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生态环境服务业”相关结果673
      广东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全国第一 超亿元企业担大旗

      来源: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22-03-07

      我省环境服务业营业收入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在细分领域营业收入方面,土壤修复和环境监测异军突起,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均排在全国第一。...助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广东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全国第一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高位保持稳中有进,大气六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七年全面达标,全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2-28

      广东省梅州市政府印发《梅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梅州市将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产业转型升级,低碳行动等工作,以实现生态质量稳步提升,生态体制持续完善等目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三次产业比为20.3∶30.4∶49.3,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到23.5%和16.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52.6%。

      统筹谋划 推进高质量发展 | 生态环境部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2022-02-23

      年报中首次发布了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化学品环境国际公约管控物质生产或库存总体情况等相关内容。...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持续推动生态环境统计改革,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统计数据发布时效性,丰富生态环境统计数据的发布形式和内容。

      土壤修复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来源:环境工程2022-02-22

      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已经建立中国全口径城市2005,2010,2015,2018年co2排放清单,包括工业、交通、间接排放、服务业、农业、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等部门。...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2-02-15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累计近4.8万亿元,带动环保产业持续增长,营收年均增速14.1%,高于同期规上服务业4.5个百分点,2020年规模达1.95万亿元。...《指导意见》提出以工业集聚区为重点,深入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大型、专业化环保集团对区域探索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继续开展将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开发“肥瘦搭配”一体化实施的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

      连云港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2-1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15年的13.1:44.4:42.5调整为2020年的11.8:41.9:46.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近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0%,服务业现代化、...预计到2025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美丽连云港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2-15

      突出抓好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加快推行农业、建筑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清洁生产,通过优化工艺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健全推行机制、强化科技支撑等手段,系统提高相关领域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水平,改善生产过程高污染高排放等问题

      投资10972亿 浙江重大项目建设2022实施计划发布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2-11

      围绕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谋划一批“大好高”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现代物流、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等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创新,巩固“标准地”、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测绘验收“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等改革,鼓励使用“资源+项目”、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e

      云南省推动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2022-01-29

      稳妥推进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发展空间小、综合成本高、小散弱的园区逐步退出,有关用地、能耗指标等要素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园区转移,推动并园扩容增能。...一、发展目标坚持集群化、低碳化、数字化、高端化方向,聚焦产业升级、机制创新、服务优化,将园区打造成为全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全省经济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上海建工整合壮大环保产业 为公司<mark>生态环境</mark>业务发展搭设更高服务平台

      来源:《上海国资》2022-01-29

      目前,公司在传统五大主业“建筑施工、设计咨询、房产开发、城建投资、建材工业”的基础上,深挖产业链高景气度细分领域,大力发展“城市更新、生态环境、水利水务、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新基建领域”六大新兴业务

      来源:北极星环境修复网2022-03-09

      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和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农业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创新节水服务模式,引导实行合同节水管理。...(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水利厅)3.加强城镇节水降损。加快改造地下水超采区城市供水管网,减少供水漏损,到2025年,漏损率低于9%。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1-26

      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主要行业和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江苏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五)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商贸企业绿色升级,培育一批绿色商贸流通主体,实现物流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发展。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打响“水韵江苏”“绿美江苏”生态旅游品牌。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1-24

      全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负责,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宁东管委会具体落实,以下任务不再列出)(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1-24

      全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负责,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宁东管委会具体落实,以下任务不再列出)(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1-24

      第一章 把握产业基础优势 抢抓历史发展机遇第一节 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具备坚实基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机制保障,推动创新发展,我省生态环保产业(包括环保制造业、环境服务业...为发展壮大我省生态环保产业,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2022-01-21

      2021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产业〔2021〕372号),旨在增强制造服务业质量效益、创新能力、资源配置效率,支撑和引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重点提升制造服务业专业化

      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率需≥99% 水利部印发《关于高起点推进雄安新区节约用水工作的指导意见》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2-01-19

      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要求,将指标分解到城区、街道(乡镇、园区)等行政单元,合理配置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环境补水。(五)全面开展节水评价。...对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单位,以及洗浴、洗车、洗涤、宾馆等高耗水服务业实施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1-15

      (五)以做优“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为突破,提升服务业绿色化水平。全产业链打造大健康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保健康养等新业态。...到2035年,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以“三张牌”为代表的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持续优良,全面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苏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1-10

      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率再创新高,从2015年的81.7%上升到2020年的91.8%。...二、绿色转型升级纵深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年均增幅达6.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5%;先进制造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黑龙江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1-07

      (三)鼓励服务业绿色升级。...坚持重点突破、创新引领、稳中求进、市场导向,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提升放大绿色发展优势,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