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数据造假”相关结果591
      新规:深化环境监测改革 焉能<mark>造假</mark>?

      来源:金诺ES观察2017-10-23

      对于企业来说,环境数据造假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造假成本低、收益大,为保证对造假者的零容忍,就必须规范排污单位的自行监测行为,并对造假者作出重惩。

      来源:经济参考2017-10-17

      公安机关密切配合,采取混合编组、异地执法、交叉执法的方式,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完成情况、环保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散乱污企业整治进展情况、涉气排污企业自动监控设施数据造假问题等开展集中督查

      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2017-10-17

      这样的造假方式,同样在其他地区也存在。公开的造假数据惊人。2015年一年,共发生2658起环保监测数据造假案例,涉及到空气、水、土壤等多种监测。曾有人呼吁,数据造假亟须第三方检测机制。

      来源:光明网2017-10-12

      生态治理的重压之下,假停产数据造假自行减压六成的闹剧还能层出不穷,足见这种博弈靠平常心是赢不了的。...数据和事实是比较有力的回应,却也属无奈之举。一定要将环保和经社发展置于对立框架之下,并要求从短期数据内拿证据,这本身就是对环保的不公平。

      来源:金投原油网2017-10-06

      工业企业从经济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减少环保投资和运营效果有较强冲动,导致偷排、漏排、数据造假等现象时有发生。...在环保督查&垂直管理等制度突破(解决地方政府职能缺位)、两高司法解释提出监测数据造假入刑(消除工业源污染数据失真)、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回升(提供环保投资经济基础)、以市场化手段持续强化供给侧改革(环保成为重要抓手

      来源:光明网2017-09-27

      监测数据是衡量环境状况的抓手,然而,由于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些企业乃至地方政府常常铤而走险,对监测数据造假。企业对污染源排放数据造假是为了逃避环境监管,把超标排污和偷排变成合规排污。

      来源:环保部发布2017-09-22

      一段时期以来,环境监测数据与公众切身感受存在差距,个别地方发生数据造假事件,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一是校准,监测仪器设备由于本身存在系统误差等因素,需要监测人员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校核,但绝不是人为干预,更不是人为造假;二是精准,采取最规范的科学方法和最严格的质控体系,力求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评价结果和结论都精准

      来源:新华社2017-09-21

      上报数据做手脚,监测数据造假。河北省发展改革委2013年到2015年对地市上报的压减钢铁产能封存项目基本没有进行现场核实,个别封存设备仍在生产。...西安市长安区、阎良区相关人员环保底线意识不强,人为干扰国家空气质量监测子站正常运行,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施造假。自然保护区、重点流域环境问题突出。祁连山是西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来源: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2017-09-18

      此外,在今年开展的环保督察中,部分水泥企业因环境污染、数据造假、环保设备不正常运行等问题被通报,甚至被勒令停产。在产能严重过剩背景下,节能环保指标正在成为加速水泥行业落后产能出清的重要手段。...据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7年5月底,具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经营许可证的水泥企业有35家,数量占全国具有危废处理资质企业总数(超过1720家)不足2%,比重很低,但是总数及核准处置规模近三年来已经实现翻番

      残酷的事实!我们可能被“假空气<mark>数据</mark>”骗了多年!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7-09-04

      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监测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披露的空气质量数据,总是与公众的感受不匹配,有时候差异还很大。西安的数据造假行为,为这样的差异增添了一个小小注脚。...再看近日环保部公布的上半年空气数据,虽然空气污染不降反升了,但如果它的水分确实是降了,至少在公众心理上还是得到一些安慰!延伸阅读:环保部:西安市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一审宣判

      来源:光明网2017-09-02

      对于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这种害人害己、遗祸千年的行为,必须下大力气常抓不懈,绝不姑息纵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并非新问题,但由于隐蔽性强、调查取证难、惩戒力度轻等原因,多年来一直难治难止。

      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2017-09-01

      早在被盈峰环境收购以前,宇星科技屡陷造假泥潭,曾因设备运营不力和监测数据造假,收到数张地方环保部门的通报单,其中甚至包括全省市场禁入的指令,作为第三方监测造假的典型案例被媒体多次报道。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2017-08-30

      今年6月9日,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调研时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确保数据真、准、全。如何杜绝监测数据造假?怎样保证监测数据客观真实?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7-08-22

      常纪文表示,虽然现在情况改善很多,但是之前很多企业存在数据造假的情况,甚至连部分地区政府的质量检测数据也有可能作假,所以,很多数据是不准确的。如果得到的分析数据是不准确的,就难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7-08-18

      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环境监测事权上收、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入刑等工作的不断推进,相信这些乱象会逐步消失,但在完善制度的同时,环保部门还应继续拨乱反正,设置更合理监测点位,采用更科学的评价方式,打消大家的质疑

      "大气十条"收官年 河北江苏超标排放的企业还好吗?

      来源:绿色和平发布2017-08-11

      而针对这些企业,环保部通报的督查结果通常是“废气无组织排放”、“未安装或未开启污染控制设施”及“排污监控设备数据造假”等问题。...政策建议: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和发现的问题,绿色和平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扩充污染源企业监控范围,加强对企业排污数据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将季度排放数据回顾推广至所有安装在线监控设施的企业,减轻环境监督部门实地执法负担

      来源:北极星VOCs在线2017-08-08

      加大火电、钢铁、水泥、陶瓷、玻璃等高排放行业和国控、省控重点企业的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超标排放和在线监测数据造假行为。三是加强生物质锅炉监管。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2017-08-02

      日前,环保部就西安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案发布通报,要求各省(区、市)环保厅(局)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全面排查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此事一出,不少环保圈内人士纷纷表示:环境监测行业要火了!

      来源:国际在线2017-07-31

      甚至数据造假,自欺欺人,但一深入调查,立刻露出马脚。

      来源:中国证券网2017-07-27

      加快推进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坚决惩处数据造假行为。完成《大气十条》《水十条》重点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项目实施。延伸阅读:环保部:下半年将开展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工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