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2 实验方案
SBR每天运行2个周期,每周期进水1.5L,排水比为50%。本实验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为反应启动阶段:厌氧搅拌360min(包括进水2min),沉淀30min,排水5min;阶段Ⅱ为碳源投加方式探究阶段:厌氧搅拌240min(包括进水2min),沉淀30min,排水5min。
整个实验过程进水NO3--N为100mg/L,使用乙酸钠溶液(COD为25g/L)提供反应所需碳源,控制反应起始C/N值为2。第Ⅰ阶段(第1~10天)分4次投加碳源,即在t=0/1/2/3 h分别投加3 mL乙酸钠溶液,旨在启动短程反硝化。第Ⅱ阶段采用3种碳源投加方式,即1次投加方式(第11~28天,在t=0min时投加12mL乙酸钠溶液)、3次投加方式(第29~47天,在t=0/30/60min分别投加4mL乙酸钠溶液)、6次投加方式(第48~68天,在t=0/10/20/30/40/50 min分别投加2mL乙酸钠溶液)。3种投加方式各选取3个周期进行单周期连续取样。每天监测SBR反应器进、出水的NO3--N、NO2--N、pH值。
1.3 接种污泥与实验进水
接种污泥取自实验室培养成熟的全程自养脱氮污泥,接种后SBR反应器内混合液的MLVSS为1500mg/L,30d排泥1次。
实验进水为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主要包括NaNO3、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微量元素A及B溶液,pH值为7.5~8.5。
1.4 分析项目及方法
水样首先经过0.45μm纳滤膜过滤,然后分别采用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PHS-3C型pH计、马福炉灼烧重量法测定NO2--N、NO3--N、pH值、MLVSS;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分析。
NTR、比转化速率参考文献进行计算。
02 结果与分析
2.1短程反硝化系统的启动
图2反映了反应器内PD启动过程中NO3--N、NO2--N浓度及NTR变化情况。进水NO3--N为100mg/L,乙酸钠为唯一碳源,碳源分4次投入SBR反应器中,PD系统经过19个周期的驯化完成启动。启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9周期,PD活性增强阶段;第10~19周期,PD活性稳定阶段。第1~9周期,反应器出水NO3--N浓度从26.89mg/L降至12.39mg/L,NO2--N浓度从0.75mg/L增加到44.9mg/L,NTR从22.00%升至86.17%,此时认为系统中PD性能逐渐增强。第10~19周期,反应器出水NO3--N和NO2--N平均浓度为12.53mg/L和61.41mg/L,NO2--N高积累量得以维持,NTR平均为89.78%、最大为97.09%,说明经过19个周期的驯化,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启动了PD系统。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启动PD采用一次性投加碳源的方法。毕春雪等在SBR反应器中通过一次性投加乙酸钠耗时21d启动了PD,张星星等采用3种不同的污泥源耗时9d启动了PD系统,且NTR均仅在70%左右。本实验采用的SBR反应器仅经过19个周期(10d)的运行,NTR就达到89.78%,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高效稳定PD系统的启动,因此可以认为分次投加碳源有利于SBR反应器中PD的启动。
2.2 碳源投加方式对短程反硝化的影响
2.2.1 氮素转化特性
不同碳源投加方式对PD系统氮素转化特性的影响如图3所示。进水NO3--N为100mg/L,一次性投加时,反应器出水NO3--N、NO2--N平均浓度分别为17.18、49.24mg/L,NTR平均为75.10%、最大达到88.62%。前10d反应器中NTR稍有波动,后趋于稳定。3次投加方式条件下,反应器出水NO3--N、NO2--N平均浓度分别为12.28、58.9mg/L,NTR平均为81.55%,比一次性投加时高6.45%,NTR最大为88.72%,与一次性投加时相差不大,说明3次投加时反应器出水NTR波动不大。6次投加方式条件下,反应器出水NO3--N、NO2--N平均浓度分别为7.33、60.92mg/L,NTR平均为86.55%、最高可达96.14%。
在不同的投加方式下,PD系统出水NO3--N、NO2--N浓度差异明显。在其他运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碳源投加次数的增多,SBR反应器出水NO2--N浓度、NTR呈上升趋势,NO3--N剩余量呈下降趋势,说明碳源投加次数增多有利于提升反应器内PD活性。碳源分6次投加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促使NO3--N转化为NO2--N,同时进行完全反硝化的NO3--N比例下降,因此积累了高浓度的NO2--N。少量多次地投加碳源可使反应器中的有机物浓度处于较低水平。在较低的C/N值条件下,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大于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NO3--N优先还原为NO2--N,使NO2--N得以积累。
2.2.2 典型周期转化速率
图4展示了不同碳源投加方式下SBR反应器中PD典型周期内NO3--N、NO2--N浓度及NTR变化情况。各条件下典型周期实验次数为3次。一次性投加时,在前60min,反应器出水NO3--N浓度由64.63mg/L降至28.15mg/L,NO2--N浓度从12.68mg/L升至41.72mg/L,60min时NTR达到峰值80.09%。在后续180min反应时间内,NO2--N仅增加了3.94mg/L,NO3--N仅减少了9.45mg/L。3次投加时,反应器出水氮素浓度变化主要在前90min内,NO3--N在0~90 min和90~240min的浓度分别下降了43.39、7.37mg/L,NO2--N则分别增加了30.83、4.21mg/L,但NTR峰值仍出现在60min时,为72.46%。6次投加时,在前60min完成了大部分NO2--N的积累,反应器出水NO2--N增加了33.80mg/L,NO3--N减少了39.90mg/L,60min时NTR最大为84.50%。3种投加方式下反应器内NO3--N减少量均大于NO2--N积累量,二者差值越小,说明反应器内NO2--N的还原量越少,NTR越高。
此外,3种投加条件下SBR反应器出水NO3--N、NO2--N浓度及NTR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在反应前期,反应器出水NO3--N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降低,NO2--N浓度不断积累升高。这是因为在反应初期,硝酸盐还原菌的底物NO3--N和碳源充足,硝酸盐还原酶可结合的电子供体与受体增加,NO3--N可快速转化为NO2--N。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器中NO3--N、NO2--N浓度变化不大,是因为反应后期NO3--N和碳源浓度较低,反应变慢,NO3--N和NO2--N变化不明显,因此二者浓度及NTR比较稳定。有研究表明,当C/N值大于3(超过了完全反硝化所需要的碳源量)时出水NO2--N浓度随反应的进行而先增加后减少。而本实验中C/N值为2,且通过分次投加降低了反应期间碳源浓度,使反应器中不明显发生完全反硝化,才成功在反应后期稳定积累NO2--N浓度。3种碳源投加方式下,反应器中的NTR呈微弱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在60min时达到最大值。经比较可知,6次投加方式下反应器出水NO2--N浓度和NTR都达到最高水平。
在前4次取样时间内,反应器内NO3--N减少量和NO2--N积累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R2>0.95。典型周期内的PD反应速率可由拟合后的二者浓度变化以及污泥浓度MLVSS来确定,结果如图5所示。
在3种投加方式中,6次投加时NO3--N比还原速率、NO2--N比积累速率最大,分别为26.79、22.65mg/(g·h),3次投加方式的NO3--N比还原速率、NO2--N比积累速率最小,分别为19.42、13.95mg/(g·h)。此外,无论何种投加方式,NO3--N比还原速率远大于NO2--N比还原速率。一次性投加时,NO3--N比还原速率是NO2--N比还原速率的4.82倍,3次、6次投加时分别为3.55、6.47倍。6次投加方式的NO3--N比还原速率与NO2--N比还原速率相差最大,NO2--N得以更好地积累,与在该条件下PD系统具有较高的NTR相一致。由此可以认为,NO3--N比还原速率大于NO2--N比还原速率是NO2--N积累的直接原因,这与王淑莹等、Cao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2.3 微生物群落分析
利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进一步了解不同运行条件下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seed取自反应器运行第1天(接种污泥)、R1取自反应器运行第16天(1次投加方式)、R3取自反应器运行第35天(3次投加方式)、R6取自反应器运行第57天(6次投加方式)。4个污泥样品的Coverage值分别为98.80%、97.68%、99.60%、99.74%,有较高的样本文库覆盖率,说明本次测序有效。Shannon值用来表征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其数值越大,多样性越高。seed、R1、R3、R6的Shannon值分别为5.69、8.02、6.19、7.10,说明R1比其他样品的物种多样性要高,即seed、R3、R6中微生物的专一性更高,功能细菌的优势更强。
SBR反应器中各时期污泥样品门水平、属水平的微生物群落丰度见图6。从图6(a)可知,4个污泥样品中分别检测出9、11、18、15种已知菌门,有6种主要菌门(相对丰度>1.0%),分别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Patescibacteria菌门。按照丰度由高到低排序,seed中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84.08%)、厚壁菌门(14.86%);R1中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70.50%)、厚壁菌门(25.60%)以及Patescibacteria菌门(1.59%);R3中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38.49%)、变形菌门(32.73%)、绿弯菌门(22.35%)、浮霉菌门(4.28%);R6中优势菌为变形菌门(47.71%)、绿弯菌门(22.62%)、拟杆菌门(22.35%)、浮霉菌门(4.96%)。可以发现,R3、R6中出现了seed、R1中没有的绿弯菌门,绿弯菌门是含有绿色素的兼性厌氧细菌,可以分解糖类物质并进行脱氮。拟杆菌门的丰度逐渐降低,变形菌门的丰度逐渐升高,R6中变形菌门占47.71%,此丰度与已有文献中活性污泥变形菌门的丰度相近。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反硝化菌属大多属于变形菌门,变形菌门可以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脱氮除磷,因此,高丰度变形菌门是PD系统中高NTR的保证。
从图6(b)可知,R3、R6新增了前两个样品中未检测出的反硝化菌属Thauera,相对丰度分别为14.29%、17.11%。Thauera是PD研究中实现NO2--N积累的功能菌属。Du等的研究接种已驯化成功且稳定运行的反硝化污泥,发现在实验后期Thauera是PD工艺中的绝对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为67.25%。而本实验接种污泥为实验室培养成熟的全程自养脱氮污泥,反应后期才出现Thauera,条件的优化使与PD相关优势菌得到富集,这与6次投加时效果最优的结论一致。
03 结论
①在常温(24~25 ℃)下,当进水NO3--N为100 mg/L、C/N值=2时,碳源分次投加,可以在短时间(10d)内启动高效稳定的PD系统。
②6次投加方式下SBR反应器中PD运行效能最好。6次投加方式下出水NO3--N、NO2--N平均浓度分别为7.33、60.92 mg/L,NTR平均为86.55%,NO3--N比还原速率最大[26.79mg/(g·h)],NO2--N比还原速率最小[4.14mg/(g·h)]。
③碳源投加次数增多有利于提升SBR反应器内PD的活性,促进反应器出水NO2--N的积累,可为后续ANAMMOX脱氮提供充足的基质。
④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是PD系统中的优势菌门,在3次投加和6次投加的污泥中出现的新菌属Thauera是众多已报道PD研究中实现NO2--N积累的功能菌属,Thauera的富集能维持PD系统的稳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征集了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旨在展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和取得成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做法。这些案例做法仅供参考借鉴,不作为相关企业开展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今天,一起来看河北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典型案例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行业典
10月16日,河南原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特许经营项目公开招标,特许经营权期限40年,最高限价2.26元/吨,建设规模: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77500.39㎡(合116.25亩),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5万m3/d,配套管网16.34km;再生水处理规模4.5万m3/d,再生水配水管网16.65km。原阳县第二污水处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加快提升节能减排标准水平,引领设备更新,具体包括加快节能技术标准升级,持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强化绿色低碳标准研制,提高设备技术标准水平等。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为贯彻
近年来,智慧水务已成为我国传统水务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它通过信息化技术方法获得、处理并公开城市水务信息,可有效管理城市的供水、用水、耗水、排水、污水收集处理、再生水综合利用等过程,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等环境问题,供排水管网迅速扩张,
大王山水质净化厂(一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当中。在项目现场,大型塔吊林立,运输车辆往来穿梭,300余名工人紧张作业……热火朝天的施工图景下,一座日处理污水能力可达10万吨的花园式污水处理厂已展露雏形。大王山水质净化厂(一期)项目施工现场大王山水质净化厂(一期)项目坚持“低碳节能”的设计
为实现功能、美观两不误,中建三局项目团队通过超前设计和精益施工,将这座巨大的城市“净水器”——深圳福田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打造成集生态科普、运动休闲、网红打卡于一体的环水绿色生态综合体。策划先行,拓展空间“一个项目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前期设计管控是否到位。”深圳公司基础设施公司副
4月9日,河南安阳市市政污水处理中心一期工程评标结果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联合体单位: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35元/吨,建设期加运营期30年。安阳市市政污水处理中心一期工程招标,总投资约68954.6万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曝
3月18日,安阳市市政污水处理中心一期工程招标,总投资约68954.6万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初沉池、生物池、污泥泵房、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深床滤池及反冲洗设备间、接触消毒池、巴氏计量槽、出水泵房、鼓风机房、储泥池、污泥浓缩脱水机房、生物II除臭滤池
【社区案例】一级A排放标准,目前出水接近临界值(但总磷很低)请教一下有没有老师知道怎么处理?从描述上看,大概率是营养比失衡导致的,进水CNP比的失衡会导致污水系统的诸多问题,例如污泥膨胀、出水超标等问题,而且是无法通过改变操作条件来弥补的,需要将CNP比调整相应的比例,才能解决,本文将从
碳源投加的计算公式的介绍有很多,但是有些小伙伴反映利用公式算出来的值是负数。其实碳源的计算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很多文章照搬前人留下的公式,没有自己的思路或者讲解,让很多人看不懂,碳源投加核心其实就是思路的正确!1、碳源投加计算为什么是负数?1、计算公式选择错误计算碳源的投加量,选对计
2024年1月4日下午,第三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预热活动——“科创中国·科菁荟”·绿色低碳环保创新技术路演活动在成都科技会堂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活动旨在通过路演形式,帮助链主企业吸引上下游相关企业补链强链,加
在脱氮工艺中氨氮转化成氮气有很多的途径,也存在很多难以控制的中间过程及中间产物,恰恰是这些难控制的中间过程决定了最新的脱氮工艺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介绍一下短程硝化及短程反硝化的内容!什么是短程硝化?废水生物脱氮,一般由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完成,而硝化过程分为氨氧化阶段和亚硝酸盐氧化
编者按:厌氧氨氧化(ANAMMOX)因无需氧气和有机物而被冠以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以致学界对其研究趋之若鹜并愈演愈烈。然而,20多年过去了,过热的研究与少有的工程应用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一现象耐人寻味。因此,有必要对产生这种反差现象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以期获得对ANAMMOX技术工程应用场景以及运
4月27日上午,北控水务集团在京召开“创新求是,突破引领”技术发布会,首次公开发布BEAOA与北控速粒两项技术产品。发布会系统阐述集团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全面展示BEAOA及北控速粒创新技术成果并举行揭牌仪式。“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目前,北控水务与中国工程院彭永臻院士合作的污泥双回流-AOA深度脱氮除磷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在山东、广东等地开展大规模生产性应用,并且已经在超过一万吨生产线上成功应用,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助推了绿色产业链构建,展现了卓越的技术优势。据公开报道,2011
9月2日-7日,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由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企业白皮书发布暨研讨会,作为服贸会系列活动之一,于3日同期举行。会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企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正式发布。北控水务污泥双回流-AOA深度脱氮除磷技术(下称“AOA新技术”)创新引领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成功入选,成为环保行业唯一一家入选白皮书的企业。
有文称,好氧颗粒污泥和厌氧氨氧化,可算当代污水处理的两个梦幻般的技术。我们在上篇文章《低能耗技术之白话好氧颗粒污泥法》(点击查看)中讨论了一梦,此次我们讨论另一梦--厌氧氨氧化。
污水处理领域常用专业名称解析
推荐理由:垃圾渗滤液含有高浓度的NH4+-N,属于难降解废水。传统脱氮工艺需投加大量无机碳源,是造成垃圾渗滤液处理成本高的原因之一。与传统脱氮工艺相比,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可大幅减少曝气量且无需投加碳源,从而降低垃圾渗滤液处理成本。然而,针对亚硝酸盐型厌氧氨氧化过程来说,实现这一
导读: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在低氨氮浓度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是现今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研究和工程前沿。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Nitrification/Anammox,PN/A)工艺的可行性在实验室得以验证,但长期稳定维持仍然缺乏有效策略,实现较为理想的主流厌氧氨氧化(MainstreamAnammox)面临
厌氧氨氧化与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区别,很多小伙伴容易搞混,本文从两个工艺本身的原理出发写一写两个工艺的异同点!一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第一步是由亚硝化菌将NH4+-N氧化为NO2--N的亚硝化过程;第二步是由硝化菌将NO2--N氧化为氧化为NO3--N的过程;然后通过反硝化作用
各有关单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有其重要意义。为落实党中央最新部署,响应生态环境部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的有关意见,中
2025年2月11日,澳门有机资源回收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项目现场顺利举行。澳门有机资源回收中心项目简介本项目为EPC+O(总承包+运营)模式,合同总金额18.67亿澳门元,以“未来浮岛,空中花园”为设计主题,融入澳门“岛”,展现科技“芯”。项目拟采用“高效预处理+厌氧消化+沼气发电+好氧堆肥”的餐厨
沼气作为一种清洁绿色能源,在可再生能源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日,沼气发电领域传来了好消息,北京排水集团高安屯再生水厂沼气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未来,高安屯再生水厂将综合利用沼气发电、光伏发电、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实现电能自给,打造全国首座电能自给的再生水厂。(来源:
北京排水集团原创厌氧氨氧化(“红菌”)技术成功中标国家存储器基地高氨氮废水处理项目,实现集团原创技术应用转化重大市场突破。国家存储器基地高氨氮废水处理项目位于湖北武汉光谷,作为北京排水集团在半导体芯片废水处理行业的首个工程,在目前“红菌”外部市场转化项目中,规模最大、示范效应最强
5月28日,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澳门分公司、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及澳马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的设计、建造及经营批给合同》。浙江旺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匡彬作为旺能环境代表签署协议,美欣达集团董事会主席单建明出席签约仪式。
在脱氮工艺中氨氮转化成氮气有很多的途径,也存在很多难以控制的中间过程及中间产物,恰恰是这些难控制的中间过程决定了最新的脱氮工艺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介绍一下短程硝化及短程反硝化的内容!什么是短程硝化?废水生物脱氮,一般由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完成,而硝化过程分为氨氧化阶段和亚硝酸盐氧化
北京排水集团建设的国际上第一座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项目日前通过技术成果鉴定。作为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该项目是国际上率先建成并成功运行的一座典型的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示范工程,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悉,该项目设计规模为7200立方米/天,自2019年投入运行后,经过3个冬季低温期考验,成功
编者按:厌氧氨氧化(ANAMMOX)因无需氧气和有机物而被冠以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以致学界对其研究趋之若鹜并愈演愈烈。然而,20多年过去了,过热的研究与少有的工程应用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一现象耐人寻味。因此,有必要对产生这种反差现象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以期获得对ANAMMOX技术工程应用场景以及运
截至目前,北海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厂区建筑主体结构、工艺设备安装基本完成,其中地磅计量系统、预处理系统、锅炉系统等已调试完毕,并已办理消防,节能,防雷,竣工验收等手续,即将进入试运行。当前设计处理规模为100吨/日,未来将扩建至150吨/日。2020年11月,深高速旗下蓝德公司与北海市政府方代表
5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住建部科技中心”)在宜兴组织召开AOA技术工程应用效果评估暨技术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住建部科技中心副主任黄海群、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总工郑建平、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郭平以及专家组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董文艺、
文章导读厌氧氨氧化工艺因其高效、低耗的优势,在废水生物脱氮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许多含氮废水领域已成功工程化应用。前期我们介绍了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发现与发展应用。本文结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原理,对该技术在不同废水领域的研究及工程化应用情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