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排水防涝”相关结果540
      《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 -2030年)》公示稿(附规划图)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01-17

      ,促进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以生态、安全、活力的海绵城市建设塑造郑州城市新形象,实现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排水防涝系统...统筹规划:与排水规划、中水规划、防洪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充分衔接。合理分区:根据汇水流域和管控单元等因素对规划区进行科学分区,合理确定各片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指标和管控措施。

      关于北京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01-17

      推行城市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五)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加大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涝点。...加快实施雨污分流,城市新建区域要达标建设雨水管网、泵站等排水防涝设施,杜绝污水排入雨水管道;城市建成区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微循环道路建设等,提高雨水管网覆盖率。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2018-01-13

      三、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2017年是实施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的第一年。重点任务是基本完成群众反映强烈的136个易涝点整治,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四大工程建设。...各地按照《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方案》和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扎实推进城市排水管渠建设与改造、排涝泵站建设与改造提升、雨洪行泄和调蓄、雨水渗透和利用等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着力补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短板

      宁夏|《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附解读)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01-10

      两手发力的总体思路,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科学规划、统筹实施,试点先行、整体提升,综合运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等多种手段,科学推进海绵型建筑和小区、海绵型道路和广场、海绵型公园绿地、排水防涝设施...落实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城市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海绵城市”引领城市建设步入新航道

      来源:中华建设网2018-01-09

      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对雨水进行吸附,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通过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实施低影响开发模式、可持续排水管理、水敏感城市设计等,合理控制雨水径流,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宁夏: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附解读)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01-08

      两手发力的总体思路,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科学规划、统筹实施,试点先行、整体提升,综合运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等多种手段,科学推进海绵型建筑和小区、海绵型道路和广场、海绵型公园绿地、排水防涝设施...落实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城市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来源:海绵城市2018-01-07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12项任务,其中关于海绵城市建设中提到: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强化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建立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破解城市看海难题;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建设模式转型。...日住建部组织召开海绵城市建设专家研讨会2月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召开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园林处处长王香春、海绵城市建设指导处处长牛璋彬、调研员王欢参加会议,来自园林及给排水专业的

      【研究】“海绵城市PPP”你知多少?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8-01-03

      但不能忽略的,解决城市径流污染、排水防涝、水资源短缺等雨洪问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导读:海绵城市的提出立足于我国的水情特征和水问题, 旨在弹性适应地区的环境变化和灵活应对城市的自然洪涝灾害, 转变原始的排水防涝思路, 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 集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

      来源:UDG联创2018-01-03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涉水规划,加强专项规划高效协同城市规划体系中涉水规划有很多,城市给排水规划、城市水资源利用规划、城市节水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城市防灾规划等。

      城市<mark>排水</mark>在线监控管理系统形成“城市<mark>排水</mark>物联网”

      来源:中国高科技2017-12-28

      排水管网养护计划:系统挖掘、分析排水管网当前实时的液位、流速、流量、可燃气体浓度(沼气),以及上述监测数据历史变化趋势,自动生成的排水管网养护计划(包括最近待养护的管网信息、养护时间、养护内容等);排水防涝能力评估

      来源:嘉兴日报2017-12-21

      完成建筑与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31个,改造完成后总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9%,排水防涝标准可达到30年一遇,即24小时内累计降雨227毫米无明显积水现象。...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政策全文 | 沈阳市黑臭水体长效治理工作方案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7-12-15

      2.市建委:负责市运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建筑施工降水管控、排水防涝和污水处理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3.市政府督查室:负责黑臭水体整治相关督查、督办工作。...加强对污水直排企业和单位的巡查、执法力度,对违规排污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予以关停或取缔;按照排水防涝和污水处理相关工作部署,解决雨污合流管线雨季溢流问题,明确工程措施和完成时限,强化日常监管

      聚焦!住建部组织申报2018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来源:住建部2017-12-13

      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研究开发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工程建设中的集成应用技术,突出建筑物、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以及排水防涝预警预报、风险预测与灾后评估等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建设

      【观点】30个试点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初步解读

      来源:海绵城市2017-12-13

      编制或修改城市道路、绿地、水系统、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应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充分衔接。

      关于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

      来源:《工程科技》2017-11-27

      1.5 排水系统构建。建立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将雨水径流高峰时期超过集蓄能力的雨水通过排水防涝设施、水系河道排出,避免水患发生。1.6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在实现城市排水防涝、实现雨水的再生利用、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外,还需考虑依靠排水系统排放过量的地表径流,保证城市安全。2.2.3 兼顾统筹建设的原则。

      PPT | 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

      来源:中规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2017-11-24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34张图彻底看懂海绵城市设计全措施

      来源:《海绵城市设计图解》2017-11-21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此同时,传统管道排水方式导致道路排涝压力大、路面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建设情况

      来源:北京市水务局2017-11-03

      3.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区域排水防涝、防洪能力得到提升。北运河和运潮减河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4.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提高,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有所减缓。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试点区域规划建设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以及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排水防涝、管网建设、管控平台等8大类工程项目。目前已完成通州文化馆、紫荆雅园、北京小学通州分校等14项海绵城市试点工程。

      河北|到2020年河北省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95%以上

      来源:河北新闻网2017-10-25

      其他设市城市也抓紧制定排涝补短板实施方案,明确治理任务,2017年底前全部启动排水防涝补短板建设工作。

      上海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力争百年一遇降雨不内涝

      来源:新华网2017-10-19

      目前,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试验段已开工建设,如果推进顺利,工程建成后可实现系统提标、排水防涝、初雨治理三大核心功能,苏州河沿线的排水能力可从目前的一年一遇提高至5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