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进口煤”相关结果53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2015-02-28

      进口煤的冲击,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为此2014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十大重点任务。...同时,我国煤炭产能已经超过40亿吨,在建规模10亿吨以上,煤炭产能释放压力加大,全球煤炭市场差能过剩,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另一方面,国家严格治理违法违规煤矿生产建设、治理不安全生产、超能力生产和限制劣质生产和消费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4-11-22

      该公司深入研究生产成本结构,紧紧牵住占比约80%的配煤成本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临港优势,积极开发进口煤种,以市场为导向,科学预测原料煤价格走势,超前锁定低价优质源,使原料采购费用大幅降低。

      来源:每经网2014-10-10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近两年的关税实施方案,自此我国所有进口煤种均已告别零关税。进口煤限制政策在业内已经争论已久,在去年几大煤企为争夺煤电谈判话语权时,进口煤充当的是电企救兵的角色。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14-08-26

      此外,记者了解到,常熟发电公司由于地处长江沿岸,也充分发挥了海运的优势,加大了对印尼进口。相对内陆煤炭的汽车、火车运输成本,进口煤多为货轮运输,量大且成本较低。

      来源:经济日报2014-08-20

      煤炭行业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煤炭工业出现的困境是因为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煤炭消费增速放缓,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大幅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目前,我国已成功开发出以煤制烯烃、煤制油、制甲烷、制乙二醇等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先进工艺技术,并进行了工程示范。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07-28

      在目前的进口煤中,褐煤进口比重已经达到20%左右,个别沿海省份的口岸,褐煤甚至跃升为最主要进口煤种。就国内而言,优质很少,褐煤居多,国产劣质被电厂看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14-07-17

      igcc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洁净发电技术。即使在几乎完全依靠进口煤炭的日本,也于2007年9月建成了25万千瓦的igcc商业示范项目,并正将其技术在澳大利亚等国外市场推广。...igcc不同于常规燃煤电站之处在于,它是将经过气化产生合成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经除尘、水洗、脱硫等净化处理后,洁净煤气到燃气轮机燃烧驱动燃气轮机发电,燃机的高温排气在余热锅炉中产生蒸汽,

      来源:中国证劵报2014-07-16

      其次,对于宏观经济而言,进口煤炭有许多好处,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进口煤炭可以保护国内煤炭资源,有助于能源安全和将更多的煤炭红利留与子孙。...进口煤炭可以是稳定国内煤炭市场和价格的一股力量,对弥补国内煤炭供需缺口具有一定的意义,限制煤炭进口将不利于煤炭价格稳定和长期供需平衡。进口煤炭有利于提高国内煤炭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煤炭市场化。

      来源:中国能源报 记者:于孟林2014-03-19

      在煤炭进口量大幅增加的同时,褐煤、高硫煤、高灰、含有害物质的煤炭品种等劣质进口量增长较快,进口煤不合格的批次、数量随之增加。

      来源:《能源》2013-12-12

      遗憾的是,2012年的进口煤中有5400万吨的褐煤、1000万吨的高硫煤,这些进口劣质加重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加强进口商品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来源:《创业家》2013-08-26

      日本的鼓泡塔和喷淋塔确实很先进,却是根据日本进口煤炭含硫量低而设计的,并不能完全适应国内火力发电的实际情况,白云峰说。...国内火力发电厂的源多样,今天一车神华,明天一车小窑,这些的含硫量不均,对设备适应性的要求很高。于是,博奇对日本技术进行了大量本土化改造,适应了中国复杂的煤炭供给。

      来源:浙江在线2013-08-21

      2012年,共调入和进口煤炭14328万吨,比上年下降3.8%;原油2733万吨,比上年下降7.1%;天然气4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3%。核电水电继续发展。...净调入和进口能源16197万吨标准,比上年下降1.0%。一次能源自产率为4.4%(当量值),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一)一次能源煤炭、原油和天然气基本依靠外省调入和进口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3-06-07

      是否限制进口煤并非问题关键所在,将视线焦点放在进口煤身上本身就是错误的。日前,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煤炭市场主要是由于需求大幅下滑所致。...任浩宁同时认为,购买进口煤与否、使用多少进口煤应当由企业自主决定,火电企业、港口等重点储煤、用煤企业应自主安排煤炭购买渠道和数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