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为进一步优化“十四五”期间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结构,推动建立“省域内能力总体匹配”的处置体系,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环境与安全风险,贵州省制定印发《贵州省“十四五”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详情如下:
贵州省“十四五”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2022年6月
目录
前 言Ⅰ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
一、“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效 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
第二章 产生现状与需求分析 4
一、产生现状 4
二、收集、利用处置情况 4
三、产生量预测与短板分析 5
第三章 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规划目标 8
第四章 主要任务 9
一、优化利用处置结构 9
二、完善配套收集转运体系 11
三、推进利用处置工艺提升改造 12
四、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 13
第五章 保障措施 15
一、强化规划约束 15
二、落实主体责任 15
三、重视技术支撑 15
四、加大监管力度 15
五、推进公众参与 16
前言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对于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优化“十四五”期间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结构,推动建立“省域内能力总体匹配”的处置体系,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环境与安全风险,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以2020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并持续改进贵州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危险废物产生处置情况、管理计划、转移联单、许可证核发等全在线申报办理,一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产生、转运、处置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开展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利剑”专项行动等,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开展废铅蓄电池和废机油安全专项整治、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逐步规范全省社会源危险废物的收集与处置。
(二)收集、利用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工业源危险废物方面,2020年全省共有收集企业63家,利用处置企业55家,收集能力从2015年的43.75万吨/年提高至398.99万吨/年,利用处置能力从2015年的78.60万吨/年提高至297.63万吨/年。医疗废物方面,2020年全省共有收集处置企业35家,收集处置能力从2015年的2.13万吨/年提高至9.52万吨/年。2020年,全省危险废物总产生量103.94万吨,从总能力上看,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设施已能满足省内产废企业利用处置需求。
(三)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有效提高。与川、滇、渝三省(市)建立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及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形成风险防控区域合作。建立医疗废物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清单,保障了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需要。
(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链初具雏形。全省含汞废物、含铅废物的利用处置设施主要分布在铜仁市和黔东南州,与汞化学试剂、汞触媒、铅蓄电池等生产企业形成了相对布局集中的上下游产业链,初步促成了全国含汞废物和全省含铅废物的主导流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能力过剩与短板并存。就省内产生量而言,全省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能力总体过剩,个别能力过剩比较明显,如有机树脂类废物、废矿物油、铝灰等。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含锌废物、精(蒸)馏残渣、废催化剂等危险废物在其收集、利用处置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设施分布存在区域性不平衡。各地生活垃圾填埋场容量已逐渐趋于饱和,难以持续为省内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提供处置场所,飞灰处置能力短板日益突出。
(二)配套收集转运体系不完善。我省部分地区医疗废物运输距离较远,收集转运成本较高,已占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运行成本的60%以上。全省社会源危险废物点多面广,不易收集贮存,实际申报量不到理论估算量的四成。
(三)工艺水平仍需提升。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工艺技术良莠不齐、整体水平不高,废铅蓄电池、废机油等社会源危险废物还存在一些“散乱污”非法处置企业。
(四)跨省转入转出比例出现“逆差”。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过剩导致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出现较为严重的“逆差”。2020年底,危险废物转入量是转出量的24倍,对我省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全省危险废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医疗废物产生量有所增大,社会源危险废物是目前我省危险废物监管的薄弱环节。因此,本规划将工业源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主要社会源危险废物作为规划重点。
第二章产生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产生现状
2020年,全省危险废物总产生量103.94万吨,其中,工业源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主要社会源危险废物产生量分别为87.01万吨、3.06万吨和13.87万吨。
(一)工业源危险废物。产生的工业源危险废物涉及31个类别。产生量较大的类别主要有含钡废物、焚烧处置残渣、无机氰化物废物、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分别占工业源危险废物的57.26%、13.39%、11.62%、5.52%和2.70%。
(二)医疗废物。产生的医疗废物涉及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和药物性5类危险废物。其中,感染性和损伤性废物分别占医疗废物的88.12%和11.32%,其他3类危险废物占医疗废物的比重不足1%。
(三)社会源危险废物。全省主要社会源危险废物为废铅蓄电池和机动车修理产生的废机油。经测算,上述两类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分别为9.35万吨和4.52万吨。
二、收集、利用处置情况
2020年,全省工业源危险废物核准收集能力398.99万吨/年,实际收集量64.16万吨/年,实际收集量是核准收集能力的16.08%。工业源危险废物实际利用处置量111.47万吨,其中产废单位自行利用处置量62.36万吨,占实际利用处置量的55.94%;持证经营单位利用处置量49.11万吨,占核准经营能力的16.50%。
全省医疗废物核准收集处置能力9.52万吨/年,实际收集处置量3.06万吨/年,占核准经营能力的32.14%。
三、产生量预测与短板分析
(一)工业源危险废物。经预测,到2025年全省工业源危险废物产生量将增加至131.86万吨,其中,含钡废物由2020年的49.82万吨增长至56.06万吨,以飞灰为主的焚烧处置残渣由2020年的11.65万吨增长至47.07万吨,利用处置能力缺口分别为51.98万吨和43.47万吨,有必要新增相应的利用处置设施,补足能力短板。与现有能力相较,其他类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到2025年仍有富余。
(二)医疗废物。经预测,到2025年全省医疗废物产生量将达到5.34万吨。我省现有医疗废物处置能力9.52万吨/年,可满足“十四五”期间医疗废物处置需求。之前,除贵阳市和黔南州,其他市(州)尚不具备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的处置能力,但随着《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21年版)》明确这两类废物可分别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废药物、药品和其他废物进行处置,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的处置能力已不存在短板。医疗废物方面短板主要集中在收集转运方面。
(三)社会源危险废物。经预测,到2025年全省废铅蓄电池、机动车废机油产生量分别为13.45万吨、6.02万吨,现有设施在扣除工业源危险废物处置需求后,仍能满足社会源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短板主要集中在收集转运方面。
第三章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我省“工业倍增”行动背景下,深入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补齐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短板,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生态环境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政策引导
建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审批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有效衔接机制,探索开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核发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核发、排污口设置“四合一”试点。探索建立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利用处置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总量控制,合理布局
立足全省当前需要,兼顾长远发展,针对性地补齐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短板。鼓励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优良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推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区域需求协调发展,形成总量匹配、布局合理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体系。
——严格准入,市场调节
新改扩建涉危险废物项目严格遵循“省域内能力总体匹配”原则。鼓励新改扩建的利用处置设施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工艺和设备,支持良性市场竞争,促进工艺升级,提升利用处置企业的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省内需求总体匹配,设施布局不平衡基本解决,结构性短板基本补齐,跨省转入转出比例显著下降。进一步完善收集转运体系,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行业技术和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四章主要任务
一、优化利用处置结构
(一)化解能力过剩。严格控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规模总量,推进利用处置能力与省内产废情况总体匹配。除结构性短缺的利用处置设施外,对已满足我省需求、产能过剩、不符合规划的,原则上不再新增规模。《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换证的,严格核准下一个经营周期的经营能力。按照综合利用、焚烧处置、协同处置、填埋处置梯次推进原则,合理核定设施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类别。控制可焚烧减量的危险废物直接填埋。
(二)补齐能力短缺。聚焦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能力短板,推动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示范,鼓励飞灰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构建渠道多样、能力充足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体系。鼓励含钡废物产生企业合法自行利用处置,同时新增一批含钡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作为托底保障。设置区域性收集、中转或移动处置设施,提高偏远地区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力。
(三)规范水泥窑及工业炉窑协同处置。适度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将其作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的有益补充,原则上以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危险废物、应急医疗废物等为处置重点。支持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技术研发,依托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钢铁冶炼等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试点。
(四)严控跨省转入倒逼结构调整。实行危险废物转移“白名单”制度,实现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优势互补。严格管控跨省转入风险。遵循就近处置原则,减少大规模、长距离运输。跨省转入的危险废物类别以转移自相邻或开展区域合作的省份,以及全国或省内统筹布局的特定类别危险废物为主。加强跨省转入危险废物成分监测,提高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研究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保障最不利情况下危险废物跨省转入造成环境污染所需的治理费用。
专栏1 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
1.在有条件的市(州)布局建设一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利用处置设施。“十四五”期间,补齐50万吨利用处置能力缺口。
2.在安顺市、黔东南州和铜仁市等含钡废物主要产生区域布局建设含钡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十四五”期间,补齐60万吨利用处置能力缺口。
专栏2 危险废物跨省转入监管
1.纳入跨省转移“白名单”管理的危险废物类别,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和国家或省统一布局的特定类别为主。
2.禁止转入单纯以填埋方式处置的危险废物。
3.单独收集企业须与省内有关利用、处置企业形成收运处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完善配套收集转运体系
(一)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能力建设。建立村—乡(镇)—县(市、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区域性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在毕节、铜仁、黔东南、黔南现有设施空缺区域适当补充建设处置或收集设施,逐步实现边远地区医疗废物收集全覆盖。
(二)开展特殊危险废物收集试点。鼓励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和利用处置单位在花溪大学城等大中院校集中区开展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和预处理示范项目。开展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试点,推广到废矿物油及含矿物油废物等社会源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
(三)解决设施不平衡布局。通过支持以现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为主导,联合专业收集转运单位建设区域性收集网点和集中贮存设施,推动收集、贮存、转运和利用处置企业一体化改革,提升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含锌废物、精(蒸)馏残渣和废催化剂等危险废物的收集转运能力,运往利用处置能力充足的市(州)进行利用处置,解决区域性的收集、利用处置设施不平衡问题。
三、推进利用处置工艺提升改造
(一)高标准建设新的集中利用处置设施。新建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设施应选择《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中的主流成熟工艺和设备,应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行业准入条件。探索新建利用处置设施项目开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核发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核发、排污口设置“四合一”试点,优先支持省内有需求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
(二)提高现有设施的运营水平。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引导现有利用处置设施规模和技术工艺按照新建设施要求完成升级改造;通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提升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水平。鼓励对于距离环境敏感点较近,且环境问题投诉多的现有利用处置设施搬迁至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
(三)集中优势整合发展。通过市场化手段鼓励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在铜仁建设国家级含汞废物利用处置中心,提标改造现有生产工艺技术,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将含铅废物的利用处置单位主要布置在黔东南台江工业园区,建设省级含铅废物利用处置中心,逐步淘汰“散乱污”企业,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专栏3 危险废物处置重点工艺提升
1.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宜采用回转窑+二燃室+热能利用设施+烟气净化设施,单炉焚烧规模100吨/日及以上,设施处置能力原则上不小于3万吨/年。
2.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应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单线设计熟料生产规模4000吨/日及以上,采用窑磨一体化运行方式,水泥窑及窑尾余热系统采用高效布袋除尘器作为烟气净化设施,其他还应满足GB30485、GB50634、HJ662以及《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技术审查指南(试行)》等要求。
3.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单线规模10吨/日及以上的,宜采用焚烧工艺,焚烧设施宜采用回转窑(或热解炉)+二燃室+烟气净化设施;单线规模小于10吨/日的,宜采用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消毒、微波消毒等非焚烧工艺,单线规模不低于3吨/日。
四、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
(一)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纳入重大传染病疫情领导指挥体系,保障所需的车辆、场地、处置设施和防护物资。坚持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制定疫情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启动程序,明确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集中隔离场所、封闭管理小区(村寨)涉疫情医疗废物及按疫情医疗废物管理的生活垃圾收集、贮存、转运和处置要求,确保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有序开展。将医疗废物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纳入政府应急响应体系,建立完善环境应急响应预案,保障医疗废物应急处置。
(二)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转运、处置能力。根据省内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窑、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等资源,梯次建立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清单,规范设置协同应急处置设施的应急处置备用进料装置,明确该设施应急状态的管理流程和规则,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约束
原则上按照规划提出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类别和布局进行项目选择。建立规划的动态评估和调整机制。设施选址应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统筹考虑、合理布局。
二、落实主体责任
省生态环境厅负责本《规划》的解释和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工作。各市(州)人民政府按照《规划》组织推进利用处置设施的建设。利用处置企业的设施建设和生产运营活动应严格执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三、重视技术支撑
持续关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工作,鼓励利用处置企业自主研发、积极引进、升级改造和示范推广。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组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专家团队,强化解决重点问题时的人才补充和技术支撑。
四、加大监管力度
将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单位作为日常环境监管工作重点,实施严格的全过程环境监管,防止污染环境。规范产废单位自建危险废物贮存和利用处置设施,依法整改、淘汰或关停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从严打击危险废物违法行为。建立危险废物应急处置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提高危险废物应急处置能力。
五、推进公众参与
利用“两微”平台加强危险废物重大环境案件查处情况和危险废物防治工作宣传,鼓励公众、媒体等监督举报危险废物违法行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江苏宿迁发布《宿迁市2025-2026年度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2025-2026年,全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共编排1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8.8亿元。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改、扩)建工程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22.4亿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0.7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8日,广东佛山生态环境发布有关于佛山降碳减污之路的报道,绿色制造与产业转型以及重塑工业DNA。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市共有3个绿色工业园区、91个绿色工厂、30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总数位居广东省前列。其中,蒙娜丽莎陶瓷通过技术创新,投产了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
日前,江西发改委发布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安排544项,总投资147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57亿元。其中,建成投产项目159项,续建项目212项,新开工项目168项,预备项目5项,涵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生态环保项目46个。北极星汇总环保项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有关要求,为科学引导通化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利用处置企业规模化、专业化运营,现发布通化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投资指导性公告。一、指导思路坚持以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衢州市人民政府发布衢州市2025年度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引导性公告,全市利用处置能力74.1万吨/年,实际利用处置量33.89万吨,运行负荷45.7%。另有少部分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建有自行配套的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此外,全市还有规划在建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项目7个(水煤浆协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贵阳市乌当区400吨厨余垃圾处置设施提标改造建设项目环评一次公示,项目工程总投资52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前端餐厨垃圾收运系统更新完善1项、400t/d预处理工艺段提标改造1组、400t/d资源化利用工艺段提标改造1组、污水处理工艺设备更新1套、沼气利用及锅炉设备更新改造1项。公示
3月31日,上交所公告称,因厦门市政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本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长期扎根于我国环境能源领域,主营业务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业危废处置、医疗废物处置、厨余垃圾处置、渗滤液处理、生态填埋、海上环卫、垃圾压缩中转等,形成了以生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今天,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宜昌市城区(江北片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特许经营者招标,项目投资金额为17882.08万元,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处理建筑垃圾37万吨/年,包括工程/拆除垃圾30万吨/年、装修垃圾7万吨/年,主要建设内容含原料堆场、预处理系统、资源化利用系统、产品储存养护区、建筑垃圾应急硬化堆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理性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按照《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深化危险废物闭环监管“一件事
日前,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湖北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利用“白名单”制度(试行)》。详情如下:关于印发《湖北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利用“白名单”制度(试行)》的通知鄂环办〔2025〕12号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生态环境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
日前,江苏宿迁发布《宿迁市2025-2026年度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2025-2026年,全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共编排1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8.8亿元。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改、扩)建工程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22.4亿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0.7亿
中科环保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3亿元,同比增加18.43%;利润总额4.01亿元,同比增加13.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加18.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23.04%。2024年,中科环保处理生活垃圾394.06万吨,同比增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贵州省发改委发布2025年第一批向社会资本推介项目“三张清单”,涉及正安县土溪电站工程、六枝特区洒志风电场项目、福能(贵州)发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项目、贵州美锦华宇综合能源岛项目、盘州市出水洞水库坝后式电站工程等多个电力项目。全名单如下:贵州省2025年第一批向社会资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有关要求,为科学引导通化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利用处置企业规模化、专业化运营,现发布通化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投资指导性公告。一、指导思路坚持以
3月31日,上交所公告称,因厦门市政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本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长期扎根于我国环境能源领域,主营业务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业危废处置、医疗废物处置、厨余垃圾处置、渗滤液处理、生态填埋、海上环卫、垃圾压缩中转等,形成了以生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理性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按照《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深化危险废物闭环监管“一件事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鲁环字〔2025〕18号各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和林业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现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0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征集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根据《上海市工业通信业节能减排和合同能源管理专项扶持办法》(沪经信规范〔2023〕5号)的通知的要求,对实现工艺突破或流程再造,以及企业首次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新
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湖南省依法组织对2023年度排放源年报数据进行调查,依据《排放源统计调查制度》(国统制〔2024〕11号),现将2023年湖南省生态环境统计数据公布如下。一、统计范围2023年度排放源统计调查对象为重点调查单位全省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简称农业源
近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3年湖北省生态环境统计公报》。详情如下:2023年湖北省生态环境统计公报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湖北省依法组织对2023年度排放源年报数据进行调查,依据《排放源统计调查制度》(国统制〔2024〕11号),现将2023年湖北省生态环境统计数据公布如下。一、统计范围2023年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有关负责人就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问:《指导意见》发布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4月7日至2025年4月11日一周火电项目,涉及项目的核准、开工、投运等。国家能源集团宁夏六盘山2×1000MW、广东清远2×1000MW等60个项目电缆采购中标公示国家能源集团发布科环集团国能智深宁夏六盘山2×1000MW、广东清远2×1000MW等60个项目电缆采购公开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第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4月7日至2025年4月11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宁夏六盘山2×1000MW、广东清远2×1000MW等60个项目电缆采购中标公示国家能源集团发布科环集团国能智深宁夏六盘山2×1000MW、广东清远2×1000MW等60个项目电缆采购公
4月10日,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信息类软硬件设备第一批框架招标。按公司2025年集团物资集中采购工作计划,公司总部、南网数研院、南网科研院、南网数字集团、南网产投集团、南网供应链集团、南网共享公司、鼎和保险、南网财务公司,广东、云南、广西、贵州、海南电网公司,超高压公司、南网储能以及深圳
日前,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清镇市屋顶光伏经营权出让示范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清镇城市发展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汇坤仕代商贸有限公司、贵州创能停车场管理有限公司为第一、二、三中标候选人,本项目经营权出让期为15年(建设期1年),自中标经营者与实施机构签订的《经营权出让协议
2025年一季度,国家能源集团贵州公司完成绿电交易2.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4%,实现突破性新高,为贵州区域新能源发展注入动能。今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贵州公司依托区域一体化营销管理布局,发挥所属能源销售公司“支持保障、服务协调”的交易中心平台作用,统筹协调龙源电力、国华投资及国电电力在黔
北极星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5年1月至今,全国光伏电站EPC定标规模高达32GW,普通集中式超14.8GW,大基地超5.4GW,分布式光伏超过12GW。其中,规模超过1GW的有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7家央国企,总规模达到17GW,占EPC总规模的53%。(仅统计公开数据)受“抢装潮”影响,光伏组件价格从年初0.65元/W
4月9日,国投电力公告称,决定对公司第十二届董事会职工董事、第十二届监事会职工监事进行调整,张仔建先生不再担任公司职工董事,赵利君先生不再担任公司职工监事。选举尚中华先生为公司第十二届董事会职工董事,任期自选举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换届之日止;选举胡江春女士为公司第十二届监事会职工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可再生能源调度运行、可再生能源跨省区外送和消纳、“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和新能源就地消纳、新能源利用率监测统计等情况。原文如下: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领
4月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在贵阳拜会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启钊,贵州省领导郭锡文、罗强参加会见。徐麟、李炳军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温枢刚一行表示欢迎和感谢。徐麟、李炳军表示,当前全省上下正深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电力市场建设和市场秩序方面。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推进情况。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电力中长期、辅助服务、现货市场建设,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含交易方案、交易细则)与国家基本规则一致性、出台程序合规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9日,国投电力公告称,决定对公司第十二届董事会职工董事、第十二届监事会职工监事进行调整,张仔建先生不再担任公司职工董事,赵利君先生不再担任公司职工监事。选举尚中华先生为公司第十二届董事会职工董事,任期自选举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换届之日止;选举胡江春女士为公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