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工程院院士”相关结果1233
      149人当选!2021中国科学院、中国<mark>工程院</mark><mark>院士</mark>增选结果公布!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1-18

      84人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共选出中国工程院院士84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8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2021第十届中国盐城环保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1-11-16

      本次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张全兴、朱利中、任洪强,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林占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邵益生、周少奇、李满春应邀出席。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11-16

      (作者:张全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孙平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延伸阅读:《“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解读之二 —重温...近日发改委发布了张全兴关于《“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的解读 —加快推行清洁生产 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详情如下:《“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解读之一 —加快推行清洁生产 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近日,经国务同意

      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盛大开幕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2021-11-15

      ▲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 骆建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发表主旨演讲,题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碳中和目标下环境科技的挑战与产业机遇》。...这是一场涉及各级政府、各行各业的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工程。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上,各界如何布局?产业会发生什么变革?企业要如何行动?这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1-10-28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刘文清、吴丰昌、朱利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吕永龙等专家在会上作了主旨报告,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会议。...朱利中院士做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问题与挑战》报告,他提出,我国急需构建适合国情的土壤环境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产业化支撑体系等。

      全力以赴为大湾区水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水利报访粤海水务党委书记、董事长郑航桅

      来源:粤海水务2021-10-28

      近日,“城市群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科学输配会议暨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首届论坛”在深圳召开,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内外顶级专家学者,以及水务领军企业代表汇聚一堂,聚焦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安全保障,开展深入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

      贺克斌:实现碳中和 将给中国带来哪些变化?

      来源:新华网2021-10-28

      思客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聚焦这一话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会带来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的根本变化,覆盖全社会方方面面,影响范围非常大。

      来源:新华日报2021-10-27

      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张佳宝呼吁,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企业代表应紧抓当前国家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和契机,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切实解决土壤修复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全面体检”启动在即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大的环境保护和民生工程,土壤污染防治已经被列入我国的环境重点治理体系。”

      来源:川观新闻2021-10-27

      10月21日,在成都举行的节能服务进企业暨钢铁行业节能技术交流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部副部长殷瑞钰作出上述判断。...川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建国说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10-25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部副部长、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殷瑞钰抛出一组数据——2014年,中国钢铁工业碳排放出现拐点,达到最高峰17.31亿吨,随后开始呈现下降态势。...面对低碳发展新形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表示,我国钢铁行业要聚焦现有用能及流程结构优化、提高能效、新技术和新工艺替代、强化管控四大重点领域。

      来源:中国能源网2021-10-21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向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减污与降碳尚未实现协同增效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导致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协同增效着力点在于源头治理结合现状,杜祥琬提出,减污降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把握好节奏、积极稳妥发展。“既要防止‘一刀切’,比如以为简单地拉闸限电就是低碳,同时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的落后、无效投资。

      江苏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建成投运

      来源:新华红2021-10-19

      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任洪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余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俞汉青,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郑兴灿,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激等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0-13

      日前,在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下称“ccapp”)2021年度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ccapp指导委员会主席郝吉明直指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紧迫形势。何为新路径、新方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举例,来自移动源、工业源、生活源的化石能源燃烧,对pm2.5排放的贡献在2/3以上;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二者同根同源,具备协同增效的基础。

      贺克斌:清华成立碳中和研究<mark>院</mark>不是赶时髦 而是敢担当

      来源:中科联化研究院2021-10-11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长贺克斌在近日的采访中指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长贺克斌。

      碳中和--循环经济在行动!2021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隆重召开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1-09-27

      院士杜祥琬,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副院长王毅,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9-24

      在“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1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长王金南权威作答。...王金南说,据中国工程院评估,在2018-2020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期间,贡献最大的措施是工业提标改造、民用能源清洁化,前者对全国和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降低的贡献分别为21%和30%,后者为京津冀和汾渭平原两大重点区域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mark>院</mark>成立!

      来源:清华大学2021-09-23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为校级实体科研机构,院长由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担任。...副部长钟登华,科技部党组成员陆明,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中国核工业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党委书记陈旭,积极响应和参与研究成立的十余位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涌<mark>院士</mark>:化工专家如何思考2060碳中和

      来源: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2021-09-22

      作者介绍:作者系知名化学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文为7月17日在第二届“中国能源·化工30人论坛”上的专题演讲。...·碳中和的具体实现的各项原则第一、人文角度——我们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全世界一起来改变气候污染和气候变化的问题,这是我们显示大国的承担;第二、科学角度——实现碳中和科学上要原理正确、工程上要开发颠覆性技术

      大咖云集 即将开幕的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论坛邀您关注!

      来源:粤海水务2021-09-20

      副主任张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首席科学家王复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院长陈湘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 教授,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中山公用2021-09-19

      9月17日,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聘任“首席环境科学家”仪式在市政府举行,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叶红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颁发聘书。...彭永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与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9项,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22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