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储能”相关结果1208
      借助节能提效等九大抓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6-29

      对此,可发展智能电网、储能、分布式能源等,提升配电网服务水平;重视核电作出的新贡献,在安全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利用地热、工业余热等,到2030年前实现散烧煤全部替代。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6-28

      在供给侧,打造若干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在电网侧,构建满足本地新能源接网、消纳及“绿电入津”能源供给枢纽平台;在消费侧,聚焦工业、交通、建筑领域,推动绿色低碳能源消费方式;在产业侧,形成新能源及储能装备全链条产业链

      杭锅:以余热为柄、新能源为刃 稳中再进!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1-06-24

      即,发挥杭锅在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储能发电装备上的技术领先优势,由单一的产品制造商向节能环保设备和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方向转变,发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等。...据了解,2020年,杭锅在安徽芜湖、浙江德清成立新公司,分别打造新能源环保装备研发制造集成基地与新能源装备产业制造基地,以支撑中高端新能源环保装备、清洁能源发电装备与储能发电装备业务的发展。

      杭锅:以余热为柄、新能源为刃,稳中再进!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1-06-24

      即,发挥杭锅在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储能发电装备上的技术领先优势,由单一的产品制造商向节能环保设备和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方向转变,发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等。...据了解,2020年,杭锅在安徽芜湖、浙江德清成立新公司,分别打造新能源环保装备研发制造集成基地与新能源装备产业制造基地,以支撑中高端新能源环保装备、清洁能源发电装备与储能发电装备业务的发展。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1-06-23

      但至少从目前看,光伏新能源刚刚迈过平价的门槛,配套的储能技术还是一大短板,核能、氢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离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则更远,离成为主力能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23

      对此,可发展智能电网、储能、分布式能源等,提升配电网服务水平;重视核电作出的新贡献,在安全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利用地热、工业余热等,到2030年前实现散烧煤全部替代。

      来源:《领导决策信息》周刊2021-06-22

      推动交通、建筑、电力等领域构建新能源一体化,大力发展分布式储能。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数智管理体系,实现“数智”控碳。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来源:山西科技厅2021-06-22

      北京化工大学刘振宇教授指出:1)如果电石采用基于绿电的生产工艺,电石可能成为一种储能载体,并且驱动基于电石(采用可再生电力制备)的化学品合成技术发展;2)随着未来对燃油需求的减少,煤基化学品/材料的制备技术在煤化工中所占的地位会更加重要

      来源:格隆汇2021-06-21

      该项目建成后将作为储能市场工程示范,为储能市场拓展奠定基础。...该公司成立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零碳能源和储能领域,并以“西子航空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为依托进行储能(熔盐储能、电池储能等)综合技术验证,构建零碳能源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服务能力等。

      来源:光明日报2021-06-20

      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因为成为新能源发电的载体而成为真正清洁的产品,汽车的属性也将进一步进化为移动的新能源储能装置。“电力系统给电动汽车充电,看似是一个供电任务,但通过技术的发展包括采取经济

      来源:中国发展网2021-06-18

      此外,要加快建筑和交通领域低碳发展,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推进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保障体系,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17

      其中,在电力碳中和方面,未来电力系统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目前风能、光伏具有竞争优势,但发电小时数低(每年约2000小时)、不稳定,主要的解决方案为兴建储能电站,为风光场站调峰。...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有大量燃煤发电机组,如果将燃煤改为燃生物质,为风光发电调峰,既节省了新建储能电站投资,也有利于燃煤机组在减碳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利用,减少原有能源系统直接淘汰而造成的巨大社会财富浪费

      碳中和加速 环保行业受益几何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2021-06-17

      未来电力系统将形成以“可再生能源+储能”为主的电力供给体系;对于工业行业,需要结合自然碳汇以及 ccus 等负碳排放技术,短期内提高工业端能效、控制煤炭消费以及加快煤炭替代是重要手段;对于交通行业,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对传统燃油汽车形成有效替代

      来源:《瞭望》2021-06-16

      “为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各大能源企业提出了各自的转型目标,在新能源发电、新型储能、综合能源服务、能源多元化应用、节能、充换电服务等领域发挥了各自的优势。”袁家海说。

      来源:长安街读书会2021-06-16

      大力提升储能和调峰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四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低排放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加强能效提升、智能电网、高效安全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发展和规模化应用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2021-06-15

      如今,利用厂房屋顶光伏发电,水蓄冷解决车间供冷,加紧安装的两台大型风机7月份也将并网发电……“通过建设储能与分布式光伏、提高可再生电力使用比例、加强节能管理、注销减排指标等方式,助力园区实现碳中和。...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雷增卷告诉记者:“我们通过测试风机、屋顶光伏、储能装置的多能互补,借助能源管理系统、水蓄冷等技术打造智能型微电网,最终实现抵消园区所排放的全部温室气体。

      碳中和约束下的龙头企业选择

      来源:国泰君安2021-06-15

      即 便按照新增装机谨慎的配置 20%的储能,2025 年可以达到 50gw 的量 级。与之相匹配的发电端、电网端、用电端的资本开支远超想象。...(如果以更合理的制造业生产逻辑拟合,2021-2025年假设复合增速 50%,2026-2030 年复合增速依然有 20%);与之相匹配的电池的循环回收、梯次利用于储能的体量 也可能远远超过 50gw

      来源:学习时报2021-06-15

      大力提升储能和调峰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四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低排放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加强能效提升、智能电网、高效安全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发展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1-06-13

      另外,随着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航空、铁路

      来源:新华网2021-06-12

      在ccs/ccus、大容量储能、氢能等技术方面加大研发支持力度,加快产业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