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政策正文

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22-01-24 08:3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环保产业环保企业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共包括10章36节。

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鲁环发〔2021〕15号

各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人民银行(山东省)各市中心支行:现将《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2021年12月30日

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21年12月

生态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壮大我省生态环保产业,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把握产业基础优势 抢抓历史发展机遇

第一节 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具备坚实基础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机制保障,推动创新发展,我省生态环保产业(包括环保制造业、环境服务业、资源综合利用业、生态产业、清洁生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为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过快速发展,我省环保企业数量已位居全国前列,产值规模居全国中上游,生态环保产业门类齐全,覆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环境监测、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农业、清洁生产等经营领域。

二是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我省生态环保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明显,济南、青岛、淄博等市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逐步显现,形成了园区支撑、集群带动、特色发展的格局。例如,济南环境科技产业园采用“项目+园区”模式,积极打造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再生制造产业链、环保制造产业链;青岛市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生产企业集群初具规模,市场占有率较高;淄博市形成了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产业同步发展的格局。

三是品牌效应逐渐提升。随着我省生态环保产业不断发展,在环保制造、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在高效压滤机、烟尘烟气监测仪、污水处理设备、油泥处置设备等领域打造出一批环保知名品牌,研发掌握有机废气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四是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我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突出标准引领,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全面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环境监测市场化服务,建立全省生态环保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发展环保产业的若干措施》和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清单,生态环保产业持续良性发展。

五是保障支撑有效增强。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连续举办8届绿色产业国际博览会,建立2家生态环境领域省级“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强化科技支撑,将生态环境作为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重点支持领域,国家环境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等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落户我省,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余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不断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性文件,对纳入生态环保产业统计调查的企业进行金融辅导,在利率优惠、贷款期限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二节 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总体看,我省生态环保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与新发展阶段的产业定位相比,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需求相比,与“十四五”生态环保任务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

一是产业产值相对偏小。我省作为工业大省、经济大省,环境治理需求巨大。目前,我省生态环保产业产值仅居全国中上水平,巨大的环保市场没有有效转化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壮大的战略空间和坚实基础,产业发展与我省经济大省、生态环境保护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

二是龙头骨干企业较少。我省环保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小微企业数量占比70%以上,大型企业仅为2%左右,缺乏产业资源整合能力强、综合服务水平高、行业引领作用好的全国知名大型综合性环保企业。

三是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不发达。特色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目前,我省生态环保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环保产业园区较少,且规模较小、产值较低,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产业集群的引领带动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聚集区内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较低,尚未形成上下游企业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的产业生态,产业链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需加强。

四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投入再生产和技术研发意愿不够强。据调查,我省环保企业年研发经费仅占年营业收入的2%左右,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人才队伍建设偏弱,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化的供需对接、技术评估、技术咨询等服务平台较少,生态环保需求与治理技术对接不充分。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还需加强,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关键共性技术有待突破。

五是产业推进机制和支撑能力有待加强。生态环保产业具有公益性强、投资大、回收期长、收益率低等特点,需要政府强力推进,社会广泛参与。目前,我省生态环保产业推进机制有待完善,政策扶持和支撑服务保障能力需要加强,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做支撑服务的技术咨询、人才管理、金融服务、产业研究等专业化服务机构缺乏。

第三节 生态环保产业拥有良好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乘势而上全面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时期,我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国际看,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加剧、资源能源约束趋紧和气候变化形势严峻,各国对生态环保产业愈加重视,拥有巨大的国际市场潜力。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生态环保产业“走出去”迎来重大机遇,有利于我省大力开拓国际环保市场,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地位。

从国内看,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提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生态环保产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从省内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鲁政发〔2021〕5号)明确要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山东省贯彻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若干措施》(鲁办发〔2020〕13号)要求要积极培育生态环保产业。《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鲁政发〔2021〕12号)提出要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省政府出台的《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四批)》(鲁政发〔2021〕13号)中明确了支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统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已成为我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省生态环境治理市场需求巨大,同时,我省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人才基础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从市场看,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域将更加拓展、内容将更加深化、要求将更加严格,生态环保市场需求将加速释放,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同时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生态环保产业开启了新的更为宽广的领域,生态环保产业市场巨大、前景广阔。

第二章 明确目标创新思路 开启产业发展新篇章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三个走在前”的总体要求,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着力做大做强环保制造业、做新做优环境服务业、做精做专资源综合利用业、探索发展生态产业、培育发展清洁生产产业,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政策引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金融支持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在集群发展、龙头培育、平台搭建、模式创新、产业支撑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努力将生态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将山东打造成为全国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探索的先行区、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健全生态环保产业推进机制,完善扶持政策,制定推进措施,加强供需对接,加快释放市场需求潜力。强化政府引导和行业自律,加强市场监管,促进生态环保产业健康良性快速发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龙头引领,集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实施百强企业培育工程,整合市场资源、强化要素保障,着力打造技术服务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实施补链强链延链工程,着力打造一批生态环保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培育壮大一批优势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围绕水、气、土壤、海洋、固废(危废)、碳排放等重点领域,聚力新技术新装备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加快发展智慧环保,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科技创新体系,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和具有广泛品牌影响力的产品,着力形成我省生态环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高地。

特色发展,服务大局。在我省生态环保产业现有基础上,坚持分类施策、特色发展,巩固优势、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先进环保装备制造,积极推进环境服务创新,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断加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坚持产业服务大局,紧紧围绕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以服务减污降碳和绿色发展为重点方向,切实发挥生态环保产业在改善环境质量、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和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省生态环保产业实现快速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以龙头引领、集聚发展、创新驱动为核心特征的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和综合保障体系更加完备,产业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创新驱动更有活力,辐射带动显著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愈加凸显。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济南、青岛、淄博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形成规模,一批效益显著、综合竞争力较强、专业特色鲜明的生态环保产业园区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构建形成,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龙头引领作用显著增强。集中培育1—2个引领型生态环保集团,示范带动全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扶持100家左右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环保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龙头企业在协作引导、产品辐射、技术示范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形成既有群山又有高峰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创新驱动能力明显提高。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环保核心技术和国内外知名品牌,环保装备成套化与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程度显著提高。建成省级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生态环保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10家左右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培育30家以上的生态环保服务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生态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

——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省有利于生态环保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支持创新、市场、开放、人才等关键环节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更加完善,投融资渠道更加多元,生态环保产业市场更加规范,推动新发展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形成资源汇聚、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

第三章 巩固提升发展优势 做大做强环保制造业

我省环保制造业起步较早,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已形成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品服务、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要巩固提升环保制造业发展优势,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发展大气治理技术装备、水处理技术装备、固废资源化利用及处置技术装备、土壤污染治理技术装备、海洋环保技术装备、低碳发展技术装备、环境监测技术装备、环保材料及药剂等八大领域,推动我省环保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发展。

第一节 重点培育污染防治装备制造业

大气治理技术装备。重点发展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及净化回收一体化技术装备、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装备、大型电除尘技术装备、移动源尾气治理技术装备、多功能空气净化及一体化智能新风等室内空气治理技术装备。培育支持余热回收、工业废气制氢技术装备研发生产。

水处理技术装备。重点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难降解废水、高盐高氟废水等污水处理技术装备及过滤成套装备,海水淡化、一体化雨水收集处理、苦咸水淡化等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装备,水体生态修复一体化、水体内源治理等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技术装备,底泥污染处理技术装备,饮用水处理技术装备。培育支持重金属废水污染治理、垃圾渗滤液治理及副产物安全处理等技术装备研发生产。

固废资源化利用及处置技术装备。重点发展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尾矿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处理处置技术装备、废旧物资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餐厨垃圾源头油水分离技术装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油田采出液沉积物堵水调剖应用技术装备、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装备。培育支持黄金冶炼尾渣、工业废盐、废催化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锌灰、铝灰等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装备。重点发展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装备、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装备、地下水修复技术装备、废弃坑塘生态修复技术装备。培育支持有毒与危险化学品污染土壤、有机物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农药污染耕地等修复技术装备,地下水污染阻隔与原位修复技术装备研发生产。

海洋环保技术装备。重点发展远洋船舶压载水处理成套技术设备、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理技术装备、船舶废气处理技术装备、船舶含油污水及化学品洗舱水接收处理技术装备、海洋污染治理技术设备。培育支持海上溢油快速处置技术装备、浒苔无害化处置技术装备等研发生产。

低碳发展技术装备。重点发展地热能开发利用、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工业副产品制氢技术装备,低效热能回收利用、高效换热与储能等余热回收技术装备,烧结机烟气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废钢预热技术装备,挥发性有机物捕集与回收系统。培育支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第四代核电相关技术设备等研发生产。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制造业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装备。重点发展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烟尘烟气监测等大气污染监测检测技术装备,在线生物毒性水质预警监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等水质污染物监测及检测技术装备,土壤重金属监测、固废重金属在线快速检测等固体废弃物监测检测技术装备,土壤、地下水采样技术装备,环境遥感监测和量值溯源、农村生态环境快速检测等生态监测技术装备,海洋水质与生态要素测量等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装备,环境应急监测车(船)、便携式现场快速测定等环境应急监测检测技术装备。培育支持新型污染物、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在线监测、地下水等监测技术装备,海洋核素快速监测、海洋(环境)测绘、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等海洋监测技术装备,传感器技术装备等研发生产。

污染源监测技术装备。重点发展VOCs、总磷、总氮和重金属等固定源自动在线监测检测技术装备,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等移动源监测检测技术装备。培育支持农业面源遥感监测技术装备、废气中重金属和二噁英类有机物监测检测技术装备。加强卫星遥感、无人机和VR视频等新手段在土壤污染非现场监管中的应用装备研发。

第三节 拓展提升环保材料与药剂制造业

环保功能材料。重点发展新型膜材料、碳纤维复合过滤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耐高温防腐防磨材料、分子筛等环保装备核心材料,吸声隔声材料、生物滤料及填料、离子交换树脂、高效活性炭等环境工程材料,低VOCs含量原材料和高性能净化材料、绿色包装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环保材料。培育支持环保新材料、多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

环境污染治理专用药剂。重点发展水处理化学药剂、生物菌剂等水污染治理可降解药剂,除臭药剂、废气净化催化剂等大气污染治理可降解药剂,微生物制剂、固化稳定化剂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可降解药剂。培育支持固废处理处置药剂、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药剂的研发生产。

专栏1 环保制造业重点项目

(一)大气治理技术装备

在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济宁、聊城等市,重点发展VOCs治理及净化回收一体化技术装备、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装备、有机废气催化燃烧技术装备、生物净化技术装备、油气回收成套技术装备和水雾除尘技术装备。

(二)水处理技术装备

在济南、东营、烟台、济宁、威海、日照、临沂、德州等市,重点发展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装备、污水分散式处理和成套化技术装备、污泥高效处理技术装备。

(三)固废资源化利用及处置技术装备

在济南、滨州等市,重点发展农林废弃物清洁热解气化多联产、废橡胶(废塑料)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在淄博、烟台、潍坊等市,重点发展工业固废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在烟台等市,重点发展燃煤电站机组耦合固废发电技术装备。在临沂等市,重点发展废旧电子电器智能化拆解、餐厨垃圾成套处理技术装备。在德州等市,重点发展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理处置成套技术装备。

(四)土壤污染治理技术装备

在济南、烟台等市,重点发展有机污染热脱附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淋洗等相关修复技术装备,地下水修复处理技术装备。

(五)海洋环保技术装备

在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市,重点发展船舶废水废气处理成套技术设备、海洋污染监测装备、海上溢油处置装备、浒苔无害化处置技术装备等。

(六)低碳发展技术装备

在济南、淄博、济宁等市,重点发展新能源、工业副产制氢、余热回收技术装备。在枣庄、潍坊等市,重点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装备。在日照等市,重点发展烧结机烟气循环利用、废钢预热技术装备。在东营、德州等市,重点发展地热能开发利用、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装备。

(七)环境监测技术装备

在济南、济宁等市,重点发展环境大气监测系统精密分析仪、大气走航监测装备。在青岛等市,重点发展环境监测专用精密仪器仪表、智能化监测技术装备、便携式现场监测仪和移动现场监测车。在泰安等市,重点发展VOCs监测、烟尘烟气监测、水质监测技术装备。

(八)环保材料与药剂

在济南、烟台等市,重点发展绿色建材、高浓度工业废水治理药剂制造。在淄博、烟台等市,重点发展膜材料、分子筛制造。在淄博、枣庄、聊城、菏泽等市,重点发展水处理化学药剂、工业有机废气净化及脱硝催化剂制造。在德州等市,重点发展废气颗粒物过滤材料、机动车尾气治理材料、水处理药剂及生物酶制造。在聊城等市,重点发展以粉煤灰、脱硫石膏等为原料的新型环保建材制造。

第四章 探索创新治理模式 做优做新环境服务业

我省环境服务业发展迅速、主体活跃,基本形成涵盖环境咨询服务、环境与生态监测服务、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技术服务、智慧环保等领域的产业体系。“十四五”时期,要将环境服务业作为重要增长极,培育壮大一批高水平环保服务企业,着力打造核心品牌、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结合排污许可、“三线一单”、污染调查等提供一体化打包式环境服务。

第一节 深化环境咨询服务

做优传统咨询服务。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规划选址、排污许可、入河排污口设置、环境应急预案、环境信用评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保政策解读、环保问题咨询、绿色产品认证等领域为重点,持续提升环境咨询服务水平。

拓展咨询服务领域。鼓励环境咨询企业提供环境投融资、碳减排咨询、排污权交易、环境信息披露、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保决策指导、环境风险管控等服务。

第二节 发展环境与生态监测检测服务

提高环境监测检测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检测服务,鼓励社会生态环境检测机构拓宽业务范围,重点提高VOCs、二噁英、地下水、土壤等方面的检测能力。加强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建设运行管理,提升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油气回收系统的移动源监测检测水平。通过遥感监测、无人机监测、地面走航监测等,丰富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手段。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规划布局,推进浮标、潜标、卫星遥感、无人机、应急监测车、专业监测船等综合监测设施建设,加快构筑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前沿技术研究和方法比对,加强超低排放、重金属、危险废物、环境损害等监测鉴别与评估能力。

提升生态资源监测服务能力。开展土壤质量、森林生态、湿地生态、地质环境、海洋资源、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调查和监测服务。开展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和预警。探索开展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等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服务。

第三节 优化环境污染治理服务

构建智慧环保体系。加快环境服务与新技术产业融合,培育壮大一批在感知监测、网络传输、基础支撑、智慧应用等领域具有特色的环保企业,大力推动生态环保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继续推进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数据互联共享,构建生态环境数据“一本台账、一张网络、一个窗口”的支撑体系。不断深化数据挖掘应用,提升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和污染溯源能力,开发智能分析引擎,形成“监测预测—分析研判—监管决策”一体化智慧环保体系。

深化水污染治理服务。提升环境工程设计与建设、环境设施运营维护等市政污水治理服务。因地制宜选取污水处理或资源化利用模式,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重点河湖污染防治,以涉氮、磷、硫酸盐、氟化物行业企业为重点实施废水深度治理工程,推动化工行业高盐废水治理。深入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服务及水库污染治理服务。

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服务。深化电力、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化工、工业锅炉及炉窑等工业行业除尘、脱硫脱硝服务,加强工业炉窑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持续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VOCs综合治理。加强柴油车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治理、非道路柴油机械排放治理、汽油车三元催化装置替换等汽车尾气污染治理服务。

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服务。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泥、建筑垃圾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服务。提升危险废物、医药废弃物处理处置服务水平。

推进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服务。以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遗留地块为重点,加强腾退土地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积极探索污染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鼓励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因地制宜管道化、密闭化改造,重点区域防腐防渗改造,以有色金属冶炼、皮革鞣制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开展农田土壤修复服务,加强耕地污染源头控制,持续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强化危险废物处置场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探索地下水治理修复模式,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试点,对化学品生产企业、工业集聚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矿山开采区、尾矿库等地下水污染源及周边区域,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及环境风险评估。

重视其他污染治理服务。推进放射性污染治理与防护、放射性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理等放射性废物治理服务。加强工业企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服务及交通噪声污染控制服务。开展光污染、地质灾害、生态恢复及生态保护、环境综合整治服务。实施全氟化合物、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估等基础研究,推进新污染物治理服务。

第四节 创新环境治理模式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程。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向工业园区、农村地区和生活消费领域拓展,鼓励第三方治理企业创新业务模式,在餐厨和生活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资源和污染物治理等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引导第三方治理由单一业务向综合服务拓展,探索实施整体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模式。

建设一批“环境医院”。开展“环境医院”建设试点,将企业与人才、技术与资本进行深度融合,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区域环境治理和企业污染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

开展环保管家试点。推行环保管家、环境综合治理托管等服务模式,探索长周期、一站式、定制化的环保服务,创新政策机制,促进专业技术服务和监管机制的有机结合,创新实施模式,探索项目投融资、按效付费、风险分担、服务模式的实施路径,提升环境治理市场化、专业化水平。

开展EOD模式试点。打通投资回报机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在不同领域打造标杆示范项目,推动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提升生态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对EOD模式试点的跟踪指导,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专栏2 环境服务业重点项目

(一)智慧环保平台建设

建成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超算云中心,支撑环境管理和决策。完善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系统,推进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对接融合。在济南市,建设人工智能智慧黄河平台。在淄博市,建设化工园区数字化智慧环保项目。在济宁、泰安等市,试点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环境数据资产管理项目。

(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示范工程

开展火电、化工企业深度治理,VOCs治理及溶剂油回收,化工园区地下水及土壤监测修复与评估等系列示范工程建设。

(三)环境服务试点项目

在工业园区、基层环保部门、乡镇、大型企业等领域,开展20家左右的环保管家试点。建设15家左右“环境医院”。

(四)EOD模式试点项目

在全省开展20个左右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环保企业查看更多>山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