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全球变暖”相关结果380

      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微信2016-01-27

      自21世纪始,如何高效并可持续利用资源与能源,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等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大环境格局的日益变化,污水处理也将面临着亟待解决以往问题和适应未来发展的迫切需求。

      来源:前瞻网2016-01-26

      当前,全球正经历经济高速发展过后的后遗症,环境问题,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过多造成的全球变暖是其中的典型问题。受此影响,各国开始联合起来,共同承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尽管没有减排约束,但在环保压力、国内经济转型、能源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我国减排市场前景美好。受此影响,随着碳交易市场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我国环保设备迎来发展。

      来源:水进展微信2016-01-25

      据估算,全球只有约40-60%的氮是通过反硝化生成氮气回到大气中。在全球变暖、污染加剧的双重胁迫下,是否存在新型的氮循环过程,值得我们探究。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发现就是一个明例。...延伸阅读:2015国家水治理示范技术之有机废水短程-厌氧氨氧化脱氮案例以上结果对我国氧化亚氮的通量计算、全球气候变化模型和氮循环通量产生重要影响。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01-22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将废旧资源回收重新利用,不仅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更加可持续,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还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需要。也是响应了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绿色gdp发展的政策。

      来源:大公网2015-12-27

      各方将围绕如何应对pm2.5引发的大气污染问题及全球变暖问题等展开磋商。丸川表示:综合斟酌了富士山、骏河湾等优美的自然环境及安全问题等作出了这一决定。

      来源:果壳网2015-12-21

      如果要保持全球变暖温度低于2度,我们需要扭转全球升温的趋势,而且需要做的比这还要多的多。这意味着人们需要就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开展新的对话,...该协议试图平衡气候正义和有区别的责任,限制全球变暖温度远低于2℃。最重要的是,每5年将会有一次审查,如果评估出未来的升温可能超过2度,协议的条款将会紧收。

      来源:观察者网2015-12-10

      最终的巴黎协议被寄望于能够适应各方、有效应对全球变暖,但谈判桌上还堆积着不少棘手问题,会议最终将达成什么样的协议目前仍不明朗。在8日晚举行的全体会议上,来自195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指出...其次,超过180个国家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覆盖全球95%以上的排放。这种自下而上的减排承诺,相比以往有很大的进步。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5-12-09

      世界煤炭协会(wca)表示,外界希望煤炭行业减少碳排放遏制全球变暖,要想达到这一点,节能减排及碳捕捉和储存技术是必不可少的。...wca主席本杰明斯伯顿称,由于亚洲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实惠、值得信赖及容易获得的燃料,亚洲煤炭使用量将增,因此遏制全球变暖行动需要确保传统高污染发电站由采用碳捕捉和碳存储技术的新型环保发电站所代替,以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来源:苏州新闻网2015-12-08

      因为巴黎气候大会的重要目标就是控制碳排放,达成一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约束力的多边协定,确保地球升温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到底是谁为世界画了这条升温红线,它背后有何依据?...上世纪70年代时,民众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那时后来成为耶鲁大学教授的经济学家威廉诺德霍斯就意识到,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地球发生重大变化。

      来源:蔚蓝地图2015-12-03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是将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法

      来源:36Kr2015-12-02

      据悉,这个项目将集合政府与企业的力量,找到除了风能、太阳能以外更多零碳排放能源的可能,从技术上找到更多阻止全球变暖的方法;并在电力供应与存储、交通运输、农业、工业排放等诸多项目进行投资,让能源的运转更有效率

      来源:观察者网2015-11-30

      巴黎气候大会会场外景全球接力示威,向巴黎气候大会施压,要去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在全球变暖加速的情况下, 巴黎气候大会可能是人类可以遏制地球变暖的最后一次机会。...人类最后一次机会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曾被视为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的最后一次机会。

      来源:雪球2015-11-30

      co2主要引起的是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虽然对人体不具有害性,但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11-26

      在指标体系研究方面,欧盟以生命周期评价法、多目标决策法为基础发展出一套评估最佳可行技术的指标体系,对技术环境影响的评估指标采用了全球变暖、人体毒性、生态毒性、酸化效应、富营养化效应、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效应等

      来源:中国城市网2015-11-23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来源:中化新网2015-11-17

      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祸首,但它作为工业原料的用途却十分广泛。传统的碳捕集与封存只是把二氧化碳封存起来,不能实现再利用;并且投资大,收益甚微。因此,开发碳收集和再利用技术成为热点。

      来源:欧洲法视界2015-11-17

      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将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会议上将继续讨论如何减缓全球变暖

      来源:CBF中国经贸聚焦微博2015-11-12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表示,如果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持续上升,预计全球变暖将在21世纪给未来的粮食安全以及人类的健康和财富带来风险。...该报告是7年来ipcc关于气候变化对全球造成影响的第一份报告。

      来源:华夏能源网2015-11-11

      随着全球变暖及环境污染,妖魔化煤炭及煤电的舆论一直不绝于耳。在关注的污染源中,煤炭成了焦点,控煤,成了控制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手段。弃煤成了政治正确。曾经的黑色金子似乎成了过街老鼠。

      来源:SDPLAZA海水淡化网2015-10-27

      全球变暖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干旱灾害。这意味着海水淡化对全球干旱地区已变成一种现实的需求。...自从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新建厂投资缩减的七年来,全球海水淡化市场一直呈下降趋势,但根据预测,在2015 年有望回归增长并在未来十年保持上升势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