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政策正文

云南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2021-12-08 10:56来源:北极星环境修复网关键词:矿山生态修复生态文明建设云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滇东滇东南石漠化带

1.基本情况

本区地处云南东南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区。涉及昆明、曲靖、红河、文山、玉溪5 个州(市)34 个县(市、区)。涉及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等2 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滇东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及高原湖泊生态功能区等2 个云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内分布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沙漠(石漠)公园、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等40 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2 处。本区属中低山丘陵和喀斯特岩溶区,岩溶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800—1200 毫米,降水比较丰富,但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广泛分布,土壤瘠薄,渗漏严重,保水能力差。森林面积418.33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0.63%。岩溶地区植被主要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灌丛、草丛等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较丰富。

本区域地表干旱缺水问题突出,植被分布受岩溶环境和海拔高度等多方面制约,树种结构单一,森林群落结构简单,局部区域呈逆向演替趋势。由于陡坡耕种、滥砍滥伐、过度放牧、采矿等生产活动造成生态系统破坏,加剧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据监测结果显示,本区域水土流失面积251.3 万公顷,流失率30%,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土地面积136.62 万公顷,占全省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3.70%,石漠化极为严重,生态脆弱性极高,土壤一旦流失,生态恢复重建难度极大。

2.主要任务

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以推动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为导向,加大石漠化综合防治和治理力度、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严格保护石山植被,科学封山育林育草、造林种草,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开展退化林修复,提升植被质量;适度开展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土地整治,合理配置小型水利水保措施;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增加林草覆盖,提升区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

六、高原湖泊及重要自然保护地

(一)九大高原湖泊

1.基本情况

云南的湖泊多处于海拔1280—3400 米的高原面上,均为高原淡水湖泊,多为半封闭型。湖泊面积一般较小,且较分散,面积超过30 平方公里的湖泊有9 个,被称为“九大高原湖泊”。其中,抚仙湖、杞麓湖和星云湖位于玉溪市,滇池、阳宗海位于昆明市,程海、泸沽湖位于丽江市,异龙湖位于红河州,洱海位于大理州。九大高原湖泊隶属三大水系,其中滇池、程海和泸沽湖属长江水系,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和阳宗海属珠江水系,洱海属澜沧江水系。九大高原湖泊湖面面积9.87 万公顷,作为天然大水库,在调蓄洪水、保障供水、调节气候、维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高原明珠”。

九湖流域人口负荷大,围湖开发强度大,农业面源污染重,截污治污不到位,各类环境污染负荷剧增,清水入湖难,湖泊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目前,九大高原湖泊中除抚仙湖、泸沽湖、洱海和阳宗海外,其余5 个湖泊的水质均达不到国家III类水标准,其中,程海水质为IV类,滇池草海水质为IV类、外海水质为V类,异龙湖、星云湖水质为V类,杞麓湖为劣V类。

2.主要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湖泊革命”的决策部署,贯彻“湖泊保护只会越来越严,生态环境保护只会越来越严”的工作基调,紧紧围绕水质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核心目标,坚持“退、减、调、治、管”多管齐下,以革命性举措抓好以九大高原湖泊为主的高原湖泊保护和修复工作。把加强湖泊保护治理摆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九大高原湖泊。

退还湖泊生态空间。湖边房屋、设施退出,建立湖滨生态带,减少对湖体直接干扰,改善水环境。严格落实九大高原湖泊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空间分级管控,严控开发利用强度,退还湖泊生态空间,最大程度恢复和保持湖泊岸线自然形态。

减轻人为干扰。在湖滨生态带外侧,建立湖泊保护缓冲带,控制污染排放,减轻污染负荷;在缓冲带内,人口只出不进,村庄只减不增。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合理框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村庄发展布局,逐步恢复湖滨缓冲带生态环境功能。

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流域农业结构,建设有机绿色产业带,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将绿色农业导向贯穿于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农业发展全过程,大力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推动流域农业发展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

强化污染防治。实施环湖城镇截污治污全覆盖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精准制定污染防控措施,全面抓好环湖截污、城乡污染治理,不让污水流入湖泊。完善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城镇雨污管网收集系统,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置率;加快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入湖污染负荷,从源头减少污染。

严格管控流域空间。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兼顾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和上下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监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二)重要自然保护地

1.基本情况

自然保护地保护了我省境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态系统;保护了野生动植物,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栖息地(生境);保护了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等。

主要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公园等。全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地362 处,其中:世界自然遗产3 处、国际重要湿地4处、世界地质公园2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127 处、省级自然保护地109 处、州市级自然保护地57 处、县级自然保护地60 处。

部分自然保护地尚未勘界立标,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等还不完善。现有自然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多头管理以及村庄、永久基本农田、人工集体商品林、矿业权等问题。资源禀赋好的保护空缺区域面积较大,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部分生态廊道被阻隔。资源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社区共管、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工作开展滞后。

2.主要任务

加强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濒危物种种群保护;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并勘界立标;完善自然保护地管护巡护基础设施,构建智慧管护监测系统,建立健全配套基础设施及自然教育体验网络。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连通生态廊道,强化对主要保护对象及其栖息生境的保护和恢复;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和动态监测,建设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基因保存库、种质资源库、救护繁育场所等;完善古树名木保护体系。

第四章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一、高原湖泊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湖泊革命”的决策部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湖泊治理的思想认识、治湖措施、体制机制上来一场革命。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治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湖;坚持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依法治湖。统筹推进滇池、洱海、泸沽湖、程海、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保护与系统治理。从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治等方面着手,高质量开展以九大高原湖泊为主的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大力实施湖泊生态治理、流域植被恢复、湿地保护修复、退还水生态空间、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退化林修复、防护林建设、草原保护修复等措施。

强化湖滨带(入湖河岸带)及水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打造湖滨(河滨)绿色生态廊道;实施水土保持和国土综合治理,全面改善流域生态状况,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开展矿山生态修复,解决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问题;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和候鸟迁徙通道。

专栏4—1 高原湖泊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

工程范围: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晋宁区、呈贡区、澄江市、华宁县、江川区、通海县、石屏县、大理市、洱源县、永胜县、宁蒗县等15 个县(市、区)涉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范围。

1.高原湖泊保护治理

主要措施:坚持“退、减、调、治、管”多管齐下,以革命性举措抓好以九大高原湖泊为主的高原湖泊保护和修复工作。“退”:湖边房屋、设施退出,建立湖滨生态带,减少对湖体直接干扰,改善水环境。“减”:在湖滨生态带外侧,建立湖泊保护缓冲带,控制污染排放,减轻污染负荷;在缓冲带内,人口只出不进,村庄只减不增。“调”:全流域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养殖业全面标准化,建设有机绿色产业带,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治”:实施环湖城镇截污治污全覆盖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精准制定污染防控措施,全面抓好环湖截污、城乡污染治理,不让污水流入湖泊。“管”: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兼顾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和上下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监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主要重点项目:滇池流域拟实施滇池一级保护区专项清理整治和未退出建筑物搬迁整改项目,滇池重点区域蓝藻打捞处置工程等。洱海流域拟实施洱海流域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管理示范区项目,洱源县入洱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大理市环湖截污治污排水管网修复完善工程,大理市洱海环湖截污工程—大理古城下沉式再生水厂二期工程等。抚仙湖流域拟实施抚仙湖环湖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抚仙湖径流区现代标准化农业产业面源和土壤污染控制示范工程,澄江市全域污水收集完善提升工程项目等。程海流域拟实施永胜县程海流域村落污水收集提升改造工程等。泸沽湖流域拟实施泸沽湖沿湖生态搬迁及生态建设项目,丽江市宁蒗

县泸沽湖流域云南片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项目,丽江市宁蒗县泸沽湖永宁片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工程等。杞麓湖流域拟实施杞麓湖重点敏感水域藻华防控及水质保障工程,杞麓湖临湖现代农业—绿色有机示范区建设项目,杞麓湖全流域城镇截污治污工程等。星云湖流域拟实施星云湖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试验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星云湖原位控藻工程项目,西片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等。阳宗海流域拟实施阳宗海坝区种植结构调整项目,昆明阳宗海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等。异龙湖流域拟实施村庄污水治理建设项目,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异龙湖除藻净化水质提升项目等。

2.高原湖泊生态修复

主要措施:开展以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生物为核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为抓手,以清水入湖、水质净化、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育为重点,全面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高原湖泊径流区生态水循环格局。实施湖泊流域造林绿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有效涵养水源,提高流域森林覆盖率。退还水生态空间,开展退化湿地修复、湖滨带和入湖河道(河岸带、河口)结构优化与生态修复、入湖河道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完善和提升湖泊岸带生态功能,形成湖泊良好生态保护屏障。以流域水环境整治为重点,改善和提高入湖水质,提升水环境景观。以水生植物群落恢复与重建、土著鱼保护与群落恢复、湖内生态保育、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为重点,开展退化水生态系统修复,提升湖泊自净能力,提高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使珍稀濒危水生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主要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洱海流域“森林洱源”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等;滇池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滇池流域林业生态修复项目、滇池外海西岸湿地建设工程等;森林抚仙湖建设项目、抚仙湖北岸生态廊道项目等;丽江市宁蒗县泸沽湖环湖生态修复工程等;程海湖生态修复项目等;云南江川星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等;杞麓湖生态廊道工程、杞麓湖一级保护区水生植被恢复与湖滨带功能提升项目等;阳宗海湖滨生态廊道建设项目、阳宗海流域面山植被生态修复项目等;高原湖泊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等。到2035 年,持续推进高原湖泊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

二、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以保护和修复横断山地带性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为重点,采取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退化天然林修复、退化防护林修复、河流、湖泊和湿地保护与修复、退牧还草、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措施,促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强化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森林、湿地、草原等原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积极打造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云南段及红河源头的绿色生态廊道。强化对拉市海、纳帕海、碧塔海国际重要湿地的有效保护,改善高原湖泊水资源条件,增加水环境容量,改善河流、湖泊、湿地生态质量。加强干热河谷及高海拔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历史遗留矿山植被恢复,最大限度修复区域内受损及退化生态系统。加大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物种、狭域特有物种及其栖息地(生境)的保护恢复力度,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及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防控。

专栏4—2 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

1.独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育

工程范围:贡山县。

主要措施:着力加强以独龙江流域为重点的森林、河流、湿地、草原等重要原生生态系统的保育;加大对羚牛、肖氏乌叶猴、贡山麂、红豆杉、珙桐、贡山三尖杉、贡山棕榈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物种、狭域特有物种及其栖息地(生境)的保护恢复力度;加强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和森林抚育;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天然林草恢复和人工草场建设等;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

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独龙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藏东南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贡山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贡山县流域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贡山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等。到2035 年,持续推进独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育项目。

2.三江并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

工程范围: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县、福贡县、泸水市、兰坪县、玉龙县、云龙县、剑川县、大理市、漾濞县、洱源县、永平县、巍山县14 个县(市)。

主要措施:全面加强区内重要及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天然林保护、退化林修复、公益林管护和森林抚育,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国家储备林建设,促进植被正向演替,提升林草质量;推进草地治理,实施退牧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土地综合整治,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育等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和修复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环境;加强对滇金丝猴、怒江金丝猴、玉龙蕨、红豆杉、珙桐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物种、狭域特有物种及其栖息地(生境)的保护恢复。加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并开展监测与评估。

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滇西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横断山南缘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泸水市林业生态扶贫项目、福贡县林业生态扶贫项目、兰坪县林业生态扶贫项目、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及监测设施建设项目、大理市洱海流域林业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巍山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巍山县巍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等。到2035 年,持续推进三江并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

3.重要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工程范围: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县、兰坪县、玉龙县、剑川县、洱源县、大理市8 个县(市)。

主要措施:全面加强对纳帕海、碧塔海、拉市海、剑湖、西湖、千湖山等12 处重要湿地的保护,推进区域内国际重要湿地修复,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强化湿地用途管控;开展退化湿地修复,恢复湿地动植物生境,改善湿地生态状况,提升湿地生态功能;退还水生态空间,扩大湿地面积,改善湿地周边生态状况;通过水系连通、微地形改造、植被恢复等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开展流域造林绿化、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实施剑川剑湖、洱源西湖等湖泊入湖河流生态治理,削减入湖污染负荷,修复湖滨带,建设缓冲带。

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和修复项目、碧塔海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和修复项目、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和修复项目、洱源县洱海流域湿地公园保护与提升改造项目、剑川县剑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项目等。到2035 年,持续推进重要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

4.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屏障区矿山生态修复

工程范围:维西县、香格里拉市、兰坪县3 个县(市)。

主要措施: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矿山生态治理理念和技术,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通过地质环境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综合治理措施,恢复矿山生态。

重点项目:2021 年拟实施青藏高原东南缘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滇西北云岭地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怒江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等。到2035 年,持续推进怒江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三、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以哀牢山无量山区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保护为重点,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红河源头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加强对红河干热河谷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优化水资源配置,退还河流水生态空间,积极开展河流水生态修复;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石漠化综合治理,修复受损及退化生态系统;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加大对重要物种及其栖息地(生境)的保护修复力度和候鸟迁徙通道保护,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及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防控。

专栏4—3 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

1.哀牢山无量山区山地常绿阔叶林保育

工程范围:景东县、镇沅县、南涧县、南华县、楚雄市、双柏县、新平县、元江县、红河县、元阳县10 个县(市)。

主要措施: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封山育林育草、退化林修复。强化对西黑冠长臂猿、绿孔雀、伯乐树、景东翅子树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物种、狭域特有物种及其栖息地(生境)的保护恢复。保护古茶树种质资源,修复古茶山受损生态系统。加大候鸟主要迁徙路线保护力度,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及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防控,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楚雄州龙川江流域生态修复,退还河流生态空间,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障河流生态用水,构建河流生态廊道。

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哀牢山无量山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及监测设施建设项目、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红河哈尼梯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大理州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普洱市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等。到2035 年,持续推进哀牢山无量山区山地常绿阔叶林保育项目。

2.红河干热河谷生态保护和修复

工程范围:南涧县、南华县、楚雄市、双柏县、新平县、元江县、红河县、元阳县8 个县(市)。

主要措施:开展坡耕地整治与修复、小型水利水保等水土保持工程、国土综合整治,对红河源头及中上游干热河谷脆弱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修复。加强红河流域造林绿化,持续推进干热河谷生态治理。建设红河防护林体系,保护干热河谷脆弱生态系统,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改良草原和人工种草等措施,恢复受损地区生态系统。

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红河干热河谷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等。到2035 年,持续推进红河干热河谷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矿山生态修复查看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查看更多>云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