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垃圾发电运维增效评论正文

县域垃圾焚烧项目建好的“晒太阳”,未建好的“烂尾”预警!乱象如何纠正?

2024-06-17 09:06来源:环保圈关键词:县域垃圾焚烧项目生活垃圾处理裂解气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曾经在农村污水处理领域屡见不鲜的“晒太阳工程”,如今在县域垃圾焚烧行业也出现了。

近日,“环保圈”走访多个县域垃圾焚烧项目发现,由于设备无法持续稳定运行,部分县域垃圾焚烧项目建成即“趴窝”,个别项目甚至出现烂尾。而据业内人士估计,此类项目可能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小型焚烧设备技术难度较高,从业者鱼龙混杂,专业水平层次不齐;二是因为业主缺乏鉴别能力,被设备厂家“忽悠”。总体来看,该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事实上,县域垃圾焚烧领域还是有品质好,能够稳定运行,并且在线监测联网的项目。但业主需要擦亮双眼,选择有业绩、有成功案例的厂家进行合作,而不是“决策只看一张PPT”。

1.项目建成近3年未运行成为“晒太阳工程”

从陕西某县城出发,向南开车3公里左右,就会到达一个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场旁边是一个小院,门口挂着“X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的牌子。

从大门进去,里面是一座白色外墙的建筑,上面写着“渗滤液处理车间”几个字。事实上,这个渗滤液车间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的配套设施,用来处理垃圾焚烧前发酵产生的渗滤液。

▼X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的渗滤液处理车间。摄影:环保圈

1.png

白色建筑内,摆着几块展板,上面介绍了这个项目的概况——占地面积5500m2,处理规模80t/d,配置1台处理量为80t/d的机械炉排焚烧炉,以及1台5.6t/h的余热锅炉。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得知,这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其实就是一个县域垃圾焚烧项目,主设备是一台80t/d的机械炉排焚烧炉。

展板上的信息显示,该项目完工距离现在已经快3年了。但“环保圈”在现场看到,那台80t/d的机械炉排焚烧炉如今并未运行,整个厂区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机器运行的声音。

经了解,2021年项目建成后,曾经试运行过,但发现“水路跟不上”(炉排炉需用冷却水进行散热)。同时,由于80吨/日的炉子较小,遇到一些砖头瓦块等容易把进料口卡死,所以他们又在前端建了一个垃圾分拣站,提前将大件垃圾拣出去。工作人员表示,等这些配套的输水管道、垃圾分拣站建好之后,项目就可以正式运行了。

当然,从业主方、设备方的角度看,他们还是想继续做下去的。项目虽然未运行,但厂子里仍保持着7-8名工人在岗,那些卡壳的问题也正在解决之中。

而在距离这个县100多公里远的另外一个县,那里的垃圾焚烧项目已经烂尾了。“环保圈”在现场看到,深灰色的厂房虽然已经建完,但里面的设备仍未安装完成,出渣车间也是空荡荡的。整个项目看不到一个工人,连看大门的保安也没有,“设备拉走了都没人管”。

按照计划,这里本应该建设1条日处理能力50t/d的裂解气化作业线。现场展板还显示,项目后来又追加建设了一个9t/d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投资1150万元,钢结构框架都已经搭好了。

▼钢结构框架已经搭好,但整个项目看不到一个工人。摄影:环保圈

2.png

据说,项目烂尾的原因,一般要么是资金不到位,要么是手续办不下来。而这个项目大概率是因为手续原因停工的,因为如果是资金问题,就不会追加后来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了。

当然,手续问题的原因也很复杂,可能是工艺路线不对,或者是设备技术不行,导致可研、环评等难以通过。

2.“越穷的地方越浪费”还会占用珍贵的项目指标

其实,类似以上两个县域垃圾焚烧项目“晒太阳”的现象,在其他地方也有,并且还不少。

以四川某县为例,前些年曾经投资7000多万元兴建过一个垃圾焚烧厂。但由于工艺问题,一直没能运行起来。厂房后方的填埋场已经堆满了白花花的垃圾,臭味引来一群又一群的乌鸦,现场不堪入目。

▼四川某县垃圾焚烧厂“趴窝”,导致垃圾积压。受访者提供

3.png

再比如内蒙古某旗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项目采用高温热解工艺建在工业园区,计划处理全旗生活垃圾100d/t,餐厨垃圾10t/d。2020年4月举行开工仪式,2021年1月投产,实际焚烧生活垃圾不足30t/d,没有烟气在线检测系统。

▼内蒙古某旗垃圾焚烧厂内,焚烧设备沉寂在垃圾堆里。受访者供图

4.png

据了解,县域垃圾焚烧项目主要适用于西部,因为东部地区人口稠密,早已上马了大型垃圾焚烧项目。而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垃圾产生量少,运距远,所以更适合小规模的焚烧设备。

但是,西部地区本来财政承担能力就比较差,垃圾焚烧项目又动辄几千万元,一旦出现“晒太阳工程”,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投资浪费,导致“越穷的地方越浪费”。

同时,这些“晒太阳工程”还会占用珍贵的项目指标。因为垃圾终端处置项目具有“唯一性”,项目都要立项进入发改委项目库。如果项目“趴窝”,后续再想申请一个新的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新的申请不了,老的要想技改也很难。因为垃圾焚烧设备是垃圾处理厂的核心设备,整个厂区的结构、布置、高度、承重等都与其息息相关。一旦焚烧设备发生改变,其他设计就都要跟着变,绝大部分就成了“一堆废铁”。

除了垃圾焚烧项目“晒太阳”之外,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目前尚未暴露,就是“余热锅炉一刀切”。

在当前双碳政策和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大背景下,很多业主都希望垃圾焚烧项目能够配套余热锅炉,进行余热利用。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问题不能太理想化,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这是因为,余热锅炉属于特种装备,运维人员工资相比其他工种更高,多出一套余热锅炉,不光建设投资会增加,人员工资也翻了一倍不止。而这些投入后期能否通过余热利用收回,目前还有太多的未知数。

比如,利用余热发电,现在电网并不配合这种小型垃圾焚烧发电的概念;利用余热供热,大多数县城已经有一套成熟的供热体系,小型垃圾焚烧厂这点蒸汽对他们来说只是个零头;供给工业企业,能否找到下游用户,怎么把蒸汽输送出去,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总之,余热利用要积极,同时也需谨慎,不能极端化、一刀切地去做事情。要先算清楚经济账。应该让业主清楚地了解其中的优点和缺点,然后综合判断选择。

▼相比余热锅炉,换热器成本低很多,也是一种不错的余热利用方式。摄影:环保圈

5.png

综上所述,不管项目“晒太阳”也好,还是余热锅炉“一刀切”也好,都说明当前县域垃圾焚烧领域存在一些乱象,亟需进行纠正。

而现在这个阶段,又恰好是县域垃圾焚烧“大干快上”的时候,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再过几年,等到大批项目上马并出现问题后,再想补救就来不及了。

3.行业鱼龙混杂 业主“被忽悠”

县域垃圾焚烧为何会出现这些乱象?与几方面因素有关。

第一个原因,就是业主考察不到位,被外行“忽悠”了。

相比于东部地区,西部更加注重“关系”,考察业绩项目走马观花。导致很多时候,业主不能完全客观地去评判工艺和设备的优劣,而是会受到很多“场外因素”的干扰。

其实,业主也不希望找一家能力差的企业,他们也想把项目做好,只是受制于各方面因素。而一旦选择了某家企业,后面业主就被企业“绑架”,有苦难言。

第二个原因,是当下县域小型焚烧设备鱼龙混杂,行业水平层次不齐。

事实上,大型焚烧项目也讲究“关系”,甚至拼得更厉害,但为什么他们没有那么多烂尾项目和“晒太阳工程”?其实还是因为大型焚烧设备比较成熟,经历多,无论是谁来做,都不至于太差。其次,大型焚烧项目基本上都是BOT模式,对于工艺设备的选择,他们更上心谨慎,而且决策者本来就是专业内人士。

但是,县域小型焚烧设备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外行”跨界进来,有的来自于机械制造行业,有的来自工程建设领域。他们在垃圾焚烧设备方面基础研究欠缺,经验少,总觉得烧垃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其实随着国家环保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对垃圾焚烧行业管控越来越严格,垃圾焚烧尤其是县域小型垃圾焚烧已经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

创新是当下非常具有正能量的事,选择了这个行业,也不会有人故意不把项目干好。但是这个行业恰恰不支持理论想象和实验室就可以出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先PPT拿项目,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既然是PPT上,理想化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多,也都是业主想听的内容。

第三个原因,县域小型焚烧设备本身就有很高的难度。

当前,还有一些原本制造大型焚烧炉的企业开始试水小型焚烧设备。但其实大型焚烧炉与小型焚烧炉还是有很大区别,不是大炉子做得好,小炉子就一定能够做好。

究其原因,国内大炉子很少有基础研发的,而且大炉子容量比较大,相对“容错率”也会比较高。而小炉子本身体积就小,容错率低,焚烧过程稍微出现一点状况,就会影响烟气达标。

其实从当下的情况看,大型焚烧设备厂家也未必愿意涉足小焚烧领域。因为同样做一个项目,不管大小,哪个环节也不能少。而且小焚烧的每个项目实际需求都不太一样,跟大项目比还需要在每个项目的工艺设计上下很大功夫。大型焚烧项目体量大,投资多,利润也丰厚。而小型焚烧项目利润空间小,项目建设整体不可控等因素也会增加风险。

总之,县域垃圾焚烧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项目从设备选型、工艺计算、技术验证、各环节硬件性能调整到真正形成经验,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导致很多项目变成了“小白鼠项目”。

4.选择有成功案例的企业 不要“决策只看一张PPT”

说了这么多,如果现在一个西部地区的县想要上马垃圾焚烧项目,究竟应该如何选择?

首先,选择设备最好要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分析,而不是“决策只看一张PPT”。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到现场考察一下,眼见为实。

建议业主去现场考察的时候,除了看看运行设备,还要了解案例的实际运行历史数据台账,包括在线监测联网等环保设施的运营情况,通过案例项目的当地住建部门、环保部门也可以了解到很多实际情况。

其次,余热利用还需要县政府统筹来规划,县上有哪些用热单位,是采用园区式还是输送式,这些都不是一家企业能够主导的。

在决策方面,陕西汉中的留坝县从2020年7月开始考察,到2020年12月正式决定,他们花了近半年时间来考察、比对,国内县域小型垃圾焚烧项目几乎都看遍了。

初步确定采用意向公司产品后,他们还偷偷跑去案例项目“暗访”,跟着项目周边垃圾压缩站的垃圾车,看看这些垃圾是不是真的运到焚烧厂里被烧掉了。从垃圾收集到压缩站,再到垃圾焚烧厂,他们一路跟踪,连车辆上的垃圾倾倒都拍了照片,最终才确定这个垃圾焚烧厂确实真的是在运行。

最终,项目建成后,虽然只有30吨/天的体量,但却能持续稳定地达标运行,污染物排放检测也能与监测平台联网,极大地解决了让县政府头疼的垃圾填埋“没地填”问题。

总之,县域垃圾焚烧如今已是大势所趋。垃圾填埋已经走进“死胡同”了,对于广大西部地区来讲,县域小型焚烧设施已是解决垃圾问题的迫切需求。

但是,鉴于小型焚烧设备目前鱼龙混杂,业主必须擦亮双眼,真正地拿成功案例说话,才能避免出现“晒太阳工程”,规避相关的决策风险。

希望未来,西部地区各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小型垃圾焚烧设备,成功解决垃圾处理难题,共同建设好美丽中国。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县域垃圾焚烧项目查看更多>生活垃圾处理查看更多>裂解气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