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布2023年第一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建设项目领域):
为进一步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整理汇总了7起建设项目领域的行政处罚案件,现予以公布。请各地认真学习、参考借鉴有关经验做法,继续加大对建设项目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切实履行环保主体责任。
案例一银川市某有限公司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行政处罚案
【案情简介】
2022年2月24日,银川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从事钢结构及配件、彩钢板及配件加工销售的银川市某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年加工10万平方米彩钢净化板项目”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擅自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2020年6月完成建设。该企业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第二款“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和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的规定。
【查处情况】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2021年)》的规定,责令停止建设。决定对该企业违法行为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的行政处罚,罚款人民币陆仟捌佰贰拾伍元整。该企业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取得环评文件批复,并依法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主动缴纳罚款。
【案件评析】
企业在项目建设前期开展环评审批和备案,是依法建设、依法生产、依法排污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企业因环境违法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防火墙。银川市某有限公司“年加工10万平方米彩钢净化板项目”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擅自开工建设是典型的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银川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发现该环境违法行为后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并做出相应行政处罚,以制止该行为的继续实施,及时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不良后果进一步扩大。
案例二 宁夏某制造有限公司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行政处罚案
【案情简介】
2022年2月24日,银川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宁夏某制造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主要从事家具制造、销售,“年产2万张饰面板及1000万米装饰条项目”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擅自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2021年6月完成建设。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第二款“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和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的规定。
【查处情况】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2021年)》的规定,责令停止建设。决定对该企业违法行为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的行政处罚,罚款人民币玖仟玖佰捌拾伍元整。该企业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取得环评文件批复,并依法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主动缴纳罚款。
【案件评析】
该案典型意义在于:一是以案练兵规范执法。银川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平时注重执法程序,通过办理案件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二是以案促企主动守法。在立案之后,执法人员积极跟进案件进程,督促企业加快整改,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时开展后督查检查,充分体现了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督促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的有效保障。三是以案释法全民普法。对全市企业杜绝建设项目“未批先建”起到很好的示例和指导作用,提高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通过案件公示公开,向广大群众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意义。
案例三 宁夏某工贸有限公司违反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行政处罚案
【案情简介】
2022年9月26日,石嘴山市生态环境局惠农分局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发现,宁夏某工贸有限公司煤沥青储存项目于2012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共建设5个沥青地下储存罐和1台YDW-360型电加热锅炉,储存罐产生的无组织废气经VOCs处理装置(水喷淋+二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通过15米高排气筒排放,该项目未报批环评手续且未进行竣工环保验收。该企业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规定。
【查处情况】
因该企业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环境违法行为已过追溯期限,故石嘴山市生态环境局只能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违反本条例规定,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或者在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中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或者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2021年)》相关规定,对该企业未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即投入运行的环境违法行为,罚款人民币20万元。目前,该企业已缴纳罚款,并积极配合完善相关手续。
【案件评析】
本案中,执法人员能够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改正违法行为,并耐心宣传解读有关法律法规,企业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改正违法行为,积极配合执法调查取证和处理工作。为进一步体现宽严相济、过罚相当的行政处罚精神,一是对该企业“未批先建”环境违法行为超过2年追溯期不予处罚;二是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2021年)》的裁量标准,对其“未验先投”环境违法行为在处罚额度最低区间内进行了处罚,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促进企业守法经营,还充分彰显了执法“温度”。
案例四 宁夏某药业有限公司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行政处罚案
【案情简介】
2022年6月13日,石嘴山市生态环境局平罗分局执法人员对宁夏某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年产3000吨高纯氨基胍碳酸盐技改项目(该项目环评手续齐全,于2018年9月20日通过竣工环保验收)的南侧新建了肌酸氨解、蒸氨、中和工段,于2022年4月开工建设,现场检查时未完成项目全部建设,未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该企业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的规定。
【查处情况】
石嘴山市生态环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的规定,并对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2021年)》“未停止建设的,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三以下罚款”的裁量标准,对该企业处以项目总投资额伍佰柒拾陆万柒仟陆佰元整的百分之三罚款,罚款人民币壹拾柒万叁仟零贰拾捌元整。
【案件评析】
本案环境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足,适用法律准确,过罚相当。在案件的办理过程中,执法人员严格按程序执法,注重调查询问及现场取证,在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督促企业履行环保主体责任。
案例五 宁夏某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违反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行政处罚案
【案情简介】
2022年7月7日,吴忠市太阳山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对宁夏某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企业15万吨/年混合苯加氢精制扩建项目于2018年开始建设,2021年11月建成,2022年1月投产,配套的污水处理站于2022年4月开始投运,但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查意见要求对污水处理站主要构筑物加盖密闭,未建设废气集中收集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无组织排放。该企业的行为违反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和第十九条第一款“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规定。
【查处情况】
针对宁夏某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涉嫌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及验收制度的环境违法行为,执法人员于2022年7月6日登记案件,经批准立案后,开展了调查取证等相关工作。吴忠市生态环境局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违反本条例规定,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或者在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中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或者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的规定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2021年)》,于2022年9月5日依法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吴环罚字〔2022〕70号),对该企业罚款人民币20万元,并将处罚信息及时在吴忠市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和环境行政处罚办理信息系统中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经执法人员复查,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已改正,且足额缴纳行政罚款,案件已完结。
【案件评析】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及验收制度案,主要表现为企业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通过对本案的查处,将对心存侥幸的环境违法者起到极大的警示、教育及震慑作用,对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增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六 中卫市某冶炼有限责任公司违反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行政处罚案
【案情简介】
2022年1月5日,中卫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中卫市某冶炼有限责任公司110KV变电站项目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2个违法行为,(1)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2)自2020年8月26日投入使用以来未完成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上述违法行为(1)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的规定。违法行为(2)违反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规定。
【查处情况】
中卫市生态环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规定,参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2021年)》第七类第一项第1条的适用标准对该企业违法行为(1)处以实际总投资额人民币壹仟壹佰肆拾壹万元整百分之三的罚款,罚款人民币叁拾肆万贰仟叁佰元整;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违反本条例规定,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或者在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中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或者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的规定,参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2021年)》第七类第二项第3条的适用标准,对该企业违法行为(2)罚款人民币20万元。目前,该企业已缴纳罚款,取得110KV变电站项目环评审批,完成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案件评析】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约束项目与规划环境准入的法制保障,本案中违法企业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却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建成投产1年半后仍未报批,充分反映出该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未真正履行环保主体责任。通过对该企业的查处,对其他未积极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企业形成有效震慑。
案例七 宁夏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行政处罚案
【案情简介】
2022年5月16日,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分局接到“全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平台关于隆德县沙塘镇董家庄附近金辉驾校隔壁扬尘污染、噪音扰民投诉转办单”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宁夏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擅自建设10米*10米料棚1座,堆放砂石料约100吨。该企业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的规定。
【查处情况】
固原市生态环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2021年)》第七类第一项第1条的适用标准,对该企业罚款人民币叁仟贰佰元整,并责令该企业立即停止建设并恢复原貌。目前该企业拆除已建设的10米*10米料棚1座,清理砂石料约100吨。
【案件评析】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非常重要的基本制度,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的重要体现。本案的环境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足,通过对该企业的查处,不仅可警示心存侥幸的违规企业,还可积极促进形成良好的行业生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4月25日,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通报会,会上通报了1起水污染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广元市某公司利用暗管逃避监管排放水污染物案2024年7月9日,根据广元市昭化区住建局转办的长滩河河道环境污染问题,广元市昭化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广元市某公司经营的煤炭洗选厂开展突击检查。检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12月17日发布广西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提出优化生态环境准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优化生态环境执法、强化技术政策帮扶、健全服务保障措施等5大类共20项具体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详情如下:广西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
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一、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自202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
近年来,河南省生态环境系统不断深化《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持续加大对排污许可领域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办了一批违反排污许可管理规定的违法案件,依法精准高效打击震慑环境违法行为。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和示范引领作用,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现发布2024年排污许可领域环境违法典
根据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江西省开展了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各地各部门加强统筹谋划,充分发挥工作合力,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和维修机构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加强移动源大气污染治理,严厉打击机动车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进一步
2024年,太原市生态环境局以执法大练兵为抓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结合全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计划,全面优化执法方式,不断增强执法效能,立足执法普法,服务企业,将科技执法、非现场执法、包容审慎执法贯彻到日常执法工作中,重点查办了环境违法犯罪、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
2024年,太原市生态环境局以执法大练兵为抓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结合全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计划,全面优化执法方式,不断增强执法效能,立足执法普法,服务企业,将科技执法、非现场执法、包容审慎执法贯彻到日常执法工作中,重点查办了环境违法犯罪、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履行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职责,加大以案释法力度,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震慑、警示、示范、导向作用,现将2024年合肥市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予以公布。肥东县某建材有限公司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案案情简介:2024年3月21日,合肥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开展夜间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运用,严格落实系统识别、线索派发、专班分析、现场核查等流程,依法查处了一批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违法犯罪行为。为强化警示教育宣传,现向社会公开发布8个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并对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厦门
2020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连续5年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突出打击重点,紧盯大案要案,深化部门衔接,扎实推进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有效遏制了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高发态势。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江苏省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浙江省宁波市生态
为切实发挥警示作用,督促问题整改,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公开通报2起涉气典型案例:一、湘江新区某公司未在密闭空间喷漆作业案案情介绍根据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专项执法行动,2023年12月28日,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通过电力环保智慧监控平台发现长沙某公司喷涂车间有使用迹象,通过现场检查发现,该公
日前,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监控要求的公告(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监控要求的公告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我厅印发的《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化工、有色金属冶炼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4月28日,吉林省长春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长春日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无尘车间建设项目拟审批公示。根据公示,项目位于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长智光谷产业园西地块A1栋,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2237平方米,主要从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研发。详情如下:长春日耀
近日,重庆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796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详情如下:重庆市能源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796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董小娟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重庆市双桥经开区燃气发电项目核准手续的建议》(第0796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
4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的通知。清单显示,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实施的30万千瓦熔盐槽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弃电热转换光伏光热发电一体化示范项目等101个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各有关部门和
北极星那个碳管家网获悉,4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的通知,通知指出,发改委将统筹利用现有中央预算内投资渠道,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建设。各地区要通过各类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具体内容如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绿色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5〕396号),包括宁夏太阳山氢氨谷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一期)、拉果错“零碳提锂”源网荷储示范项目、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等项目。详情如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
近日,内蒙古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就通辽市昌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再生利用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首次信息公示。公示信息显示,项目主要回收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报废光伏机组、风机叶片等,项目建成后年梯次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1万吨、拆解破碎废旧锂离子电池2万吨,拆解报废风电、光伏机组2万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内蒙古通辽市生态环境局扎鲁特旗分局发布锦泰和通辽绿色铝基新材料源网荷储能源优化示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项目位于通辽市扎哈淖尔工业园区,项目总投资530000万元,氧化铝厂区占地面积约982184.97m2,赤泥堆场1#占地面积约350000m2,赤泥堆场2#占地面积约500000m2。拟建
近日,湖南省湘乡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湖南裕能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回收利用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决定公示。从公示信息来看,湖南裕能拟投资15000万元,在现有厂区预留的二期用地范围内建设2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回收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生产规模为年拆解回收2万吨废旧锂电
能源法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其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能源法律法规在顶层设计上的空白,重构了我国能源法律体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法治意义。为贯彻落实宪法法制统一原则,需加快修订电力法,并确保精神与能源法保持一致。加快修订电力法是当务之急能源法是能源革命的顶层制度设计。自20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4月22日,浙江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厂、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现状,可参考以下两种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垃圾焚烧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1垃圾焚烧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2此外,通知对有组织超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河源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发布,举报奖励遵循“一案一奖”原则。5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全文如下:各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各科室、直属单位:为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领域的社会监督,鼓励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我局制定了《河源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自2
案由农林生物质发电是新能源领域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自2006年首个项目启动以来,历经19年的积累与发展,如今装机容量已达2000万千瓦以上,遍布全国500多个县市,行业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产业链上下游关联着数百万人口的生计,其细分领域位居全球第一。生物质发电既是新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月21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湖南省2024年绩效A、B级及引领性企业名单。湖南省2024年审定新增A、B级及引领性企业8家、55家、26家,合计新增89家。湖南省重点行业累计共评定A级企业17家、B级企业80家、引领性企业36家。详情如下: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湖南省2024年新增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A、B级及
1月13日,根据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福州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强制评价企业评价结果的公告》,国能连江公司获评“福州市环保诚信企业”。此次评选由福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依据《福建省企业环境信用动态评价实施方案》,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评价工作期间,该公司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内容,细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12月26日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办法》的通知,以规范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落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进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详情如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工
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一、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自202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
近年来,河南省生态环境系统不断深化《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持续加大对排污许可领域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办了一批违反排污许可管理规定的违法案件,依法精准高效打击震慑环境违法行为。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和示范引领作用,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现发布2024年排污许可领域环境违法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12月16日发布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部门不予处罚和不予强制事项清单(2024年版)》的通知,《清单(2024年版)》对《清单(2022年版)》原有17项免罚事项进行了全面修订,根据环境管理要素划分为建设项目及环境应急类、污染物排放类、工业及一般
2024年,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落实《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典型案例指导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典型案例收集、整理、解析和发布机制,于2024年3月公布了首批5个指导性典型案例,取得了良好的引导效果,现将第二批指导性典型案例进行公布,供各地参考借鉴。此次公布的5个指导性典型案例,
近年来,河南省生态环境系统不断深化《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持续加大对排污许可领域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办了一批违反排污许可管理规定的违法案件,依法精准高效打击震慑环境违法行为。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和示范引领作用,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现发布2024年排污许可领域环境违法典
日前,无锡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据自动监测数据,成功查处一起废气排放超标的环境违法案件。据悉,这是无锡市生态环境系统首例直接依据自动监测数据查处污染物超标排放的违法案件。10月10日,无锡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接到环境监管执法“数据战队”移交的一起涉嫌生态环境违法线索:在非现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