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项目正文

上海市南汇新城水务规划 (公示稿):涉及临港和奉贤东部等二座污水处理厂

2021-12-13 10:51来源: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关键词:水务规划污水收集污水处理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官网发布了《上海市南汇新城水务规划(公示稿)》。

南汇新城位于杭州湾沿岸污水区域,现状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格局基本形成,涉及临港和奉贤东部等二座污水处理厂。临港污水处理厂片主要包括新片区产城融合区(南汇新城镇、书院镇、泥城镇、万祥镇及部分四团及海湾地区)。

目前片区已形成“一厂、一总管、四片”的总体布局:

“一厂”为临港新城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为8万立方米/日,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尾水排放杭州湾。

“一总管”为两港大道总管,现状两港大道-泐马河西侧DN800-DN2000污水总管已建成。

“四片”分别为综合产业片、新兴产业片、滴水湖核心片、先进智造片。

详情如下:

上海市南汇新城水务规划

(公示稿)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伴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水务设施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城市环境、保障防汛安全、水资源供给等方便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南汇新城总体城市设计》、《南汇新城高品质城市建设导则(政府投资项目)》、《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以及《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启动新城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为加快构建与南汇新城“长三角城市群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相适应的水务体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南汇新城水务规划。

一、水务现状

(一)河网水系现状

南汇新城现有河道3840条段,总长1554公里,河道密度为4.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区管河道20条,镇管河道137条,村级河道2822条,其他河道861条。南汇新城河道湖泊面积33.35平方公里,河湖水面率约9.72%。主海塘总长44.2公里,其中奉贤3.4公里,浦东40.8公里。沿江沿海现有排涝水闸4座(未包括圩区节制闸),总孔径114米。分别为滴水湖水闸、芦潮引河水闸、芦潮港水闸和中港水闸。南汇新城现状除涝能力约为15年一遇,其中滴水湖圩区除涝能力基本达到20年一遇。

(二)雨水排水现状

南汇新城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现状城镇雨水排水充分依托区域河湖水面积率较高且分布较为均匀的有利条件,利用河网水系的自然调蓄和输排能力,大多采用就近多头重力排水的自排模式;濒临杭州湾的先进智造片区水面积率较低,采用强排模式。城市开发边界内现状已建16个强排系统,泵排流量345立方米/秒;已建自排雨水管道218公里。南汇新城现状排水设施标准以1年一遇为主,与国家和本市要求的5年一遇标准尚有一定差距。

(三)供水系统现状

南汇新城原水分别来自长江青草沙水源地和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原临港地区由浦东水务集团下属惠南(含南汇南)水厂供水。现状水厂规模为44万立方米/日,2020年水厂最高日供水量约35万立方米/日。平安地区由上水奉贤公司下属奉贤二水厂供水。现状水厂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2020年水厂最高日供水量约8.6万立方米/日。目前地区供水主干管已基本建设完成,管径为DN300-DN500。

(四)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南汇新城位于杭州湾沿岸污水区域,现状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格局基本形成,涉及临港和奉贤东部等二座污水处理厂。临港污水处理厂片主要包括新片区产城融合区(南汇新城镇、书院镇、泥城镇、万祥镇及部分四团及海湾地区)。目前片区已形成“一厂、一总管、四片”的总体布局。“一厂”为临港新城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为8万立方米/日,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尾水排放杭州湾。“一总管”为两港大道总管,现状两港大道-泐马河西侧DN800-DN2000污水总管已建成。“四片”分别为综合产业片、新兴产业片、滴水湖核心片、先进智造片。奉贤东部污水处理厂片主要服务奉贤区金汇港以东地区,奉贤东部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为12万立方米/日。奉贤平安地区现状污水通过平庄公路、平港路等道路上DN600-DN1000支线收集后直接接入新四平公路污水总管,进入奉贤东部污水处理厂。

南汇新城范围内现状有临港新城污水处理厂,2020年临港新城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干基)约为10.1吨干基/日。现状临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为好氧发酵后电厂掺烧,现状好氧发酵设施规模为12吨干基/日。

(五)主要问题

对照南汇新城高水平建设的需求,新城现状水务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防汛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二是供水、排水设施需进一步优化完善;三是区域水环境质量尚需进一步升;四是水务智慧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二、目标愿景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围绕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目标愿景,以人为核心,以水为特色,坚守陆海河相汇、水林田交融的绿色格局,在“更安全、更优质、更生态、更智慧的水”的方向指引下,强化水安全保障、水品质提升、水资源供给、水污染治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节水优先、安全优质、生态韧性、融合共享、智慧管控的水治理系统,更好地服务南汇新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打造宜居宜业、面向未来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三、方向引导

(一)人水和谐

以新城水系为骨架,将水陆资源连接成统一的网络整体,扎牢安全底线,提升防汛保障体系韧性;坚持节水优先、优质为本,以水定城、量水而行,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打造高品质供水;系统治理,通过点源污染全收集全处理、面源污染有效控制,有效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实现区域人水和谐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生态绿色

依托新城水乡农耕与人工港渠并存、河网密集的水基底特征,形成与城市连绵发展区域之间的生态缓冲;强化生态空间沿河湖水系向城区渗透,助力提升公共绿地的开放式生态,改善主城区空间环境品质,构建水陆相汇的大生态格局;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蓝绿灰管多措并举,实现水务设施的绿色低碳发展。

(三)汇合共享

加强内部蓝绿空间与周边水系、河湖、环城绿带等生态空间相融合;增强河道岸线的公共性和亲水性,打通滨河开放空间,强化河道渗透城市空间,为居民和游客等不同人群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游憩场所;建设“湖海滩”汇聚的蓝色海湾,突出海洋文化要素,凸显滨海标志形象,促进滴水湖环湖景观与东海沿海景观的互动和共融,增强城市空间与生态水体的共生和共鸣,打造具有特色的“湖海呼应”水景观。

四、规划年限

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五、“水城共融、生态和谐”的健康河湖水系

(一)控制指标

规划河湖水面率:根据全市防洪除涝规划要求,按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各单元规划引导,南汇新城规划河湖水面率不低11.39%。

规划控制水位:南汇新城滴水湖圩区和综合区东片区圩区规划面平均除涝最高控制水位3.3米,预降水位2.2米,常水位2.5~2.7米;南汇新城其他区域,规划面平均除涝最高控制水位3.75米,预降水位2.0米,常水位2.5~2.8米。

骨干河道公共空间贯通率:南汇新城骨干河道公共空间贯通率不低于85%。其中滴水湖核心片区骨干河道、支级河湖公共空间贯通率不低于90%,其他区域骨干河道公共空间贯通率不低于80%。

水质目标:南汇新城主要优良水体水质指标优于Ⅲ类(含Ⅲ类)河湖断面比例不小于6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

生活生态岸线比例:生态生活岸线占比不低于90%。

其他指标:日常河道流速维持在0.05~0.1米/秒。

(二)总体规划布局

一是构建“一心一弧、六横七纵、多支多点”水系格局。一心:指滴水湖及其七条射线和四条涟状河道,构成南汇新城核心生态景观水系。一弧:指人民塘随塘河。六横:指六条东西向骨干河道。自北向南分别为:大治河、殷家港~黄华港~白玉兰河、北护城河、石皮泐港、团芦港~芦潮引河和南横港~小横河~老团芦港。七纵:指七条南北向骨干河道。自西向东分别为:三团港、大泐港、泐马河、黄沙港、五尺沟、西引河和东引河。

二是“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蓝绿交融水生态体系。营造“河湖连通、河水畅通、河岸贯通”的有机河网,促进河道连通、河水畅通、活水畅流河道陆域与水域同步建设、同步贯通,塑造高品质的滨水空间。营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水系,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环滴水湖生态河湖片区和临港森林生态河湖示范区,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进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是营造“文旅融合、功能完善”的滨海新城水文化体系。营造滨海城市风貌,文旅融合、设施完善、功能复合,建设一批水上游线,激活水岸空间活力,构建“一轴、一核、六廊、四带、多点”滨水空间活力岸线示范区。

六、“蓝绿灰管、安全韧性”的防洪除涝排水系统

(一)规划标准

城市防洪:主海塘按200年一遇标准设防,即200年一遇高潮位+12级风(不低于同频风)。

建议下阶段研究论证将滴水湖核心区段主海塘提升至500年一遇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议加快高标准城市生态海塘公园城市设计,为保障新城防洪安全、提升滨海风貌、增加城市标志性生态亲水海塘公园打造创造条件。

区域除涝:采用20和3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1963年9月设计暴雨雨型及相应同步潮型,24小时排除,不受涝。其中南汇新城滴水湖圩区采用30年一遇,其他区域20年一遇。对应3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为222.5毫米; 对应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为201.1毫米。

南汇新城区域除涝进一步对接最高标准,预留2050年远期滴水湖圩区区域除涝50年一遇、其他区域30年一遇,主要通过增加非规划河湖水域的弹性调蓄空间给予提标和落实

城镇雨水排水:排水系统基本达到5年一遇能力,50-100年一遇内涝可控。

(二)防洪除涝规划

一是防洪除涝总体布局。规划建立主要由“1条主塘、2圩5闸(泵)挡潮排涝,1心1弧、6横7纵河网蓄排”组成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形成“外挡洪潮、内河调蓄、闸泵排涝、蓄排结合、洪涝兼治、智慧系统”的南汇新城现代化防洪除涝总体格局。

二是防洪(潮)规划。规划南汇新城主海塘规划标准与上海市海塘规划成果进行衔接,即规划标准采用200年一遇,对应的200年一遇高潮位及风速。同时加快东滩整治工程南段~中港前沿顺坝保滩工程加高加固,与主海塘一道成为主海塘生命线工程的一部分。

三是外围除涝泵闸规划。规划南排杭州湾布置5座水闸,规划总孔径164米,规划新增排涝泵站一座, 规模为40立方米/秒。

四是圩区规划。规划2个圩区,滴水湖圩区位于南汇新城东部,规划2035年达到30年一遇治涝标准。临港综合区东片区圩区,规划2035年达到20年一遇治涝标准,规划新建并扩大西引河北泵闸、九四塘随塘河北泵闸规模和新增西一河泵闸,继续预留其他节制闸工程用地控制,保障综合区东片区圩区防汛除涝安全。

(三)雨水排水规划

一是排水分区。规划形成由22个强排系统和6个自排地区组成的排水分区。

二是规划总体方案。南汇新城规划新增绿色设施规模43万立方米。南汇新城范围内总计规划22个强排系统,规划泵排规模由现状345立方米/秒增至559.5立方米/秒;南汇新城规划自排地区在结合新建道路工程同步配套自排管道的同时,重点针对DN600及以下口径管道以及现状已建排水能力低于3年一遇的管道,结合道路大修工程,通过增排管道、翻排管道以及就近增加排放口等措施,对已建排水设施进行更新改造。

三是竖向标高管控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区域防汛安全保障能力,城市竖向规划应统筹建筑地坪高程、小区道路高程、市政道路高程和河道水位,优化道路与河口交接处标高,发挥建筑与小区、绿地、道路、广场等源头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同时落实临时滞蓄空间,将地势低洼、农业生产或滨河绿化区域,作为应对超标准洪水、暴雨的临时滞蓄空间的可行性,提高应对内涝韧性、改善区域水环境。

七、“高品质保障、节约集约”的供水系统

(一)控制指标

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考核,综合合格率等五项指标均≥99%;同时执行地方标准《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31/T1091-2018),综合合格率等六项指标(增加二次供水合格率)均≥95%。

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2025年≤9%,2035年<6%。

市政管网末梢服务压力:市政管网末梢服务压力达到0.16兆帕以上。

(二)需水量预测

依据南汇新城各单元规划方案(阶段成果),预测南汇新城2035年最高日需水量为68万立方米/日(含考虑洋山岛等地区需水量)。考虑到南汇新城的发展具有诸多不确定性,目前引入的芯片等重点产业需水量远大于常规产业。本规划在目前已确定引入的项目需水量基础上,再考虑10%的未预见系数。南汇新城规划最高日需水量按68~85万立方米/日控制。

近期2025年南汇新城规划最高日需水量为24-34万立方米/日(含洋山岛等地区需水量)。

(三)总体规划布局

一是“适度超前、保障需求”的原水供应格局。规划建议结合浦东新区新一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早开展青草沙原水浦东新支线相关研究,以支撑浦东新区及南汇新城的发展。

二是“合理布局,保障安全”的供水系统布局。规划2035年南汇新城涉及水厂规模安排如下:惠南(含南汇南)水厂由现状规模44万立方米/日扩建至64万立方米/日;目前在建临港水厂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根据供水量适时扩建临港水厂至40万立方米/日。规划在南汇新城东北方向预留一座新水厂,规划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初步选址位于新兴产业片区或综合产业片区内,大治河南侧。原水来自于规划青草沙新支线,穿过大治河向南延伸至水厂。配合上述水厂工程,同步完善供水主干管网及供水设施布局。

三是为保障供水安全,加强临港水厂与惠南(含南汇南)水厂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南汇新城供水安全。

四是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水质保障示范,规划近期选择滴水湖核心片区的72平方公里主城区作为南汇新城高品质饮用水先行先试示范区。规划通过临港示范区先试先行,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板,为上海市高品质饮用水建设提供技术路线与经验借鉴。

八、“效能提升、安全韧性”的污水治理系统

(一)控制指标

污水处理要求:实现城乡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通过调蓄设施和海绵设施建设,城市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满足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区域污水处理厂应满足1.5倍日均污水量稳定达标的要求,并按此进行用地控制。

污泥处理要求:排水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污水厂尾水排放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不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1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满足受纳水体水环境容量要求。

臭气排放要求:臭气处理执行上海市地方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982-2016)和《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

初期雨水污染治理要求:初期雨水截流标准为强排地区为5毫米。

(二)污水量预测

依据南汇新城各单元规划方案(阶段成果),预测南汇新城规划污水量约为57万立方米/日,考虑到南汇新城的发展具有诸多不确定性,目前引入的芯片等重点产业污水量远大于常规产业。根据供水规划,南汇新城规划污水量按57~70万立方米/日控制。

2025年南汇新城规划污水量约为25-30万立方米/日。

(三)总体规划布局

一是“两厂两片,区域协同”的污水系统总体布局。南汇新城污水规划布局维持现状格局,涉及临港新城污水处理厂和奉贤东部污水处理厂2个污水处理厂。其中临港污水处理厂服务南汇新城浦东部分及先进智造片区奉贤区域,奉贤东部污水处理厂服务南汇新城奉贤区平安地区。

临港新城污水处理厂范围规划形成“1厂、2线、4片”的总体系统布局。“1厂”:临港新城污水处理厂范围内规划污水量为55~70万立方米/日,并满足1.5倍日均污水量稳定达标的要求。“2线”:“2线”指两港大道污水总管和规划橄榄路-D2路污水干线。“四片”:四厂分别为综合产业片、滴水湖核心片、新兴产业片、先进智造片。

奉贤东部污水处理厂范围现状区域内污水管道已比较完善,污水通过平庄公路、平港路等道路上DN600-DN1000支线收集后直接接入新四平公路DN1800污水总管,进入奉贤东部污水处理厂。

同时,加强污水互联互通。1)临港新城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规划利用现状东大公路及临港大道污水管道、X2路污水管道、规划沪芦速污水管道等做为连通管道。2)污水处理厂间:规划远期在临港厂两港大道-泐马河总管与奉贤东部厂新四平污水总管之间增加连通管,提高两个污水厂排水安全保障。

二是形成“源头控制、末端截蓄”的初雨污染治理格局。规划在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的同时,结合区域建设和城镇更新,针对强排系统初期雨水,规划按新标准配套建设初期雨水截流和调蓄设施,初期雨水纳入污水输送总管,至末端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对自排地区主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落实年径流污染总量的控制。同时,注重与生态护岸和挺水植物相结合,以减轻初期雨水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同时,还应加强河道调水,以加快水体的流动、提高稀释和自净能力,实现长效化管理。

三是“泥水同治、资源利用”的污泥处理处置布局。海滨污泥处理中心规划服务海滨和临港新城两座污水处理厂,规划污泥产量为235~268吨干基/日,污泥处理能力为280~320吨干基/日。处理处置方式为单独建厂干化焚烧后建材利用。目前一期已建成(160吨干基/日),可满足两座污水厂近期污泥处理需求,远期视污泥量的发展适时启动扩建。规划在临港新城污水处理厂西侧新建南汇新城通沟污泥厂,规划规模为120立方米/日。雨污水泵站栅渣、沉砂池沉砂纳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由环卫系统统筹考虑其规划布局,产生泥经浓缩脱水后与城市生活垃圾一道处置。

四是“节水减排、循环利用”的再生水利用试点。在污水厂周边,工业用水集中地区,特别是大水量的用水点,在满足水质要求、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可考虑再生水回用,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

九、“数字赋能、协同高效”的智慧水务管控体系

(一)构建数字化水利新监管

以“数据赋能,智慧监管”为导向,以打造绿色宜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行业安全精细管理为重点,推动河湖水污染协同治理、水文智能应用数字化、堤防风险管控、水务工程数字化监管场景的建设,建立协同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水利监管体系。

(二)建立数字化供水新服务

深化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精神内涵,围绕城市安全可靠的供水需求,以应急响应数字化、协同发展数字化、便民服务数字化、监管模式数字化为重点,推动供水安全数字化监管、供水示范区协同发展、政务服务事项流程数字化再造、二次供水和水资源实时动态管理场景的建设,打造有韧性、高效能、高质量的供水服务体系。

(三)打造数字化排水新模式

以“数字大脑,协同治理”为内涵,以市民出行安全保障、管道管理、设施高效运行、灵活调度为重点,打造积水防汛数字化管理、排水管道精细化养护、厂站网户一体化建设、执法监管等场景,构建精细化、数字化、智慧化的排水监管模式。

(四)建设综合管理服务系统

注重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对水务工作带来的新机遇,突破水务、气象的行业壁垒,实现与住建、交通、绿化、农业等相关行业的数据共享、资源整合,深度挖掘信息利用价值,推进信息共享、整合系统资源、深化业务应用为重点,建设一个具有智能感知、智能调度和智能管理能力的综合管理及服务系统,全面提升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改善的工程运行、管理、决策和指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十、近期建设

(一)近期建设目标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立足临港新片区的发展现状,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在现状基础上,立足巩固、完善、提高以及适度超前的方向,实现“补防汛安全保障短板、提高供水水质品质、创海绵品牌、提升系统运维的效能能级”的目标,积极推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打造具有“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特色的滨海新城。

(二)近期建设主要工程

一是防洪除涝工程。实施泐马河出海闸新建工程等10项防洪除涝工程、东引河(大治河~北护城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以及水生态环境提升、水务监管建设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及养护基地建设工程。

二是雨水排水工程。达标建设东海农场和海洋基地系统,推进物奉2#、物奉4#等系统达标新建;持续推进已建雨水系统提标改造工程,结合道路大修等进行管道改造;实施东海农场等初期雨水调蓄池,推进已建泵站的初期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强化污染源管控,加强现状排水设施运维养护,提高排水管网运行效率,加强老旧雨水泵站更新改造及修复。

三是原水及供水工程。推进新建临港水厂配套原水支线工程;推进临港水厂(一期)工程及配套管线、临港水厂与南汇南水厂给水连通管工程、集约化地区小型一体化泵站供水格局优化、低水压管网改造工程、供水管配套新建工程、高品质饮用水示范区建设、建设智慧监测系统及综合管理平台等。

四是污水污泥工程。完成临港新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第二阶段扩建工程、临港新城污水处理厂排海管新建工程,推进两港大道污水主干管新建工程、Y4公路污水支线工程及污水泵站达标改建;启动临港新城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第一阶段、D2污水干管改建工程及沿线污水泵站扩容、新建通沟污泥处理厂。

十一、实施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推进

充分依托新城规划建设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市、区和管委会联动,加强发展改革、财政、住建、规划资源、绿化市容、生态环境等部门分工协作,建立常态化工作对接协调机制,组建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强化全过程公众参与,形成多方参与建设与治理格局。

(二)加强要素资源保障

要确保水务设施的相关建设用地,将水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各级城市规划,推进研究功能混合用地和地下空间分层出让,确保对相关建设用地及空间进行有效控制;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发挥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用,积极保障水务设施投资;在水务工程建设中,各类项目安排应服从总体及专业规划确定的次序,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建设。

(三)加强实施监测评估

完善规划主要指标监测、统计、评估、考核制度,强化对南汇新城水务规划建设的监测和实施评估,强化工作任务分解和指标落实,切实推进新城有序建设,加强规划方案宣传,着力推进实施的信息公开,发挥好社会参与和监督作用,促进规划有效实施。

十二、附图

附图1南汇新城土地利用规划图

附图2南汇新城主要水利工程规划布局图

附图3南汇新城骨干河道规划布局图

附图4南汇新城雨水排水系统规划布局图

附图5南汇新城供水系统规划布局图

附图6 南汇新城污水系统规划布局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务规划查看更多>污水收集查看更多>污水处理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