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斌,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1993年,博士后出站后留所工作至今;1996年起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从事客座研究。二级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863计划土壤修复领域首席专家。
在国际上发现第一种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解决了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关键技术,在湖南郴州市建立第一个植物修复示范工程并先后在云南省红河州和广西河池市等地开展产业化示范工作;采用基于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同步辐射(SR)等新技术手段,对超富集植物中砷的微区分布和价态变化等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揭示了超富集植物对砷的富集机理;揭示了北京市土壤重金属区域分异规律和土地利用对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绘制了北京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图和污染风险预警分区图,建立了区域性(北京市)土壤重金属监测和风险评价方法和信息系统;主持开展了我国南方金属矿山开采对土地环境质量与食物链影响的系统调查研究,并初步揭示其污染和危害的现状、区域分异与成因;对土壤和食物链中砷的环境行为开展了近20年的系统研究,在砷的土壤环境化学及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方面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开发出有机废弃物自动化控制堆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并建立日处理50吨城市污泥和日处理300吨造纸污泥的自动控制快速堆肥技术示范工程,取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因在植物修复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领域中做出重要贡献,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曾主持国家863课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与示范"、973课题"植物对几种重要金属元素的富集机理与植物冶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与植物修复"、中科院重点项目"典型地区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生物修复"、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城市污泥高效低耗快速堆肥与复合肥生产成套技术"、亚洲银行项目"于桥水库库周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风险与对策"等5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曾主持或参与编写《"十一五"中国生物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十五"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环境污染与防治技术发展战略》、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国科学院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生态与环境领域)》等战略规划报告。
深能环保与中科院先进院达成创新合作 深能环保科技研发中心(深圳)有限公司揭牌!
2023-11-17元琛科技: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签订共建低碳环境传感技术研发中心的合作协议
2021-07-12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