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为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依据生态环境部《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国环规生态〔2022〕2号)文件要求,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西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
山西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障生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制定本监督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的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
本办法所称的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实施的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内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绿色发展、问题导向、分类监督、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实现一条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第二章监督主体及事项
第四条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组织开展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
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
第五条生态环境部门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包括以下事项:
(一)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相关制度制定与落实情况;
(二)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生态保护红线内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其变化;
(五)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破坏问题及其处理整改情况;
(六)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生态环境成效;
(七)法律法规规定应由生态环境部门实施监督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监督重点
第六条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以可能产生生态破坏的六类人为活动为重点:
(一)矿产资源开发 (含采石、采砂);
(二)工厂、工业园区等工业开发建设;
(三)水电、风电等能源开发建设;
(四)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旅游开发建设;
(五)道路等交通开发建设;
(六)其他可能造成较大生态破坏的人为活动。
第四章监督制度和方式
第七条 各级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加强与同级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的联动会商,共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第八条生态环境部门结合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规则,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通过调阅资料、查阅台账、现场核查、组织专家论证等方式对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审核意见。
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涉及需要整改的问题时,原则上不得“以调代改”“以调代处”“以调代罚”。
生态环境部门应根据自然资源部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提供的红线成果,及时更新生态保护红线数据库,确保监督与划定范围一致。
第九条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的有限人为活动和国家重大项目按照《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执行。
第十条 国家重大项目确需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指导和严格监督建设单位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 监督监测和生态状况评估
第十一条 依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有关生态质量监测标准规范和工作部署,省生态环境厅负责推动建设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监测,重点关注人为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的影响,监测结果与国家和地方数据共享。
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建设本行政区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面监测等科技手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加密监测和自查,及时主动发现和核实生态破坏问题。
第十二条 依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指标体系和生态状况评估标准规范等,省生态环境厅定期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状况评估。
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状况评估,评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格局、质量、服务功能和保护成效。
第十三条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指导各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自评估工作,配合生态环境部开展保护成效五年评估工作。
第十四条 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参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保护成效评估(试行)》,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工作,年度重点评估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用地性质、植被覆盖、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将有关情况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年度报告报送省生态环境厅。
第十五条 省生态环境厅推进建设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督数据库,与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数据互联互通。
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可根据实际需求,建立本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和监督数据库,实现生态保护红线数据信息共享。
第六章 监督程序
第十六条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破坏问题进行监督,主要工作程序如下:
(一)省生态环境厅根据生态环境部推送的问题线索、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监测结果,结合媒体曝光、群众举报和日常监督发现的生态破坏问题线索等,提取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和线索,形成疑似生态破坏问题清单,推送市级生态环境部门。
(二)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实地核实,形成生态破坏问题清单,并于1个月内将核实结果报送省生态环境厅。
(三)省生态环境厅将核实研判后的生态破坏问题报告省人民政府,移送市级人民政府,同时按职责分工移交有关省直主管部门,并进行记录。
(四)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将生态破坏问题清单及时报请市政府明确责任单位和验收单位,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整改措施等,监督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破坏问题查处整改工作。
(五)省生态环境厅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破坏问题的处理、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更新生态破坏问题清单。
(六)省生态环境厅对生态破坏严重、整改行动缓慢、弄虚作假、责任不落实的,视情采取函告、通报、约谈等措施督促整改。
第十七条对生态环境部推送的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和线索,省生态环境厅按照第十六条程序进行办理,并按时向生态环境部报告实地核实结果。
第十八条对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生态破坏的执法工作,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相关规定开展。
第十九条生态保护红线内突出生态破坏问题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围。
第二十条生态环境部门依据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等标准规范,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成效评估和监督检查。
第七章 公众参与
第二十一条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依规定期向社会公开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监测、生态状况评估等生态环境监督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二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依规参与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营造全社会共同监督生态保护红线的良好氛围。
第八章 监督成果运用
第二十四条省生态环境厅将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纳入生态环境领域相关考核,推动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及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奖惩任免、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以及有关地区开展生态补偿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五条生态保护红线内存在的突出生态破坏问题和生态保护修复形式主义问题,且列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细则》等规定处理。
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省、市级生态环境部门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及时组织开展或者移送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第二十六条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中发现有公职人员涉嫌违纪违法的,有关生态环境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将问题线索等有关材料及时移送相关机关或者部门依规依纪依法处理。
涉嫌犯罪的,生态环境部门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移送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九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可结合本行政区具体情况,参照本办法,制定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省生态环境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23年月日起施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0日上午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1月29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发布关于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通知提到,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仅允许《通知》中明确的10类允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绿色发展、问题导向、分类监督、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实现一条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详情如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0月8日,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林业局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通知(试行)。通知指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并与生态保护红线生
10月8日,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通知(试行),通知指出,零星分布的已有水电、风电、光伏、海洋能设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管理,严禁扩大现有范围和规模,项目到期后由建设单位负责做好生态修复。原文如下: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生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实施办法(试行)》,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绿色发展、问题导向、分类监督、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安徽省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就《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规范和指导生态保护红线监督管理。详情如下: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根据通知,为落实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有关要求,将在北京市等43个试点城市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探索创新政策举措,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低效用地再开发以城中村和低效工业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实施意见(试行)》,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监管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生态资源,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永切实维护生态安金,踱迸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绿色发展、问题导向、分类监督、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实现一条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实施办法(试行)》,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绿色发展、问题导向、分类监督、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安徽省
为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公示稿),公开征求意见,详情如下: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公示稿)的公示根据国家和我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的有关精神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征求《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障生态安全。详情如下:关于征求《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加强我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5月19日印发《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监督办法》共9章24条,包括总则、监督事项、红线调整监督、有限人为活动和国家重大项目监督、生态监测评估、生态破坏问题监督与执法、引导公众参与、监督结果应用、附则。自2023年6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6月19日
1月31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绿色发展、问题导向、分类监督、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实现一条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提升生态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办法》起草背景目的、适用范围、主要思路、具体制度措施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一、《办法》出台有哪些背景?目的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就生态保护红线作出重要
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绿色发展、问题导向、分类监督、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实现一条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生态保护红线生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12月23日,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广东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11月18日正式生效,目前全省已有7028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
11月3日,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发展风电、光伏、氢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持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开展“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编制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发展规划,推动储能及多能互补开发利用,打造全省新能源产业基地。推动风电、光伏、氢能项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日前,朔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朔州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提升绿色产业比重,提高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建立从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的绿色供给体系。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
12月5日,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煤电企业积极布局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开展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发展。落实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健全和落实自愿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立绿色产品消费促进制度,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原
12月3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通信运维检修智慧管控系统自年初全面应用以来,累计发出智能研判告警355项,智能审核工单653份,将单座变电站年度检修中的通信运维平均时长压缩了6小时。据介绍,山西电力信通公司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根据国网山西电力安排,通过深度挖掘通信管
12月3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通信运维检修智慧管控系统自年初全面应用以来,累计发出智能研判告警355项,智能审核工单653份,将单座变电站年度检修中的通信运维平均时长压缩了6小时。据介绍,山西电力信通公司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根据国网山西电力安排,通过深度挖掘通信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5日,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政府印发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系统安全等领域,着力培育能源新产业模式。加快建立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领跑者计划,强化能源审
2024年山西国际水展(5月16-18日)邀请函—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处理技术设备、泵管阀、智慧水务及环保展展会地点:中国·山西·太原(山西省展览馆)举办周期:一年一届展会时间:2024年5月16日-18日主办单位(排名部分先后)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山西省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山西省水处理行业协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日,中和储能1GWh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阳泉。中和储能计划总投资1亿元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经开区建设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生产基地。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2023年10月19日,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能源局印发《山西省煤炭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时期,煤炭稳定供应能力显著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单位产品能耗有效降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取得积极进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日,朔州市华朔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应县400MW/800MWh独立储能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标结果公示发布。中标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体:航天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标价格:173949.730000万元,投标单价2.174元/Wh项目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经济开发区,拟建预制式集装箱
12月1日,山西省能源局关于下达山西省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保障性并网年度建设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共143个项目、装机1477万千瓦。其中,光伏项目规模为7.17GW、风电项目规模为7.6GW。通过业主梳理来看,国家电投、大唐集团、中国电建所获规模较多,均超1GW,其次为广东能源集团、三峡、华能、三一、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