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政策正文

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全文:拟投资85大项目 新建两大污水处理厂!

2021-06-23 09:13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关键词:水环境保护治理水资源保护昆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外海东岸控制区

(一)继续完善环湖截污东岸配套收集系统,实施斗南片区、松花社区、原呈贡钢厂片区污水截污治理,新建雨污管网约 61 千米;逐年调查监测环湖东岸河道沟渠以及河道截污系统与环湖干渠和滇池的入流关系,逐步构建涵盖沟渠/管网-干渠-污水厂-河道的水力模型,指导环湖截污系统的进水口的接入,支撑环湖截污系统收集处理设施运行效率的长效提升。

(二)实施七甸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完善、沿线 16 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酱菜废水收集及七甸氧化塘提升改造、河道生态缓冲带建设、上草海湿地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末端河道水质提升、监管体系建设与完善等工程。

(三)实施高新区马金铺污水处理厂、呈贡区污水处理厂和捞鱼河污水处理厂超极限除磷提标改造,补充河道及滇池生态用水。

(四)加强控制区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机械秸秆还田、人工覆盖、秸秆高温堆肥、秸秆青贮氨化、气化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展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和稻渔综合种养;建设农田调蓄库塘、生态沟渠,开展回用配水系统改造建设,实现农田灌溉用水就地循环利用。

(五)进一步巩固湖滨湿地“四退三还”成果,完善湿地布水系统,污水处理厂尾水引入湿地,实现河道、湿地与湖体水系连通,尽力恢复湖泊自然岸线。强化湿地长效管理,恢复湖滨湿地天然属性。

1.jpg

四、外海南岸控制区

(一)实施白鱼河、东大河—中河、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再生水生态补水工程,包括完善集镇雨污分流,新建人工湿地、村庄雨污分流、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等。完善晋宁新开发区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接入环湖截污系统,确保新开发区产生的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不新增污染负荷入湖。

(二)逐年调查监测环湖南岸河道沟渠以及河道截污系统与环湖干渠和滇池的入流关系,逐步构建涵盖沟渠/管网-干渠-污水厂-河道的水力模型,指导环湖截污系统的进水口的接入,支撑环湖截污系统收集处理设施运行效率的长效提升。

(三)实施白鱼河水质净化厂、淤泥河水质净化厂和昆阳水质净化厂超极限除磷提标改造,新增提标规模约 12.5 万立方米/日,补充河道及湖体生态用水。

(四)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推进退化耕地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机械秸秆还田、人工覆盖、秸秆高温堆肥、秸秆青贮氨化、气化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展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和稻渔综合种养;建设农田调蓄库塘、生态沟渠,开展回用配水系统改造建设,实现农田灌溉用水就地循环利用。

(五)进一步巩固湖滨湿地“四退三还”成果,继续加强湿地建设。完善湿地布水系统,污水处理厂尾水引入湿地,实现河道和湿地水系连通,尽力恢复湖泊自然岸线,强化湿地长效管理,恢复湖滨湿地作为湖体天然保护屏障的属性。

1.jpg

五、外海西岸控制区

(一)逐年调查监测环湖西岸河道沟渠以及河道截污系统与环湖干渠和滇池的入流关系,逐步构建涵盖沟渠/管网-干渠-污水厂-河道的水力模型,指导环湖截污系统的进水口的接入,支撑环湖截污系统收集处理设施运行效率的长效提升。

(二)建设西华湿地 693.3 亩,观音山南 500.55 亩,观音山北 22.99 344.85 亩,开展湖滨湿地塘库系统构建、湖滨带基底修复与植被扩增及草海水生态系统构建和稳定化,恢复湖滨湿地自然属性,增强湿地水净化及生态功能,提升湖滨湿地生态环境效能。

(三)开展面山植被修复与建设工程,防治水土流失,削减入湖污染负荷。

1.jpg

六、草海湖体控制区

(一)加强草海湖体内源污染控制。在大观河、乌龙河河口湖区水域,武警医院前湖区水域,苏家村、杨家村湖区水域,西坝河、船房河河口水域实施底泥疏浚,疏浚总面积 108.22 万平方米,疏浚工程量 461.31 万立方米。

(二)围绕滇池草海东岸蓝藻水华重点防控水域,建设大型蓝藻处理站及湖面藻水离岸拦截、导流、打捞、输送设施,尾水水质按湖库地表Ⅲ类水标准控制(总氮除外),蓝藻藻泥全部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同步配建尾水布水设施,结合湖滨带生态修复,做到原位净化水质后回补滇池,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强化草海湖面保洁管护,水面的水葫芦、大薸等水生漂浮植物打捞处置。

(三)在大泊口草型稳态基本实现的基础上,开展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优化、生物调控和长效稳定维持技术集成研究,形成滇池生态系统稳态转换及维持技术体系,并开展工程示范。扩大滇池沉水植被恢复示范区,促进滇池从藻型浑水稳态湖泊向草型清水稳态湖泊转变,改善滇池生态环境。

(四)开展湖泊内源污染原位生态修复材料技术及应用设计研究,构建适宜生态修复的生境条件,建成东风坝适宜生境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构建技术示范区;开展河湖生物庇护所构建技术与应用设计研究,提升水生植被先锋种和建群种半自然受控迁入和半自然演替式受损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功能,建成河湖生态自然恢复的生物庇护所构建技术示范区。开展滇池流域生态修复对环境压力因子的响应规律与机制研究,确定滇池流域河湖生态修复的关键限制因子和生境需求阈值,编制形成滇池流域河湖生态保护和管控修复总体实施方案。

七、外海湖体控制区

(一)在加强外源污染控制基础上,继续开展内源污染治理,持续降低氮磷营养盐浓度,重点控制蓝藻水华。围绕滇池外海北岸蓝藻水华重点防控水域,建设大型蓝藻处理站及湖面藻水离岸拦截、导流、打捞、输送设施,尾水水质按湖库地表Ⅲ类水标准控制(总氮除外),蓝藻藻泥全部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同时强化湖面保洁管护,水面的水葫芦、大薸等水生漂浮植物打捞处置。

(二)选择滇池外海有条件的典型区域开展滇池水生植被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形成成熟的生境改善及植被修复技术体系,采取适度人工干预恢复滇池湖体水生植被,创造鱼类、鸟类等生物创造栖息生境,为滇池水生态系统恢复进行有益探索,创造条件。

(三)实施增殖放流、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发挥鱼类在生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以渔控藻、以渔抑藻、以渔净水、以渔保水。

(四)制定科学的水资源调度方案,实现滇池流域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将再生水、雨水、藻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调度中,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进一步改善外海水质。

(五)加强水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建立污染物产生、迁移、入湖全过程及水资源平衡、水质响应模型库;综合运用模拟技术,建立水环境、污染源、治理工程实时监控、跟踪、评价系统,实现流域水质监控、污染总量监控、污染治理绩效评价业务化运行。

针对滇池外海 COD 波动变化情况,开展滇池水体 COD 源汇解析研究,通过荧光、红外、紫外等多种手段进行表征,探明点源、城市面源、农业面源、内源(沉积物释放和藻类释放)的 COD 结构及降解特征;推算滇池不同污染来源 COD 负荷及其对湖泊COD 升高的影响贡献。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1.jpg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环境保护治理查看更多>水资源保护查看更多>昆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