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过度修复”相关结果36

      来源:中国环境电子报2018-04-20

      事实上,这不见得符合实际情况,甚至造成过度修复。北京本农生态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韩建均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环境修复网2017-12-22

      还有,如果采用风险评估计算值作为修复目标值,恐怕容易产生过度修复问题,而这个问题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刀切才会导致的。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导报2017-11-17

      胡清介绍,可持续性修复的两大目标是减少二次影响和避免过度修复

      干货|卢军:场地调查是场地修复成功与否之关键

      来源:环保智汇平台2017-09-27

      美国80年代中期超级基金法出台后,公众开始关注土壤污染的危害,对危害的恐惧以及经验的缺乏导致了欠科学甚至过度修复。...2、随着场地修复经验的积累,对污染场地的认识不断加深,公众逐渐趋向客观理性,美国90年代的污染场地管理从过度修复转变为风险管控。

      来源:生态修复网2017-09-06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由于对污染土壤的风险认识不足,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对处理后达到相关标准的污染土壤仍然要求采用安全填埋,这可以认为是典型的过度修复。...问题二:追求理想修复效果,存在过度修复美国在实施超级基金制度初期的一段时间,很多污染场地采用处理类修复技术,即将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彻底分离或分解。后来发现,这样做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也不是非常必要。

      土壤修复期待“绿色可持续技术”

      来源:科学网2017-06-22

      他表示,目前我国不少项目在场地调查方面的工作还存在明显不足,导致修复方案存在过度修复问题。“过度修复往往由于场地调查的精度不够,导致修复的范围扩大化。...对此,他建议对污染场地进行精确修复,避免过度修复。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侯德义认为,针对不同的场地,应当在具有技术可行性的方法中选择,而没有一个方法对所有的场地都是可行的。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6-11-08

      实际上,翔实的场地调查对项目客户来说非常有价值,能避免过度修复。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土壤修复市场,场地调查应占到项目投入的30%,是整个修复市场中业务量最大的部分。业内人士介绍说。...望闻问切先做好场地调查翔实的场地调查能避免过度修复,而我国重修复、轻调查现象普遍,应培育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在与企业的交流过程中,记者发现,除技术问题外,不少企业对场地调查也很苦恼。

      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2016-06-13

      未来土壤修复技术发展方向为从单项向联合集成的土壤综合修复技术发展、从异位向原位土壤修复技术发展、从单纯修复治理向修复治理与风险控制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优化和调整城市建设项目规划,使修复需求最小化、合理确定修复目标和修复需求,避免场地过度修复

      来源:生态修复网2016-05-27

      但是,由于美国的技术和标准往往是针对典型的美国场地,即存在建筑物的污染地块,直接将其套用于中国的搬迁场地,即棕地再开发项目,往往会造成过度修复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2016-05-20

      要以预防及风险管控为主,既不能忽视环境污染风险,也不能过度修复

      来源:中国环境网2016-04-20

      土壤修复的重点是控制风险,应依据风险来制定修复目标值,避免追求绝对安全而走向过度修复。要开发的场地,宜制定较严格的修复目标值;暂时不开发的场地,可采取覆盖等处理方式截断风险暴露途径。

      来源:溯本追袁聊环保2015-05-13

      我国的土壤修复技术研发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落后20多年,其中快速原位修复技术缺乏,修复技术体系还未建立,同时装备产业也相对落后,过度修复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2.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01-06

      由于没有明确的修复标准,而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修复目标差异性较大,导致某些污染场地存在过度修复的情况。一些企业用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在污染场地修复的招投标过程中中标。

      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2014-09-25

      ,提出了应用多证据评估方法、基于土壤气的voc风险评估方法和基于生物有效性的风险评估等方法,克服风险评估的保守性,并探讨可持续修复理论的应用,以避免过度修复。...(2)风险评估方法的保守性与过度修复:通过对目前常用评估模型对重金属、voc、多环芳烃风险计算结果分析认为,造成风险评估的保守性主要原因是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多为筛选性评估模型,缺乏对土壤介质等对污染物的老化锁定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2014-06-12

      技术应用随意性大,选择很盲目,企业不专业,还存在导向有误;追求理想修复效果,存在过度修复;缺少修复效果评价体系,好技术方案不敢用,对耕地土壤应该优先考虑抑制污染物向农作物迁移的技术;异位修复利用较多,但监管部门难以密切跟踪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4-06-10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由于对污染土壤的风险认识不足,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对处理后达到相关标准的污染土壤仍然要求采用安全填埋,这可以认为是典型的过度修复。...问题二:追求理想修复效果,存在过度修复美国在实施超级基金制度初期的一段时间,很多污染场地采用处理类修复技术,即将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彻底分离或分解。后来发现,这样做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也不是非常必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