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零碳排放”相关结果223
      德勤: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再造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力(详解版)

      来源:德勤2021-06-29

      导读: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又一次站在能源革命的转折点;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构成了第三次能源革命,生态环境与国际关系亦迎来转型发展“碳中和”即净零碳排放,旨在实现碳吸收端与排放端的抵消

      清新环境与金岩集团达成焦化行业CCUS示范工程合作意向

      来源:清新环境2021-06-25

      独立焦化类与钢铁、冶金和化工等企业相同,属重点“碳排放大户”。生态环境部近期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焦化行业名列其中。清新环境与金岩集团将合力探路焦化行业的净零碳排放“路线图”。

      环保行业:碳中和里的重要角色

      来源:国信证券东东2021-06-24

      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近零碳排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大项目,60 个大中城市废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b.城市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 300 吨地区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双碳”承诺掷地有声 各行各业涌现“碳达峰”“碳中和”排头兵

      来源:亿欧2021-06-24

      2、京东物流也提出2030年碳排放总量缩减五成的低碳目标。3、中海油加快加快“绿色油田”“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单船lng资源全产业链“净零碳排放”。4、华能集团将逐步提...不同于碳中和,净排放是指将企业一年内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清除量达到平衡,并非仅限于二氧化碳。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6-24

      高效率非贵金属催化剂pem电解水制氢设备,实现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应用示范;实现35mpa车用加氢站液驱增压压缩系统样机国产化;形成富氢燃料低速机设计方案和关键部件原理样件,支撑大型船舶动力系统零碳排放...此次指南坚持“战略统领、系统谋划、需求导向”原则,针对上海特点,围绕前沿/颠覆性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新型能源技术、工业/产业低碳/零碳技术4个专题,面向上海全市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展项目征集

      来源:吉林发布2021-06-22

      2021年作为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实施全面秸秆综合利用,农业部提出:(1)聚焦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加快秸秆生物质能开发利用;(2)促进秸秆高质量还田;(3)构建秸秆零碳排放模式;(4)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17

      芬兰基于广泛的农林废弃物构建了具有竞争力的生物质能产业链,并成为能源市场中占比第一的能源品种;生物质能与现有的化石能源基础设施相容,如英国最大的燃煤电厂drax6台660mw燃煤机组全部改燃生物质,实现零碳排放...制造业大发展推升碳排放能源活动是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发达国家90%以上的碳排放和75%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于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

      来源: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2021-06-10

      若实现产业链全部的排放短期内尚有难度,或者说全产业链的零碳排放经济性欠佳。...1.3 风电和光伏发电仅能实现零碳排放由于近些年风电、光伏的成本大幅下降,风电光伏仅能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发电,这些环境风电、光伏发电都是零碳排放,而生产制造风电、光伏发电设备的过程中仍存在的一定的排放

      来源:万米空间2021-06-07

      该报告描述了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和国家自主贡献的有关现状,提出了全球能源领域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总体路径,阐述了能源领域各主要行业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具体路径,并分析了实现净零碳排放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广泛影响

      来源:人民政协网2021-06-04

      ,“要紧紧抓住当今世界开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加快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低碳产业……”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能源总方针,“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来源:中国石油报2021-06-03

      扩大生产用能清洁替代规模,加大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稳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强生态环境风险控制,激励企业先行先试零碳排放生产转型,持续提升绿色低碳绩效指标。...国际石油公司采取了严格措施控制污染排放碳排放,环境绩效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丁爽 | 碳中和之关键:及时达峰 抑制峰值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2021-06-03

      然而,在未来短短40年内实现净零碳排放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中国gdp总量有望在15年内翻一番,经济的快速增长通常会带来碳排放量的增加。此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其增长模式的能源密集程度高。

      贺克斌院士: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碳中和中长期战略

      来源:碳达峰与碳中和服务工作组2021-06-02

      我们要看与减碳相关联的未来产业竞争在国际上非常激烈,比如欧洲关于氢能炼钢技术突破的问题;日本碳中和发展路线图,这里给出了涉及到相关产业的竞争和未来的技术市场的分配问题;英国2050年最终能源使用的走向以及美国零碳排放行动

      观点分享 | 森林碳汇可否是污水处理厂实现“碳中和”的捷径?

      来源:水业碳中和资讯2021-05-21

      而公司为了实现净零碳排放,计划在2030年之前通过“基于自然的”,即“森林碳信用”,补偿措施,每年捕集1.2亿吨二氧化碳。...在壳牌公司宣布该计划不久,意大利石油公司eni spa也更新了自己的净零碳排战略。

      来源:工人日报2021-05-18

      早在今年1月,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用科技助力实现零碳排放,其还表示已在欧洲与部分火电厂开展合作,打造智能火电厂。...,非电领域先推动天然气替代再推动氢能替代完成能源碳中和,并在需求端通过碳排放权总量控制加碳交易推动新技术在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加速碳中和进程,从高碳向低碳最后向零碳三步走,完成2060年对能源、工业和农业领域的碳中和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05-18

      北京时间5月6日晚,第十二届彼得斯堡气候对话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实现净零碳排放即“碳中和”的时间,将从2050年提前到2045年。此消息一出,引起极大的关注。...1990年减少55%,到2050年实现净排放的中长期减排目标。

      来源:中国环联2021-04-29

      打造绿色竞争力,清洁生产,零碳排放,循环再生。环境影响最小化,环保效益最大化,绿色竞争力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新时尚。...全面实现深圳市以双区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全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低碳化的四化工作;力争率先建成固废少排放、资源全回用、废物趋零填埋的“无废城市”样板;为深圳率先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做贡献

      来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2021-04-12

      目前常见的产品碳标识可分为“碳披露标识”(声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碳标识”(承诺未来减碳目标)、“低碳标识”(宣告达到先进的低碳排放标准)、“碳中和标识”(宣告实现零碳排放)等。

      碳中和系列报告:碳中和背景下的路径指引及行业展望

      来源:长城证券2021-04-08

      实现路径则包含能效提升、零碳排放和负碳技术。能效提升路线主要包括节能减排和提制增效两个方向。...碳中和实现路径:能效提升、零碳排放与负碳技术。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源分别为电力及供热部门、制造业及建筑业、交通运输和其它,2018年占比分别为51%、28%、10%和11%。

      来源:人大重阳2021-04-06

      清洁煤除了脱硫脱硝、除尘等,完全可以利用ccus技术,是可以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这是ccus的重要意义之一。二、它可以实现高耗能行业的碳减排。...例如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下滑明显,体现在了碳排放量的变化上。去年全球碳排放量减少了近20亿吨;随着经济不断恢复,排放量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