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关结果281
      财政部《关于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编报事宜的通知》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11-15

      各省要因地制宜,优化开发布局,将生态综合治理资金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倾斜,适当兼顾有一定生态平衡和环境再生能力的区域,支持其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恢复生态环境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11-11

      各省要因地制宜,优化开发布局,将生态综合治理资金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倾斜,适当兼顾有一定生态平衡和环境再生能力的区域,支持其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恢复生态环境

      来源:世界环境2016-11-04

      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接近或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及时采取区域限批等限制性措施。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6-11-02

      长江江苏段两岸约有800公里岸线,集中了大量的化工企业,使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饱和,给长江航运带来较大的运输压力和风险,也给沿江城市带来了较大安全环保和社会维稳压力。...有序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周边和沿江两岸化企向有环境容量的沿海地区转移。不得新建和扩建以大宗进口油气资源为原料的石油加工、石油化工、基础有机无机化工、煤化工项目。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10-25

      20个项目总投资269亿元,主要是可持续综合开发、利用、经营自然生态资源的产业,突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利用我省宜人气候、秀美山水、丰富动植物等生态资源,包括山地特色旅游业、大健康医药产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

      《连云港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文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10-08

      以下均需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研究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重点开展海州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工作。...一、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水污染源头预防(一)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实施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管理。加快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

      来源:点绿网2016-09-29

      据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方法(试行)》)包括总则、陆域评价、海域评价、集成评价、成因解析及政策预研和附则6章,明确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基本概念。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2016-09-2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经济高速增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支撑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会上,胡春华肯定了广东广大干群取得的成效,在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初步呈现稳中求好态势,污染物减排、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2016-09-20

      在国家部委层面上,农业部出台《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提出了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行动目标;国土部通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9-19

      (二)作出的决策与生态环境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三)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或者突破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四)作出的决策严重违反城乡、土地利用

      【官方】工信部正式发布《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9-19

      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0%、70%和8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

      来源:每经网2016-09-12

      同时,在社会普遍关注的产业转移方面,《规划纲要》也划定了明确的红线,中上游地区要立足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承接相关产业,促进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提升。严格禁止污染型产业、企业向中上游...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推进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2016-09-09

      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由于其生态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作为首批试验区,标志着国家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平台的设立,将打造若干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贸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的出台,对于福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引领带动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对于解决社会关注度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源环境问题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9-07

      ,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决策或者开发建设造成严重后果的;(四)作出的决策严重违反城乡、土地(林地)、海洋、能源、农业、水资源等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五)违反产业政策,引进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建设项目造成严重后果的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8-30

      建设试验示范区,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仅强调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注重农业生产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协调发展,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以点带面,努力推进区域布局优化、资源利用高效化

      来源:中国砂石协会2016-08-24

      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0%、70%和8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8-23

      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0%、70%和8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

      来源:点绿网2016-08-22

      指南指出,我国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0%、70%和8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

      来源:石油一号网2016-08-22

      陈吉宁说,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来源:河南省建科院规划所2016-07-29

      2014年4月,习近平在关于保障水安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资源;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建设自然积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