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环境风险管理”相关结果413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9-09

      鼓励将符合纳入条件且与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污染物排放量小、环境风险低、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小微企业或主动开展污染防治绩效和风险管理能力评估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四)近五年内存在恶意偷排、篡改台账记录、逃避监管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或存在环境污染犯罪的企业;(五)其他不适宜纳入的企业。

      韧性视角下的城市水生态修复

      来源:《城市住宅》2021-08-30

      面对未来不确定及突发的洪涝灾害,我们必须提升城市“韧性”,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嵌入“韧性”理念 q:在您看来,建设“韧性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吗?何谓“韧性城市”?...城市存在于自然与人的共生环境中,城市系统时刻面临各种自然或人为活动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环境灾害频发背景下,传统城市防灾规划往往强调治理与抵御,主要关注自然灾害本身而忽略其与城市间的互动关系。

      关于印发《四川省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北极星环境修复网2021-08-25

      221.农用地土壤环境补充调查222.精准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控23(三)土壤信息化建设241.工矿企业土壤环境管理及响应体系242.建设用地安全开发利用全过程遥感监管243.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监控25(四)环境风险管理分区

      国内金融机构ESG实践及挑战

      来源:中融研究2021-08-16

      这是监管层首次明确要求银行机构将esg管理从单一风险管理延伸至自身整体经营管理行为。...随着esg理念渗透,国内包括商业银行、公募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将esg理念贯穿到公司风险管理以及决策流程中。

      来源:阅江学刊2021-08-12

      另外,环境经济学“库兹涅茨曲线”阐述了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一般而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会出现碳达峰。...我国要形成有效性的、流动性的、稳定性的且兼具广度、深度与弹性的碳市场,需要严格的立法、严谨的量化和严肃的定价,需适时增加碳金融主体,引入碳金融产品,完善碳价格形成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碳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与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8-04

      受委托的保险中介机构,严格履行委托责任和义务,积极为政府部门发挥监督管理作用提供咨询服务,发挥保险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助投保企业开展生态环境风险教育培训、事故预防、应急处置和保险索赔工作,切实提升企业抗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

      我国碳金融发展困境及出路分析

      来源:电力科技创新2021-07-28

      王慧等(2010)、张鉴君(2010)认为生态金融市场包括市场化机制和生态金融机制,前者以排污权交易为代表,后者的类型较为多样,比如,环境基金、气候变化衍生品、自然灾害证券和生态期权等生态机制。...王宇、李季(2008)认为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碳金融具有四个方面的功能,即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和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能。

      来源:网易研究局2021-07-27

      目前市场主体自觉意识已初步形成,部分金融机构在业务管理中主动加入绿色金融要素,开始探索扩展环境信息披露范围。...首先,碳市场可以实现环境预收下的最优经济结果,在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碳税与补贴发挥高效作用的前提就是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合适的碳价格。

      重庆市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工作方案

      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21-07-23

      鼓励企业开展污染防治绩效和环境风险管理能力评估。(三)规范纳入发布程序。编制正面清单企业名单过程中,应积极听取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意见。...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职责,依法惩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二)坚持严格规范执法与精准帮扶相结合原则。

      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21-07-16

      投保单位、保险公司应当通过信息平台报送投保、承保、风险管理和理赔信息。第五条 市保险行业协会应当开展行业自律工作,提升会员单位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业务能力。...鼓励单位根据自身环境风险防控需要增加保险金额,提高风险保障能力。第十一条 保险公司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业务,应当与其他保险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

      碳中和重塑全球银行业发展新格局

      来源: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1-07-06

      银保监会 2020 年 1 月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央行 2021 年 3 月将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分别纳入

      来源:银保监会2021-06-30

      在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的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将不断提升,整个金融体系也将更具韧性、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四是为参与国际合作创造新契机。...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对我国银行保险机构业务转型与风险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要因应形势的变化进行战略调整,确保对环境友好、气候友好经济活动的有效激励。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6-29

      因此,需要加快推进再生水水质分类、利用效益评价、风险管理和服务监管等标准的制定工作,支撑再生水安全高效利用和规模化利用。...胡洪营指出,目前,我国再生水利用以景观环境补水为主,比例超过50%,有的城市超过90%,综合利用效益有待提高,再生水工业利用和区域循环利用、梯级利用有待加强。

      来源:城市金融报2021-06-28

      在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的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将不断提升,整个金融体系也将更具韧性、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四是为参与国际合作创造新契机。...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对我国银行保险机构业务转型与风险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要因应形势的变化进行战略调整,确保对环境友好、气候友好经济活动的有效激励。

      来源:新华社2021-06-28

      江苏银行董事长夏平表示,该行作为境内首家城商行“赤道银行”(已宣布在项目融资中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将通过采纳《负责任银行原则》、完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加强气候金融产品创新和气候风险管理等系列举措,...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充分理解环境风险的基础上,既要提早建立完备的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又要着力提升自身的环境风险管理能力。“随着高碳产业逐步退出,必然会有低碳产业不断发展。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1-06-16

      目前,我国再生水利用以景观环境补水为主,比例超过50%,有的城市超过90%,综合利用效益有待提高,再生水工业利用和区域循环利用、梯级利用有待加强。...因此,需要加快推进再生水水质分类、利用效益评价、风险管理和服务监管等标准的制定工作,支撑再生水安全高效利用和规模化利用。(作者:胡洪营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环境学院教授)

      复杂污染场地的<mark>风险管理</mark>挑战及应对

      来源:土行者2021-06-08

      这些由污染场地引发的公众健康问题已成为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再利用的重要环境风险问题,引起了高度的社会关注.2004年6月1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由于对搬迁遗留场地再利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认识不足,导致了一些公众事件的发生,如2004年北京宋家庄地铁建设过程中工人中毒,2006年武汉三江航天地产建筑工人中毒,2016年常州常隆化工污染场地,杭州某农药厂修复过程的刺鼻毒气散发对周边人群的影响等

      2021 EHS Sustainability峰会圆满落幕 前方高能集锦不容错过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1-05-31

      而作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之一,环境、健康与安全(ehs)已成为各大公司选择合格供应商企业的评判标准。...allen xu作《每日安全确认系统分享》主题演讲;康明斯中国hse地区l领导li xin作《康明斯hse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主题分享;阿科玛亚太hseq总监celine zeng作《投资项目的hse 风险管理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转型金融发展分析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1-05-31

      例如,brnnlund r等通过分析瑞典制浆造纸业在不同严厉程度的环境法规下,不同瑞典制浆造纸的盈利能力,发现环境成本会削弱企业利润。...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定义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来源:金融时报2021-05-27

      碳市场不仅是排放者的市场,也是投资者的市场,是所有有志于改变气候、珍惜环境的个人与机构共同推动的市场。...而且包括更多的其他衍生品交易,提供期权、掉期、远期、期货等交易类产品以及其他与金融产品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服务,如抵质押、资产证券化、担保、再融资等融资类产品,以帮助履约企业以及投资者实现跨期贴现、套期保值、合理套利与风险管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