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生物质气化技术”相关结果638
      燃煤机组耦合<mark>生物质</mark>直燃发电<mark>技术</mark>研究

      来源:电力勘测设计2021-07-20

      1 生物质直燃耦合技术路线生物质耦合发电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直燃耦合、气化耦合和蒸汽耦合。...国内也有学者对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已有部分电厂等进行了生物质耦合改造,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项目生物质耦合已处于停用状态。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1-07-19

      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减少化石原料的消耗,如发展生物基聚酯、生物基聚氨酯、生物尼龙、生物橡胶、生物基润滑油、生物基再生纤维、生物可降解塑料等,替代部分化石基产品,推进原料绿色化

      来源:《中国外汇》2021-07-08

      通过发展新能源电池、充电桩、氢能、生物质燃料、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调整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低碳经济。金融创新。...要对传统发电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建材与建筑用能、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用能模式,推动电能替代,提升电气化水平。其三,绿色化。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1-07-07

      生物质可以做成燃料组分生产生物航煤等交通运输燃料,也可以通过糖平台和生物质气化途径生产化学品,以及各种生物基树脂类、纤维类、橡胶类材料。循环化工方面大有可为。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7-02

      开展氢能、生物质能应用研究,推动氢能、生物质能加快替换传统能源,逐步减少煤炭、汽柴油等化石燃料应用。...发挥绿色技术的基石作用,推动工业企业采用先进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加快生产工艺的智能化、低碳化升级。推进工业企业优化用能结构,加大非化石能源应用占比,提升电气化应用水平。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7-02

      人类对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化利用经历了三代技术,农村传统的烧火做饭取暖是第一代生物能源技术,能源利用效率平均13%左右;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或供热是第二代生物能源技术,能源利用效率约30%;生物质气化是第三代生物能源技术

      中国海油低碳发展策略与实践

      来源:能源情报2021-06-28

      中国海油的低碳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探索阶段(2006-2010年),成立新能源办公室,探索风电、光伏、生物质等新型能源,开发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启动碳盘查并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碳信息,建立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框架体系

      炼厂如何适应双碳转型前景

      来源:能源情报2021-06-28

      在炼油与生物质能的融合发展方面,炼厂引入生物质原料并建设独立的生物质加工装置,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热解和气化以及费—托合成转化,不仅能以较经济的方式生产能源密度比乙醇和生物柴油高、可与石油产品及其配送系统相兼容的液体燃料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6-15

      (二)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锅炉,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生物质成型燃料工业锅炉技术条件》(db44/t 1510-2014)。...(折算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时,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基准氧含量暂定按9%执行,生物质气化供热项目的基准氧含量按3.5%执行)。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6-10

      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工业余热利用,鼓励具备资源条件的地方发展县域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及生物天然气。...对煤改天然气、煤改生物质的锅炉建档登记,加强监管。继续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回头看”巡查。7.继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整治。

      来源: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2021-06-10

      从目前来看,同为可再生能源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相比,生物质能受到关注度不高,只有技术相对成熟的生物质直接发电技术受到关注较多。...电力是当前能源转型的主要抓手,生物质能发挥的作用较小。国内外多数研究机构多数认为,未来能源转型的核心是提高终端的电气化水平,进而大幅提高全社会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来源:循环经济观察2021-05-13

      2013年,科技部又正式启动了“城市生物质燃气利用创新工程”,重点开展城市有机废弃物燃气化利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尝试完善技术产业化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支撑解决城市垃圾围城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不足问题。

      来源:中国能源研究会2021-05-09

      各行业须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广泛推广应用光热技术,加大生物质能的研发力度,提升天然气开采技术水平。...应顺应电气化发展趋势,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和综合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终端设备的智能调控,促进冷、热、气、电等多能互补和协调控制,促进能源消费电气化、高效化的重要手段。

      来源:能源杂志2021-05-07

      根据ipcc 发布的世界各种电源平均碳排放强度的报告,气电与石油、煤电均列作高碳能源,碳排放强度分别达到469、840、1001克/千瓦时,与只有4-48克/千瓦时的水电、风电、光伏、光热、核电、生物质...目前,我国着力加快电气化进程,电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处于未来能源转型的核心位置,在居民取暖、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等领域电能替代的技术与步伐不断加快,呈现明显的电气化趋势。

      来源:电力勘测设计2021-04-27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种形式,其中发电利用占比较高,包括沼气发电、直接燃烧发电、垃圾发电、气化发电,以及与煤混合燃烧发电等发电形式和技术。...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和原子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质发电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较小,技术水平和运行要求相对较低。

      来源:大众日报2021-04-23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要求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持续压减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大幅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实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以公路为主的交通结构要求加快压缩公路货物运输量,着力增加铁路运输量,构建以电气化铁路、清洁船舶为主的中长途客货运,以低排放车、新能源车为主的短途客货运体系,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推动营运车船向专业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2021-04-14

      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充分利用各类余热资源与生物质能源,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建设绿色低碳基础设施,推广节能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驱动达峰。...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优化能源系统,发展电动汽车、高速铁路、智能家居等新型电气化设备和技术。建立并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碳生产力水平。政策引导达峰。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路径分析

      来源:国际石油经济2021-04-12

      到2060年,工业和交通部门碳排放量将不足10亿吨,建筑部门将完全脱碳,电力及其他能源转换部门通过使用生物质+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beccs)推动实现碳中和。...为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建筑部门电气化水平更快提升,2050年达到65%。太阳能、地热能、氢

      碳中和背景下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动向及建议

      来源:流程工业2021-04-09

      国家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在“五、新能源”中涉及“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海洋能

      碳中和系列报告:碳中和背景下的路径指引及行业展望

      来源:长城证券2021-04-08

      道路运输中电动车技术相对成熟,在客运场景乘用车与客车中已实现初步渗透,但货运场景因动力需求较高且多元技术暂不成熟;民航新能源技术成熟度低,减排以通过生物质燃油替换传统燃油结合运营优化为主;铁路已实现较高电气化

      相关搜索