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碳中和背景下的水污染防治产业发展思考

2021-08-13 13:42来源: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作者:任洪强关键词:污水处理碳排放任洪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工艺

要把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强度由当前的0.86 kgCO₂e/m3降为0,在工艺上,就需从常规的三级处理向每一环节强化碳捕获与利用转变。其中关键技术创新在于“能源供给+碳源捕获+深度脱氮+污泥厌氧消化”。

1.jpg

(2)技术

围绕工艺的转变,污水处理技术要从“以能消能”到能量平衡、“碳中和”转变。其中,脱碳体系要重点关注A-B法和整体营养物回收,这是主流工艺的未来;脱氮方面,主要聚焦自养脱氮技术;此外,污泥处理,从传统的脱水-填埋到碳化、能源化转变,在碳中和形势下会有巨大潜力。

2.jpg

(3)装备

装备是实施污水处理技术工艺实现的载体。污水处理厂从最前端的格栅到后面主体工艺的各种反应器,到污泥处理设备,包括整个流程智能控制的仪器仪表,都是实现碳中和不可忽视的内容。未来装备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从“非标化”逐步迈向“标准化”、“智能化”。

3.jpg

(4)产业

基于以上,水污染防治产业的未来必将迈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力输配、农业循环等多行业、多领域的协同创新,并推动产业从制造业进一步向服务业转型。

(5)标准

低碳发展,标准先行。碳中和驱动下的整个水处理行业,其标准体系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需要重新梳理和构建包括低碳水处理技术、装备、材料、评估、工程管理的全链条的新标准体系。

4.jpg

4 当前我国污水处理厂迈向碳中和的现实问题

问题1——水质问题:我国污水、污泥特征不利于资源化

我国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普遍较低,工业废水占比高,带来碳资源化难和有毒物质抑制致微生物活性低的问题。此外,我国污泥有机质含量低、含沙量高,不利于实现资源化。

问题2——工艺问题:高水质标准目标难以实现低碳/负碳处理

我国污水处理出水水质标准不断提高,传统工艺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同时,往往带来了更高的碳排放量,所以要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碳处理,需要对处理工艺进行重新梳理、评估和变革。

5.jpg

问题3——建造问题:高固定资产投入限制了低碳工艺推广

从常规工艺升级为低碳工艺,往往伴随较高的成本投入。如仅生化单元的精准仪表及控制系统,投资费用就达100~150万欧元;污泥热水解和多元基质协同共消化系统中,热水解的投资约需30~45万元/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低碳工艺在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推广。

问题4——政策问题:行业管理壁垒阻碍了产业模式创新与运行

如前所述,污泥能源化是污水厂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国外像瑞士、德国等一些污水处理厂通过污泥与餐厨垃圾等协同处理,实现100%能量自给。而国内污水处理厂获取餐厨垃圾的途径受限,而且污泥作为农用有机肥的路径一直未能打通,此外,还有污水/泥资源化经济效益差、配套政策及设施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亟待破题。

5 碳中和目标下,水处理产业将走向何方?

我国在水处理科技方面历经了几十年的学习积累、模仿集成、开发创新与突破颠覆,推动产业从最初单一的水处理逐步发展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全覆盖,在一些领域,我国已经达到并跑甚至领跑的水平。在碳中和目标体系下,我国水处理的未来一定能够实现由废物处理向资源和能源回收的根本转变。同时,我们的创新要实现由政策驱动向自觉与自发创新的根本转变。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力:

(1)“内外合力”提高污水与污泥能源化潜力

内力重点要完善污水管网系统,解决污水收集问题,减少工业废水含量,提高污水厂进水COD;通过“源头截沙+末端提质”,协同提升污泥产氢、产甲烷性能;外力则是要实现从“以能消能”到“碳源捕获”的技术转型,通过优选“高效低耗”污泥处置与资源化方法,淘汰落后技术。这就需要进行技术革新,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2)开展污水处理低碳技术、材料与装备创新

大力开展污水处理低碳技术、材料、装备的研发和创新,具体包括高效厌氧、污水热泵、光/热/电/气耦合、热水解、共消化、高效生物转化、多能协同利用等关键技术,不断强化污水/泥资源化和能源化对碳中和的贡献。

(3)夯实产业变革的政策配套与基础设施支撑

要从政策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为产业革新提供支撑。如提高清洁能源应用比例、推动全生命周期评价、出台污泥农用等支持政策、完善资源化财政补贴体系等配套政策,以及提升污水管网收集效率、建设低碳污水处理设施、推进污泥产电并网设施建设、布局清洁能源协同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等。

污水处理碳中和目标体系下,水污染防治产业发展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前途漫漫,任重道远,各级政府、相关行业、相关部门、全产业链需要协同发力,才能推动碳中和目标下新的水污染防治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任洪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