,全面优化执法方式,不断增强执法效能,立足执法普法,服务企业,将科技执法、非现场执法、包容审慎执法贯彻到日常执法工作中,重点查办了环境违法犯罪、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
11月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到2025年,完成全国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生态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融合。2025年开展全国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全面衔接试点,制作统一信息报表并纳入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统一填报,相关数据同步传输至生态环境统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基本完成海洋工程排污许可管理;制修订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等一批排污许可技术规范;完成全国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生态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分为四章共四十条,坚持“分级分类、差别管理,规范程序、依法监管,做好衔接、系统谋划”的原则,围绕明确入河排污口管理职责、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本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入河排污
辽宁省公布第九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正面清单领域):近年来,我省持续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工作要求,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制度,修订出台《辽宁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实施差异化执法监管措施,将严格规范执法与精准帮扶相有机融合,实现对守法企业
2024年以来,云南省生态环境部门紧紧围绕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要点,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突出环境问题,不断优化执法方式,积极践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理念,成功办理了一批涉举报奖励、自然保护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了一批涉嫌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刑事犯罪案件
为加强工业节能降碳管理,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支撑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工信厅节〔2025〕13号,以下简称《指南》)。为更好理解和落实《指南》,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指南》制定背景数字化能碳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当地时间4月13日上午,上海电气与阿曼Mawarid集团签署风电项目供货框架协议、技术授权、本地化工厂设计等一揽子合作协议。以此次风电项目签约为契机,阿曼政府十分期待未来在储能、氢能、光伏等多个领域与上海电气扩展和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阿曼能源结构转型。上海电气始终秉持“开放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近日,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20万元成立浙江菲达澜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1%。天眼查资料显示,浙江菲达澜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4月3日,法定代表人为汪艺威,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公司位于杭州市。经营范围为检验检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培育发展电力储能,建设智能电网和“虚拟电厂”,推进新型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2日,上海氢通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呼伦贝尔氢通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招标规模光伏占地面积1.07万亩,制氢工厂面积240亩,新建240MW/310MWp光伏电站一座;36MW/144MWH储能电站一座;110kV(2X120MVA)变电站一座;110kV架空线路25千米;计划工期:24个月。具
当地时间4月11日至12日,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一行深入上海电气迪拜光热光伏项目与阿曼玛纳500MW光伏项目现场,开展实地调研,并为奋战在高温一线的职工送去清凉与关怀。调研过程中,吴磊对一线职工顶着烈日、不畏高温,坚守岗位、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的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赞扬与诚挚感谢。他
当地时间4月13日上午,在阿曼能矿部部长萨利姆·本·纳斯尔·阿乌菲、财政部长苏丹·本·萨利姆·阿勒贾布西、阿曼特别经济区与自由区主席阿里·本·马苏德·阿勒苏迪奈博士、商业与投资促进部部长卡伊斯·本·穆罕默德·阿勒优素福和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等人的共同见证下,上海电气与阿
2025年4月11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网站发布《衢州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案》的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表。公示信息显示:衢州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衢州工控”)下属子公司与北京睿汇海纳科技产业基金(有限公司)(“北京睿汇”)签署协议,衢州工控收购一道技股
4月11日,广西鑫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岑溪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项目中标公告发布。武汉天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报价:103.86元/吨。该项目概况:(1)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一座日处理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1×500吨/日的焚烧线,年
近年来,我国风光新能源高速增长,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压力不断加大,虚拟电厂作为聚合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网调节和市场交易,促进供需协同的新型经营主体,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