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粤海水务2022-11-17
郭卫鹏则围绕微污染水源、苦咸水和农村供水等问题,介绍了粤海水务研制的绿色超滤、臭氧-纳米陶瓷膜、超滤-纳滤、短流程超滤等特色技术工艺,取得良好反响。...在“技术领先的水务全行业检测业务”部分,粤海水务检测能力近1000项的水环境检测实力,以及主编出版的国内首部新型污染物检测技术专著吸引了许多关注目光。
来源:给水排水2022-06-07
河北某地表水净水厂一期改造工程中,针对微污染水源,将传统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改造为气动絮凝体外污泥回流高度沉淀池,将传统双阀滤池改造为重力产水超滤膜池,并采取增设粉炭,降低铝盐投加量,高密度沉淀池体外浓缩
来源:GWI研究2022-03-30
项目成功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问题,诸如生物污染、残留絮凝剂污堵,结垢、水温水质变化下的稳定运行、高回收率、低能耗、低运行成本和尾水处置等,有效保障了纳滤膜系统运行稳定性,并成功探索出了解决我国以微污染水源生产高品质饮用水的一条经济可行的技术路径
来源:现代化工2021-11-22
摘要:综述了微污染水源地水的水质特点、污染来源以及污染现状;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主流处理方法进行了概述;对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来源:净水技术2021-10-10
针对此类微污染水源研究表明,曝气生物滤池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其对氨氮的去除率达80%以上,对耗氧量、浑浊度、色度、铁、锰等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来源:给水排水2021-01-13
1 研究方法1.1 试验用水研究为考察岸滤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效能,构建了三种水源水质条件:高浊度水源条件、常规水源条件和微污染水源条件。
来源:防护工程2020-03-05
此外在混凝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如何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成为另一难题。2、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和污水深度处理方面,是国内外公认的较为成熟和有效的方法。
来源:给水排水2018-10-31
许多国内外水处理实践表明,臭氧活性炭技术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是成熟且有效的,可以和常规处理工艺较好地结合,满足水质提高的要求。结合原水水质特点和供水水质目标确定深度处理部分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18-09-26
对微污染水源的有机物去除国内外主流工艺是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但要根据不同水源调整前臭氧加注量、后臭氧加注量、生物活性炭冲洗频率等,才能确保和提高供水水质。...当前,饮用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多种污染物影响原水水质,必须全方位多途径地加强饮用水保护,提升饮用水水质,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来源:金科环境2018-05-30
此外,公司还于前段时间中标国内最大纳滤膜饮用水厂张家港水厂扩建工程,用纳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为市民供应优质饮用水。...金科环境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细分领域的技术、服务(运营/咨询/o2o)以及产品(各种等级的水/盐/肥/热能等),为饮用水水质升级、微污染水源治理、苦咸水及海水淡化、再生水、零排放、地表iii/地表iv、水中价值物回收资源化
来源:《能源与环境》2017-12-13
膜处理技术与常规处理相比.出水有很好的稳定性.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成本低.加上近年膜造价的不断降低以及强抗污染膜材的出现.膜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领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超滤膜几乎能将细菌、病毒、
来源:振威化工装备展2017-12-01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由于占地面积小、能耗较低而较多的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膜生物反应器可实现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泥停留时间的完全分离,从而可以提高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增加其容积负荷。
来源:给水排水2017-11-20
,为微污染水源的处理摸索出一条新的途径。...1990年起开始参与给水生物预处理的试验研究,先后在武汉东湖、安徽蚌埠、合肥开展了蜂窝直管、各种弹性填料的中试和生产性试验,掌握了不同水源、温度、气水比条件下的系统运行特点,去除氨氮、cod等污染物的能力
来源:水博网2017-11-13
1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借助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加生物处理单元,对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去除,以减轻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负荷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2017-10-12
改性填料目前的应用领域是市政污水,工业废水,水产养殖和河道微污染水源治理等。ssmbbr工艺第二部分:拦截网。它的作用是拦截填料流失,同时避免纤维等杂物堵塞拦截网。拦截网分平板式拦截网和筒式拦截网。
来源:天创环境2017-08-03
作为一种广谱性的微污染水源水安全保障技术,超滤纳滤组合工艺对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既可以高效实现生物安全特性,又可以精准破题由化学性能带来的二次污染,契合当下低碳环保的时代命题。
来源:给水排水2017-06-12
,该工艺对浊度、藻类、嗅味、重金属、微污染有机物等水质突变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适用于季节性微污染水源水;而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则对突发性高浓度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的原水具有更强的抗冲击性。
来源:环保易交易2016-12-27
微污染水源的生物预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并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的认同。...预氯化预氯化在国内已得到普遍使用,用于除藻和降解有机物,费用低廉,但氯与水中有机物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对人体非常有危害,应逐步取消在微污染水源中作为预处理的使用。
来源:给排水处理技术与应用微信2016-09-10
即处理过程中无副产物、易于自动化控制、ph适用范围广、能有效去除病毒、细菌、寄生虫以及减少消毒剂用量等,在市政给水领域已经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应用,在与其他合适的工艺有机组合后,微滤、超滤膜在市政给水处理中也适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净化处理
来源:环保水圈2016-08-05
什么是微污染水源水?微污染水源水是指受到有机物污染、部分水质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的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