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自然生态系统”相关结果1642
      财政部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的通知

      来源:财政部官网2023-12-13

      ,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碳汇能力,2024年,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继续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国务院关于《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的批复

      来源:中国政府网2023-12-11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皖南生态屏障和江河生态廊道的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大别山、黄山—怀玉山生物多样性和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空间管控,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分布区保护,严格实施长江、淮河、巢湖等河湖水域空间管控,整体提升巢湖等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国务院关于《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来源:中国政府网2023-12-11

      实施长江、洞庭湖、湘江等大江大河以及罗霄山、幕阜山等重要山脉的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江河源头水源涵养保护,加大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候鸟迁徙通道的保护力度,维护提升洞庭湖生态系统稳定性,统筹推进长江干支流沿线治污治岸治渔

      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征求意见

      来源:河南省生态环境厅2023-11-29

      ,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绿色发展、问题导向、分类监督、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实现一条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发布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11-24

      4﹒林地资源丰富,自然保护地分布广泛。...解决“六江”突出生态问题,着力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坚持整体保护,协同治理。

      来源:中国环境2023-11-23

      ,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违法养殖问题,保护区对历史遗留的9085亩养殖池塘未实施“退养还湿”,且2013年以来保护区内新增违法养殖面积767.98亩,对红树林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重庆区县级“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点(试行)

      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23-11-23

      综合考虑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的要求,结合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需要,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中生态控制区划定成果对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之外的一般生态空间

      来源:白城市生态环境局2023-11-17

      (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按职...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科学把握节约资源、降低排放和污染治理的内在规律,在工作目标、区域、领域、任务、措施、监管等方面协同发力,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治理

      济南市贯彻落实 《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修订版)》的实施方案发布

      来源:济南市生态环境局2023-10-31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济南市贯彻落实〈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修订版)〉的实施方案》,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主方针

      来源:山西省生态环境厅2023-10-31

      【启示意义】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区域,对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案充分体现了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通力合作,有效有力地打击涉自然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淀山湖、元荡、太浦河(含汾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及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来源:​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23-10-25

      落实自然修复、系统治理等理念方法,聚焦提升跨界河湖及周边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全面修复重点跨界河湖水生态基底。联保共治,统筹联动。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10-23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切实加强水质常态监管,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有效保障湖泊生态系统长久稳定,实现河湖“长治久清”。

      来源:金华市人民政府2023-10-20

      新建城区以目标为导向,统筹城市内涝治理、污水提质增效等工作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排水设施,并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效衔接。...充分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实现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长效保持三江源头优良水质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10-11

      要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治理,加强退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做到“两断三清”( 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场地),采取合理的植被恢复和保护措施,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来源:安徽省生态环境厅2023-10-09

      生态保护红线内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九条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10-07

      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国办发〔2021〕40号),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守住生态安全底线,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

      来源: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23-09-26

      二、建设协调共生的生态体系紧密围绕减量、增容、提质的污染治理基本路径,突出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逐步打造清洁、安全、美丽的河湖水系,建立功能融合、廊道联通、服务多样的生态系统,筑牢示范区生态绿色发展基底。...根据规划,到 2025 年,基本形成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自然生态格局,基本构建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多元化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新体系,打造生态优美、创新活跃、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著名湖区和绿色发展价值高地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2023-09-25

      农业气候资源分布格局及种植方式发生改变,威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应;水旱灾害、霜冻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致灾危险性增大,西部风沙干旱,中部易涝,东部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更具突发性、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自然带分布缓慢北移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9-21

      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全面掌握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格局、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人类活动、自然条件与灾害等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为自然保护地成效评估、监管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23-09-08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严格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到2025年,全市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7%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3%以上,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与净化功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