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能源系统”相关结果479
      重庆市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1-11

      以“水空调”为重点,率先在全国采用区域能源系统特许经营权的方式集中连片地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形成了江北嘴cbd、弹子石cbd 、水土工业园区3大集中应用示范片区。...其中,江北嘴cbd项目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和最大的江水源热泵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项目,与常规系统相比,年节能2.2万吨标准煤、节水198万立方米、减排co2近6万吨,且在区域降噪、设备节地、消除热岛效应、减排主要污染物等方面效果显著

      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厂光伏发电一期项目实现连续168小时并网稳定运行

      来源:上海环境集团2022-01-06

      项目还将辅以充电桩、储能装置、智慧照明及小型科普基地等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建设,通过emc能源梳理、数据统计分析及过程优化,进一步提升竹园一厂的能耗管理智慧化水平,实现精细化能源管理,实现节能降耗。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2-25

      到2030年,着眼碳中和战略目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高效光伏与风能、先进储能、大功率燃料电池、氢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源系统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前瞻引领、重点突破、融合应用,统筹考虑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碳排放、百姓生活,系统分析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四个指标,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和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低碳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来源:北极星垃圾发电网2021-12-23

      北极星总裁 周荃论坛正式开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中心主任熊华文就当前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展开说明,他表示,未来的能源系统是以提高能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为前提,能源供应侧以新能源为主体

      格兰富荣获202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社会创新贡献奖”

      来源:格兰富2021-12-23

      今年伊始,格兰富更是将集团商业建筑业务的全球总部设在了上海,除了看到中国稳定的经济、充满机遇的广阔市场和优秀的外商投资及营商环境外,更是因为中国站在数字化应用的前沿,为商业建筑及区域能源系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全球生物质能发展这些趋势值得关注——德国篇

      来源:生物质能观察2021-12-22

      如图1所示,2019 年德国的总能源供应为 12,323 pj,其中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依旧是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三分之二。可再生能源的份额为15%为1,851 pj。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2-19

      “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本地可再生能源等资源情况,构建以本地消纳为主的分布式新能源系统,有效促进农村碳中和。”...核心观点:农村能源系统走向清洁低碳,既要清洁供应,也要关注用能侧改造;既要做到清洁、节能、低碳、舒适,也要让百姓、政府和资源能承受。

      2021绿色<mark>能源</mark>转型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1-11-30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在会上发言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表示,由化石能源过渡到可再生能源,需要几十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保障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1-26

      构建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探索开展碳中和相关工作,支持节能减排相关改革创新政策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探索氢能利用、智慧化供热、多能耦合等应用场景,大力推广综合智慧能源服务项目。

      来源:董战峰2021-11-25

      要推动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碳增效,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全面提速风光电源布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王爱杰:污水处理<mark>系统</mark>碳中和的行动与思考

      来源:《环境工程》2021-11-22

      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大数据,水系统相比于能源系统和交通系统来说,其实远远谈不上大数据,但是如果真正地发展智慧化,就必然需要大数据,那么大数据如何获得?肯定要从传感的原理、方法、装备入手,进一步地推动。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1-14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体系更加健全,组织编制了《可再生能源系统建筑应用运行维护技术规程》、《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核算标准》等规范文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工作制度和技术支撑体系。

      来源: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2021-10-30

      我国电炉钢发展已经进入机遇期,电力能源转型将为钢铁电气化提供支撑。随着工业电气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的...钢铁企业应努力实现环保硬实力与软实力有机结合、同步攀升,以“先进环保技术应用+环保管理机制运行+智能决策系统支撑”进一步提升环保综合绩效水平,依托科技创新建立全流程全方位智能环保信息系统

      来源:新华网2021-10-28

      论坛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能源系统转型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和关键,转型过程中,把握好新能源发展与传统化石能源转型的配合及节奏是关键和智慧所在。

      来源:住建部网站2021-10-22

      规范要点1、 全文强制,必须严格执行2、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覆盖面广涉及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施工调试验收与运行管理等内容3、 建筑碳排放计算作为强制要求4、 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细化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10-22

      1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被广泛认为是引领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主体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需要突破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的系列关键科学与技术前沿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先进可再生能源、灵活友好并网

      “十四五”规划下实现“双碳”目标的挑战与机遇

      来源: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2021-10-21

      近中期内我国能源系统的转型依然要发挥煤电的兜底作用,保证电力供应的经济性、安全性、连续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电源与负荷集中距离较远。...01企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当前中国煤炭和石油消费量较高,从能源供应系统能源消费行业、相应的重大基础设施,需在2060年前完全实现脱碳化改造升级,存在巨大挑战。

      张希良:碳中和与碳市场相关问题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2021-10-19

      二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削减,这一部分成本比较高,将来可能通过能源系统的负减排抵消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三是构建负碳体系,探索负排放的技术,比如ccus、碳汇等。...由于能源领域的碳排放是大头,所以能源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能源体系中的各个产业都面临转型。这里能源转型有几个数字分享一下。

      一“碳”究竟!赶时髦or抓机遇? | “风口”之下 几十家碳中和研究院所蜂拥而至!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10-14

      碳中和的实现需要能源转型,而能源转型研究本质上就是交叉学科研究,因为它需要综合能源系统、气候变化、能源部门技术与经济层面以及政策制定方面的知识,所以,目前的各学科无法满足碳中和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需求,设置专门的研究院才能够满足学科的专业性要求

      《青海打造国家清洁<mark>能源</mark>产业高地行动方案(2021-2030年)》印发!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0-14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生产清洁能源为主,终端以消费电能为主,扎实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积极打造零碳电力系统,建设高比例清洁低碳能源系统。多能互补高协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